幽門螺桿菌卵黃抗體技術轉化成果:蘭幽咀嚼片

2020-11-24 騰訊網

幽門螺桿菌(Hp)的感染不僅僅是我國一個關係到社會大眾健康的大問題,也是世界各國頭疼的公共衛生難題。據統計,在發展中國家20歲以上人群感染率已達到80%。全球差不多有數十億人感染Hp,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人數已達到8億人,而其中大約一半4億人數以上是感染了可造成各種胃病發生、破壞人胃黏膜和十二指腸上皮細胞的產細胞毒素Hp。

深入認識幽門螺桿菌

Hp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病原體之一,且具有一定傳染性,主要是在人口-口之間傳播為主,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胃癌的第一類致癌因子,並通過人口腔侵入胃和十二指腸黏膜上皮細胞而造成消化道病變。

臨床研究結果表明,幽門螺桿菌菌株可分為兩個類型,一類是含有與細胞毒素表達相關CagA基因的毒力型幽門螺桿菌(產細胞毒素Hp);另一類則不含CagA基因的低毒力型幽門螺桿菌(非產細胞毒素Hp)。

產細胞毒素Hp菌株檢出率約佔總Hp的50-60%,這類型的Hp是較具毒性的菌株,在臨床上會造成較嚴重的疾病,像胃癌、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及併發症(胃出血、穿孔或阻塞等)。

產細胞毒素Hp感染後,人胃黏膜細胞因子會發生改變,在胃黏膜上皮細胞形態及分子生物學的演變中,少部分感染者會出現胃癌的發生發展。因此,預防和積極治療Hp是感染後的當務之急,切不可掉以輕心,放任不管。

Hp的預防和治療都存在難題

我國民眾由於飲食習慣的特點,喜歡採用圍桌共餐聚餐,這給Hp口-口傳染提供了便利,也造成難以預防,防不勝防的現實困境。

聚餐者可通過Hp感染者的唾液在不分餐的狀態下,傳給一同進餐的其他人,感染了Hp後,人不會立即出現胃腸道的不適,這就給共餐者下一步回到各自家中,以唾液口腔同樣的方式傳給家庭成員埋下了隱患。

目前Hp感染者的治療方法是通過抗生素三聯、四聯治療。隨著Hp抗生素耐藥性的逐年提高,四聯治療已成主流。同時,抗生素的採用方案和越來越高的治療失敗率,已成為困擾臨床治療Hp的主要難點。

一位三甲醫院消化科臨床一線醫生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國家推薦的Hp四聯療法根除率,卻在逐年下降,以前的數據成功率為80%-96%,最新的數據卻是50%-90%」。顯示Hp抗生素替代治療的迫切性。在這樣的背景下,最近的十幾年中,國內外的學者開始研究針對幽門螺桿菌的卵黃抗體(Hp- IgY),探索其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治療作用。

卵黃抗體( IgY)可能通過以下機制清除或抑制黏附於人體胃黏膜上皮細胞表面的幽門螺桿菌:直接黏附於細菌的細胞壁上,改變細菌細胞的完整性,直接抑制細菌的生長;黏附於細菌的菌毛上,使之不能黏附於胃腸道黏膜上皮細胞;部分卵黃抗體在胃腸道消化酶作用下,降解為可結合片段,這些片段中含有抗體的可變小肽部分被腸道吸收進入血液後,可與病原菌(Hp)的黏附因子結合,從而使病原菌不能黏附於胃上皮細胞上而失去致病性。

Hp-IgY對一位常年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應用案例

為了應對Hp耐藥性和治療失敗問題,2019年8月,第十四屆全國幽門螺桿菌及消化疾病診治臨床論壇暨第三屆全國幽門螺桿菌與胃腸生態中西醫整合高峰論壇在江蘇蘇州召開。會上,來自北大醫院消化內科的成虹教授分享了一個難治型Hp感染者的非抗生素應對案例。

成教授所在醫院有一位77歲的老職工,常年患有十二指腸球潰瘍,在多次根除治療失敗之後,經藥敏實驗發現該患者已經對大多數抗生素產生耐藥,並出現嚴重腹痛、嘔吐等症狀。成教授為她採用了一項獲得國家專利的Hp- IgY技術轉化成果蘭幽咀嚼片。

服用後當天患者就反饋之前症狀有了明顯緩解,在停服1個月後進行胃鏡複查,發現潰瘍癒合。這個患者DOB值服用前是33,通過服用後,DOB值變成了7。經過服用,雖然患者的Hp值沒有完全轉陰,但胃黏膜之前的潰瘍完全癒合,各種胃疼,胃脹,嘔吐的症狀也消失,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升有非常大的幫助。

此外,Hp治療除了根除率的下降,目前化學藥物療法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針對化學藥物反覆治療失敗的人群、必須接受治療的兒童感染者、肝腎功能障礙者、哺乳期婦女等特殊人群,這些患者,如何通過非抗生素療法改善患者症狀或者輔助抗生素治療,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問題,在沒有疫苗或新的抗生素可以應用於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治療之前,替代療法及其與抗生素療法的協同治療可能是最佳的選擇。

幽門螺桿菌卵黃抗體(Hp-IgY)技術背景

卵黃抗體( IgY)的研究始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1889年,Klemperer發現了卵黃中富含抗體。1934年,Jukes的試驗證明,母雞血清中的抗體可以轉移到卵黃中,從而為雛雞提供被動免疫保護。卵黃抗體的成分為免疫球蛋白 IgY,是通過免疫注射產蛋雞後,由其生產的蛋黃中提取相應的抗體,進而用於相應感染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卵黃抗體目前被認為是抗生素的最佳替代品,正在被廣泛應用。

動物研究顯示,應用卵黃抗體 IgY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小鼠後,胃黏膜病理檢查顯示胃組織炎症明顯減輕,胃黏膜層細菌的定植亦明顯減少。一項在日本進行的納入了17名無症狀幽門螺桿菌感染志願者的研究顯示,口服含抗幽門螺桿菌 IgY膳食4周後,感染者的呼氣檢測值均顯著降低,雖然沒有發現幽門螺桿菌被根除,但針對患者的研究顯示卵黃抗體可以減輕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的炎症,並部分減弱細菌尿素酶活性。

Hp- IgY轉化成果蘭幽咀嚼片富含幽門螺桿菌卵黃抗體,產品抗體滴度可達到20萬。可以精準地針對人體胃腸道內的幽門螺桿菌發生作用,且不傷及體內的有益菌,不會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同時可以促進γ幹擾素的分泌,提高人體對幽門螺桿菌的免疫力,起到預防作用。

相關焦點

  • 幽門螺桿菌的「救星」已找到,飯後常喝,消滅幽門螺桿菌
    很多胃病的根源,都有著被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因素,幽門菌值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胃腸的健康,若是被感染的時間越長,對胃部的傷害就越大,甚至還可能會導致胃癌。
  • 衛康樂咀嚼片:嚼一嚼,為健康
    衛康樂咀嚼片由世界頂級洛克菲勒大學研究中心的胃癌專家Babara Levine(音譯:芭芭拉·萊文)博士領銜研發,紐約知名的營養食品專家J Freeman MD(音譯:傑弗裡·弗裡德曼)博士等多國科研專家和醫學博士共同參與,歷時20年方才取得的偉大成果。
  • 「呼氣試驗」:幽門螺桿菌診斷的「金標準」
    這種細菌,您一定聽說過        大多數人對幽門螺桿菌這個名字並不陌生,甚至很多人正在遭受著這種病菌帶來的病痛。據統計,幽門螺桿菌在全球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率超過50%,在我國,這一數據則更高。        由於具有很強的活性與繁殖能力,幽門螺桿菌除了給患者帶來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常見疾病外,更是胃黏膜相關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 關於幽門螺桿菌這 10個問題很常見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感染,它定植於人類胃黏膜,是人類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河南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接近60%,由於幽門螺桿菌和胃癌有一定的相關性,很多人對此十分恐慌。    劉女士經常在家帶孫子,最近查出幽門螺桿菌,10歲的孫子一查也有,兒媳婦埋怨是她傳染的。
  • 檢查:幽門螺桿菌抗體陽性,會傳染給家人?3種檢測方式怎麼選?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能感染胃和小腸的細菌,在1982年由兩名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它可導致消化性潰瘍病.幽門螺旋桿菌一般呈陰性,但檢查結果呈陽性則證明被幽門桿菌感染。而抗體陽性是會傳染的,並且家人之間傳染的機率較大。
  • 幽門螺旋桿菌多久惡化?自測是否感染幽門螺桿菌
    自測幽門螺桿菌1、經常性起床後口氣重口臭多與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有關,或是由於齲齒、 牙周疾病導致,刷牙、 洗牙及針對性的口腔治療大多能解決問題。胃幽門螺桿菌感染可引起持續性口臭,還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飢餓感和胃痛。一旦吃飽喝足,口臭會隨之減輕,而隨著幽門螺桿菌的根治,口臭也會自動消失。2、經常性起床後排氣非常臭大便,並非我們想的那樣,吃什麼排什麼。
  • 幽門螺桿菌發現史
    幽門螺桿菌的
  • 74家幽門螺桿菌檢測試劑相關IVD生產企業一覽
    胃癌的危險因素 幽門螺桿菌感染Hpylori是人類最常見的慢性致病菌,主要寄居在人的胃部。在世界範圍,人群Hpylori感染很普遍,東歐和日本感染率高達82%和71%,中美洲感染率為62%,中國為58%。
  • 體檢查幽門螺桿菌,呼氣試驗和抽血哪個更好?醫生告訴你該怎麼選
    跟想像不同的是,抽血檢查(學名血清學檢查)並不是查血液裡是否有幽門螺桿菌(別笑,很多人都這麼認為),而是查血液中對幽門螺桿菌產生的抗體。幽門螺桿菌如果侵入體內引發感染,就會刺激我們體內的免疫系統產生相應的抗體,我們稱之為抗幽門螺桿菌抗體。其中有一種分類為IgG的抗體能夠長期存在血液當中,因此只要抽取少量血液標本,加入特定的檢測試劑,就可以判斷是否存在此抗體。
  • 幽門螺桿菌與微生態專場:直擊前沿熱點,開拓診療思路
    近年來,陸紅教授帶領的課題組進一步深化研究,聚焦於幽門螺桿菌的耐藥、致病機制、根除方案的篩選等熱點方向,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Gut、AJG和Gastroenterology等頂級期刊,原創性研究成果入選全球和中國幽門螺桿菌共識意見和指南。幽門螺桿菌根除成功率逾90%,相關研究及臨床診療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健康科普——幽門螺桿菌
    如何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的發病密切相關,因此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根除治療是很重要的,醫生會嚴格掌握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的適應證,給予規範化治療,必要時根據抗生素的藥物敏感性試驗選用抗生素,以減少耐藥的發生,在根除治療中,患者務必遵醫囑進行規律服藥,即使胃部症狀有所好轉,也要堅持服藥,直至將幽門螺桿菌根除,以免出現幽門螺桿菌耐藥株
  • 4類人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高危群體,如果出現這4種症狀,趕緊檢查
    但可惜的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朋友,可能會有胃部不適的各種症狀,但也可能會完全沒有任何症狀,而相關的不適症狀,可能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造成,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並不存在一種「特異性症狀」,能夠通過症狀明確判斷是否有幽門螺桿菌問題。
  • 胃病的元兇——幽門螺桿菌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有聽到關於幽門螺桿菌的話題,尤其是在各類醫院、診所的宣傳欄。那麼,幽門螺桿菌到底是什麼,又有什麼症狀呢?一、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Hp),是寄生在胃黏膜上,有鞭毛的,螺旋形的革蘭氏陰性細菌。幽門螺旋桿菌如果進到了胃裡,就開始瘋狂的繁殖,即便胃裡的強酸也能立刻適應,並且會迅速的將強酸轉變為滋養幽門螺旋桿菌繁殖的營養物質液。它們能在強酸中很滋潤的活著。
  • 雙特異抗體酶免疫染色法檢測幽門螺桿菌抗體
    雙特異抗體酶免疫染色法檢測幽門螺桿菌抗體   自從1983年Warren和Marshall從人胃黏膜成功地分離出幽門螺桿菌(Hp)後,已有越來越多的實驗結果表明Hp與慢性胃和潰瘍病有密切關係,可能是這些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目前診斷Hp的方法主要有組織培養法、尿素酶試驗和各種染色法。
  • 關於「幽門螺桿菌」的最全科普,一文解決所有疑問!
    人是幽門螺桿菌的唯一傳染源,主要藏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糞便裡。具有無痛苦、靈敏度高、檢出率和符合率高的特性,是近年來很受歡迎的一種檢測幽門螺桿菌的方法。 2.抗體測定法 檢查血液和尿液中是否有抗體。 3.抗原測定法 檢查糞便中是否有Hp抗原。
  • 碳13、碳14、內鏡檢查……一文了解最全幽門螺桿菌檢測
    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革蘭染色陰性螺旋狀細菌,主要通過糞-口傳播、口-口傳播、胃-口傳播以及醫源性傳播。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提出,Hp感染是一種感染性疾病,幾乎所有的Hp感染患者均有慢性活動性胃炎。
  • 關於幽門螺桿菌的最全科普,一篇終結你所有疑問!
    大魔頭胃癌的忠實小弟——幽門螺桿菌確實是1類致癌物!約有一半的人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為什麼感染率這麼高?感染了就一定會得胃癌嗎?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微厭氧,寄生在胃內的細菌,黏附於胃黏膜及細胞間隙。
  • 幽門螺桿菌需要根除嗎
    近日,胡先生在體檢時經碳14呼氣試驗檢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他知道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可能導致胃癌的細菌,便趕緊來門診看醫生。醫生詳細了解了胡先生的情況後認為,他目前可以選擇治療幽門螺桿菌,也可以選擇不治療。這是怎麼回事呢?
  • 一半中國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如何對付這個「一級致癌物」?
    本文來源於丁香醫生 作者:Bruce 幽門螺桿菌,是人類的老冤家。 早在 5 萬 8 千多年前,它就開始蹂躪我們老祖宗的胃。 經過千萬年的鬥爭,人的胃在進化,許多細菌都會被胃酸消滅。
  • 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怎麼辦?3個辦法,幫你解決慌張
    幽門螺桿菌病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的細菌,幽門螺桿菌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幽門螺桿菌是唯一一個能在胃中生存的微生物種類,幽門桿菌陽性,也就是幽門桿菌的檢測值超過了正常範圍,一般兩倍以上,那麼就要進行治療,碳13呼氣試驗的正常值是四以下,如果大於八則要求治療;碳14呼氣實驗的正常值是一百以下,如果大於二百那麼就要重視起來去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