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與微生態專場:直擊前沿熱點,開拓診療思路

2020-12-06 騰訊網

9月28日下午到29日上午連續4場的幽門螺桿菌與微生態專題可能是最受關注的分會場。無論是專題發言還是口頭髮言都劍指當前幽門螺桿菌感染以及微生態的前沿話題熱點話題。我們也看到,隨著腸道菌群重要性不斷被揭示,關於微生態的相關研究比重也在增加。幽門螺桿菌與微生態分會場定會是乾貨滿滿的學術盛宴。話不多說,看看專家們提前分享的主要內容概要。

高耐藥時代根除幽門螺桿菌的策略

報告人:陸紅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2019年9月28日 14:30~14:50

幽門螺桿菌與多種上消化道疾病有關,1994年被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研究機構定為I類致癌原,對感染者的一級預防是近年來該領域的研究重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已故世界胃腸病學組織大師蕭樹東教授很早就著手研究幽門螺桿菌及相關疾病,之後又由原仁濟消化科主任劉文忠教授、房靜遠教授等多位專家經過數十年對此課題的持續研究,至今已成為仁濟醫院消化內科特色專業之一。近年來,陸紅教授帶領的課題組進一步深化研究,聚焦於幽門螺桿菌的耐藥、致病機制、根除方案的篩選等熱點方向,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Gut、AJG和Gastroenterology等頂級期刊,原創性研究成果入選全球和中國幽門螺桿菌共識意見和指南。幽門螺桿菌根除成功率逾90%,相關研究及臨床診療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的陸紅教授將做題為「高耐藥時代根除幽門螺桿菌的策略」的報告,提出在臨床上根除Hp治療的兩種策略:基於藥敏試驗結果的個體化治療和基於當地抗生素耐藥情況的經驗治療,以及對比了兩種方案的優缺點,建議國內同行可試用大劑量阿莫西林聯合甲硝唑用於耐藥性幽門螺桿菌的治療,為國內同行提供有益借鑑。

供稿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附屬仁濟醫院 熊華

幽門螺桿菌診治相關新技術的臨床應用

報告人:藺蓉 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2019年9月28日16:40~17:00

幽門螺桿菌已於1994年被WHO屬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人類胃癌第Ⅰ類致癌原。實現幽門螺桿菌的準確診斷和成功根除對於改善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和耐藥現狀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微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在幽門螺桿菌感染臨床診治相關技術層出不窮。如何看待,如何應用好這些新技術新武器,對這一問題的探討將可能更好地為我們解決臨床所需。

1. 與幽門螺桿菌診斷相關的技術—有/無。非侵入檢查包括尿素呼氣試驗,單克隆糞便抗原試驗,血清學試驗,前兩者可作為根除後評估。侵入性檢查常用包括快速尿素酶試驗,胃黏膜HE染色及內鏡下觀察幽門螺桿菌也可輔助診斷。對於不同方法的臨床意義、臨床應用條件、陽性/可疑陽性結果的解讀都有較強的臨床價值。

2. 與幽門螺桿菌治療相關技術—耐藥檢測。幽門螺桿菌耐藥是阻礙其根除治療的首要因素,藥敏檢測將為提高幽門螺桿菌首次根除率或者幽門螺桿菌根除失敗後的後續治療提供指導依據。現今藥敏檢測方式主要包括傳統體外細菌培養藥敏試驗,如紙片擴散法,肉湯稀釋法,瓊脂稀釋法,E-test法。或者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如PCR法,FISH法,幽門螺桿菌全長測序。對於不同方法優缺點,陽性判讀指南,敏感性特異性的對比分析可以更好地為幽門螺桿菌的臨床治療提供選擇策略。

供稿人:華中科技大學

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藺蓉

青黴素過敏的患者如何根除幽門螺桿菌

報告人:宋志強 教授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2019年9月28日13:50~14:10

幽門螺桿菌(Hp)感染可導致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胃癌,因此完全根除Hp是治療相關疾病的首要目標。但隨著耐藥率逐年升高,Hp根除治療面臨著挑戰。而對於青黴素過敏的患者,由於臨床唯一常用且敏感的抗生素——阿莫西林無法使用,其治療更是重大挑戰。

人群中約有10%對青黴素過敏。青黴素引起過敏與其分子結構有關,進入體內後,其核心結構β-內醯胺環由於化學不穩定性而自發降解,中間產物與蛋白結合後形成的苄基青黴噻唑是引起過敏的最主要的抗原決定簇。隨後,青黴噻唑基與多聚賴氨酸載體結合,青黴素分子的其餘部分進一步降解,形成的一系列衍生物亦可引起過敏。

為這些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臨床中制定治療方案之前,必須獲得完整和準確的過敏史,包括反應的描述和時間,因為報告反應可能不是真正的青黴素過敏。還應考慮使用青黴素皮膚測試進行早期評估,以確定患者是否能夠耐受青黴素或阿莫西林的使用。

敬請關注28~29日幽門螺桿菌與微生態分會場,消化界將延遲轉播(按照下圖提示,進入微信公眾號消化界年會轉播頁面),但是精彩內容值得等待!

相關焦點

  • 中核海得威助力2020南方-仁濟幽門螺桿菌與胃腸微生態高峰論壇順利...
    11月13日至14日,由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廣東省肝臟病學會主辦,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消化微生態學組、廣東省醫師協會消化醫師分會幽門螺桿菌與微生態學組協辦的2020南方-仁濟幽門螺桿菌與胃腸微生態高峰論壇在廣州召開。
  • 幽門螺旋菌會自愈嗎 幽門螺桿菌的症狀有哪些
    據說在我國有50%以上的人都有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大多是因為飲食不規律,不吃早飯,暴飲暴食等問題導致。那麼這種疾病有什麼症狀特點呢?幽門螺桿菌能夠自愈嗎?患有幽門螺桿菌該吃些什麼有什麼藥注意的。接著就跟小編來看一下。幽門螺旋菌會自愈嗎首先,幽門螺桿菌是無法自愈的。需要經過專業的治療才有可能會徹底的殺死。
  • 幽門螺桿菌很「狡猾」 及時科學根治是關鍵
    該院消化內科主任施瑞華接診後,為張先生進行了胃鏡檢查,發現張先生的胃部有輕微的胃潰瘍,而且檢測出張先生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在醫生的建議下,張先生帶著妻子和父母都到醫院進行了幽門螺桿菌檢查,結果顯示,他的妻子和父母也都感染上了幽門螺桿菌。「一家四口都得同時進行幽門螺桿菌治療,而且必須將家裡使用過的碗筷進行高溫滅菌,牙刷水杯都要更換。」
  • 幽門螺桿菌很「狡猾」,及時科學根治是關鍵
    作為胃癌的頭號致癌因素,幽門螺桿菌困擾著許多胃病患者。數據顯示,中國人感染率高達55%以上,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大國。到底怎樣治療、如何預防這一胃病的「罪魁禍首」?12月11日至13日,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消化內科主辦的第五屆中大論壇消化分論壇上,來自國內知名的消化學科專家圍繞幽門螺桿菌防治的最新進展廣泛討論。
  • 好不容易根除了幽門螺桿菌,外出吃頓飯又感染了,怎麼辦?
    多國指南推薦,應治療所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圖1:多國指南2015年京都胃炎全球共識報告提出,幽門螺桿菌胃炎是一種感染(傳染)性疾病,應該治療所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除非存在抗衡因素。至此吹響了消除幽門螺桿菌的進軍號。2017年我國新共識修訂了根除幽門螺桿菌指徵,將「個人要求治療」修改為「證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 人體微生態與大自然生態同等重要
    經過多年的研究探索,人們已經知道,自身的微生態平衡是保持健康和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條件,如同人與自然共生的大環境和生態一樣,如果生態平衡,人類就可以與所有生物共贏並獲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質,並且能達到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人體微生態的主要含義是,與人和所有生物所共同棲息的大自然生態相比,人自身的生態是一個微生態或小生態。
  • 「呼氣試驗」:幽門螺桿菌診斷的「金標準」
    這種細菌,您一定聽說過        大多數人對幽門螺桿菌這個名字並不陌生,甚至很多人正在遭受著這種病菌帶來的病痛。據統計,幽門螺桿菌在全球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率超過50%,在我國,這一數據則更高。        由於具有很強的活性與繁殖能力,幽門螺桿菌除了給患者帶來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常見疾病外,更是胃黏膜相關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 幽門螺桿菌的「救星」已找到,飯後常喝,消滅幽門螺桿菌
    很多胃病的根源,都有著被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因素,幽門菌值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胃腸的健康,若是被感染的時間越長,對胃部的傷害就越大,甚至還可能會導致胃癌。
  • 「大夫,我們夫妻幽門螺桿菌都是陽性,孩子怎麼辦?」
    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口口途徑傳播,比如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糞便中存在幽門螺桿菌,如果汙染水源,健康人飲用了含幽門螺桿菌的水,可以被傳染。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口腔中也可能存在細菌,一起吃飯、接吻、使用不潔餐具都有可能傳染幽門螺桿菌。特別是口對口餵小孩,極容易將幽門螺桿菌傳染給小孩。
  • 健康科普——幽門螺桿菌
    如何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的發病密切相關,因此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根除治療是很重要的,醫生會嚴格掌握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的適應證,給予規範化治療,必要時根據抗生素的藥物敏感性試驗選用抗生素,以減少耐藥的發生,在根除治療中,患者務必遵醫囑進行規律服藥,即使胃部症狀有所好轉,也要堅持服藥,直至將幽門螺桿菌根除,以免出現幽門螺桿菌耐藥株
  • 胃病的元兇——幽門螺桿菌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有聽到關於幽門螺桿菌的話題,尤其是在各類醫院、診所的宣傳欄。那麼,幽門螺桿菌到底是什麼,又有什麼症狀呢?一、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Hp),是寄生在胃黏膜上,有鞭毛的,螺旋形的革蘭氏陰性細菌。幽門螺旋桿菌如果進到了胃裡,就開始瘋狂的繁殖,即便胃裡的強酸也能立刻適應,並且會迅速的將強酸轉變為滋養幽門螺旋桿菌繁殖的營養物質液。它們能在強酸中很滋潤的活著。
  • 幽門螺桿菌需要根除嗎
    近日,胡先生在體檢時經碳14呼氣試驗檢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他知道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可能導致胃癌的細菌,便趕緊來門診看醫生。醫生詳細了解了胡先生的情況後認為,他目前可以選擇治療幽門螺桿菌,也可以選擇不治療。這是怎麼回事呢?
  • 不想被幽門螺桿菌纏身,堅持4個好習慣,幽門螺桿菌悄悄溜走
    很多人的之所以會患有胃病,就和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有直接的關係,所以,若是想要胃部健康,那麼清除幽門螺桿菌至關重要。二、口腔有臭味出現口臭其實還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初期,在這個時候身體還沒有出現太明顯的症狀,但是卻會出現明顯的口臭。其實這也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之後會產生帶有刺激性的氣味,氣味通過腸道再經過口腔排出,所以就會出現明顯的口臭,而且無法通過刷牙清除掉。
  • 幽門螺桿菌,我們該拿你怎麼辦?消化科醫生支招:記住這4個原則
    、 慢性胃炎 、消化不良甚至胃癌的發病密切相關,很多情況下,需要根除幽門螺桿菌才安全。 因為我國是Hp(用Hp簡稱替代幽門螺桿菌,下同)感染率高的國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無症狀感染者,要求所有人都主動篩查Hp感染並不現實,所以幽門螺桿菌感染基層診療指南也建議,如果存在下圖這些情況時進行根除治療。
  • 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怎麼辦?
    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怎麼辦?北大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成虹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近幾年體檢項目日益增多,每天都有患者是因為在體檢時發現呼氣試驗檢查結果陽性,認為自己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而來就診。那麼如果在體檢中發現呼氣試驗陽性該怎麼辦呢?呼氣試驗陽性=幽門螺桿菌感染?
  • [CGC&CCDD2017]呂農華教授|中國第五次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診治共識...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常委、幽門螺桿菌學組組長,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呂農華教授,在會上對第五次幽門螺桿菌共識進行了精粹解讀。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共識在2012年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共識的基礎上做了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的修改,同時與國際共識接軌,便於臨床醫生的應用。本次共識有兩個特點,第一,採取了陳述性的表達,也就是用一段話來闡述觀點。
  • 幽門螺桿菌發現史
    幽門螺桿菌的
  • 兩種人需要徹底消滅幽門螺桿菌,常喝這茶能抑制幽門螺桿菌
    近年來,許多人開始關注胃病,但卻卻忽視了幽門螺桿菌的治療。如何檢查幽門螺桿菌感染?在人類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早期,沒有特殊的臨床表現。長期以來,可能會有上腹部不適、隱痛、腹脹、泛酸、打嗝、口臭等症狀,這個時候,你應該去正規醫院做胃鏡檢查。
  • 接吻會傳染幽門螺桿菌嗎?
    傳言:接吻可以傳染幽門螺桿菌。 真相: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發生的事。 鑑 別 要 點 幽門螺桿菌傳染發生的過程離不開三要素
  • 5個信號經常出現在你身上,你應該格外警惕幽門螺桿菌!
    近些年來患上幽門螺旋桿菌的人數越來越多,幽門螺旋桿菌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如果一家人一起共餐的話,一個不使用公用筷子的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很可能其他人也會被感染。又例如,一對情侶中,一個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另一個人在接吻的時候也會被感染,一旦你得到了幽門螺桿菌,你應該注意了,因為它對身體危害很大,而且很容易引起慢性胃炎、胃潰瘍、胃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