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別讓「超級人類」擔憂成真

2020-12-05 新京報

在強大商業資本運作的壓力和利益驅使下,科學家更應保持初心,而非一味尋求這種只能吸引眼球而弊大於利的科研成果。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誕生。消息一出,引發輿論軒然大波。

隨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針對此事作出回復,立即要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基因編輯嬰兒實驗」違反學術倫理

早在我國2003年頒布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中,就明確指出利用體外受精、體細胞核移植、單性複製技術或遺傳修飾獲得的囊胚,其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同時任何人也不得將前款中獲得的已用於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他動物的生殖系統。

換言之,任何在體外對胚胎進行超過14天的培養乃至科研所用的胚胎植入生殖系統都是違法的。並且,不僅在中國,在美國甚至歐洲大部分地區使用基因編輯胚胎建立妊娠發育都是非法的。

在這一點上,毫無疑問,賀建奎嚴重違反了生命科學界的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

也許有人會問,一個簡單的基因編輯操作,若是真的能治病救人能有什麼倫理道德上的問題?

這不得不提到幾個月前霍金在他的新書《對未來問題的簡短回答》中的終極預言。在未來的富人階級中將出現被經過基因編輯的「超級人類」,他們不僅具有優於普通人的身體素質和壽命,甚至可能連記憶力和智商都凌駕於常人之上。

因而,一旦這種基因編輯技術日趨成熟,並通過法律和倫理的審查,將對無法接觸到基因編輯技術資源的平民階層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壓力,甚至可能對這一族群造成滅頂之災。

更令人細思極恐的是,不同於已經出生的病人進行的局部基因編輯手術,通過這種胚胎層面的基因編輯,修飾後的基因勢必會傳遞給這對雙胞胎的子孫後代。這就相當於在人類基因庫的水池裡倒了一條新品種的小魚,經過一代一代的擴大,將對人類基因庫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科學家更應保持初心和理性

11月25日,賀建奎在社交網絡上傳的一段視頻中稱,(基因編輯技術)唯有治癒疾病是有意義的,他也相信倫理道德終將站在他一方。

然而,這種設想的泡沫雖美麗但脆弱。這一臨床研究在審核流程上有著巨大的漏洞,在科學層面上有著巨大的未知潛在風險。同時,對比現有的愛滋病患者生育後代的方案,這一研究也不具備實施的必要性。

賀建奎身為南方科技大學已經離職的副教授和眾多生物技術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不應為一時的科研衝動和背後的商業資本運作衝昏了頭腦。胚胎基因編輯不同於試管嬰兒,它改寫了基因的密碼,用兩個孩子作為生物技術的試驗品,讓她們背負著未知的風險成長,可能隨時會成為這項正蓬勃發展的技術的犧牲品,而這種急於求成的做法也很有可能摧毀基因技術的發展之路。

伴隨著各種基因編輯技術和基因治療方案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倫理道德始終是邁入這道神秘大門的一道坎,需要時時審視和掂量。如何在如此巨大的現實醫療需求下,尋求生物技術的平穩合理合法的發展,始終需要每一個科學從業者把持好心中的天平。

與此同時,在強大商業資本運作的壓力和利益驅使下,科學家更應保持初心,秉承一個學者應有的理性,而非一味尋求這種只能吸引眼球而弊大於利的科研成果。

賀建奎的臨床研究雖然暫時告一段落,但是卻又是另一個開始。潘多拉的魔盒已經打開,未來的發展還未可知。

11月26日晚,百餘名科學家在社交網絡上聯合發表了對賀建奎這一罔顧倫理道德的研究項目的強烈譴責,他們希望在事件發展不可挽回的局面前,能爭取儘快釐清事實、收拾局面。不知道這時,露露和娜娜是否正在母親的懷裡香甜地睡著。

□鄒瑞雪(生物從業者)

相關焦點

  • 廣東查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調查組稱賀建奎私自組織實施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新京報訊 (記者許雯)昨日,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發布消息稱,現已初步查明,該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為追逐個人名利,自籌資金,蓄意逃避監管,私自組織有關人員,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
  • 世界上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超級人類是否會出現在未來?
    來自中國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的賀建奎團隊,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日突然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已經於 11 月在中國健康誕生。什麼是基因編輯?基因編輯技術指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而CRISPR/Cas9技術自問世以來,就有著其它基因編輯技術無可比擬的優勢,技術不斷改進後,更被認為能夠在活細胞中最有效、最便捷地「編輯」任何基因。而此次就對一對嬰兒的基因進行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廣東初步查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新華社報導,記者從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獲悉,現已初步查明,該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為追逐個人名利,自籌資金,蓄意逃避監管,私自組織有關人員,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
  • 兩部委回應「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
    中新網1月21日電 1月21日,科技部和國家衛健委就「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作出回應。1月21日,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公布調查結果,調查組初步查明,該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為追逐個人名利,自籌資金,蓄意逃避監管,私自組織有關人員,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CRISPR雙雄在港同臺發聲
    來源: DeepTech深科技26 日上午,媒體曝出的賀建奎世界首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持續發酵,這也讓原定於 11 月 27 日- 29 日在香港舉行的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變得更加矚目。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羅生門:人類歷史轉折點?還是醫學造假醜聞?
    今天上午,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 在深圳誕生的事件轟動一時。然而,這一事件在下午卻出現了諸多疑雲。未經醫學倫理審查報備?午後新京報從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獲悉,深圳衛生部門已介入核實「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此項試驗進行前並未經醫學倫理報備,官方正開會研究此事。這與此前網傳消息顯示的情況不符。
  • 科技部回應「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明令禁止
    央視新聞11月27日消息,今天下午,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部長茶座」活動中,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對引起社會極大關注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做出回應。 徐南平表示,2003年頒布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規定,可以以研究為目的,對人體胚胎實施基因編輯和修飾,但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而本次「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屬於被明令禁止的,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公布,兩部門深夜表態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21日電 據科技部和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21日晚間,科技部和國家衛健委分別就「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作出回應。科技部表示,支持配合相關部門對涉事人員及機構依法依規進行嚴肅處理。國家衛健委回應稱,將根據廣東省及有關部門需要,配合做好後續處置工作。
  • 國家衛健委、科技部回應「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
    近期,有關媒體報導了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有關調查進展情況。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科學技術部就「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作出回應。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結果的回應近期,有關媒體報導了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有關調查進展情況。該事件嚴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國家衛生健康委重申,科學研究和應用活動應當本著高度負責任的精神,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進行。
  • 從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回歸Crispr
    導語:近日,兩個月前全球轟動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初步結果已對外公布。透過這一事件的軒然大波,我們看到人們對Crispr的期望和恐慌。而冰山之下是Crispr的強大。讓我們通過本文,回歸Crispr本身。1.Crispr是什麼?
  • 中國科學院院士: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許多疑點尚未明了
    2018年11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雙胞胎女孩,在中國健康誕生。報導稱,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能天然抵抗愛滋病,並且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這對基因編輯嬰兒幕後的「操刀手」,是來自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的副教授賀建奎。消息一經公布引起巨大震動,賀建奎的行為被科學家們強烈譴責。
  • 學術界密集回應基因編輯嬰兒:堅決反對 強烈譴責!
    近日,科學家賀建奎宣布,全球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誕生,這一消息引發各界廣泛質疑。27日,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先後回應了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明令禁止、堅決反對。  三部門回應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2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部長茶座」活動中,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表示,2003年頒布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規定,可以以研究為目的,對人體胚胎實施基因編輯和修飾,但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而本次「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屬於被明令禁止的,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
  • 美駐華使館就「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發文|思考:拷問信仰構築底線
    ,美國駐華大使館發了一篇《基因編輯嬰兒誕生為什麼引發如此大的反對和質疑?》(稍後看文末連結全文)專文談此次何建國團隊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1)引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29日的聲明:「非常不幸而且明白無誤的是,這種強大的(基因編輯)技術已經首次以如此不負責任的方式應用於人類種系。」
  • 深度起底賀建奎與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一破底線便是地獄
    原標題:深度起底賀建奎與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一破底線便是地獄 最近網上吵得最熱的就是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很多人還雲裡霧裡的,就衝進去開炮。其實這個事件有一定的認知門檻,很多人真的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
  • 科技部:明令禁止基因編輯嬰兒
    科技部表示,本次「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屬於被明令禁止的,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此外,超130名愛滋病研究人士發出聯名信進行堅決反對。11月26日,深圳科學家賀建奎宣布,全球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露露和娜娜於11月在中國誕生,她們在受精卵時期,CCR5基因經過基因編輯,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病毒。事件披露後,122位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譴責。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後賀建奎現身,國家衛健委與科技部回應此事
    國家衛健委、科技部昨晚聯合在科技部官網上對「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有關信息作出回應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學技術部高度關注11月28日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編輯峰會有關「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信息,相關部門正在進行調查核實。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為何爭議如此巨大?專家解析疑問
    張瑤 攝「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持續發酵11月26日,一篇名為《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報導,在國內掀起軒然大波。報導稱,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法學專家: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涉嫌違反多項醫療法規
    11月26日,有報導稱「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該報導稱,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 科技部:「基因編輯嬰兒」被明令禁止
    圖/視覺中國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志願者知情同意書顯示項目經費來自南科大■ 「『基因編輯嬰兒』引爭議 廣東啟動調查」追蹤昨日上午,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在香港召開,因「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受到關注、並將在此會議上公布試驗數據的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並未現身。
  • 「基因編輯嬰兒」 案宣判!賀建奎一審獲刑三年,罰款 300 萬
    「基因編輯嬰兒」 事件,有了新的重大進展。根據法院審理查明的信息,2016 年以來,曾經擔任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的賀建奎得知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技術可獲得商業利益,即與廣東省某醫療機構張仁禮、深圳市某醫療機構覃金洲共謀,在明知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和醫學倫理的情況下,仍以通過編輯人類胚胎 CCR5 基因可以生育免疫愛滋病的嬰兒為名,將安全性、有效性未經嚴格驗證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技術用於輔助生殖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