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科學家化學合成「最新」抗生素

2020-11-28 科學網
科學家化學合成「最新」抗生素
為近30年來發現的第一種新型抗生素

 

本報訊(記者韓琨)近日,香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李學臣團隊與美國中佛羅裡達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研究者合作,在《自然—通訊》共同發表了有關新型抗生素Teixobactin的研究結果。Teixobactin是近30年來被發現的第一種新型抗生素,它的化學合成也為新一代抗生素的應用與發展奠定了化學基礎。

過去7年來,李學臣團隊一直致力研發新型抗生素。2013年間,他們首次利用化學方法全合成了達託黴素,並以此為基礎,開展了新一代達託黴素類抗菌藥物的研發工作。最近,李學臣團隊再次用化學合成的方法,成功合成了熱門抗菌化合物Teixobactin。

新型抗生素Teixobactin於2015年被美國科學家所發現,實現了抗菌藥物領域上的巨大突破,可以殺死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萬古黴素耐藥腸球菌(VRE)、結核分枝桿菌等多種致命病原體。最關鍵的是,Teixobactin不會誘發細菌耐藥性的產生。

通過與美國中佛羅裡達大學的一個化學實驗室合作,李學臣的研究小組成為全球最先成功開發Teixobactin合成路線的實驗室之一。基於他們研發的合成方法,研究團隊已經合成了10款具有應用前景的Teixobactin類似物(已申請美國臨時專利),他們所研究的合成途徑可以快速並有效地合成多種Teixobactin的衍生物。未來兩年間,他們將致力合成100種不同的Teixobactin衍生物,以提高其藥效並應用於臨床研究。

《中國科學報》 (2016-08-31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完成最長線性聚糖化學全合成—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俞飈課題組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最長線性聚糖——128聚糖分子的化學全合成。
  • 縮短時間,科學家構建出更好的抗生素合成方法
    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3日發表的一項藥物研究最新成果,美國團隊報告成功完成一種模塊化合成新抗生素的方法,這種新抗生素將有望避免抗生素耐藥性問題。研究顯示,利用該方法合成的其中一種化合物對細菌感染小鼠模型中的耐藥菌株有效。科學界認為,遏制耐藥性感染增多趨勢需要新的抗生素。
  • Nature:合成化學助力抗生素「再展雄風」
    Seiple通訊單位: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DOI: 10.1038/s41586-020-2761-3背景介紹天然產物是大多數臨床使用抗生素的化學藍圖。
  • 全國有機化學學術會議聚焦「化學合成」—新聞—科學網
    8月31日至9月3日,以「合成創造美麗世界」為主題的中國化學會第十一屆全國有機化學學術會議在上海科技大學召開。
  • 這種新型合成抗生素 可對抗「超級細菌」
    臨床抗生素的濫用導致並加速了超級細菌的蔓延,使針對超級細菌的新型抗生素的研發顯得迫在眉睫。近日,林肯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合成的teixobactin藥物並成功治療了小鼠的細菌感染,推動了將teixobactin藥物作為臨床抗超級細菌藥物的進程。
  • 港大化學系抗菌藥物研究獲得重大進展—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訊 (記者韓琨)近日,記者從香港大學處獲悉,由香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李學臣團隊及其在美國佛羅裡達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的合作夥伴在國際學術期刊
  • 新方法讓抗生素合成不再漫長,有望避免耐藥性問題
    英國《自然》雜誌23日發表的一項藥物研究最新成果,美國團隊報告成功完成一種模塊化合成新抗生素的方法,這種新抗生素將有望避免抗生素耐藥性問題。研究顯示,利用該方法合成的其中一種化合物對細菌感染小鼠模型中的耐藥菌株有效。科學界認為,遏制耐藥性感染增多趨勢需要新的抗生素。但過去30年裡,僅有非常少量的新抗生素被開發出來。
  • 脂肽類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長生團隊在脂肽糖苷類抗生素Totopotensamides(TPMs)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硫肽類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獲進展
    經過近6年的不懈努力,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劉文課題組的科研人員通過最為典型的硫鏈絲菌素及其類似物鹽屋黴素A的比較研究,發現硫肽類抗生素起源於一條核糖體編碼的前體肽,經過包括環化脫水/脫氫形成噻唑/咪唑環、脫水形成脫水胺基酸以及[4 + 2]環合反應等後修飾步驟構建了這一家族化合物所共有的特徵性結構。
  • 科學家開發出超級抗生素,威力可增強25000倍
    通過對現有抗生素的化學結構進行修飾,最近,科學家開發出了超級抗生素。該超級抗生素不僅具有三重機制可以殺死致命細菌,而且還能抑制細菌變異產生抗藥性。萬古黴素作為治療細菌感染的『最後一道防線』,經常被用來治療所有抗生素都無效的嚴重感染。
  • 《科學》:合成化學為新藥研髮帶來了哪些突破?
    在這樣具有挑戰性的環境下,藥物發現科學家們必須選擇與人類疾病相關的生物靶標,並且發現安全有效的治療分子來調控這些靶標。突破性合成手段的發現可以真正為藥物發現過程帶來革新。合成化學領域的創新能夠讓藥物開發人員以經濟有效的方法,更快地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複雜分子結構。
  • 原創 | 合成化學在製藥工業中的重要性
    雖然自然界有很多奇妙的藥物,但是這些藥物多半是宿主在生物演化過程中為了自我保護合成的、並不是為了治療人類疾病,你需要的類似物自然界未必有。如果遇到天災如罌粟遭蝗蟲襲擊大面積銷毀則藥物供給就成了問題。當然有些藥物沒有天災也天然產量有限,如紫杉醇。所以人工合成無論從擴展化學空間到保證供應鏈穩定都十分重要。最早的合成藥物來自另一個化工產業,早期的磺胺類抗生素來自染料工業。
  • 碳氮化物2D材料合成有新法—新聞—科學網
    碳氮化物(MXenes)是2D材料系列的最新成員之一,具有獨特的2D層狀結構,親水性表面和金屬導電性,在諸多領域尤其是電化學儲能領域顯示出獨特的優勢。已有研究表明高導電MXene具有很強的吸波能力,在5G網絡中的抗電磁幹擾有潛在的應用。 不過,目前MXenes的製備主要通過含氟離子溶液選擇性刻蝕一種被稱為MAX相的陶瓷材料的鋁原子層。
  • 科學家通過模塊化策略合成新抗生素
    眾所周知,抗生素的耐藥性問題已經成為全世界最緊迫的公共威脅之一  近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自然》發表最新論文,通過運用全合成技術重新設計現有的抗生素分子,以解決細菌耐藥問題。文章題目為「Synthetic group A streptogramin antibiotics that overcome Vat resistance」。
  • 俄羅斯科學家發現一種被遺忘的抗生素的新特性
    近日,俄羅斯科學院生物有機化學研究所的一組科學家確定了從西伯利亞熊口中使用抗生素阿黴素的天然類似物的前景,並提出了批量生產的最佳方法。為此,科學家使用了近幾年來開發的深度功能分析(將細菌包裝成液滴)的方法。這項工作發表在《抗生素》雜誌上。該研究得到俄羅斯科學基金會(RSF)的支持。在現代世界中,抗生素耐藥性在全球範圍內擴散:「這是由於這些藥物的盲目使用。
  • 上海有機所在硫肽類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機制研究方面獲得進展
    上海有機所在硫肽類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機制研究方面獲得進展 2017-09-08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文課題組和金屬有機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郭寅龍課題組合作,以硫肽類抗生素的典型代表硫鏈絲菌素(Thiostrepton,TSR)為研究對象,報導了一例黃素依賴的加氧酶通過底物的立體專一性氧化來促進吲哚五元環的擴環重排,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種喹啉單元形成的酶學新機制。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
  • 科學網—寡糖助養殖業突破抗生素之圍
    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注意謹慎使用抗生素。 然而,很多「無肉不歡」的人們恐怕並不了解,這些豬、雞、蝦竟然常年吃抗生素,這是因為養殖者為了使其少生病、多長肉。 動物養殖中濫用抗生素,可使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吃了「抗生肉」的人們一旦感染這些細菌,就可能面臨無藥可醫的危險。
  • 科學家提出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新策略—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肖建平研究員團隊和鄧德會研究員團隊合作,提出將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中排放的一氧化氮電催化還原合成氨氣的新策略,為脫硝和電催化合成氨提供了新的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 全生物法高效合成燕窩酸成為可能—新聞—科學網
    ,利用該機制可以氨基葡萄糖為起始底物,全酶法合成唾液酸(又稱燕窩酸)及其類似物。而弗戈邁爾團隊的最新研究發現,在一種新的自主研發的酶CmCDA的作用下,不經活化的有機酸可以直接與氨基葡萄糖反應形成醯胺鍵,完成對氨基葡萄糖的醯化反應,生成乙醯氨基葡萄糖及其類似物。這一研究結果顛覆了人們對於傳統醯基化反應機理的認識,被雜誌審稿專家和編輯評價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
  • 北京大學雷曉光教授:推動人類文明的合成化學
    在合成化學上一個裡程碑式的工作是1932年Domagk合成出第一類的抗生素的藥物,於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青黴素的發展還要早個近10年,作為首個合成藥物真正開啟了合成。而且這種合成工作極大的推動了相關製藥企工業以及化學製造工業的發展,比如說奎寧合成,這個化合物實際上是在青蒿素發現之前,作為抗瘧疾的一個首選藥物。以及後邊很多像頭孢黴素、四環素、紅黴素的合成,都推進了抗生素研發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