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寡糖助養殖業突破抗生素之圍

2021-01-08 科學網

 

■本報見習記者 王慶

 

部分醫生因受利益驅使給病人濫用抗生素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注意謹慎使用抗生素。

 

然而,很多「無肉不歡」的人們恐怕並不了解,這些豬、雞、蝦竟然常年吃抗生素,這是因為養殖者為了使其少生病、多長肉。

 

動物養殖中濫用抗生素,可使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吃了「抗生肉」的人們一旦感染這些細菌,就可能面臨無藥可醫的危險。

 

近些年,一方面部分發達國家開始在養殖業中禁用抗生素,另一方面人類積極尋找其替代品。如今,糖生物工程產品——寡糖正在成為解除養殖業抗生素圍困的一支生力軍。

 

家常便飯抗生素

 

全國人大代表徐景龍曾在今年兩會期間指出,為了防止家畜家禽和水產品生病,飼料裡添加抗生素已經是普遍現象。畜禽生病時,養殖戶購買抗生素給畜禽注射或服用,其中包括明令禁用的和過期的人用抗生素。

 

據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肖永紅教授等專家調查推算,中國每年生產抗生素原料大約21萬噸,其中46.1%被用在了畜牧養殖業。

 

徐景龍認為,問題嚴重性還在於,一些抗生素該不該用、用什麼、用多少,沒有明確規定和劑量標準,養殖戶跟著感覺走,難免亂用濫用。

 

而養殖戶也自有苦衷,一名大型豬場的負責人曾坦言:「離開抗生素,豬簡直沒法養。」飼料中添加抗生素的目的很簡單:預防細菌性疾病。

 

據了解,在養殖業中使用抗生素起源於上世紀40年代的歐美國家,並且確實在預防細菌性疾病方面起到了難以替代的作用。對於我國而言,養殖集約化程度加強,養殖密度增大,疫病防治變為成敗的關鍵。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調研顯示,由於我國許多製藥廠商具備模仿生產高端抗生素的能力,使得獸用抗生素的更新幾乎與人類臨床用抗生素同步,而且售價低廉。

 

加之藍耳病、豬高熱病等疫情令養殖者色變,因此,濫用抗生素符合養殖戶個體利益最大化。

 

然而,無節制的濫用容易使越來越多的病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從而培養出「超級細菌」。肉類中積累的抗生素也可能對人體產生毒副作用。

 

糖生物學的啟發

 

鑑於此,人們開始尋找飼料用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包括中草藥、活菌製劑、抗菌肽等,但是上述選擇都有其局限性。

 

科學家們逐漸把視野拓寬到各個領域,受到糖生物學的啟發,隨之將寡糖納入研究範圍。

 

根據定義,糖生物學是以生物大分子組成部分寡糖鏈或寡糖本身為對象,以糖化學、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為基礎,研究寡糖鏈作為「生物信息分子」在多細胞的高層次生命中功能的學科。

 

從事寡糖研究多年的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糖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杜昱光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無論是在基本的生命過程中,如受精、發育、分化、神經系統、免疫系統恆態的維持方面,還是在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中,如炎症及病原體感染等過程中都涉及寡糖鏈的參與,寡糖鏈在這些生命和疾病過程中起特異性的識別和介導的作用。

 

糖生物學研究成果顯示,寡糖等活性小分子除作為養殖動物消化道雙歧桿菌增殖因子,調節微生態平衡外,對動物消化道形態結構及生產性能產生有效改善,還具有誘導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IGF-I)和生長激素(GH)的分泌,增加IGF-I的基因表達,提高蛋白質的合成能力;促進腸繫膜淋巴結中的IL-1β基因表達;增加血清中細胞因子表達水平,顯著提高血液中的IgG、IgM、IgA水平,從而增強動物的細胞和體液免疫。。

 

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礎上,科研人員努力研究開發具有產業化前景的寡糖產品。據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許青松博士介紹,目前研究的寡糖種類包括殼寡糖、果寡糖、甘露寡糖等,涉及到養殖畜類、家禽以及水產品,其中部分寡糖產品已應用於養殖業,並起到了積極的效果。

 

前景可期

 

對於寡糖產品作為飼料添加劑的作用,農業部新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評審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研究員石波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作出評價:「寡糖產品可提高動物免疫力,減少飼料中的飼用抗生素用量,調節腸道微生物菌群,減少病原菌,促進金屬元素吸收,國際上已把寡糖作為替代飼用抗生素的主要成分之一。」

 

據杜昱光歸納總結,寡糖在飼料添加劑方面的特點主要體現在:調節腸道生態平衡;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降血脂活性;調節免疫;促進生長。

 

「在國內各類寡糖飼料添加劑產品中,近幾年殼寡糖的產業化進展是最快的。」石波說。

 

殼寡糖是一種來源於海洋甲殼類動物的寡糖產品。

 

從事糖工程技術在畜牧業應用領域研發、推廣的中泰和(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近些年聯合有關機構和用戶做了多項殼寡糖應用實驗。

 

據該公司副總經理趙芳芳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殼寡糖替代抗生素以及提高養殖水平的作用明顯:母豬懷孕哺乳階段使用殼寡糖,產仔數提高0.8頭每胎,仔豬斷奶重增加10.8%,間情期減少2.1天;肉雞殼寡糖飲水15天,死亡率降低6.4%,料肉比改善9.7%;青蝦飼餵4個月,成活率改善24.9%,畝產增加55.6%,飼料係數降低4.2%;僵豬灌服殼寡糖,7~10天毛色、肥瘦度、採食量顯著改善。

 

此外,北京知名雞蛋供應商德青源也採用了寡糖產品,減少或替代了抗生素的使用,改善了雞蛋的品質。

 

對於殼寡糖產業化和推廣接下來需要克服的困難,石波和趙芳芳都認為,降低成本是關鍵之一,需通過改進技術和工藝使得更多的養殖戶能夠以較低價格採用殼寡糖。

 

此外,石波還表示,由於近些年寡糖成為飼料添加劑的熱門,多個寡糖產品陸續推出,但是目前尚缺乏完善的質量標準來規範此類產品的生產,這也是該行業下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科學報》 (2012-09-04 B1 生物周刊)

相關焦點

  • 寡糖在水產動物養殖中的作用
    這些生化指標的變化直接或間接的反映了寡糖投餵後對魚類生長代謝的作用。增強水產動物的免疫功能大量的研究表明,寡糖能夠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其主要作用機理:(1)寡糖本身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能夠刺激機體免疫應答;(2)寡糖分子與腸道內有害微生物的腸內皮細胞上受體的結構相似,因此能與一定的毒素、病毒和真菌細胞的表面結合而作為這些外源抗原的佐劑,減緩抗原的吸收,增加抗原的效價,從而增強動物體的細胞和體液免疫反應;(3)據研究
  • 什麼是寡糖
    很多寡糖有藥用價值,而「海洋特徵寡糖」在醫藥、食品、軍工、農業上都有用    在11日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海洋大學申報的、由管華詩院士領銜完成的項目
  • 科學網—抗生素藥物分類能阻止濫用嗎
    世衛組織稱,這次對抗生素類藥物的修訂,目的在於確保患者在需要使用抗生素時有藥可用且對症下藥,以優化治療效果、減緩病菌耐藥性的發展、維持作為最後治療手段的「終極藥物」的有效性。實際上,就是在全球範圍內發起一場抗生素濫用阻擊戰。 所謂抗生素濫用,是指不依據抗菌譜、大劑量、長期、無原則使用抗生素。
  • 飼料之王如何突破高蛋白瓶頸—新聞—科學網
    然而,目前我國飼料專用玉米新品種缺乏、支撐畜牧養殖業發展能力不足。為此,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聯合相關團隊,圍繞高蛋白玉米新品種培育合力攻關。這對提高飼料營養品質,降低飼料中豆粕使用,提升我國種業國際競爭力,推動我國飼料業和畜牧養殖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飼料之王的軟肋 玉米是飼料之王。
  • 「藍色藥庫」開發計劃實現梯次布局 青島國際寡糖製備中心揭牌成立
    「藍色藥庫」開發計劃實現梯次布局青島國際寡糖製備中心揭牌成立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6月18日下午,青島市支持「藍色藥庫」開發計劃聯席會議暨「612」鑄就共同夢想主題座談會在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召開。副市長耿濤主持會議並為青島國際寡糖製備中心揭牌。
  • 服務|寡糖檢測,甘露寡糖檢測
    寡糖又名低聚糖或少糖類,是一種新型功能性糖源,寡糖集營養、保健、食療於一體,廣泛應用於食品、保健品、飲料、醫藥、飼料添加劑等領域。
  • 國科大博士生導師郝彥賓研究團隊在抗生素抗性基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由於人類對動物肉類蛋白需求的不斷增加,為了有效避免規模化養殖在動物間帶來的病原菌傳播,我國每年養殖業中抗生素消耗量大於10萬噸,佔全球使用量的30%以上。大量研究數據表明,由於長期不合理、過量使用或濫用抗生素會誘導病原菌產生抗性基因(Antibiotics Resistance Genes, ARGs),導致現在普遍使用的抗生素治療方法失效;另一方面,攜帶ARGs病原菌的糞汙等經排洩後將對養殖區域及其周邊環境造成潛在基因汙染,從而加速了抗性基因在環境中細菌間的傳播擴散,對人類健康構成了巨大威脅。
  • 科學網—科學家化學合成「最新」抗生素
  • 設計3D-MoS2助催化劑實現對染料類及抗生素類廢水高效處理
    好消息是,通過引入助催化劑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比如,邢明陽等人首次發現通過引入MoS2作為助催化劑,可以實現芬頓反應中鐵離子的高效循環(Chem2018, 4, 1359-1372)。但這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即大多數粉體催化劑的共同缺點就是難以在實際應用中回收再利用,尤其是在大規模處理實際工業廢水時,需要不斷的補充MoS2助催化劑及鐵催化劑,這不僅會增加反應成本,還會存在對環境造成二次汙染的風險。
  • 矮圍網圍拆除將「一對一」跟蹤
    本報長沙訊 2月20日,全省養殖業工作會議在長沙舉行。湖南省農委黨組成員、省畜牧水產局局長袁延文介紹,2017年將繼續加強洞庭湖養殖環境整治行動,對規模養殖退出、養殖網箱退出和矮圍網圍拆除實行「一對一」跟蹤管理。
  • 人類最後一道防線或將打破——解讀抗生素濫用形勢
    除了大部分的細菌被抗生素殺死外,部分細菌對抗生素產生免疫,存活了下來,具有了耐藥性,耐藥細菌繁殖並傳播,危害人類與動物的健康。 3.農業濫用抗生素中國抗生素使用量佔世界將近一半,其中52%用於農業。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的1002項在線採訪,83%答覆者表示農民應當減少對動物使用抗生素。農業濫用抗生素的問題已經引發了人們的高度關注。
  • 抗生素耐藥死結有望解開!科學家用「樂高模塊法」合成新抗生素
    原有的抗生素分子被拆成「樂高積木」,但是靶點沒有變化,研究人員使用了老靶點,通過積木組合研發出新抗生素。這種通過 「全合成」 方式獲得的新抗生素在細菌實驗和小鼠試驗中的效果比其他半合成抗生素更優秀。與半合成抗生素相比,新抗生素在細菌培養試驗中具有 16 倍活性,小鼠試驗中則顯示出 10 倍活性。這意味著最小抑制濃度讓細菌失活,新抗生素在兩個試驗中需要的濃度分別為半合成抗生素的 1/16 和 1/10。
  • 當抗生素變成毒藥—新聞—科學網
    「氟毒」 從那以後,Staveren找了很多醫學專家,一些醫生認為她的病情是由於精神問題引起的,還有一些醫生認為她可能患有纖維肌痛症或者慢性疲勞症候群。但是她不相信這些診斷,並堅信是她之前服用的抗生素毒害了她。 其實,Staveren的想法並非毫無道理。
  • 7月1日飼料禁止添加促生長類添加劑,養殖業會發生四大改變
    養殖業將會發生四大變化農民準備好應對了嗎?東北農業觀察出品什麼是促生長類添加劑?簡單來說促生長類添加劑就是抗生素類藥物,其起作用的原理就是抑制動物體內有害細菌的增長,減少細菌對飼料的破壞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我們注意藥物是不會區分有益細菌還是有害細菌的,也就是說對於所有細菌和微生物來說促生長添加劑都有抑制作用。
  • 港大化學系抗菌藥物研究獲得重大進展—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訊 (記者韓琨)近日,記者從香港大學處獲悉,由香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李學臣團隊及其在美國佛羅裡達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的合作夥伴在國際學術期刊
  • 研究稱,水產養殖業是微生物抗藥性主要來源之一
    7月1日,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生物學家Lauren Sara McKee在Massive Science雜誌上發表一篇題為「魚類養殖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是一場動物福利災難」的文章,指出水產養殖產生的細菌抗藥作用被世人低估,其對生態和人類的影響不能再被忽視。
  • 中國地表水檢出68種抗生素類汙染物
    中國是世界上濫用抗生素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中國也正在承受抗生素管理失範的部分後果——一些抗生素,如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嘧啶,在珠江、黃浦江的檢出頻率達到
  • 新型微生態製劑讓畜禽養殖告別抗生素 綠色生物技術推動健康養殖
    我國的養殖業有多大規模?在日前舉辦的「生物健康產業與健康養殖創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煥春指出,我國畜禽養殖業總產值約為2.8萬億元,佔當年全國農業總產值的31.9%,生豬全產業鏈就業人員高達7200萬人。我國也是世界畜、禽第一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養豬佔世界總量一半,養禽佔世界總量三分之一,肉類總產量佔世界的30%。
  • 香港理工大學研製新抗生素或可對抗「超級細菌」—新聞—科學網
    中新網9月25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團隊通過創新抗菌機制,成功研發新一代候選抗生素Nusbiarylins化合物,有力抑制多種細菌生長
  • 重金屬超標,抗生素超標…問題頻現的水產行業出路何在?
    京、滬、鄂三地生鮮超市水產品抽檢中,不合格品主要涉及重金屬和抗生素。重金屬——皮皮蝦(蝦姑)鎘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梭子蟹(生產日期/批號2020-8-20)的鎘含量不合格。抗生素——鮮活羅氏沼蝦中恩諾沙星(以恩諾沙星與環丙沙星之和計)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