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水產養殖業是微生物抗藥性主要來源之一

2020-07-06 海洋與漁業

7月1日,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生物學家Lauren Sara McKee在Massive Science雜誌上發表一篇題為「魚類養殖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是一場動物福利災難」的文章,指出水產養殖產生的細菌抗藥作用被世人低估,其對生態和人類的影響不能再被忽視。
文章稱,「同許多其他健康和環境災難一樣,非洲和南亞低收入國家沿海社區面臨著最嚴重的抗菌素耐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危機。在沒有檢測基礎設施或資源的地方,AMR比例正在快速上升。」
「數十年來,魚類養殖使用大量抗生素來促進生長並預防疾病,高端養殖意味著水生生態系統的破壞。以寄生水黴(Saprolegnia parasitica)為例,它是自然腐生物種,它會吃掉死去的物質,從而進入碳循環。但是,當大量三文魚養殖在高密度環境,寄生水黴將變成致病性寄生生物,會腐蝕魚肉,造成水黴病。」

研究稱,水產養殖業是微生物抗藥性主要來源之一


「從動物福利角度上說,這種感染是可以避免的,只要降低密度,給魚類更多空間。但這將降低產量,而在中低收入國家,水產養殖在支持沿海社區經濟中扮演核心作用。水產養殖可帶來經濟利益,但也會帶來風險。有證據表明,由於氣候變化導致水溫升高會加劇某些魚類疾病的嚴重性,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海洋繼續升溫,對抗生素的依賴程度將越來越高。」文章稱。
文章認為,「解決AMR危機是可以實現的,但必須先造成水產養殖AMR的人為因素。聯合國和國際組織的支持是至關重要的,包括經濟援助、基礎設施、教育和社區領導力支持。另一重要元素是提升健康監測項目水平,讓AMR追溯更為有效。」
「決策制定最重要。歷史研究表明,世界各地可通過制定規則來實現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管理,同時還應加強水產養殖業與健康專家的溝通。」文章稱。


來源: UCN國際海產資訊

編輯 :林超 羅茵 金亞平

相關焦點

  • 微生物對水產養殖環境的生物修復作用
    因此改善水產養殖水域環境已成為養殖業生產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技術和研究熱點。眾所周知,水產環境中化學藥品的使用會造成病原體產生抗藥性,藥品的殘留量,汙染水環境,同時會殺害水中有益細菌,造成水生生態的失調。
  • 微生物對水產養殖環境的生物修復作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
    因此改善水產養殖水域環境已成為養殖業生產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技術和研究熱點。眾所周知,水產環境中化學藥品的使用會造成病原體產生抗藥性,藥品的殘留量,汙染水環境,同時會殺害水中有益細菌,造成水生生態的失調。
  • FSI,回顧過去十年中益生菌在中國水產養殖業中的應用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將益生菌定義為「活微生物,當適量施用時,對宿主的健康有益」&nbsp,然而,用於水產的益生菌不同於用於陸地動物和人類的益生菌,Verschuere等人建議將水生動物益生菌定義為「一種活的微生物佐劑,通過修飾宿主或環境微生物群落對宿主產生有益作用
  • 政府扶持加碼,柬埔寨水產養殖業迅速發展
    11月26日,柬埔寨國家漁業管理局局長英傑尚於總理府出席災後農業重建工作新聞發布會時表示,今年全國水產養殖量增加約30%,可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他說,儘管如此,柬埔寨每年仍需要進口1.5萬噸海鮮。英傑尚說,王國政府和農林漁業部一直密切關注國家水產養殖工作。在過去5年中,柬水產養殖業年均增長率為20%。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2020年全國水產養殖將增加30%,相當於增加40萬噸的產量。他說,為繼續推動水產養殖業發展,王國政府撥款50萬美元,幫助全國10個省份的養殖戶養殖鯰魚和鰻魚。
  • 農業農村部回應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熱點問題
    新華網北京2月15日電(汪亞)為解決好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農業農村部等10部委近日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國新辦1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就水產養殖業發展相關熱點進行回應。
  • 山東德州開展 「五大行動」 推動水產養殖業綠色生態健康發展
    山東德州開展 「五大行動」 推動水產養殖業綠色生態健康發展2020-07-10 17:19:00  水產養殖網各縣市區漁業事業機構主要負責人、業務骨幹、市縣鄉漁業技術推廣員和全市50家水產農技服務示範點負責人共110人參加。
  • 養殖技術培訓班「促進」水產養殖業發展
    日前,在杜市鎮龍鳳村傲傑龍蝦養殖園內舉行的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班上,養殖戶學員踴躍向西南大學水產學院水產養殖學系主任、副教授朱成科請教養殖技術。為了提升群眾養殖技術水平,增加群眾養殖收益,促進杜市鎮水產養殖業發展,今年9月,傲傑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成功申報為區農業科技服務站建設項目,組織開展相關技術培訓。
  • 微生態製劑在水產健康養殖中的應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
    微生態製劑在水產健康養殖中的應用出處:《水產科技情報》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7-11 12:15:00   近年來,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養殖的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養殖環境和養殖水域的水質日趨惡化,制約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並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和社會問題。為此,有關漁業主管部門開始推廣水產健康養殖技術。
  • 環境工程|自然水環境中抗生素的汙染現狀、來源及危害
    目前,世界諸多地區的自然水環境中已檢測到抗生素的存在,它們對環境中生物體造成的潛在不利影響已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視,相關研究已經展開。本文綜述了近幾年國內外不同地區的自然水環境中抗生素的汙染狀況,同時分析了抗生素出現在環境中的主要來源。
  • 安迪蘇亞太地區於新加坡聖約翰島建立水產研發中心
    2019年12月13日,安迪蘇集團在新加坡設立了新水產養殖研發中心。安迪蘇水產養殖站(ASA,Aquaculture Station by Adisseo)專注於營養、水產動物健康和創新水產科學技術。安迪蘇建立的水產養殖專業團隊將主攻營養和健康等關鍵研究課題。
  • 納米比亞將拍賣竹莢魚配額,所得收入用於發展水產養殖業
    納米比亞將拍賣竹莢魚配額,所得收入用於發展水產養殖業2020-06-10 09:2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UCN國際海產資訊        瀏覽量: 1513 次作者/&nbspUCN編譯/&nbsp胡路怡&nbsp海外媒體The&nbspNamibian報導,納米比亞漁業部部長Albert&nbspKawana宣布,納米比亞政府準備將該國的海洋魚類捕撈配額收歸國有,並進行公開拍賣,所得收入用於農村經濟建設,包括投資水產養殖業
  • 微生物在水產養殖生態環境中的地位與作用
    &nbsp&nbsp&nbsp1、微生物在碳循環中的作用&nbsp微生物參與碳循環的轉化,主要是通過它們對各種含碳化合物,特別是含碳無氮有機物的作用而進行,其主要是常見的發酵和氧化作用。水環境表層有氧區氧化作用,底層無氧區無氧發酵作用使含碳物質轉化為二氧化碳供植物光合作用利用。
  • 全國水產養殖業盛會—2017全國海水養殖學術與產業論壇展現新成果...
    全國水產養殖業盛會—2017全國海水養殖學術與產業論壇展現新成果、新技術、新產品2017-10-20 16:3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科學養魚        瀏覽量: 3697 次 我要評論 圍繞國家提出的「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等方針政策,藉助「一帶一路」新的發展機遇,也為進一步交流海水養殖科研、生產等領域所取得的新成果、新技術、新產品,研討海水養殖業存在的重要問題和關鍵技術難題
  • 微生物產生抗藥性的唯一途徑就是基因突變?
    在抗生素和抗真菌藥物的篩選下,細菌和真菌會在藥物靶點基因產生突變而表現出抗藥性,這種不可逆的方式曾經被認為是微生物產生抗藥性的唯一途徑。
  • 水產養殖對水生生態系統的影響
    近幾年,部分近岸海域赤潮頻頻發生,儘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局部海域富營養化是重要原因之一;二是養殖消毒劑和抗菌素對微生物生態環境的影響。水產養殖病害防治藥物通常以抗菌素為主,富含消毒劑和抗菌素的養殖池水大量排放,對近岸水域微生物生態系統產生了直接的影響。當正常的微生物生態系統受到幹擾或破壞之後,汙染物質的分解速率易受到影響,自淨能力明顯降低,導致水質的進一步惡化;三是養殖廢水排放造成的自身汙染。
  • 厄爾尼諾現象對全球漁業和水產養殖業產生重要影響
    來源:經濟日報由聯合國糧農組織與法國國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合作發表的題為《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現象對漁業和水產養殖業的影響》報告揭示了五類氣候模式產生的主要區域影響,併集合了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現象(簡稱「ENSO」)對糧食安全、海上安全、漁業生物學
  • 陳昌福:將二氧化氯作為水產養殖業中首選消毒劑的幾點理由
    適宜在水產養殖中使用的消毒劑最好能具備如下幾個特點:首先,消毒後無殘留,即消毒過程中沒有有害物質生成;其次,用量少,可以減輕消毒劑使用者的勞動強度;其三,殺菌效果好,對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殺滅效果;其四,毒性小,對操作者安全而沒有毒害作用,等等。在眾多的消毒劑中,似乎只有二氧化氯(ClO2)能具備上述所有的特點。
  • 腐殖酸鈉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腐植酸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於褐煤,風化煤,泥炭之中,含量達30%~70%,我國70年代曾掀起腐植酸類物質的研究和應用的熱潮,主要是解決當時農業生產肥料的短缺。腐植酸具有的生物活性和特殊的結構性能,在植物生長中起到了奇特的作用。腐植酸在自然界煤炭中提供的有機酸類物質稱MFA,而由我們首創的生化法生產的類腐植酸物質被稱為BFA(BiotechnolosyFulvicscicl)。
  • 水產養殖中,汙水不能隨便排放,汙水處理措施必不可少
    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漁業生產國,水產養殖業發展迅猛,特別是海水養殖,能佔世界海水養殖總量的80%。而生物處理方法由於其成本低、適應性廣、具有生態性和再生性,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汙染,目前得到普遍關注和持續研究。生物處理方法包括微生物菌劑原位修復、生態處理技術、生物工程技術和綜合處理技術等。微生物菌劑技術:微生物菌劑無毒副作用、無汙染,可改善水質,減少病害發生,提高水產養殖動物的免疫力和產量,在水產養殖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 王玉堂、陳昌福:水產用孔雀石綠替代藥物實施方案
    據Schnick(1988)考證,自1933年起,孔雀石綠開始作為驅蟲劑、殺菌劑、防腐劑在水產養殖中出現,而後因為具有價格低廉、效果顯著等優點,被廣泛應用於預防與治療各類水產動物的水黴病和對原蟲的控制。在我國的水產養殖業中,比較長的時期以來養殖業者將孔雀石綠用以防治魚類的水黴病、爛鰓病以及部分寄生蟲病等。因為這種藥物使用比較方便、價格低廉、有比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