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看似巧合,有些事情已成定數。
比如特斯拉的總部位於矽谷,智己汽車的總部落戶張江,而張江高科也被稱為「中國矽谷」。
這些年,「彎道超車」一詞被各行各業廣泛提及,一時間成為了振奮人心的詞彙,汽車行業亦是如此。面對海外品牌,自主品牌依靠更親民的價格、更好看的設計、更豐富的配置、更智能的車機在某些細分市場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面對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利用成熟的新能源配套產業鏈巧妙地避開了自身在內燃機技術上的空白,並且用網際網路思維帶給用戶全新的消費體驗,正處於彎道超車的路上。
不過隨著汽車產業的多元化發展,留給新興品牌的「彎道」不多了。海外品牌正在逐漸補齊價格、設計、配置和車機等方面的短板,甚至已經朝著新能源市場邁出了一大步;自主品牌更不必多說,固有優勢依舊保持,「品牌向上」、「模塊化平臺」成為了近幾年的關鍵詞;而頗具網際網路思維的造車新勢力已然分化出明顯的頭部勢力,想要在網際網路造車領域和他們鬥,難度可想而知。那麼新興品牌的「彎道」在哪裡?
對於這個問題,智己汽車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既然沒有多少彎道可以超車了,那就拼大直道吧,誰說直道就不能超車?
當然智己汽車有足夠的底氣來進行「直道超車」,其背後的上汽、張江和阿里各個都是財大氣粗的金主爸爸,創始輪融資便達到了100億元。曾經某位大佬說過,沒有200億不要造車,這麼看智己汽車已經完成了一半,兵貴神速。有了錢之後,怎麼用好這筆錢,是智己汽車「直道超車」的關鍵。
這年頭就沒有錢幹不成的事,如果有,那就再加點錢。Jack馬曾經說過,員工離職無非2種原因:錢沒到位,心委屈了。委不委屈的我不知道,但是智己汽車這次對核心員工的錢肯定是給到位了,順便還「收買」了用戶的人心。
不同於傳統的汽車製造業,智己汽車引入了ESOP(核心員工持股平臺)和CSOP(用戶權益平臺),開創了「員工+用戶」的雙持股模式。其中前者佔總股本的5.1%,後者為4.9%,相當於已經將10億元砸在了「人」的身上,這裡再次膜拜三大金主爸爸。
目前智己汽車已經有300多名員工,團隊研發人員佔比70%以上,並且大都是85後,而明年智己汽車的員工數量將達到千人以上。古有伯樂相馬,今有智己搶人,「核心員工持股」對於人才的吸引力毋庸置疑,恰好智己汽車也不太差錢。
如果說「核心員工持股」還有些稀鬆平常,那麼CSOP(用戶權益平臺)就讓事情變得更加有趣了。從目前智己汽車描繪的藍圖來看,用戶所產生的數據都是有價值的,通過真實用戶的反饋不斷驅動品牌的優化和迭代,聽起來是個不錯的主意。用戶既是購車消費者,又是產品優化師,最終還能獲得收益,我覺得當智己汽車的用戶應該是一件幸福的事。
而且這麼一來,用戶的抱怨和投訴率應該能控制在很低的水平,智己汽車的口碑自然會越來越好。不得不說CSOP真的是一步妙棋,能想到這招的人,沒個10年網際網路從業經驗怕是打不住。
國內消費者的用車思維其實是在不斷改變的。最開始,車是身份的象徵,是門面,是地位。20年前哪個親朋好友買了車,在很多地方都是要放鞭炮、擺酒席的。之後車走入了尋常百姓家,慢慢地從面子屬性向工具屬性轉移,大家對於車輛的實用性、安全性、穩定性會有更多的考量。那麼再往後呢?大家對車的需求是什麼?
得益於年輕的團隊和不受太多束縛的思維,智己汽車認為未來的車應該是以用戶為中心、有溫度的。舉個例子,某天一輛智己汽車在路上遇到了一個大坑,車身發生了劇烈的晃動,車主也受到了驚嚇。如果此時汽車能將這一情況與其它車輛共享,那麼下一輛智己汽車在途徑同樣的路段時,是不是就可以早早地減速慢行,從而提升乘坐的舒適度。
當然,如果以現在傳統車企的思維來看,他們可能會選擇在車上安裝路面感應裝置來識別前方的路況,從而避免快速駛過大坑的情況發生,比如「魔毯懸掛」。雖然這種解決方案也能行得通,但是它僅僅是冰冷冷的單車智能,頗有種「家家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意味。
再比如當你在晚上停車禮讓行人,但是前方又沒有畫斑馬線時,智己汽車會利用智能大燈在地面投射出一組斑馬線;當坐在你副駕的妻子多次將空調溫度調至26度,智己汽車便會記住這個操作,下次妻子上車後,空調溫度就自動調好了。如此種種,都讓智己汽車不再是簡單的出行工具,而是有溫度、會思考的出行管家。
未來的消費者究竟是會喜歡智己汽車解決問題的新思維,還是傳統車企的老辦法,相信此刻的你已經有了答案。
當然,如果僅僅有新思維就能造好車的話,那麼PPT汽車早已經滿大街跑了。智己汽車背靠上汽,可以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造車技術方面的儲備一定令很多對手妒忌。從目前為數不多的資料來看,智己汽車將搭載全球首次量產的11kW大功率無線充電裝置、續航裡程有望接近1000km、電池組更是能確保零自燃和20萬公裡零衰減。這其中任何一項放在造車新勢力上,都值得用一整套PPT來包裝。
另外也不要忽視了張江高科在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人工智慧產業方面的積累,以及阿里巴巴強大的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背景。這兩位金主爸爸不僅帶資入場,更為智己汽車提供了智能互聯方面的技術保障。不得不說,智己汽車真的是太好命了,出場即神裝。
如果將前面的優勢簡單概括為「人和」、「地利」的話,那麼智己汽車只缺一個「天時」。如果按照入場時間來看,智己汽車算晚的了,畢竟特斯拉的市值達到了豐田的3倍,而蔚來的市值也超過了戴姆勒,資本市場已經透支了新興品牌未來數十年的預期。但是造車的風口遠沒有過去,經過激烈的廝殺,造車新勢力死了一大片,傳統車企也在加速優勝劣汰,而「汽車革命」卻剛剛起步,革的正是為我們服役了百年的內燃機的命。
目前國家乃至全球都在大力發展新能源,而燃油車的「喪鐘」已經在多地敲響,所以屬於新能源汽車的大門才剛剛打開。隨著物質條件的不斷提升,人們對於高端新能源車型的需求只增不減,以至於BBA們近幾年都在快速入場,就連保時捷都拿出了Taycan這樣的全新產物。畢竟面對誘人的新能源扶持政策,車企和消費者都很難不動心。
除了新能源之外,5G、AI、自動駕駛無一不是當下的風口,而智己汽車也絕對不僅僅是汽車製造業,它更是一家出行科技公司。2019年的特斯拉自動駕駛日上,馬斯克就曾經指出了「雷射雷達是傻子的玩意,任何人用雷射雷達都註定失敗」。未來的自動駕駛一定是超越單車智能的自動駕駛,V2X、5G通信、AI決策必不可少。
5G通信不用多說,我國絕對是走在世界最前列的。而在V2X車路協同、AI人工智慧領域,國內也早已是百家爭鳴,自動駕駛行業一片向好。智己汽車自然不會錯過這一風口,藉助上汽的路試牌照和技術優勢,智己汽車正在自研自動駕駛功能,未來必定會有用武之地。
對於智己汽車來說,好飯不怕晚,風口正當時!
如果要給智己汽車下一個定義,我並不想把它歸為純粹的造車新勢力,因為它的背後站著上汽;當然智己汽車也絕對不會是傳統車企,張江和阿里第一個不答應。智己汽車更像是一個全新的結合體,它有傳統車企的技術背書;有網際網路公司的思維模式;更有強大充足的資金支持。這些都是智己汽車敢於「直道超車」的底氣所在,也是它有別於其它任何一家車企的地方。
「天時」,「地利」,「人和」全部佔齊,智己汽車真是一個讓人羨慕的汽車品牌,這次的「直道超車」應該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