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不行的時候,才是工作的開始
<第21屆盛和塾世界大會 經營體驗發表敢鬥獎>
宇坪啟一郎 盛和塾<福井>
株式會社 SAKURA 董事總經理
大家好!我是來自盛和塾「福井"的塾生宇坪啟一郎。我今天的發表題目是「認為不行的時候,才是工作的開始"。
1970年,我出生在福井縣福井市,今年42歲,是家裡的長子。我的父母在福井市裡經營一家小的園藝店,同時也做鮮花零售。此外,我父親名義上還兼任著一家商務旅館的社長,那家酒店由我的舅舅、舅媽實際經營。
作為獨生子,學校放假時,我會讓爸媽帶我去他們的花店,去給他們幫忙。那時候的我,覺得花店的工作非常辛苦。我母親很會待人接物,而且很能幹,因為經常觸摸楊桐的枝幹,所以手掌黑蚴蚴的。
他們為了賺一兩百日元從早到晚的忙碌,就算每天不停工作也賺不到大錢。旁邊有一家大型雜貨店經常排長龍,那裡的收銀臺裡能收到上百萬日元,而我們家的收銀臺裡只有一兩張萬元鈔票。
那時,幼小的我已經理解了生活的不易,但不管多難,母親都要在店裡不停忙碌到晚上八點,回家後又開始做家務,每當我看到她辛苦的樣子,心裡就會萌生一種無法言喻的感激。
那是在1997年,當時,父親掌管的花店和商務旅館都處在慢性赤字中。當時兩家店總共的年營業額大概8於萬日元,利息負債為2億6於萬日元。其中一大原因是,旅館建設的借款還沒有還清。
當時,家裡的長期借款高達月營業額的40倍之多,每個月的資金周轉都跟不上。本來,這個時候家裡人理應相互支待,但是因為家族成員之間有矛盾,所以他們不肯幫忙。
這是我從母親那聽說的,她為店裡的經營問題、家族成員的關係問題而苦惱不已。
我大學畢業後,在東京一家綜合商社上班,母親向我訴苦,三年之後我就辭職回了家。我抓緊每一點時間,一年365天每天都在一心一意地工作。在我的努力下,不論是家族成員之間的關係,還是瀕臨破產的公司,都慢慢有了好轉的跡象。
這個時候,安田清鉾有限公司的老總安田先生邀請我加入盛和塾,他是盛和塾福井分塾的發起人代表,平時對我也很照顧。我讀了稻盛塾長的《活法》一書,深受感動,於是便立刻決定加入盛和塾。
加入盛和塾後不久,福井縣崝江市任命我負責一家叫作「LAPAUSE KAWADA"的溫泉旅館的運營。
那時候,我正努力思考著,如何使企業在繁重的債務壓力下,儘量減少初期投入資金,擴大營業額。我的方案打敗了六家大企業的提案,在眾多企劃案中勝出,使我獲得了旅館的經營權。
我希望能夠以自己經營的商務旅館為中心,把業務擴大到周邊車程10分鐘的範圍內,建成一個集住宿、洗浴、餐飲等配套設施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區域。
2006年4月,「LAPAUSE KAWADA"開始運營。我包下了原來為我工作的大概50名員工的食宿和生活費,讓他們從零開始接觸溫泉旅館,現在想來自己實在太過驕傲自負了。我樂觀地以為自己肯定沒間題,而一個大的轉折點就在前方等著我。
2006年5月,旅館剛剛開始運營,我們就在這個完全陌生的領域第一次遺遇了食物中毒事件。好在中毒的人們都很善良,這才使得事件沒有被披露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但是防疫站的衛生檢查持續了整整一周, 在此期間旅館停業整頓,餐廳也就此關閉了。
慢慢地,本地居民中開始紛紛議論這家旅館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了。要獲得一處居民的信賴很難,但要打破這種信賴,卻只是一瞬間的事。員工們也很擔心,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只得每天漠然地打掃、消毒。
終於到了公布檢查結果的那一天,旅館的衛生是沒問題的。我不知該不該高興,只是心裡暗鳴「得救了"。那天,防疫站的人警告我說: 「如果發現什麼可疑的地方,你一定要第一時間通知我們。"
旅館重新開業後一周,6月27號的半夜零點左右,我的手機響了。是從旅館打來的電話,我緊張得屏住了呼吸。「社長嗎?206房間的客人吐得厲害,讓我們送她去醫院,我們這就要送她過去。"
我飛車趕往醫院,那時的情景我永遠不會忘記。病房裡,一位上了年紀的女士疼得直打滾。我自責道:「唉,我到底幹了什麼呀……"那位客人痛苦不堪,卻還是用盡力氣對我說:「我年紀大了,本來身體就不好,您回去吧!沒事的,不用擔心我,真的沒事。"
那一瞬間,我感到非常過意不去,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被衰神附了體。當時,我真以為就此沒事了,於是沒有和防疫站聯繫。
第二天早上有點撐不住了,剛睡下,電話又響了。早上九點,電話裡說:「社長嗎?您現在在哪兒?防疫站來電話了,讓您趕快回電。"
我臉都白了,立刻開車飛奔並給防疫站打了電話。「您是社長嗎?醫院和我們聯繫了,之前明明提醒過您,為什麼不和我們聯繫呢?我們現在就派檢查人員去旅館當場檢查。"
我到旅館的時候,員工們正在緊張的氣氛中幹著活。上午十點,廚房已經為一個50人的團做好了午餐,檢查人員在旁邊表情嚴肅地取樣。
我預感會出事,但經過前兩次的事件,旅館已經逐漸失去了信譽,蒙受了一些損失,我沒有勇氣放棄當天中午的營業額,於是決定那個團體的午餐會照常進行。
下午一點,午餐會結束,廚房也上了鎖,餐廳暫停營業。但這只是一個美好的錯覺,我清楚地記得那一刻的平靜,平靜得像是海嘯前夕短暫的退潮。
下午四點,也就是那個團的客人踏上歸途後的大約一小時,旅館前臺的電話鈴響了。之後,那個鈴聲就沒有間斷過。這裡3人中毒,那裡5人中毒……電話鈴聲還是響個不停。最後共有23位客人食物中毒。那一天,直到深夜都還有中毒患者在市內的急診醫院打點滴,我跪在地上雙手觸地向住院的4位客人道歉。
我們旅館接受了三天的行政處分,停業到6月30日。在我接到防疫站電話的兩小時後,當地的NHK電視臺、兩家民間廣播電臺以及報社把LAPAUSE KAWADA圍了個水洩不通,事情第二天就見了早報的社會版。大家都不來我們的旅館了。
我們丟失了一個重要的東西。接二連三的食物中毒事件令我身心俱疲,連給員工們鼓勁兒的氣力都沒有了。
在與孤獨的對抗中,是母親的鼓勵挽救了我。她說:「你不是想要變得強大嗎?強大的人就應該比別人失敗的次數多,必須要接受很多次失敗,然後才能獲得成功呀!"
以前,母親天天對我說「不學習也沒事兒"、「運動隨便做做就可以啦"、「工作也不必那麼努力"。曾經什麼都不讓我做、對我過分保護的母親,第一次對我說了鼓勵的話,第一次認可了我的生活方式。
凌晨兩點,我在飯桌旁聽了她的這番話,眼淚啪塔啪塔地掉在了那盤已經涼透了的烤魚上。雖然平時與母親沒有太多交流,但我卻感到,母親對我的了解比我對自己的認識更加透徹。
從母親的話中,我也懂得了自己必須學會這種在失敗中走向成功的精神,這才是我面對所有員工時該有的態度,也是最重要的東西。
然而,這次中毒事件發生後,還是有5個員工選擇了離開。他們對我說:「跟您幹不下去了"、「我覺得照您的方法,以後也不可能順利"、「只有您自己不知道,實際上我們都是一肚子牢騷,這家公司裡沒有一個人是開開心心工作的"。
那些話深深地刺在了我的心坎兒上。當時,有位年長的男員工一直在旁邊看著,等他們離開了之後,他走過來輕輕撫著我的肩膀,對我說:「社長,要忍耐啊!要忍耐啊!我們這些留下來的人,就只能靠著社長您了呀。"那時候,我開始認真思考:迄今為止,自己為員工們做過些什麼?迄今為止,自己為妻子和孩子們做過些什麼?
我認為,人在遭遇重大失敗、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首先需要重新、徹底地審視自己。
以前,我以為自己是在努力工作。但實際上,我回到福井老家後,幫家裡度過了困境,獲得了一些小小的成功經驗和知識,於是就變得過於自信,不知不覺間也就聽不進別人的建議了。
就算是對信任的人說出了自己的煩惱,對方也設身處地為我考慮提出了建議,我也是擇己所好而從之,己所惡則漠然不取。這樣一來,別人的建議也就發揮不出什麼效果了。我意識到,自己沒能「完完全全按照別人說的去做"。
事到如今,嚴重的事故已經發生,一切都無法挽回。正當我束手無策的時候,在盛和塾學到的東西閃過了我的腦海。
「認為不行的時候,才是工作的開始。"我反覆對自己念叨這句話,很奇妙,這就像是被施了法的魔咒,說著說著心裡就變得輕鬆了。在盛和塾學到的這句話,使我重新振奮了起來。
員工們依然在去留之間搖擺不定,我就誠懇地、一遍一遍地對他們說:
「真的對不起大家,由於我個人的判斷失誤,給公司招致重大事故。今後,我希望大家能夠齊心協力恢復公司的信譽,並且儘早建立起一個體制,好讓客戶對我們放心。咱們一起反思過去,做好事,不做壞事。要重來就只有靠這兩點!"
大多數員工都同意了我的觀點。
我每天晚上很晚才回家,太太依然一直支待我的工作。在家時會反覆閱讀盛和塾雜誌,在車裡會反覆聽稻盛塾長的演講。
說來也怪,CD裡的內容就算已經聽過了,但每一次重新聽到時都會發現,「誒?原來還說過這樣的話",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理解。慢慢地,稻盛塾長的哲學思想融化到了我的身體裡,於是我也自然而然地想把這些思想告訴自己的員工們。
不過,我並不清楚該如何把自己學到的講給他們所有人。於是,我在參加盛和塾的福井自主例會時,約了一位企業家前輩散會後去喝酒。
喝酒時,我向他講了公司的現狀,向他徵求意見,他說:「讓大家一塊兒聽你說,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到,所以我建議你找個關係最好的人,先講給他聽聽,怎麼樣?"
我很受啟發,於是先對公司的專務詳細地講了一遍自己在盛和塾所學的內容。他與我年紀相仿,當我說到希望他助我一臂之力的時候,他對我說:「我也想請您多多和我講講盛和塾"。
於是,我說:
「對我來說最有共鳴的理念是`利他之心'。我想把這個觀念滲透到公司裡,比如說,做得好的人幫助不會做的人。我希望公司能變成這樣一個集體"。
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我發現,以前公司注重個人能力,其原因其實是源自我個人的想法。
之後,每天的晨會上,以及各網點每周一個小時的社長會議上,我就會問:「在福井這片上地上,我們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工作呢"?然後,我會告訴員工們,一定要通過工作,讓自己成長,然後至少讓自己和周圍的家人、朋友都感到幸福。
我運用了自己在盛和塾的所學,並且讓所有員工都購買稻盛塾長寫的《活法》,還舉辦了讀書討論會。
有位33歲的女員工因為結婚離職的時候,她在自己的歡送會上講: 「我從大學畢業直到進入咱們公司,都一直沒怎麼學習。《活法》這本書的讀書討論會,讓我重新捧起了書本,讓我重新體會到了讀書的重要性"。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在相撲臺的正中央對決」、「小善似大惡,大善似無情」,稻盛先生的這些至理名言,逐漸滲透到了我們的企業文化之中。
公司還接二連三地組織學習班,讓員工們參加簿記員、廚師等技能認定考試。不論能不能拿到證書,員工們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成長。
看到他們的進步,我感到,要讓員工獲得稻盛塾長所說的「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的幸福",就必須要讓他們的人格得到成長。
食物中毒事件發生的半年前,我在福井見過稻盛塾長一面。那是2005年12月,在福井縣召開的市民論壇上,我在去往碰頭地點的途中,聽本地一位關係不錯的企業家前輩說,上一次的盛和塾全國大會場面非常壯觀,發言者講述的經營體會也非常有價值。
我聽著他細緻的描述,心想,完了,這麼好的機會竟然被我眼睜睜錯過去了。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我從加入盛和塾以來,就沒有嚴格出席每次的活動,也沒有認真學習。我加入盛和塾,就是為了重振經營。好不容易進來了卻不認真對待的話,那麼加入也就沒有意義了。
在那次市民論壇的第二場,發生了兩件重要的事。一件是,坐在我旁邊的一位來自神戶的女士對我說:「你要是想改善經營,可以考慮參加塾長例會。我是塾長的粉絲,不過我確實感覺到,去了那個會之後,自己的經營方法變好了……」
我完全沒理解她在說什麼,為什麼去了塾長例會後,經營就能得到改善呢?
還有一件事,就是我有機會親自問了塾長一個經營上的問題。我問道:「我不太懂得該如何與員工接觸,在待人接物方面也不太得法,但是我正努力與員工建立一種信賴關係,讓他們覺得社長是最了解自己的人、最懂自己的人,這樣做可以嗎?」
塾長答道:
「這對中小型企業來說是最重要的。不論是要提高員工之間的默契,還是要做其他事情,社長都必須了解每一位員工。而首先,正確的做法是社長通過行動告訴員工『我想了解你們』,而不是盲目地要求員工們來了解社長。」
後來,我便決定把塾長例會排在首位。
每次會上,我都能聽到令人嘆服的經驗講述,親眼看到稻盛塾長演講的場景。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會反省自己,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自己無法做到。而在懇親會上,我也很自然地會聽到周圍人與自己有著類似的感想。
每年的交流會有七八次,為了參加一場只有兩小時的會議,我需要從福井縣趕去會議召開的地點,路途遠、很辛苦。
不過,還有比我更偏遠的北海道和衝繩的學員,他們才是真正為了學習而來,認真地做著筆記,最後都會取得好結果。
以經營十二條為首,六項精進、利他之心、阿米巴經營……我感覺這些內容我接觸次數越多,越能慢慢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
一年365天中,我感到自己在盛和塾學習的時候,最能認真思考、動力也更大,更有利於我調整經營的軌道。
我想,一個月有一次這樣的機會,公司的經營也會大為改觀。如果公司領導者對事物看法、理解方法、思維方式正確了,那麼對整個公司的影響也應該是積極的吧。
食物中毒事件後,公司中存在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地改正了過來。我要求自己:早上見到任何人都要微笑,批評員工前要先給他們機會解釋,定期組織聯誼會、燒烤等活動讓員工們增進感情。
不僅僅是廚房的員工,我對前臺、客房等所有員工進行健康管理和衛生知識教育。員工們都開始積極配合衛生管理,工作現場環境得到了改變。
另外,在與員工一對一面談的過程中,我也了解到了他們的煩惱和痛苦。客人的數量慢慢恢復,LAPAUSE KAWADA重新熱鬧了起來。轉年,客人越來越多,簡直像經歷了一次重生。
同時,我也時刻銘記「經費最小化"的理念,將能節省的費用都節省了。除了絕對必要的支出外,其他支出全部取消。解約了公司所有者的生命保險,浴缸出水頭也換成了感應式,不再有擰不緊的情況,電錶、水錶的讀數以及採購庫存都要求細緻核對,員工的輪崗排班也全部更新,變得越來越合理了。
在工作現場,接待、配餐、打掃,這些事我都搶在前頭,與員工一起在一線工作。我感受到的不再是牢騷和不滿,而是員工們工作的熱情和快樂。
有一次,稻盛塾長在例行交流會上說:
「對員工發火也好、讚許也罷,這些都沒問題,關鍵是,經營者對員工有沒有愛。」
塾長語重心長的話語,至今令我感恩。「沒有愛的話,再精闢的哲學和方法論都是沒有意義的。」是我的母親、稻盛塾長、盛和塾的各位靈魂之友、我的員工們,共同讓我意識到了這最重要的一點。
沒有錢、沒有完備的設施、沒有優秀的員工,我自己也不是什麼偉大的社長。然而,我們卻是夥伴,是同甘共苦的家人。今後我會加倍努力,為了我辛苦的太太、為了員工和他們的家人,也為了客戶們。
去年,因為我們出色的業績和廣泛的好評,福井縣縣立醫院委託我們全權負責該院患者的供餐。縣立醫院,是福井縣內衛生管理最嚴格的地方,也是最考驗我們業務能力的地方。現在,公司的員工們正在團結一心共同努力,保證著供餐服務的順利進行。
不知從何時起,公司裡拿下營養師、管理營養師、廚師資格證的員工超過了半數,我們一躍成為了一個有技術的餐飲集體。
我會繼續努力,吸收跨越考驗的經驗,內心時刻不忘父母對我的愛,時刻不忘把稻盛經營哲學傳播到公司內外。
有了盛和塾,才有今天的我!如果沒有盛和塾,就沒有我今天的事業和公司。為此,我由衷感謝稻盛塾長和盛和塾的各位同仁!
今後三年,我們將以餐飲業為中心,爭取達成員工200人,年銷售額10億日元,經常利潤1億日元的目標。
謝謝大家傾聽!
塾長點評
打造為員工帶來幸福的公司
非常感謝!
我想大家都聽到宇坪先生剛才的話了。宇坪先生的雙親是開花店的,而母親的弟弟是經營小商務旅館的。他們從事這兩個事業,可兩者都還在初期投資階段,資金投入很大,因此不斷地處於虧損。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大公司工作的宇坪先生回到家裡,設法幫助雙親重建事業。
聽到這番話我想到的是,不管在地方經營的商務旅館、還是在都市經營的商務旅館,儘管有不同的經營手法,但能夠經營下去,我覺得是很艱難的。
在這樣的境況下經營,當時您聽說福井市決定將公營的溫泉旅館交給民營承包,您提出企劃書,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開始了這項經營。您雙親所經營的花店和您經營的旅館不是進展得很順利,所以您希望設法可以接到較大的業務,正好就出現了這樣大規模的業務,您去應標,同時完美地符合條件,接到了這個業務。在那裡也經營酒店和供餐,比商務旅館的規模也大許多。
當時宇坪先生的做法是無論如何都要努力把事情做好。正因為家裡的事業一直都進展得不順利,您想通過這樣的工作迅速地成長起來,儘早能夠產生利潤,帶著這樣迫切的心情進行經營。
結果,正如我在盛和塾常講的那樣,所謂欲望或者利己的思想將帶來災難。其典型是引發了中毒事件,正在防疫站因食物中毒前來檢查的時候,您因為不捨得浪費,沒有扔掉特意準備的50人份的午餐,而是繼續拿給客人吃,引起不得了的食物中毒事件。
因為您自身的欲望,和想方設法做得好一點的好勝心,成為您做事的判斷標準,結果導致了嚴重的意外,喪失了信譽。
之後的2005年,正好距今7年前,您加入盛和塾,正好在我舉行福井市民論壇等活動的時候加入,然後拼命努力奮鬥。也就是身為社長的您發生了變化。
剛才您也談到,您接管了上任留下的50名員工,儘管管理層都要辭職,但其中的許多員工表示願意依靠您,鼓勵您繼續努力。在這個階段,您開始考慮為這些人而重整旗鼓,結果是自身發生了變化。
就是說,當您想與員工一起設法獲得成功的時候,您的自身就開始發生變化,尤其是一直執著於欲望、過度自信、過於依賴知識的您。
過去,您根本不聽周圍人的意見,只選擇性地聽自己愛聽的話。正在那時,在盛和塾的學習中,您認識到「認為不行的時候,才是工作的開始",對因為自己的判斷失誤導致如此嚴重的事故,作了深刻的反省, 覺得為了彌補過錯、重建事業必須想盡辦法。
於是您對員工說明實情, 表示自己會繼續改變,請大家跟您一起學習。在對員工們講話的過程中,又與專務董事溝通,獲得了他的理解。這樣的心意逐漸傳遞給員工,公司的氛圍逐漸發生變化,才取得今日不錯的進展。
昨天我也提到過,很多人經營公司,是從父母那裡繼承事業,又或者自己開創事業,完全不懂經營的標準,只會照葫蘆畫瓢。
我覺得,在日本全國、不,全世界中,沒有接受過指導,不了解應該如何經營的人佔了大半。所以大家才以為靈活圓滑、腦子好、會耍小聰明才能事業有成,這也是世界各地中小企業的現狀。
而另一方面,無論在學校教育還是在社會,都沒有教授大家如何堅持對的事情、堅持走經營的正道。
在這樣的境況下,我創立了盛和塾,希望將我自己積累的淺薄的經營體驗傳授給大家。我堅信只要用好了這些經驗,大家的經營一定會變得順利,因此我堅待了30多年。
而宇坪先生正是吸取了這些經驗,努力學習,改善了公司的經營。
剛才聽您的話,您以近乎「追隨"的心態參加學習會。大家以這樣的熱情學習的話,公司就會變好。也就是母親說的「失敗是成功之母」,母親所說的必需的失敗,意思是吸取失敗的經驗,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要好好反省失敗的原因,並吸取教訓。最理想的應該是不要失敗,一次就成功,但這真的不容易做到。
不要急功近利,您的公司現在的銷售額有5、6億日元,也有2,000、3,000萬日元的利潤,期待您為了給員工打造一個為他們帶來幸福的公司,今後繼續不懈經營。謝謝您,從您身上我也收穫良多。
*此文摘自盛和塾內刊《稻盛和夫經營研究》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