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大傢伙就是擔當此次檢測重任的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光譜發生儀
策劃 董林 執行記者 陳駿 文 吳國強 攝影
核心提示|大河報聯合鄭州機械研究所對8隻電燒
水壺做的檢測牽動人心,實驗結果昨日下午出爐:在
去離子水(實驗用純水)實驗中,去離子水在反覆燒至沸騰10遍後,有7隻電燒水壺
檢出微量錳析出,但以檢出濃度最高的5號水壺為例,檢出的錳含量相當於成年人可耐受最高攝入量10毫克的1/70;在隨後的自來水實驗中,8隻水壺均未檢測到錳析出。
本次實驗負責人、鄭州機械研究所工程師侯舉超表示,第一次實驗中所測出的微量錳應來源於電水壺「焊縫」中殘存物質,自來水中未檢測出錳析出的實驗結果可以證實這一推測。與此同時,此次實驗數據表明,明確標註「304不鏽鋼」的燒水壺與由「高錳不鏽鋼」所制水壺所得實驗結果無明顯差異。
【確保效果】每一把壺煮沸兩種水10遍再取樣分析14日上午,鄭州機械研究所實驗員開始著手準備。為了檢測電燒水壺在其正常使用環境中是否會造成錳析出,實驗員決定用8隻燒水壺分別對去離子水(實驗用純水)及自來水反覆煮沸並提取樣本水做「錳析出測定」。為確保實驗效果,實驗員決定用較日常使用環境更為嚴苛的方法對待檢水壺進行實驗:分別將兩種水反覆煮沸10遍再進行取樣分析,並在「煮水實驗」完成後對水壺進行成分檢測,以確認水壺的「真實身份」。
實驗首日上午,實驗員在對8隻水壺進行編號後,用去離子水對8隻水壺進行了清洗。隨後加注去離子水開始首輪制樣準備。從當日上午10:00至下午近15:00,實驗員將壺中液體煮沸10遍並冷卻進行取樣。隨後,又取自來水進行上述步驟。
15日上午9時,16份樣本溶液被送往鄭州機械研究所實驗室,準備接受由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原美國熱電公司)製造的「ICP6000」(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光譜發生儀)的檢測。這一儀器是目前具有國際領先檢測水平儀器。與此同時,在另一間實驗室,工作人員對完成「煮水任務」的8隻電燒水壺進行「解剖」並取樣,對8隻電燒水壺的材料構成進行測定。
【純水實驗】8隻電燒水壺樣本中,有7隻測出了錳元素,但濃度很小15日下午近4時,所有實驗結果得出,鄭州機械研究所向大河報記者出具了正式檢測報告。檢測報告顯示,在先進行的去離子水「煮水實驗」中,8隻電燒水壺所反覆煮沸樣本中,有7隻測出了錳元素,編號為4號壺的「九陽」電燒水壺所對應樣本未檢測到錳元素。在7隻測出錳元素的燒水壺中,錳元素檢出量從「0.011mg/L」至「0.14mg/L」不等。
針對這一數據,大河報記者發現,以檢出錳元素濃度最高的5號「康佳」電熱水壺所對應的「0.14mg/L」為例,這一數值相當於河南省人民醫院營養科醫生所提供「成年人錳元素最高可耐受攝入量『10mg/d的1/70。(編者註:d為英文day縮寫,意為「天」)
在此前採訪中,醫務工作者曾明確表示:「人體消化系統對於錳的吸收概率只有1%~5%,大部分通過飲食進入到胃腸道的錳會隨糞便排出體外。」
釋疑 測到的錳為水壺焊縫的錳殘留針對在去離子水的樣本中檢測到的錳元素,此次實驗負責人、鄭州機械研究所工程師侯舉超表示,應當注意這是一把新壺反覆燒了10遍後的結果,檢出的錳元素應當來源於水壺焊縫及製造過程中金屬摩擦所造成的錳殘留。在水壺製造過程中,製造方需要通過焊接的工藝將壺體外壁連接在一起,同時還要將水壺發熱底座與壺身相連,這就造成了電燒水壺中存在兩條焊縫。在進行去離子水加熱時,電燒水壺系首次加熱,這一過程會造成製造焊接時部分殘留物的受熱析出。
侯舉超也建議,如果消費者對電燒水壺「實在不放心」,不妨在購買新燒水壺之後先盛水反覆煮沸幾遍倒掉,再燒水飲用。
【自來水實驗】8隻電水壺均未發現「錳析出」
侯舉超對首次「煮水實驗」中錳元素來源的說法,在後續實驗的結果中得到證實。鄭州機械研究所出具的檢驗報告所示,8隻電燒水壺在後續「自來水」樣本的檢測項目中,未檢出錳析出,8隻電燒水壺在實測中的結果均小於檢測下限「0.01mg/L」。
為確保本次實驗所用水壺與此前江蘇省質監局所檢測水壺的成分相同,鄭州機械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在兩次「煮水實驗」後對8隻電燒水壺進行了「解剖」,並用實驗確定了8隻電燒水壺的「身份」。檢測結果顯示,在這8隻不鏽鋼電燒水壺的製成材料中,3隻明確標註「304不鏽鋼」字樣水壺的錳含量分別為「1.12%」、「1.19%」和「1.31%」,符合「304不鏽鋼」材質標準中對錳含量的要求,而5隻未標註「304不鏽鋼」字樣燒水壺材質中的錳含量從「5.95%」至「11.02%」不等,這也符合所謂「高錳不鏽鋼」對含錳元素比例所進行的界定。
發現 高錳鋼和304不鏽鋼,兩種壺「錳數據」差不多在檢測結果此次(實mg/L驗中),有這樣一個現象值得關注:在「去離子水」項目,4號壺(九
陽)未測到錳元素,另外7隻壺,除5號「康佳」電熱水壺外,其它6隻被檢出錳元素水壺的檢測數據並無顯著差異,而在後續「自來水」的檢測中,8隻水壺的實驗結果更是沒有顯著差別。這一現象也與市場中,一些商家所賦予「304不鏽鋼」的「神話」形成了鮮明對比。
此外,大河報記者還發現了一個現象,在水壺本身材質的測定中,含錳量最高的8號水壺所對應樣本,在「去離子水」的實驗中,錳元素濃度僅排名第4,位於中遊。這與此前網傳「錳含量越高析出就越多」的說法明顯存在差別。
檢測結果(mg/L)
樣品名稱 MnRo水(mg/L)Mn自來水(mg/L)Mn水壺(%)
1#半球 0.022 <0.01 10.42
2#半球(304) 0.011 <0.01 1.19
3#格來德 0.012 <0.01 5.95
4#九陽 <0.01 <0.01 1.31
5#KONKA(康佳) 0.14 <0.01 10.69
6#科立泰 0.053 <0.01 10.62
7#Midea(美的) 0.023 <0.01 1.12
8#先科 0.016 <0.01 11.02
樣品製備
MnRo水:購得市售電熱水壺,用Ro水清洗後,再加滿
Ro水反覆煮沸10次,冷卻至室溫後的水中含錳量。
Mn自來水:用過的電熱水壺中加滿自來水,反覆煮沸10
次,冷卻至室溫後的水中含錳量。
Mn水壺:電水壺中不鏽鋼材質中的含錳量。
編者註:Mn為錳元素化學符號,Ro水為去離子水。
未完待續……
在大河客戶端對實驗直播的兩天裡,有讀者留言表示這次實驗「採用的方法和江蘇質監局不一致」。對此,鄭州機械研究所專業人員認為,檢測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服務讀者們的現實生活,而現實中電燒水壺最常見的使用狀態是煮水,而非煮醋。
不過,為滿足讀者的要求,大河報記者與鄭州機械研究所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協商,他們也將在下周用「4%乙酸溶液」對8隻水壺的不鏽鋼樣本再次進行檢測。(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本文來源:大河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