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發現催產素內分泌神經元通過腦內投射纖維影響情感行為

2020-11-26 澎湃新聞

科研人員發現催產素內分泌神經元通過腦內投射纖維影響情感行為

2020-11-25 1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浙江大學與華中科技大學聯合團隊,成功解析了下丘腦-神經垂體內分泌系統的三維精細結構及中樞功能,並揭示了催產素不僅通過釋放到外周起到激素的作用,還通過投射到腦內情感調控區域而影響情感行為。研究為解析催產素相關的中樞行為或疾病的神經機制提供了新的證據和見解,為操控內分泌神經元和研究其外周與中樞功能提供了新的技術策略和思路。

  這項工作於近日刊發在國際知名期刊《神經元》(Neuron)上,論文第一作者為浙江大學博士後張斌和博士研究生邱禮耀,共同通訊作者為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高志華教授和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李安安教授。

  下丘腦存在著一群特殊的神經內分泌細胞,它們既保留了神經元的放電特性,又能夠釋放激素入血,作用於外周的靶器官,在調節機體生長發育、代謝生殖和內環境穩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下丘腦-垂體神經內分泌系統在醫學教科書中都有經典的描述,這次研究通過新技術的應用和精巧的實驗設計,對這一經典結構有了新的認識。」 段樹民介紹說。

  其中,分泌血管加壓素(AVP,又稱抗利尿激素)和催產素(OXT)的神經元主要位於下丘腦室旁核(PVN)與視上核(SON)。它們胞體大,軸突長且直接投射至神經垂體,構成下丘腦-神經垂體系統,即大細胞性神經內分泌系統。

  從神經垂體釋放入血的AVP與OXT調控機體的水鹽平衡、分娩與泌乳等重要過程,近年來藥理學研究顯示,AVP和OXT作為神經肽類神經調質,在腦內能調控機體的社交、恐懼和情感等,但內源性OXT是通過釋放至外周后重新入腦,還是大細胞內分泌神經元(MNCs)直接在腦內釋放OXT發揮作用目前並不清楚。闡明內源性OXT的作用及機制依賴於對MNCs全腦投射的精細三維重構及其功能活動的精準靶向操控。

 

  左,下丘腦-神經垂體系統的三維重構展示;右,大細胞內分泌神經元側支投射示意圖。

  帶著這些問題,段樹民和高志華教授的團隊巧妙地將逆向示蹤病毒注射至大鼠的神經垂體,利用病毒沿軸突高效逆向轉運的特性,點亮整個HNS。團隊繼而與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龔輝教授團隊合作,利用自主開發的螢光顯微光學切片斷層成像(fMOST)技術,對大鼠全腦進行成像並首次完成了HNS高解析度的三維重構。

  研究發現除了經典的PVN與SON外,下丘腦內多個核團都存在向神經垂體投射的AVP和OXT神經元,且部分OXT陽性大細胞能發出軸突側枝(collaterals)投射至皮層、杏仁核、伏隔核、紋狀體等下丘腦外的區域,提示它們可能同時向外周和中樞內釋放OXT。

  為進一步探究OXT大細胞的功能,研究人員構建了OXT-Cre轉基因大鼠(在OXT陽性細胞中表達Cre重組酶),並在其神經垂體注射了Cre依賴、逆向轉運的化學遺傳學病毒,利用藥物誘導,特異性操控OXT大細胞。

  研究發現,激活OXT大細胞不僅能通過投射至神經垂體的主軸突釋放OXT,提高外周血液中OXT的含量,也能通過腦內的側枝釋放OXT,促進大鼠的社交行為;而抑制這些細胞則產生了相反的效果。提示OXT大細胞能在外周和中樞釋放OXT,協調機體穩態和中樞行為。

 

圖文摘要:通過fMOST技術重構大鼠下丘腦-神經垂體系統;利用化學遺傳學方法特異操控OXT大細胞能影響外周血OXT水平,並調控大鼠的社交行為等。

博士研究生肖薇參與了部分實驗,並參與設計了文章的圖文摘要。研究受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等資助。

(文 者也 楊金/圖片由受訪團隊提供。源自求是新聞網)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科學網— 催產素通過腦內投射纖維影響情感行為
    催產素通過腦內投射纖維影響情感行為科研團隊解析了下丘腦—神經垂體系統(HNS)的三維精細結構及中樞功能。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院長段樹民告訴《中國科學報》,這一工作揭示了催產素並不是僅通過釋放到外周起到激素的作用,也可以通過投射到腦內情感調控區域而影響人們的情感行為。 「HNS在教科書中有經典的描述,本工作通過新技術的應用和精巧的實驗設計,對這一經典結構有了新的認識。」
  • 催產素通過腦內投射纖維影響情感行為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院長段樹民告訴《中國科學報》,這一工作揭示了催產素並不是僅通過釋放到外周起到激素的作用,也可以通過投射到腦內情感調控區域而影響人們的情感行為。「HNS在教科書中有經典的描述,本工作通過新技術的應用和精巧的實驗設計,對這一經典結構有了新的認識。」 段樹民介紹說,通過高分辨全腦追蹤和精細解析,他們發現下丘腦內分泌神經元一些突起並不是直接投射到垂體,而是繞行投射到腦內一些情感調控的腦區。用光遺傳學方法特異刺激這些繞行的投射纖維,則對動物的社交行為產生調控作用。
  • 我國科學家揭示催產素可通過腦內投射纖維影響情感行為
    科研團隊解析了下丘腦-神經垂體內分泌系統(HNS)的三維精細結構及中樞功能,研究揭示了催產素並不是僅僅通過釋放到外周起到激素的作用,也可以通過投射到腦內情感調控區域而影響我們的情感行為。  下丘腦存在著一群特殊的神經內分泌細胞,它們既保留了神經元的放電特性,又能夠釋放激素入血,作用於外周的靶器官,在調節機體生長發育、代謝生殖和內環境穩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催產素可通過腦內投射影響情感
    原標題:催產素可通過腦內投射影響情感(通訊員楊金 記者宋黎勝)浙江大學與華中科技大學的聯合團隊,成功解析了下丘腦-神經垂體系統(HNS)的三維精細結構及中樞功能,並揭示催產素不僅通過釋放到外周起到激素的作用,還通過投射到腦內情感調控區域而影響情感行為。
  • 浙大學者的研究帶來新發現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催產素不僅能促進分娩、哺乳;也能促進社交活動、增強配偶偏好,例如我們熟知的一夫一妻制,強烈的母性行為,親子間良好的親密感;這些作用分別通過外周血液與中樞腦內的催產素來完成和實現,因此催產素也享有「愛情激素(love hormone)」之稱。
  • 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一周年!科研成果彙編
    通過一系列分子遺傳學篩選,研究人員發現兩種GPCR蛋白SRH-79和STR-61,分別表達於AMsh 膠質細胞和ASH感覺神經元,作為受體蛋白感受氣味分子IAA(isoamyl alcohol;異戊醇),並通過TRP通道和IP3R引起細胞內的鈣升高響應。
  • 被稱為「愛情激素」的催產素功能多多,你知道嗎?
    針對這些大量工作的最新分析表明,催產素對於我們大腦和行為影響事實上和另一種物質十分相似:酒精。這樣,催產素可能為我們指出治療酒精成癮的新途徑。英格蘭伯明罕大學的心理學家伊恩·米切爾(Ian Mitchell)和他領導的科研人員通過薈萃分析揭示了催產素和酒精在增加信賴、慷慨和利他行為的同時也都降低了恐懼、焦慮和壓力。
  • 中國科大發現腦內負責壓力應對行為的神經元
    負責這種抉擇能力的腦的生物基礎是什麼?這是一個著名科學問題,簡稱之為「戰鬥或逃跑」的選擇。研究者常根據動物所採用的行為方式判斷其面對壓力時選擇的應對策略。採用基因操作小鼠結合行為學、藥物遺傳學和在體顯微成像等技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周江寧研究組歷經八年的研究發現:在各種行為挑戰情景下,內側前額葉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F)神經元是決定選擇「戰鬥或逃跑」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 腦科學日報:在自閉症小鼠中實現社交行為恢復;體重對大腦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突觸粘附分子Nlgn3中的自閉症相關突變會導致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催產素信號轉導受損,並改變小鼠對社交新鮮感測試的行為反應。用一種新的、高度特異性的腦滲透性MAP激酶相互作用激酶抑制劑治療Nlgn3基因敲除小鼠,可重置mRNA的翻譯並恢復催產素信號轉導和社交新鮮感反應。因此,這項工作確定了遺傳自閉症危險因素Nlgn3、翻譯調節和催產素信號之間的關聯。
  • 中國科大發現腦內「戰鬥或逃跑」的神經元
    中國科大發現腦內「戰鬥或逃跑」的神經元 2020-02-26 15:17:00 (中國科大供圖 繪圖: 王晶、陳曉東、徐奇智)   中新網合肥2月26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2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研究人員經過八年研究發現腦內負責壓力應對行為的神經元,解密著名科學問題「戰鬥或逃跑」的選擇,為改善或治療負性壓力相關紊亂和疾病,提出新的思路和途徑。
  • 腦科學日報:在自閉症小鼠中實現社交行為恢復;體重對大腦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突觸粘附分子Nlgn3中的自閉症相關突變會導致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催產素信號轉導受損,並改變小鼠對社交新鮮感測試的行為反應。用一種新的、高度特異性的腦滲透性MAP激酶相互作用激酶抑制劑治療Nlgn3基因敲除小鼠,可重置mRNA的翻譯並恢復催產素信號轉導和社交新鮮感反應。
  • 雌激素減少促進催產素信號,導致產後抑鬱
    通過雌激素戒斷,以模擬婦女分娩前後雌激素的驟降,通過高架十字迷宮實驗和敞箱實驗來測試「雌激素戒斷」HSP倉鼠的焦慮水平。結果發現其在(閉合臂-開放臂)和(中心域-外周域)的這一時間差確實顯著延長,這是焦慮症狀的體現,確實說明產後焦慮/抑鬱與分娩前後雌激素驟降有關。同時,實驗嚴格排除了藥物或激素對運動的非特異性影響。
  • 陳根:父愛行為的激素調控,與催產素相關
    與這些激素一起,催產素已被發現在誘導和調節母體行為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後來的研究也進一步證實了母體激素與母體行為之間的關聯。然而,儘管豐富而不斷增長的文獻揭示了母體行為的神經和激素調節,但雙親物種後代父系護理的機制仍然模糊不清。
  • 腦科學日報:深睡眠預防阿爾茨海默添新證;適度飲酒也會損傷大腦
    來源:小柯生命 左,下丘腦-神經垂體系統的三維重構展示;右,大細胞內分泌神經元側支投射示意圖 研究發現除了經典的下丘腦室旁核(PVN)與視上核(SON)外,下丘腦內多個核團都存在向神經垂體投射的血管加壓素(AVP)和催產素(OXT)神經元,且部分OXT陽性大細胞能發出軸突側枝投射至皮層、杏仁核、伏隔核、紋狀體等下丘腦外的區域,提示他們可能同時向外周和中樞內釋放OXT。
  • 視覺學習行為的神經機制研究,有了新進展
    來源:經濟日報6月3日,《自然-通訊》期刊在線發表了一篇有關視覺學習行為神經機制的研究成果,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姚海珊研究組完成,博士研究生劉德陳為第一作者
  • Nature長文解析:新思路恢復自閉症小鼠的催產素反應和社會行為
    為了儘量減少這種遺傳的複雜性,最近的一些治療策略集中在調節哺乳動物社會行為的神經肽催產素和血管加壓素上。在人類中,催產素受體(OXTR)基因的遺傳變異與社會行為的個體差異有關。在小鼠中,編碼催產素或其受體的基因突變會導致社會認知和社會獎勵信號的喪失。
  • Nature長文解析:新思路恢復自閉症小鼠的催產素反應和社會行為
    為了儘量減少這種遺傳的複雜性,最近的一些治療策略集中在調節哺乳動物社會行為的神經肽催產素和血管加壓素上。在人類中,催產素受體(OXTR)基因的遺傳變異與社會行為的個體差異有關。在小鼠中,編碼催產素或其受體的基因突變會導致社會認知和社會獎勵信號的喪失。
  • 姚海珊研究組視覺學習行為的神經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在靈長類和嚙齒類的實驗發現,OFC在靈活行為和學習行為中發揮關鍵作用。在刺激-獎勵偶聯的行為中,OFC神經元編碼獎勵預期或刺激的預期價值。OFC編碼的獎勵預期信號能傳遞到其它與學習和獎勵行為有關的腦區,包括基底外側杏仁核、腹側被蓋區和紋狀體。最近嚙齒類的皮層連接圖譜研究發現,OFC神經元向感覺皮層(包括初級視皮層V1)有反饋投射。但是,該反饋投射具有什麼功能還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