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喜添「三丁」:野馬萌寶迎「六一」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準噶爾243號母馬順利產下一匹超萌的野馬。 張赫凡 攝

中新網烏魯木齊6月1日電(張赫凡)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準噶爾243號母馬於5月29日夜23時30分順利產下一匹超萌的野馬「小王子」,自5月17日喜添首匹野馬「小公主」以來,該研究中心野馬種群已增添「三丁」。

疫情下三匹野馬萌寶的降生,跟三個初升的小太陽一樣,為「六一」兒童節的到來增加了節日的歡樂氣氛。

只是「小王子」出生後,它的左眼眼瞼先天閉合。次日天一亮,工作人員就將小馬駒與野馬媽媽分開,迅速剝開它的眼瞼。現在「小王子」眼睛已完全恢復正常,可以跟著媽媽在場地裡活蹦亂跳了。

在給「小王子」治療眼睛時,準噶爾243號母馬護駒護得十分厲害,見有人要「搶走」它的寶寶,就不停地向靠近它的工作人員示威,衝上去咬人或揚起兩後蹄踢向工作人員,大家費了好大週摺才把小馬駒從馬媽媽身邊抱走。

6月1日前,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三匹野馬添「三丁」。 張赫凡 攝

據了解,又有兩匹懷孕母馬出現了臨產徵兆,野馬繁育將迎來高峰,今年圈養野馬共有11匹母馬懷孕,還將會有8個野馬寶寶出生。

普氏野馬有著6000萬年的進化史,是世界上唯一生存的野生馬種,全世界僅存2000餘匹,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了拯救這一瀕危物種,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自1985年起在先後從國外引進24匹野馬的基礎上成功繁育了6代718匹野馬,並於2001年8月在新疆準噶爾盆地卡拉麥裡有蹄類自然保護區實施了中國首次野馬放歸試驗,先後有16批次110匹野馬放歸野外,現野馬種群達到441匹,其中圈養93匹,野放240匹,半散放108匹,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野馬基地。(完)

相關焦點

  • 新疆46匹普氏野馬進行「瘦身訓練」
    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供圖中新網烏魯木齊11月25日電 (張赫凡)在圍欄鐵門打開的瞬間,46匹普氏野馬奔鳴著跑向遠方,身影漸漸消失在了戈壁深處……記者25日從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了解到,該中心46匹普氏野馬開始在200餘萬平方米的區域進行半散放訓練。
  • 新疆:30匹普氏野馬「深度體檢」
    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17日電(記者杜剛)為更好保護世界上唯一的野生馬種——普氏野馬,新疆組織專家近期連續3日為30匹2-3歲普氏野馬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體檢,體檢項目覆蓋面和採樣基數創歷年之最。這次體檢由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聯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科學院和自治區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完成。野馬中心高級獸醫師恩特馬克介紹,體檢內容主要包括馬鼻疽、馬傳染性貧血、馬流感、非洲馬瘟檢疫,並做了血常規、血液生化檢測、寄生蟲卵檢測。
  • 新疆為普氏野馬製作營養餐應對寒冬
    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的圈養野馬在吃冬季營養餐。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3日電(記者杜剛、郭燕)幾天前一場大雪降臨新疆北部準噶爾盆地,這裡的溫度降低至零下12℃左右,生活於此的97匹世界唯一野生馬種——普氏野馬享受到特殊的冬季營養餐。
  • 新疆畜牧專家給普氏野馬做全面「體檢」
    天山網訊(文/記者 趙梅 圖/通訊員 張赫凡)近日,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聯合新疆畜牧科學院、新疆動物疫病疾控中心,給中心30匹抽檢野馬進行了全面的「體檢」。據悉,全面「體檢」內容包括毛髮、五官、血生化、血常規、寄生蟲卵等12項,檢疫報告預計12月初完成。這次「體檢」是為了切實做好普氏野馬的疫病防控工作,保障野馬的健康安全。
  • (社會)新疆:30匹普氏野馬「深度體檢」
    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17日電(記者杜剛)為更好保護世界上唯一的野生馬種——普氏野馬,新疆組織專家近期連續3日為30匹2-3歲普氏野馬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體檢,體檢項目覆蓋面和採樣基數創歷年之最。這次體檢由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聯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科學院和自治區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完成。
  • 新疆46匹普氏野馬 「娘子軍團」進行健美訓練
    2020年11月25日,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46匹普氏野馬「娘子軍團」從狹小的圍欄奔向了3000畝寬敞的「健身房」進行「瘦身健美」訓練,因圈舍改造和設施維修中斷了半年的野馬半散放訓練又拉開了帷幕。通向大圍欄的鐵門打開瞬間,46匹野馬在「女王」準噶247號的率領下,嘶鳴著、奔跑著,留下一路塵煙,像箭一樣射向遠方,轉眼就消失在了戈壁深處。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楊建明說介紹,這是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成立34年以來就地進行的最大規模的半散放訓練,一次性將野馬中心近半數的野馬放入了半散放區。
  • 多名畜牧專家冒嚴寒 為新疆野馬驅蟲
    張赫凡 攝   中新網烏魯木齊1月2日電 (張赫凡)近日,北京林業大學李凱教授先後帶領8名研究人員,來到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冒著零下20多度的嚴寒,為新疆普氏野馬驅蟲,採取糞便樣本,將其中的馬副蛔蟲、線蟲、馬胃蠅等寄生蟲挑撿出來,進行研究分析。
  • 普氏野馬女孩~ 在卡拉麥裡的240小時
    張赫凡,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新疆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散文集《野馬重返卡拉麥裡》《新疆野馬回歸手記》《野馬回家》及詩集《野性的呼喚》,作品榮獲團中央"五個一"工程獎、第三屆梁希優秀圖書獎、第七屆梁希科普獎一等獎、
  • 上半年新增41匹 新疆普氏野馬種群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上半年新增41匹 新疆普氏野馬種群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中國新聞網 | 2020-07-09 15:11:42 記者9日從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獲悉,新疆普氏野馬種群保持穩定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新增41匹。
  • 潛心研究,為普氏野馬回歸野化護航
    近日,北京林業大學李凱教授先後帶領8名研究人員,來到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拉開了野馬驅蟲工作的序幕。野馬繁殖研究中心高級獸醫師恩特馬克說。北京林業大學李凱教授團隊與野馬中心合作近二十年,系統地開展了普氏野馬寄生線蟲病、胃蠅蛆病病原體鑑定與監測、馬胃蠅區系以及黑腹胃蠅種群遺傳結構、野生馬科動物蠅蛆病流行病學等研究。
  • 曾經野外滅絕的新疆野馬,從歐洲「回家」後,如今「兒孫滿堂」
    今天聊的新疆野馬就是從這裡起源的,是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列入世界瀕危物種。 1878年,沙俄軍官普爾瓦爾斯基帶領了三支探險部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中抓獲、採集野馬標本,1881年,沙俄學者波利亞科夫將這種野馬正式命名為「普氏野馬」。 自此,不斷有人把普氏野馬的一些頭骨和皮毛帶回了歐洲,西方國家對普氏野馬的興趣日益濃厚。
  • 蒙古國尋野馬
    朋友找了當地有經驗的司機帶我們前往,一路顛簸尋找水源和野馬的糞便。因為野馬飲水量很大,多在清晨和傍晚到泉、溪邊飲水,有水源或馬糞便之處應該是野馬出沒的地方。我們按照這一思路三個小時後,終於發現了五匹野馬組成的一個小家族,畢竟野馬與家馬基因有著很大不同,外形上即有明顯體現,棕黃色的野馬頭大耳小,頸鬃短硬呈暗棕色且逆生直立,腿短而粗,尾巴又粗又長。
  • 中國野馬:從幾近滅絕到恣意奔騰
    其中,普氏野馬在新疆的種群擴大到了413匹,約佔全國野馬總數的八成,是亞洲最大的野馬繁殖保護基地,其中野外種群數量約220多匹,已形成相對穩定的野生種群。在人們的持續努力下,這個近乎滅絕的物種重現生機。  1986年,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成立,當年12月,第一批野馬進駐研究中心。
  • 電影《野馬》——蘭亭知音呼喚野馬雅集
    「野馬的呼喚」2009年,趙小玲陪著部隊幾位將軍來到新疆野馬繁殖基地。「現在這些野馬還是半圈養的,基地也沒有像書上寫的早期那麼艱苦。
  • 知馬:普氏野馬
  • 普氏野馬,神秘的珍稀動物!
    早在19世紀以前,野馬就以其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成為動物界的明星,達爾文正是從對南美洲缺乏原生野馬現象的研究開始,寫下了自己的不朽名著——《進化論》。從那以後,野馬成為追蹤進化鏈條、尋訪生命之謎的重要物種。但是,由於森林被大片砍伐、草原被破壞等原因,古代曾廣泛分布於地球的野馬幾近滅絕。正當人們為野馬的消失而絕望時,事情又出現了轉機。
  • 幾近滅絕的「蒙古野馬」
    這4匹蒙古野馬全部為母馬,是從捷克放歸蒙古國的第九批野馬。這批蒙古野馬先是被捷克的軍用運輸機運抵科布多的布爾根縣機場降落,然後改用汽車運輸,最終被放歸在戈壁自然保護區「Б」區的泰和草原上。2018年,在該保護區的蒙古野馬種群數量是230餘匹。2019年春,共有40匹母野馬產駒,使在該保護區的蒙古野馬種群數量增至270餘匹。
  • 「活化石」普氏野馬,是我國新疆特有品種,為何還要從歐洲引進?
    在漫長的時光長河中,地球上誕生了許多種生物,這些生物有的早就已經徹底的消失,有的卻依舊存活至今成為了地球上的「活化石」,人們可以通過它們來研究和推演過去的地球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在人類的發展史中,馬是一種有著十分重要地位的動物,在人類還在農耕時代時,馬匹在人類的農業活動、交通甚至是戰爭之中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古代馬匹甚至是作為戰爭資源來儲備的,一定程度上甚至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實力。
  • 普氏野馬,馳騁在卡拉麥裡的魅影
    長年在新疆野馬繁殖中心工作的張赫凡女士對野馬非常熟悉,她被人們稱為「野馬公主」。迄今為止,她已經在卡拉麥裡的荒野中守護普氏野馬25載了。那裡盛放著她全部的青春年華、她的記憶和她對普氏野馬深深的情感。1878年,沙俄軍官普熱瓦爾斯基帶著探險隊三次進入準噶爾盆地奇臺至巴裡坤的丘沙河、滴水泉一帶,捕獲、採集野馬標本,幾經周折,人為追趕及動用槍枝,最終採集到了野馬標本。1881年,沙俄學者波利亞科夫正式定名其為「普氏野馬」。
  • 野馬守望者:與馬相伴19年
    在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與普氏野馬相伴19年的阿達比亞特準備用望遠鏡觀察野馬(6月3日攝)。   在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一處水源地,與普氏野馬相伴19年的阿達比亞特觀察遠處的野馬(6月3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