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朋友圈被「耕海1號」刷了屏。
看過了美輪美奐的高清航拍,也欣賞了綻放在海上的旖旎美景,今天,我們要帶你去「海上花」看一看。
說起「耕海1號」,你想到的打卡方式是什麼?是去領略耕海牧漁的海洋文化,還是欣賞四十裡灣的獨特海景?
其實,作為全國首座綜合性、示範性、集成性的智能化大型現代生態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耕海1號」可不僅僅是用來看美景的。
今天,
請跟著煙臺日報傳媒集團主播一起,
換個視角看「耕海」,
重新打卡這座科技範十足的海上綜合體。
看點一:最穩的高科技
早上9點20分,乘坐 「尋仙號」前往「耕海1號」。遠遠望去,平臺由3個大小相同的、直徑40米的圓形子網箱旋轉組合而成,3個子網箱猶如3朵花瓣,構成直徑80米的「海上花」。
據了解,整個平臺的總佔地面積超過5000平米。這麼龐大的平臺為什麼可以如此穩固地矗立於海面上的呢?
這是「耕海1號」上「最穩」的高科技——液壓裝置。
將三組液壓裝置插入樁插入到指定的入泥深度,單柱風暴支持載荷可以達到520噸,整個平臺最高可以抵抗14級風力。這三組液壓裝置相當於「耕海1號」的三根定海神針。讓「耕海1號」可以穩固的矗立於海面,保證海上作業能夠平穩安全的進行。
看點二:最安全的高科技
航行10分鐘左右,我們到達了「耕海1號」。站在平臺上,芝罘島、崆峒島、養馬島一覽無餘,這是「耕海1號」的獨家視角。佇立「耕海」,我們有了新問題:如此龐大的海上綜合體平臺是如何保障海洋作業與遊客安全的呢?
「通過紅外攝像可以實時觀測平臺和海面狀況,當發生意外時,通過紅外攝像可以第一時間傳輸到監控室,安全員可以通過監控第一時間進行施救。」「耕海1號」的講解員告訴我們,平臺設置的安全管理系統通過識別報警、紅外攝像熱成像功能、無人值守功能可以進行安全保護職能。
據了解,平臺上的水下環境監測系統、水下巡檢系統以及無人機巡檢裝置全部依託於5G技術的應用。通過5G通信技術,推進海洋牧場海陸通信,能夠實現水上1080P視頻傳輸。平臺在水下布放大量傳感器,可以實現對水質環境亞毫秒級的水下視頻及水質監測數據收集傳輸,滿足5G+海洋牧場應用擴展能力。
看點三:最環保的高科技
「耕海1號」中間「花心」的位置,分為四層,一層為親海休閒區、二層為浮海咖啡廳、三層為深海放映廳。最頂層是可登臨的「海上看煙臺」觀景平臺。
這個集漁業養殖、休閒漁業、科學研究等功能於一體的海洋牧場,預計可年產魚類15萬公斤、接待遊客5萬人次。
如此龐大的遊客接待量,
平時產生的垃圾如何處理?
平臺又是如何進行水電供應的呢?
平臺的海水淡化系統利用了先進的反滲透膜工藝進行海水淡化,每天可產淡水20立方,能夠滿足平臺三天的使用量。同時,平臺上還有一套與南極長城站同款的防汙處理系統,可以實現防汙減排、節能環保,達到「零排放」標準。
平臺還配備了清潔發電系統,網箱設有太陽能、風能發電系統,初步布置了60塊太陽能光伏板和3颱風力發電機。在日照充足、風力穩定時基本滿足日常用電需求。同時設置了1組蓄電池作為低壓電源用於日常照明、監測等設備供電。
從海水淡化到防汙處理再到清潔發電,這些高科技設備為「耕海1號」提供了既環保又可持續的水電供應。
在平臺上,主播還體驗了一次「耕海1號」的垂釣項目,在網箱自己動手垂釣的黑魚、斑石鯛、真鯛……再經過廚師四十分鐘的精心加工,便可以品嘗到自己親手垂釣的魚。
看著四十裡灣的獨特風景、
吃著自己親手釣上來的魚、
再感受著海洋高科技,
這樣的「耕海1號」,
你要不要來體驗一下?
我在「耕海1號」,站在海上看煙臺
「耕海1號」位於煙臺市萊山區四十裡灣漁人碼頭外側海域,是由山東海洋集團投資建造的全國首座綜合性、示範性、集成性智能化大型現代生態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項目採用一、三產業深度融合的運營模式,在國內首次將漁業養殖、智慧漁業、休閒漁業、科技研發、科普教育等功能集成在同一平臺,是裝備型省級海洋牧場示範項目,裝備型海洋牧場建設「山東標準」的唯一試點項目。
「耕海1號」傾力打造「海上看煙臺」的地標式休閒漁業項目,以漁業養殖與休閒漁業聯袂融合,豐富了休閒體驗的新業態。
想去「耕海1號」體驗,美團和攜程都可以訂票,諮詢電話0535-2765778。
點亮右下「在看」
持續關注
YMG全媒體記者/張丞;
實習記者/張潔,劉昭洋;
編輯/太上 ;
審核/明新 ;
近期熱點:
詳情公布!我市新增1例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
網傳「煙臺新增無症狀感染者共追蹤到密切接觸者26350人」系謠言
點個
和
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