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2日消息(記者王肖蕾)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職業心理測試,你覺得靠譜嗎?
萌長腿:比如在一些大的外企,它都會有那種職業性的測試給你很多題,然後來評估你這是一個什麼取向的人,但這種測試也會分很多種,就是每一種都不一樣,好像都是由不同的機構或者是公司研究出來的,結果是你個人的一個性格測試,然後再包括你在職場上性格一個測試,然後分別側重點不一樣,最後給你一個評估,然後看你適合不適合現在去應徵的這個職位,適不適合這個公司,以及公司裡面有沒有什麼其他內部的一些職位可以給到。
剛剛跳槽的萌長腿之前對職業心理測試的結果持懷疑態度,但這回做完測試後,新公司將自己的職業狀態剖析得非常準確,讓她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
萌長腿:之前,大家都會想這個東西到底靠不靠譜?就是那麼幾道題,就能確定一個人?我在之前也會有這種想法。
這次來到新公司,也做了這樣的測試,實際我在做的時候,內心也是打了一個問號,但是結果真的出乎我意料,就是我們的HR幫我解讀的,完全是符合我個人的狀態,說我比較順手還是比較迷盲這種狀態都評估的特別到位,然後我就覺得其實這件事還是蠻靠譜的。
圈子共鳴
@泰迪熊:我覺得要看你從事的是哪一方面的職業,如果是醫生,銷售,公關,教師等等直接面對人的服務性工作,性格測評的重要性就會大一些。如果是一般儲備性的工作,職業傾向測評的結果作用也會相應大一些,以便看你適合哪一方面的工作,合理分配。當然如果是技術性的,壓力大的工作,也會從測評結果中大概的了解出的抗壓能力,領導能力,行事風格等等。
@Peter劉:很多企業在招聘時,使用的是MBITZ職業性格測試。我自己也用這個測過,覺得分析的比較到位,分析結果中不僅會列出適合你的職業,還會分析你人格中的優勢和劣勢。
@恆cuc恆:不久前換了家新公司,入職前做了套性格和智商測試題,性格測試這塊本著誠實的原則我都是按照實際的想法填的,沒有有意識的選擇那些明顯更漂亮的選項,例如更主動,更樂觀,更積極等等,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自己的性格測試結果非常糟糕,人力資源那塊給出的評價非常負面,是面試我的領導一再要求才讓我入職的,我嚇得出了一身冷汗。
做投資的小王入職前也接受了公司的職業性格測試,他覺得測試題目太少,沒有辦法進行準確評估,但公司可以做出大致判斷,比如你是外向型還是內向型?偏感性還是偏理性?
職業性格測試
目前用得比較多的有:
1.霍蘭德職業測評
2.MBTI職業性格測試
職業性格測試,是說你有這樣的性格傾向,並不代表你具有能夠勝任具體工作的能力。
意義何在?
阿里巴巴人力資源總監謝小帥的觀點是:MBTI測的是性格傾向,測的是本我,非常適合用在「團隊建設」,以達到減少衝突,達成理解的作用。
如果一個10人的團隊中有7人是偏於內向的,那麼這個團隊中成員喜歡的溝通方式就不是經常面對面開會。所以在某種程度上,MBTI還是可以用來尋找職業員工群的性格共性是否合適,從而達到團隊建設和融合的作用。
探討
有公司人的困惑是:我知道哪些選項更漂亮更討巧,那麼,在填寫測試問卷時我應該誠實還是美化自己?
做投資的小王表示:如果你有很強的邏輯或記憶能力,並且很想得到這份工作,你可以選擇你認為更好的選項,但這些測試題其實會有前後類似的問題,只不過換了一種問法,如果你回答得前後不一致,HR也會質疑這份測試的準確度。
萌長腿則認為,沒有必要作假。類似測試其實能幫你篩選更適合你的工作,而且作假一旦被發現還有信用上的汙點。
萌長腿:其實有很多人他是為了得到一個職位,然後去操控那個結果,其實這些題目就是比較聰明的人大概看到那些選項,真的是可以操控結果的,但是我的一個建議,你儘量不要去操控,為什麼呢?就是最後的評價其實是準的,你評價出來一個很準的結果,如果這家公司這個職位適合你的話,你會待得很舒心很舒服,你的成長也會很好,你發展也會很好,但如果你操縱出來結果,有兩種可能,第一種的話,就是這種題目它都會後臺有一種方式它知道你在操縱它,它最後會得出一個結果,就是你這個人誠信是有問題這很麻煩,另外一個就是你即使操縱成功了,那最後出來的實際上和你這個人是不相匹配的,那你在這個公司我覺得發展也不會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