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熱門:什麼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數人卻沒有?

2020-12-06 欣旋培訓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什麼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數人卻沒有?

職場導師的鼻祖卡耐基就曾說過"失敗者都有不同缺陷,但成功者卻擁有許多共同的特質"。所謂的成功者,其實是掌握了大多數人所不具備的一些能力

普通人想要走向成功,必備4種底層能力:

·不要臉的能力

·控制欲望的能力

·表達情緒的能力

·排除幹擾的能力

這4種能力是拉開人與人之間的關鍵,掌握好它們,你的人生就能像開掛一樣實現逆襲。

1、不要臉的能力

"人不要臉則無敵",一旦你真正掌握"不要臉"的精髓,你就能很輕鬆的在工作生活中找到無數的成功機會。

我身邊就有個這樣的例子:有一次,因項目經理臨時有事,於是安排了最熟悉項目的程式設計師阿亮來給顧客進行產品演示。

阿亮被趕鴨子上架進行產品介紹,本有點內向的他於是乾脆破罐子破摔,連臉都不要了,在產品的演示會上各種葷素不忌的段子橫飛,表現十分亮眼,給用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亮從此覺醒了"不要臉"的屬性,以後只要有機會就搶著表現自己,之後更是憑藉著在用戶和領導心中積累的良好印象,成功由一介碼農轉型公司管理人員,從此在職場上一飛沖天。

很多時候,只要拋棄無所謂的自尊心,夠"不要臉",你會發現工作生活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成功機會。

2、控制欲望的能力

成功離不開自律,而自律則是源於對欲望的控制。

我有個在上海工作的朋友,僅僅工作三年後,便靠著自己的積蓄在上海付了首付買房;

我們都很好奇,他是怎麼在上海這個高消費城市,工作三年便積累好幾十萬;

他說:其實也沒什麼訣竅,就是控制住自己的各種欲望,不在外面吃飯,不買任何非必需品,錢自然就一步步存起來了。

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很難。聖經中說,人生來就有暴食、貪婪、懶惰、嫉妒、色慾等等欲望,而那些稱得上是聖人的自律者,不過就是用自己的意志控制住了這些欲望。

控制欲望的能力,是讓我們不斷進步,不斷超越自己的能力。

3、表達情緒的能力

中國人習慣含蓄,很多人認為"不動聲色"誤以為是高情商的表現;幾乎其實所有的成功者,都善於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得到別人的幫助時,適當的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能有效提高雙方之間的關係;

當遇到對方侵害時,自然的流露出自己反感厭惡的情緒,能夠及時有效的制止對方對你的傷害。

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是排解人與人之間隔閡的最有效的方法。

4、排除幹擾的能力

很多人有遠大的理想、明確的目標、詳盡的計劃,可是在執行時卻極易受到外部因素幹擾,經常半途而廢,這其實就是缺乏專注力的表現。

我有個補習班的老師朋友,就關於孩子上不上補習班的話題,他跟我講了句大實話:其實只要上課專注聽老師講,學生課後完全沒有必要上補習班,補習班其實在用重複的教育摧毀孩子的專注力

習慣上補習班的孩子,往往不能專注於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只能靠課後的重複再教育補齊自己知識的短板;

這就像是個惡性循環,沒有課堂專注力則需要課後補習,課後補習之後則對課堂專注力更加不重視。

想要成功,我們需要擁有排除幹擾的能力,把自己的專注力集中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來。

結語: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充滿了各種危機、誘惑;沒有哪一個成功是僥倖的,但只要"不要臉"的去爭取機會;控制各種欲望的誘惑;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專注能夠成功的事情,那麼我相信你便能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快、更

相關焦點

  • 知乎熱門:老一輩給年輕人挖的最大的坑是什麼?
    前兩天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老一輩給年輕人挖的最大的坑是什麼?老實說,這個問題戳到我的痛點。我大學之所以選擇工科,和老一輩的影響密不可分。他們一味強調吃苦,卻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假如一個人一直在重複簡單機械的勞動,這種類型的「吃苦」只是耗費青春,對個人的價值提升並沒有什麼幫助,當然也不會有出路。
  • 知乎精英是什麼意思什麼梗?知乎精英為什麼是句罵人的話?
    知乎官方在回答「知乎對於那些能直接通過 Google、維基百科等找到答案的問題是什麼態度?」的話題時已經表明了態度——「很多簡單問題在搜尋引擎、維基百科上確實能找到答案,往往是標準的、模式化的答案。但知乎上有可能獲得比網際網路上其他地方更好的答案。例如,「什麼是對衝基金?」
  • 普通人如何通過知乎快速崛起?
    最近超級喜歡知乎這款問答產品了,因為之前的積累終於獲得了反饋,每天都有數個人加我微信,有談合作的、招聘的、交友的。做自媒體最大的益處就是自動幫我篩選了志同道合的一群人。  很明顯,大多數人因為知乎與我相識,我受益於知乎,所以必須推薦你們也玩玩。  最近我也多了很多真愛粉,並且時常有人找我探討公眾號的一些事情。
  • 為什麼你認真寫的回答得不到知乎高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馳想(ID:iiichixiang),作者:朱明馳,題圖來自:IC photo很多人有過這樣的體驗:在知乎上無意中答了一個問題而作為知乎的回答者,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呢?下面正式給出知乎高贊的三條原則:原則一:在臨界點之內我們已經知道,是馬太效應使大部分長尾答案得不到展示。那有沒有可能存在這樣一個臨界點?
  • 在知乎學數學是什麼體驗?醍醐灌頂,安排的明明白白
    近日,一篇「我在知乎學數學」的文章火了。知乎用戶、圖像算法工程師「z.defying」將線性代數、微積分和概率統計相關經典回答整理分享了出來,獲得近萬個贊同。「對於單個不懂的知識點,我經常在知乎搜大佬的回答,看完如醍醐灌頂,要是當初學數學也經常光顧知乎就好了。」他文章中熱情的「自白」,也讓很多用戶找到共鳴,在評論區呼叫他繼續更新。知乎竟能學數學?
  • 知乎發起影視職人說 共話青年導演養成記
    不僅是郭帆,2019新人新片不斷湧現,讓人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中國電影行業在飛速發展。用《四個春天》記錄真實生活的陸慶屹、洞悉階級與人性的忻鈺坤、直面「中國式家庭之苦」的周子陽、用鳥類視角敘述長大的仇晟、聚焦跨境學童的白雪及高舉個體生存意識覺醒大旗的高則豪等,更多新鮮血液在電影界嶄露頭角。
  • Android Design in Action — 以知乎為例
    最新動態 (首屏)第一步 知乎的首頁有四個類別,分別是:我的收藏,最新動態,熱門問答和熱門收藏。風格的, 沒有顏色漸變的樣式。於是,我從知乎網頁版上找來那張圖片作為封面大圖,我覺得這張圖的加入極大的提升了登錄頁面的視覺衝擊力。另外,"熱門回答"的入口我用知乎的 Slogan "發現更大的世界"來替代。而郵箱密碼的文本框也移到了更下方,更便於手指觸摸。
  • 知乎上線新功能「想法」,要抄微博的後路還是革自己的命?
    知乎眼下的內容創作門檻過高。知乎用戶「欲三更」在評價知乎6月網頁版改版的知乎答案寫到:「(知乎)重視移動 app 沒問題,前端投入少也沒問題,但是知乎和大多數網站不一樣,知乎是依賴 pc 前端的。沒有 pc 端,就沒有排版嚴謹的答案,作者體驗不好,就會傾向於更少創作。你能想像有一天知乎上的答案和專欄都是用手機打出來的嗎?」
  • 知乎最冷知識:當吃貨遇上外星人
    這些問題,絕對不是個人杜撰,而是來自於一群腦洞大出天際的知乎網友。當然,問題只是「引線」,而爆點卻隱藏在那些一本正經的「解答」中。吃一小勺電子會怎麼樣?很多人都會自詡吃貨,懷揣一顆吃遍天下的雄心,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吃點「科學」的東西?比如說電子,那會是一種怎樣的滋味呢?「Esure」用極其科學的態度,問答了這個問題。
  • @知乎,精英社區走下神壇是一種什麼體驗
    最重要的是,這批用戶都是高等知識分子,有社科院的、有新華社的、也有一些高校教職人員,在那個時間點來說,這群人的分量可謂重量級中的重量級。一開始因為氛圍,精英們從四通利方轉到天涯,後來也是因為氛圍,他們又離開了天涯,這些人在離開天涯之後,發現沒有下一個適合自己的社區,同時年紀漸長,表達欲下降,有的也有了自己的事業,漸漸的也就不再發聲了。
  • 從產品的角度分析:知乎核心功能——《問答》
    其他採用威爾遜算法的網站還有:reddit,yelp,digg(我懷疑虎撲步行街評論,網易雲音樂評論也是類似算法,但是沒有證據……) 讓優質答案得到更多的曝光。包括得到點讚,推薦到知乎日報,官方微博,發現頁面等。 知乎首頁的timeline是用戶關注的人的動態。如果你關注了一個人,就會看見這個人所有的動態。
  • 三類社區的運營對比:虎撲vs小紅書vs知乎
    2.3 問答類內容社區代表:知乎問答類產品,不得不先提到百度知道。搜尋引擎天然的流量分發基因,給百度知道導了相當大的流量,這導致百度知道起勢很猛,根基卻很弱。問答類社區的根基,就是專業級內容,而大量的專業內容,往往需要時間沉澱。同時,百度知道的社區屬性弱,用戶從搜尋引擎過來,閱後即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幾乎沒有。
  • 知乎與果殼的殊途同歸
    就在本月,傳出知乎獲得2200萬美元的B輪融資的消息,同時,一直很少在科技媒體曝光的果殼網,其創始人姬十三也首次對外發聲,講述果殼模式,一篇《果殼網到底做什麼》引發行業關注。 知乎:混合型的經驗互助平臺 今天看起來,知乎像是在講「一個更好的豆瓣式故事」。
  • 知乎引流深度乾貨文,5000字長文教你知乎快速漲粉
    在以上的數字裡,有什麼發現有個數據不對勁,萬粉大V不足 2 萬,據我了解,其實連一萬人都沒有(包括棄坑了和斷更作者),換句話來說,不到萬人的大V瓜分了知乎數億的流量,你可以想像到知乎的流量市場到底有多麼的藍海。
  • 知乎十年,內容社區的鏡與燈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劃時代的變化,個人化內容在虛擬空間有了更強的存在感,人與人之間構築起社交關係網,而每個網絡節點間的互動也開始成倍增加。在同樣的時間裡,知乎在幹什麼,它承接了網際網路哪一部分的需求,又進化出什麼樣的內容社區?事實上,知乎的解法並不討巧。
  • 知乎產品分析 | 變現路上的商業嘗試
    同時,大部分找到的信息內容較為粗淺,沒有真正滿足心中的痛點。所以,知乎就應運而生了,它強烈滿足了用戶對優質信息的探索需求,知乎上問答深度讓用戶證明了自己對某領域的深入見解,是一個展現個人價值的新平臺,用戶提問、回答和點讚也實現了用戶之間的社交需求。就如周源所說,一個人大腦中從未分享過的知識、經驗、見解和判斷力,總是另一群人非常想知道的東西。這是知乎的初衷和想要達到的目標。
  • 知乎推出了新版首頁 看起來更懂用戶
    近日,知乎通過產品專欄公布了首頁改版的信息。新版首頁由此前「動態、發現、熱門」的首頁結構改為「關注、推薦、熱榜」;這其中隱含的主要變化在於,知乎第一次為熱門內容開設獨立頁面,同時還把社交關係和興趣推薦做了區分,「關注」頁面下的內容完全經由用戶自主選擇的社交關係決定,並且主要按照時間排序,而」推薦「頁面則專注為大家做興趣推薦。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喜歡用知乎:它做了什麼?
    我認為不喜歡用知乎的用戶,通常來說就會喜歡用百度知道、悟空問答等知識社區。因為「知乎」與「百度知道」「悟空問答」都是知識分享產品,為網民解決問題,卻又有些不同。先來說說知乎上都有什麼內容以及它的定位。我知道有「知乎」這個知識社區網站,是在5、6年前。根據「知乎」發展歷程,知乎網站2010年12月開放,如今已有8個年頭,而去年9月才公布擁有過億用戶量。作為網絡問答社區,「知乎」連接著各行各業的用戶。用戶分享著彼此的知識、經驗和見解,為中文網際網路源源不斷地提供多種多樣的信息。
  • 知乎極速版
    知乎極速版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上知乎極速版,每天完成任務可獲得現金獎勵,輕鬆提現。 【邀請好友賺現金】邀請你的好友加入知乎極速版,可獲得現金紅包,每邀請 1 位,可得 5 元。 【籤到有獎】每天打開知乎,完成籤到可獲得金幣獎勵,連續籤到金幣翻倍。 【閱讀分享領金幣】閱讀內容,分享知識,收穫更多獎勵。 上知乎極速版,看新聞熱點,搜趣味知識。
  • 在知乎,已經沒有「社會化營銷」團隊了
    「在知乎,已經沒有「社會化營銷」團隊了,改為「內容營銷」團隊。」知乎市場團隊的Leader魏穎在兩個月前對外透露了這個信息。魏穎說:「所謂社會化營銷,看的不是傳播平臺,而是傳播方式,是不是以人與人之間的社交關係做傳播。如果在SNS網站上買號買位置,如朋友圈廣告,後期並沒有漣漪式的傳播的話,那並不是真正的社會化營銷。後來我們這個團隊也就改名了,其實就是做內容,做各種可以以人為媒介傳播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