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線新功能「想法」,要抄微博的後路還是革自己的命?

2020-12-09 羅超頻道

最近知乎上線了名為「想法」的功能,用戶可以在這裡發布文字、圖片、連結,可以在單獨的想法頁面瀏覽所關注或被推薦的信息流,知乎還運營了一個名為「很有想法」的專題頁面,來整理當天的好想法。看上去這就像一個站內微博,也有人說這是知乎的朋友圈功能。從給予想法僅次於「首頁」的一級菜單來看,知乎對於「想法」這個功能還是寄予厚望的。

知乎想法界面

那麼,為什麼知乎要做碎片化信息流?推出這個功能,知乎究竟是因何想法呢?

不是要抄微博或者頭條的後路

我看到一些媒體評論說知乎此舉是要做第二個微博,形式上看是這樣的。

最近一年,碎片化信息流大受歡迎,微博之後,今日頭條上線「微頭條」功能,想要成為第二個微博。有意思的是,微博和今日頭條也都上線了問答功能,與知乎形成一定的競爭,知乎上線信息流功能,看上去是有反攻之意。從體量來看,微博市值200億美金,今日頭條最新一輪即將落地的融資,估值也有望達到這個體量,兩者都是知乎的20倍,因此做信息流也讓知乎更具想像空間。

微博問答頁面

然而答案恐怕並非如此,我們先來看看知乎自己是怎麼說的。

知乎想法的產品經理孫妍在知乎問答中明確表示了知乎對想法的定位,強調此舉與社交無關:

「對知乎來說,短內容也是創作的一種方式,一樣可以產生有價值的討論氛圍,嘗試短內容並不意味著自己變得更重視社交。」

知乎CEO周源則在站內回應這是一種短內容創作場景:

「短內容創作場景很有價值,知乎肯定是要做的,把發布端和閱讀端做好,其他都不做」

因此可以看到知乎對於「想法」的定位是短內容創作場景,目的是要形成更好的討論氛圍。

在形式上它與微博、今日頭條「微頭條」、以及朋友圈都很相似,碎片化的內容創作、支持文字+圖片+連結,呈現形式為信息流。然而本質上卻有不同:

微博門檻最低,強調人人可分享一切內容,本質是內容大雜燴,兼容並包;

今日頭條「微頭條」眼下主要是自媒體在創作,PGC屬性大於UGC,但理論上還是在複製微博;

朋友圈則是封閉的,面向特定人群的分享,封閉式討論,不鼓勵二次分享(連結除外),因為有社交壓力所以分享的內容更有局限性一些;

知乎不想做第三個微博,也不是第二個朋友圈,不論是周源還是產品經理孫妍都提到了「創作」一字,既然是創作,就意味著「想法」需要的是更專業的內容,不會期望有類似於今天吃了啥、我現在哪裡、我的心情如何,這樣的碎碎念內容,說白了,知乎還是想要圍繞知識分享做產品。

微博首頁界面

就是說,微博、朋友圈是要告訴大家「我在幹什麼、我關心什麼、我在想什麼……」,微博的slogan現在還是「隨時隨地發現新鮮事兒」。知乎想法強調「我在想什麼」,鼓勵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以及就此進行討論。因此,在互動形式上,對於想法點讚,不是用的社交網絡上熟悉的「大拇指」或者「紅心」,而是「掌聲」,只有對想法欣賞才會報以「掌聲」,從這個細節能看出知乎對於想法的定位。說直白點,微博、微頭條就像是一個人頭攢動的廣場,朋友圈是一個像家一樣的小房間,知乎想法則是一個討論特定內容的會議室。

知乎「想法」的真實想法是什麼?

從周源等人的言論來看,知乎想法就是要滿足用戶短內容創作的場景,今年初,知乎完成1億美元D輪融資後,周源發了一封內部信,給知乎2017年提出了三個目標,第一個就是「為廣泛知識消費者開拓新場景」,「想法」正是為實現這個目標的一個重點行動——截至目前,知乎2017年最重要的新功能貌似就是「想法」了。

知乎CEO周源

為什麼「想法」這個功能,就能開拓新場景呢?

知乎眼下的內容創作門檻過高。知乎用戶「欲三更」在評價知乎6月網頁版改版的知乎答案寫到:

「(知乎)重視移動 app 沒問題,前端投入少也沒問題,但是知乎和大多數網站不一樣,知乎是依賴 pc 前端的。沒有 pc 端,就沒有排版嚴謹的答案,作者體驗不好,就會傾向於更少創作。你能想像有一天知乎上的答案和專欄都是用手機打出來的嗎?」

就是說在很多用戶眼裡,知乎的內容創作,尤其是優質答案的創作,依賴PC,在移動網際網路成為主流的今天顯然已不合時宜。知乎曾經有兩個問題被詬病比較多,一個是抖機靈答案,很短、可能也不是最佳答案,但抖機靈卻排名靠前;還有一個是長答案,答案越長點讚可能越多,沒功勞有苦勞,這導致內容消費者的成本大大提高,因為很多內容是可以精簡的廢話。

「想法」恰好可以克服這兩個問題,強調短內容創作,在手機上不再有門檻,隨時隨地分享想法反而更適合手機,對字數沒要求也讓那些沒精力長篇大論,或者不必要長篇大論的優質想法、靈感、觀點、態度、主意,得到更好的分享。微博去年取消了140字字數限制允許長內容,CEO王高飛表示這是要降低內容生產門檻。知乎變短、微博變長,本質上都是要降低內容創作的門檻。

對於知乎而言,想法不只是一個短內容場景,還有一個重點是它不是「問答」,說到知乎,很多人都會想到問答網站,然而事實上,知乎的定位是知識平臺而不是問答網站,問答只是最初的形式而已,後來的live、專欄以及想法,都不是問答形式,畢竟知識分享不只是可以通過問答進行。

對短內容創作更友好、鼓勵非問答形式分享,可以說是知乎「想法」的真實想法。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微博、今日頭條、企鵝媒體平臺都上線了問答,百度上線高質量話題討論社區「百度派」,都定位於高質量問答,其中微博問答結合社交屬性做「圍觀付費」等與眾不同的玩法實現快速增長,它們對知乎或多或少都有影響。知乎所具備的高質量內容創作者、消費者以及連接關係是其壁壘,然而挑戰也不容忽視,上線「想法」是這種憂患下的以攻為守。

因此與其說知乎上線想法是要抄微博的後路或者做第二個朋友圈,不如說它是在革自己的命——不斷在問答之外,嘗試更多知識分享場景。

想法將會給知乎帶來什麼?

那麼,如果想法做成了,可以給知乎帶來什麼呢?在我看來想法對於知乎有如下直接好處:

1、獲取更多用戶注意力。不是每個用戶在每個場景想都想看問題答案,想法這類短內容,會適合部分用戶的特定知識消費場景,消費者都會有疲勞效應,傳統問答形式看膩了可以看想法。這就意味著知乎會有更多用戶時長,時長背後是注意力,注意力已取代流量成為網際網路公司競爭的核心。

2、獲取更多的內容。因為門檻低了,所以更多人可加入創作者行業,知乎上的存量創作者,那些經常去認真回答問題的,可以順便發布一些想法,沒人問也可以分享一些內容,甚至可能是一些資訊、段子等等(知乎沒有、也不可能去禁止用戶分享的內容屬性),這樣知乎上的內容就更多了,內容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硬通貨,有內容就有更多注意力。

3、可以兼容短視頻。知乎眼下的內容形式還局限在文章、圖片和連結,在剛剛這個新版加入了對短視頻的支持,在回答和想法裡面用戶都能插入、預覽和播放視頻。一些知識如科普非常適合短視頻這樣的內容形式,做知識短視頻的在秒拍等平臺表現也很好,「想法」這種短內容形式也可以更好地兼容短視頻,比如錄個小視頻來發表自己的想法,或者快速輕鬆地記錄他人的講話。

4、有更強的變現能力。知乎D輪融資後,周源的內部信提到的第二個年度目標是,「實現規模化的廣告營收能力。」知乎也配套上線了自動化廣告產品。手機上被證明的最具潛力的廣告形式是信息流廣告(取代了PC時期的搜索廣告),今日頭條2016年廣告收入80億,微博也在這個量級,百度啟動內容戰略大推信息流業務廣告日入3000萬,都是信息流廣告的功勞。知乎上線信息流產品,未來上線信息流廣告服務是水到渠成的事。

知乎想法的挑戰是什麼?

不過,從我本人的體驗和部分知乎用戶的評價來看,想法要做成還是存在不小挑戰的。

第一,用戶對於分享什麼內容可能會疑惑。

每個人都有分享的欲望,但分享到哪裡,卻有自己的抉擇——最沒壓力可隨意分享的是微博,朋友圈考慮到有領導同事客戶可能會考量一番再分享。知乎想法鼓勵用戶分享知識,但什麼是知識?哪些內容適合分享到想法?這是很難區隔的,而且用戶都很懶,不讓用戶思考的產品最好。所以知乎用戶可能會有一個困惑,什麼內容適合分享到想法?想法適合分享什麼內容?這種困惑帶來的後果有兩個,一個是,用戶什麼都不分享,還有一個是,用戶什麼都分享,兩個結果都背離了初衷。

第二,知乎想法與傳統問答內容如何融合?

在想法之前,知乎去年就上線了「分享」功能,用戶可以把看到的答案、文章等等分享到首頁,進而出現在關注者的信息流,這個功能遭到部分知乎用戶的強烈反對,因為他們的首頁信息流被打亂了。想法上線後,周源在朋友圈明確,「想法的內容流不會進入首頁feed」,或許也與之前「分享」功能的用戶反饋有關係。將兩類內容(問答、想法)明顯分開,好處是用戶消費內容更清晰、更有效;弊端則是最重要的首頁沒有想法內容,不利於想法被發現。

行業的做法是怎樣的呢?一個顯著趨勢是:信息流不再只是基於Follow關係。今日頭條是算法+關注結合,微頭條被整合到了首頁信息流;微博信息流最初是基於關注的時間線,現在推發現流,用戶微博信息流中會看到沒有關注的人的內容,新版微博首頁在關注之外多了一個信息流tab——發現。就是說,將不同內容,通過算法+關注聚合到一個頁面,讓用戶可以刷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是趨勢,要做到這一點要有很強的算法推薦技術(以及背後的興趣數據積累),知乎不存在這個問題,知乎首頁就有三個tab:動態、熱門和發現,信息流已經結合了關注、算法和運營。知乎不讓想法進入首頁feed,或許與知乎的定位有關係:興趣類內容平臺如今日頭條是「殺時間」的Time Killer;知乎要做的是 「省時間」,讓用戶高效率獲取知識的內容平臺。

第三、知乎的社區氛圍和內容調性會不會受到衝擊?

在知乎之前一堆問答網站,不乏百度知道這樣的超級玩家。之所以知乎能脫穎而出,核心原因還是在於內容的質量和社區調性,最初知乎只有產品經理為主的網際網路人群,之後開放給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今天全部開放,用戶多了,知乎內容品質和社區氛圍自然也就受到了衝擊,這也不可避免,知乎也一直在努力來中和這樣的衝擊,比如產品優化上線摺疊答案等功能,再比如社區規範迭代到多個版本對用戶行為進行管理層面的約束……這次上線想法, 意味著用戶會分享更多內容,甚至可能是與知識無關的內容,這必然會進一步衝擊知乎的內容調性和社區氛圍,知乎只能繼續想更多辦法來緩和這樣的衝擊。

所以,儘管想法是知乎開拓知識新場景的一個大膽場景,會給知乎帶來各種顯著的好處,但是知乎要做好這個功能,還是會面臨不小挑戰的,知乎的「想法」能夠完美落地嗎?

微博@網際網路阿超

微信 羅超頻道(luochaotmt)

相關焦點

  • 警報:百度文庫要抄了知乎的後路 | 獵雲網
    如果加入問答功能,那就可能抄了知乎的後路…… 獵雲網 6月28日報導 (編輯:馬凱 )幾乎所有網際網路媒體同行在談到知乎時,都認為,這是一家不錯的網站,上面聚集了很多的專業的人士,每天產生著大量有價值的內容
  • 知乎APP上線「市場」獨立入口 這是要做知識界的天貓?
    【TechWeb報導】5月17日消息,知乎APP今日上線新功能,打開知乎APP的用戶們發現:在頁面最底部的導航菜單位置,除原有的「首頁」、「發現」、「通知」、「更多」之外,知乎推出了全新的「市場」獨立入口。其中匯集了知乎 Live、知乎書店、付費諮詢這三類主要的「付費」服務形態。
  • 一條微博183W點讚,全靠搬運知乎答案!空手套粉絲?
    「五行屬二」還把知乎用戶「吾欲攬六龍」排名第一的答案,截圖發到了自己的微博。在過去,我們總能看到很多微博內容和知乎答案一樣,有的是抄襲,有的是洗稿。但現在方式變了,微博大號們直接把知乎高票答案截個圖,發自己微博上。名字也不打馬賽克了,甚至會特地在圖片上寫清楚來源。如果給這類博主扣上一頂抄襲的帽子,有的人可能會辯解這不叫抄襲,這叫做引用,而且還是著作權法裡規定的。
  • 知乎吉祥物劉看山官方網站正式上線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劉看山最新資訊 > 正文 知乎吉祥物劉看山官方網站正式上線
  • 微博上線「僅半年可見」功能,再也不能愉快「挖墳」了
    ▲ 點擊藍字「小龍軟體工作室」,關注最新IT資訊4月4日晚間消息,新浪微博官方在剛剛發布了關於《僅半年內微博可見》功能上線的說明,表示為了增強微博用戶對自己帳號內容的「自主性」,特新增了「僅半年內微博可見」的新功能,用戶可以通過該設置來隱藏自己半年之前的微博。
  • 微博抽獎上新功能了!「不過濾」選項是福利嗎?網友:我是絕緣體
    微博抽獎上新功能了!「不過濾」選項是福利嗎?網友:我是絕緣體!這個月真的挺火的,先是iG奪冠,讓很多喜歡電子競技的朋友開心,之後王校長的各種舉動都成為了微博熱搜。特別是校長的微博抽獎,真的是大手筆。微博都因為這次抽獎調整了規則,但是到了雙十一開獎後,名單出來了,卻遭到了網友的吐槽,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抽中的這113個人中,居然只有一位男生。這下網友直接炸開了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很多女性網友都表示自己可能是個假女人,還有一些網友表示,要改了微博上的性別。
  • 微信、微博開通新功能,網友吐槽:誰想@我看廣告啊!
    微信朋友圈又開通新功能了!但新功能上線還不到一天,就被網友吐槽了個夠,絕大部分網友感到不明所以:叫我@別人?我自己都不想看廣告!「不要cue我,cue就拉黑。」還有人質疑新功能的傳播效果:光推給好友有什麼用,反正我們都買不起啊。
  • 知乎產品分析——以建城市的方式做產品
    6.0版本更新——微博化頭條化(1)更新內容知乎跳過了5.X的版本,於2019.6.11上線了6.0。一個較大改動是將想法添加到了首頁關注時間線,並在底部banner添加了發布按鈕,更大程度上鼓勵用戶創作。(2)對「想法」的思考單從想法這個業務來說,是利大於弊的。
  • 知乎精英是什麼意思什麼梗?知乎精英為什麼是句罵人的話?
    這兩位擁有近260萬粉絲的大V在上傳的自拍視頻中,朗讀了知乎用戶對二人的惡劣評價。至於為何發起這一活動,性感玉米給出的解釋是「讓我們直面知乎陰暗小人的攻擊」。  曾經高居「中國網際網路社區鄙視鏈」頂端的知乎,何以至此?  答案的線索,正在於知乎6年6500萬的爆發性用戶增長背後。  營銷號為什麼愛抄知乎?
  • 知乎去哪兒
    原標題:知乎去哪兒2017年8月底,自媒體作者「惡魔奶爸」發布消息,表示今日頭條出錢籤了300多個知乎大V做內容,知乎的內容創作者被搶完了。一時間,選擇為了輸出內容本身留在知乎,還是為了現金補貼出走今日頭條,成為了當時創作者們熱議的話題。
  • 微博怎麼發18張圖片 全新圖片標籤功能已上線
    微博怎麼發18張圖片 全新圖片標籤功能已上線時間:2019-10-12 10:12   來源:IT之家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微博怎麼發18張圖片 全新圖片標籤功能已上線 9月底,@微博圖片發布公告稱將上線新功能,包括了全新的圖片標籤以及單條博文支持超9圖發布功能。
  • 知乎為什麼成為了明星們「放飛自我」的後花園
    很顯然,周冬雨是個會玩知乎的人,在她註冊近5個月以來,她在社區裡提問:暖寶寶可以用到5-6月份是什麼體驗?得到了知友們的熱心解答。她還會在各種除電影之外的問題上,放飛自我,用盡腦汁去作答。憑藉著這樣的活躍度,短時間圈粉近20萬知乎網友。(你要知道,在知乎搞定網友,可不是件容易事。)
  • 螞蟻森林上線了一個新功能,我們可以通過照片看到自己種下的樹
    對很多小夥伴來說,終於可以在不是荒漠的地方種樹了,而且還是馬雲和阿里的大本營。「螞蟻森林」的生態保護計劃2016年開始上線,一下子就獲得了大量用戶的青睞。在支付寶App中收能量、「偷」能量,成了很多人的一個小樂趣。今天上午,支付寶官方微博宣布了一個新的消息,螞蟻森林中多了一個電子稻草人圖標,我們點擊進去後就能看到自己種的樹了。
  • 知乎實錘「用命換錢」言論系出自官方帳號,拼多多道歉!
    拼多多針對今日拼多多在知乎認證帳號上發布的「底層人民用命換錢」的言論發表致歉聲明,並表示,「該內容系拼多多營銷合作供應商員工用個人手機發布,該言論不代表任何拼多多官方態度,拼多多官方對該言論表示強烈反對。」
  • 無故停飛航班,「掐斷」自己後路損失百億,如今卻想回心轉意?
    不管是大量工人下崗還是經濟減速等情況,對美國來說是一沉重打擊。由於我們是首個受到衛生事件影響的國家,當時美國停飛我們航班也是合情合理的,不過有一個國家,在我們出現情況早期就無故停飛我們航班,這讓我們很迷惑。而今天跟大家說的就是,無故停飛航班,「掐斷」自己後路損失百億,如今卻想回心轉意?
  • 擴展使用場景、建立知識服務市場,知乎真的能盈利嗎?
    知乎live上線四個月成績單近期,知乎召開了一場小範圍媒體溝通會,交出了一份商業化成績單,相比於離開微信無法獨活的分答,知乎向大眾展示了它完全可以在自己的社區生態中實現自我循環,但是知乎真的能就此盈利嗎?
  • 知乎產品分析報告
    知乎使用過的slogan: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可以看到在之前的幾年裡,知乎相對比較注重社區內容的創造,維持了一個高標準、高質量的社區生態。過去累積的大量優質內容,使得不管是在百度搜索還是微博營銷號,都能看到知乎問答內容。 世界盃期間,知乎推出新的slogan:有問題,上知乎。
  • 深挖視頻礦藏,知乎的視頻野望
    在短視頻的江湖裡,圍繞優質內容而展開的「廝殺」日益激烈,抖音、快手在明星矩陣生態上不斷加碼,微信、微博強勢推出視頻號,B站和西瓜視頻的搶人大戰玩得酣暢,小紅書、好看視頻也在賽道上你追我趕……   10月12日,知乎正式發布海鹽計劃第三期激勵視頻創作者,同時推出視頻專區以及上線視頻創作工具。
  • 知乎問答:為何感覺Twitter比國內微博差
    日前, 用戶邵敬翔在問答網站知乎上對《Twitter 這樣的網站真的有前景麼?怎麼感覺這個產品做得比國內的微博差很多呢?》問題做出了精彩解答,編輯摘錄了全文內容分享給大家。
  • 與百度知道同是問答起家,為何是知乎做成了知識社區這事兒
    並且,對於邀請碼的發放以及註冊會員的審核,知乎一直非常謹慎。知乎團隊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知乎要忠於最初的想法——知乎只生產高質量的內容。只有保證註冊來的會員都是認真專業的,才能保證提出的問題和回答的內容是高質量的,才能吸引更多認真專業的人來分享更多的高質量內容——這就是一個越認真才能越專業的發展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