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本為覓一安心立命之所,寸金呎土的城市內的蝸屋,卻猶如囹圄將人身心囚禁。李氏夫婦居於僅百呎(約10平方)劏房,樓下停滿名貴房車,同一個社區,門內門外卻是兩個世界。
劏房住戶李先生多年前中風,日復日依靠同屆六旬的妻子照料,因為身體離不開蝸居,總會想不開,「在這裡像坐監一樣啊!」李太已心力交瘁,「他有幾次爬凳子想要從樓上跳下去。」
前路陰霾難放晴,猶幸他們仍可互相扶持,在笑淚中度日,「如果可以上公屋,你第一道菜想炒什麼?」「炒豬肉煎魚餅。」
「每次都推這條路,上斜都好辛苦。」距離二人住所不遠處的公園,是兩口子日常喘息之地,平常人5分鐘走完的路程,他們往往要用上雙倍時間,「他下來呼吸下空氣都好,別整天困在家裡,好潮溼。」
李先生多年前中風,失去活動能力,日常起居至外出均依靠妻子扶助,同樣年屆六旬的李太太,為丈夫洗澡時,曾經兩度在浴室跌倒。她早年同樣曾中風致面癱,近日淋巴亦發現有腫瘤。
他們的生活沒有百味交雜、儘是苦澀,但兩人都把100平方呎的單位當作小天地,單位內顯得井井有條,藥物、雜物各有位置。
李先生行動不便,於狹窄環境中,有感成為妻子的負累一度萌生死念。訪問期間談起住屋情況,李先生亦不禁落淚,李太只好強忍淚水,安撫枕邊人的情緒,「我看見我老公都心好痛。」不過,單位雖然企理,但天花全是水跡,「好潮溼,睡覺時整個身體都痛。」
二人多年前從內地來港,本盼能靠自己打拼創出一番事業,「那時想就是大家勤力點去做事、去打拼,有做就有得吃嘛,香港地方。」不料,丈夫成功申請來港之際,卻不幸中風,李太太為照顧丈夫,亦無奈辭去工作。
兩人頓失收入,加上醫療開支已令生活甚為拮据;業主早前更於未有提早通知下加租,「業主說要加500元,即刻加,我同他講加200啦,別加那麼多啦,我現在沒叫你減租都好啦,他說不行啊,他說比我還窮。」由於難另覓處所,加上二人要搬遷有困難,無奈接受加租。李太太坦言已不寄望能獲派公屋,「你無辦法啊,你都要住啊,難道去睡公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