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內地夫婦住10平方米劏房!丈夫又中風 妻子:這裡像坐牢

2021-01-09 我也是菜喳

安居本為覓一安心立命之所,寸金呎土的城市內的蝸屋,卻猶如囹圄將人身心囚禁。李氏夫婦居於僅百呎(約10平方)劏房,樓下停滿名貴房車,同一個社區,門內門外卻是兩個世界。

劏房住戶李先生多年前中風,日復日依靠同屆六旬的妻子照料,因為身體離不開蝸居,總會想不開,「在這裡像坐監一樣啊!」李太已心力交瘁,「他有幾次爬凳子想要從樓上跳下去。」

前路陰霾難放晴,猶幸他們仍可互相扶持,在笑淚中度日,「如果可以上公屋,你第一道菜想炒什麼?」「炒豬肉煎魚餅。」

「每次都推這條路,上斜都好辛苦。」距離二人住所不遠處的公園,是兩口子日常喘息之地,平常人5分鐘走完的路程,他們往往要用上雙倍時間,「他下來呼吸下空氣都好,別整天困在家裡,好潮溼。」

李先生多年前中風,失去活動能力,日常起居至外出均依靠妻子扶助,同樣年屆六旬的李太太,為丈夫洗澡時,曾經兩度在浴室跌倒。她早年同樣曾中風致面癱,近日淋巴亦發現有腫瘤。

他們的生活沒有百味交雜、儘是苦澀,但兩人都把100平方呎的單位當作小天地,單位內顯得井井有條,藥物、雜物各有位置。

李先生行動不便,於狹窄環境中,有感成為妻子的負累一度萌生死念。訪問期間談起住屋情況,李先生亦不禁落淚,李太只好強忍淚水,安撫枕邊人的情緒,「我看見我老公都心好痛。」不過,單位雖然企理,但天花全是水跡,「好潮溼,睡覺時整個身體都痛。」

二人多年前從內地來港,本盼能靠自己打拼創出一番事業,「那時想就是大家勤力點去做事、去打拼,有做就有得吃嘛,香港地方。」不料,丈夫成功申請來港之際,卻不幸中風,李太太為照顧丈夫,亦無奈辭去工作。

兩人頓失收入,加上醫療開支已令生活甚為拮据;業主早前更於未有提早通知下加租,「業主說要加500元,即刻加,我同他講加200啦,別加那麼多啦,我現在沒叫你減租都好啦,他說不行啊,他說比我還窮。」由於難另覓處所,加上二人要搬遷有困難,無奈接受加租。李太太坦言已不寄望能獲派公屋,「你無辦法啊,你都要住啊,難道去睡公園啊?」

相關焦點

  • 香港近20萬人住隔斷房 人均居住面積約5.7平方米
    中新網7月30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導,香港統計處29日首度發表詳盡的劏房(業主或二房東將一個普通住宅分割成幾個小房間出租,相當於內地隔斷房、群租房)研究報告,顯示全港有8.64萬個劏房
  • 香港寸土寸金,只住得起4平米的棺材房,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但是在鴉片戰爭之後卻被英國佔領了,到1997年才回歸祖國的懷抱。在大家的印象中,香港雖然不是很大,但是經濟卻十分發達,是一個繁華的大都市,也是一個購物的天堂。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還有著許多心酸。
  • 香港全球房價最高,本地人都是如何買得起房子的?
    如果一個內地人第一次來到香港,一定會被經常看見街道上的賣房海報驚到,動輒幾千萬上億港幣,簡直驚呆!儘管內地的房價已經讓人目瞪口呆了,不過香港的房價更是讓人不忍直視。既然香港房價如此恐怖,那為什麼還有很多內地人不停地奔赴香港,而香港人也都安居住在本地,為什麼不選擇來內地買個大點的房子呢?
  • 香港人的住房環境到底有多差?
    由於曾受英國統治,香港在許多數據上一直沿用英國計量單位,例如在面積大小方面,香港人習慣用英尺作為單位。 英尺是一個比較小的面積單位,不到平方米的1/10,簡單換算一下,1000英尺的房子約為93平方米。
  • 香港人的住房環境到底有多差?
    由於曾受英國統治,香港在許多數據上一直沿用英國計量單位,例如在面積大小方面,香港人習慣用英尺作為單位。英尺是一個比較小的面積單位,不到平方米的1/10,簡單換算一下,1000英尺的房子約為93平方米。由於香港在2012年徹底廢除了公攤面積,如今香港購房者買到的面積就是實用面積,因93平方米相當於內地的100多平米。
  • 從「籠屋」到90平米的「千呎豪宅」,香港人為什麼住得那麼擠?
    走在香港街頭,可以在房屋中介公司的櫥窗上看到花花綠綠的租售廣告,在房屋面積一欄通常都寫「多少呎」。「呎」本為英尺舊稱,1呎約為0.3米,但在香港,人們習慣在指房屋面積時用呎代替「平方呎」,這時1呎就是約為0.09 平方米。2017年11月27日,特區政府統計處相關報告首次披露香港人均居所面積為161呎,約14.5平方米。這一數據低於內地城鎮及新加坡,後兩地人均居住面積分別為381及323呎。
  • 為什麼在香港90平的房子被稱為「千尺豪宅」?看完真是大開眼界
    在很多港劇裡,經常能聽到「千尺豪宅」的說法,乍一聽大家肯定覺得是很大的房子,實際上香港的1000尺換算成平方米只有92平而已。92平的房子只能算是中小戶型,怎麼能算是「豪宅」呢?香港人對於豪宅到底是怎樣定義的?今天咱們來聊聊這個話題。
  • 香港著名男星中風半身癱瘓後仍在治療,感謝古天樂出手幫助
    本文編輯劇透社:issac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發現抄襲者將進行全網投訴現年59歲的香港著名影星、綠葉演員李健仁早前因不幸中風,導致半身癱瘓。因此他的身體健康問題一直成為外界所關注的焦點,非常令人擔心。據港媒最新報導,今日李健仁也是罕見透過社交媒體發文,透露了他目前的身體狀況,引發網友熱議。
  • 50平米,數十個房間,人均1.5平米,香港的棺材房究竟有多小?
    每尺的租金達到了300港幣,換算到內地的面積,大概是2800元每平米。這樣的價格是北上廣房租的十幾倍,在香港面前,似乎北上廣的房價都弱爆了。但是這裡卻又是20萬香港人不得不進行的選擇,因為在5000-7000港幣的最低收入下,這裡是唯一能讓他們進行歇息的場所。
  • 為啥香港人寧願住「棺材房」,也不願回內陸發展?如今終於明白了
    作為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香港建築十分密集,大量摩天大樓分布在維多利亞港兩岸,高度逾100米的建築超過3000座。從建築密度來看,香港是中國高樓最密集的城市,甚至和紐約有得一拼,香港的高樓大廈,想起一句詩「安得廣廈千萬間」。不得不承認,香港是一個繁華的大都市,這一點是毋容置疑的,但這只是香港的一部分,在繁華的背後還真實存在著另一面。
  • 1平米住3人,那些寧願住「籠屋」的香港人,為什麼不來內地發展?
    香港這個詞語裡總是蘊含著無限的故事。  上世紀的香港充滿著迷人又神秘的東方色彩。這裡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港口之一,總是將其繁華,熱鬧的街景呈現給世人。近年來,香港的旅遊業又開始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內地人喜歡去香港旅遊,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見證著這個城市的發展。夜晚維多利亞港的海風輕輕吹過臉龐,不滅的燈火低吟淺唱,訴說著這座城市的故事。
  • 富豪夫婦染新冠 從加拿大回香港 坐商務艙傳染空姐空少
    近日,美國疾控中心(CDC)發布一份乘機感染風險報告,報告中披露了一對感染新冠的富豪夫婦,從加拿大經美國返回香港,在商務艙感染兩名空乘人員的情況。,打道回府,登上香港國泰航空CX811航班,乘坐商務艙一前一後的靠窗座位,歷經15小時飛行,在3月10日回到香港。
  • 「消失的夫妻」重案紀實:四個年輕人在丈夫面前,姦殺妻子8小時
    一對新婚夫婦,只因妻子漂亮,而招致災禍。四個年輕人闖入室內,將夫婦倆控制住,當著丈夫面,姦殺妻子長達8小時,最終將兩人全部殺害。『消失的夫妻』一案,作案手法不高明,偵破難度不大,但犯罪殘忍程度,讓人不寒而粟。
  • 英國科學家發現:妻子的收入越高,丈夫的壓力越大
    研究表明,當妻子收入只佔家庭收入的40%時,丈夫的壓力最小,但是當妻子工資超過該水平時,丈夫會變得越來越不舒服。此時,如果妻子能夠有一份穩定收入,那麼丈夫的壓力就會顯著減少,但是妻子的收入不宜太高,否則丈夫的壓力水平會反向急劇增加。
  • 富豪夫婦染新冠 從加拿大回香港 坐商務艙傳染空姐空少 貼身傭人也遭殃
    近日,美國疾控中心(CDC)發布一份乘機感染風險報告,報告中披露了一對感染新冠的富豪夫婦,從加拿大經美國返回香港,在商務艙感染兩名空乘人員的情況。3月9日,夫婦二人結束旅程,打道回府,登上香港國泰航空CX811航班,乘坐商務艙一前一後的靠窗座位,歷經15小時飛行,在3月10日回到香港。
  • 從《香港愛情故事》看香港房價之殤
    子朗、凱琪為覓安樂窩打拼,新婚後居於百多呎的劏房,除了要面對空間不足的生活磨擦外,還要處理雙方父母的暮年感情危機!小兩口排除萬難,置業美夢卻一夜變噩夢,為了一層樓竟忘記如何好好戀愛……    很多朋友可能不太了解歐弟之前所說的劏房究竟是什麼?這個字念tang(一聲),劏房就是「分間樓宇單位」,又名房中房,是香港出租房的一種,常見於唐樓等建築物。
  • 大度的楊雲:陪老公潘長江住廁所8年,用隱忍挽回丈夫的心
    古話有云:「濃縮的都是精華」,這句話像是為潘長江量身打造。他身高160cm、長相平平,卻先後20多次登上春晚的舞臺,成為令人尊敬的老藝術家。除了事業上的成就,潘長江還是娛樂圈少有的好男人,與妻子楊雲多種場合攜手出現,恩愛30餘年。可誰能想到,在他成名之後卻想過拋妻棄女。
  • 香港女星司馬燕胃癌離世六年,丈夫帶著現任妻子一同悼念亡妻
    像大家熟悉的TVB老戲骨譚炳文、李香琴以及金牌綠葉曾偉權等人。  而不知不覺,今年已經是香港著名影視女星司馬燕離開的第六年了。當時司馬燕的病逝,引發了香港演藝圈一陣惋惜,畢竟她離世時只有52歲,還相當年輕。
  • 舍高薪棄名校 香港夫婦帶兩個兒子全世界流浪
    日前,一對中國香港夫婦放棄讓孩子就讀名校的機會,辭去銀行與名校老師的職務,帶著兩個兒子「流浪」各國。期間,他們讓孩子自主選擇學校,決定「流浪」路線;經常幫孩子請假逃學,請假的理由就是——去玩。  如今,他們「流浪」到成都,成都商報記者獨家專訪其育兒經驗和教育理念。
  • 香港房價最高已達50萬一平,他們為何寧住得極差,也不願意來內地
    ,買房根本就不可能,所以很多香港人只能住籠屋。 可即便生活如此艱難,他們也不敢走出香港,去內地發展,這裡有幾個原因。 第一,香港工作機會多。香港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經濟自然是相當發達的,甚至比內地的很多城市都要發達得多,城市配套也相對成熟很多,生活方便而舒適。 人們長期生活在如此現代化的城市,早已習慣了,所以很難適應其他相對沒那麼發達的城市。況且香港經濟發達,發展平臺也大,要找工作也容易得多,所以他們從來沒想過離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