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全基因測序研究獲突破:時間縮短為1天

2021-01-17 搜狐網

  人體全基因測序,將來一天就搞定

  在人體的基因中,有30億個鹼基對,共有4個類型,每個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就是由鹼基對排列差異造成的。為了測出它們是怎麼排列的,科學家們歷時13年,耗資數十億美元才完成人類第一代的基因測序。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從東南大學等校承辦的「第十一屆設計與製造前沿國際會議」上獲悉,該校研製的第三代人類基因測序關鍵技術取得了重大進展,人體全基因測序有望從1個月縮短到1天時間。

  基因測序時間縮短為1天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從東南大學獲悉,由校長易紅領銜的科研團隊—「基於微納製造的第三代基因測序系統」項目取得重要突破,將來,花費1000美金,歷時1天,就能搞清楚你體內的基因序列。如果哪個基因發生變異或者存在缺陷,可能預示著你有得癌症等疾病的風險。而現有的技術要做到這一點,至少需要一個月、500萬美元。

  這樣的革新是如何實現的?課題組專家、江蘇省微納生物醫療器械設計與製造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東大教授陳雲飛舉了個例子,「DNA在人體細胞裡,就像頭髮絲一樣團成一團,如果能把它們拉直,就能清楚地看到基因序列是如何排列的。」

  關鍵問題是,怎麼把DNA序列拉直?陳雲飛說,科研人員想到一個辦法,那就是做一個非常小的孔,就像穿針眼一樣,讓基因從這個小孔裡一一穿過。

  多小的孔才合適呢?陳雲飛說,一根頭髮絲的直徑有7萬納米,而這個小孔的直徑,目標是1納米。

  癌症將來可以「個性化診治」

  七萬分之一大小的「小針眼」,自然界有麼?陳雲飛說,課題組的科研人員從2000年開始,經過反覆實驗,選擇了氮化硼和石墨烯作為原材料進行加工。「目前已經做出2納米直徑的小孔了,可以開始測量短序列基因的測定。」

  做出的孔到底怎麼用呢?陳雲飛說,科學家們將納米孔貼在一個膜上,將這個膜插入溶液中,隔開溶液池,「通上電極之後,DNA在溶液裡是帶負電的,它就會向正電極一側『遊』,因為孔很小,鹼基對只能一個一個地從這個孔內過去,我們測定鹼基對經過納米孔時的電流,來確定鹼基對的大小、類型等,完成基因測序。」

  他說,這就像一個人要經過一道門,胖子過去時帶動的風大,瘦子過去時帶動的風就小,人們可以通過測量風的大小來判斷這個人的體型。

  陳雲飛說,基因測序不僅能預測疾病,還能做疾病診斷和藥物篩選,發現哪個基因有缺陷,就能「對症下藥」,讓藥物和那段基因結合,進行修復。「例如如果有胃癌,就可以在那個位點上進行基因測序,來排查基因缺陷或者變異,進行個性化診治。」

  他說,人類有3000多種遺傳病,但現在只解決了幾十種,如果能儘快地將基因序列測量出來,人類對疾病將有更深的認識。

  通訊員許啟彬 現代快報記者金鳳

http://news.sohu.com/20140525/n399995415.shtml news.sohu.com false 現代快報 金鳳 http://kb.dsqq.cn/html/2014-05/25/content_341439.htm report 1423 人體全基因測序,將來一天就搞定在人體的基因中,有30億個鹼基對,共有4個類型,每個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就是由鹼基對排列差異造成的。為了測出它們是怎麼排列的,科學

相關焦點

  • 100美元1小時全基因組測序!Illumina厲害了
    新儀器NovaSeq 5000和 NovaSeq 6000的運行速度超過現有儀器的70%,只需1個小時內,便可完成一個人的全基因組測序。不久前全基因組測序還需要一天以上的時間。NovaSeq 5000和6000的售價分別為85萬美元和98.5萬美元。不同於HiSeq系列,新產品也允許個人購買。生物科技研究人員將Illumina視為DNA測序市場的龍頭老大。Illumina市值超過200億美元,是聖地牙哥最大的上市生物科技公司。它的價值在於持續不斷的技術突破和生物科技領域對這些前沿科技的需求。
  • 基因測序,破譯人體天書
    作為唯一一個參與其中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承擔了天書「破譯」1%的工作,即3號染色體上3000萬個鹼基因的測序任務。「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測序部分的圓滿完成,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整個中國都應該為此驕傲。」在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掌門人」柯林斯博士看來,中國科學家由零起步,短短兩年時間裡,高效高質地完成了承擔的測序任務,足以讓全世界為之矚目。
  • 近期全基因組測序研究進展一覽
    【1】Cell:全基因組測序揭示出自閉症新的基因變異doi:10.1016/j.cell.2017.08.047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是一種正在迅速變得更便宜和可用的技術,提供患者完整的遺傳信息。Eichler說,「在5到10年的時間內,全基因組測序可能成為診斷自閉症的一種最具信息量的工具。」【2】Nat Genet:為何榴槤聞起來如此「臭」?科學家全基因組測序找原因!
  • 新突破!掌上測序儀首次完成人類全基因組測序
    最近,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Wellcome Trust人類遺傳學中心(Wellcome Trust Centre for Human Genetics)和在基因組分析領域領先的英國公司Genomics plc宣布,首次使用掌上納米孔測序儀完成了多個人類全基因組測序和分析。
  • 海普洛斯獲5000萬融資 國內基因測序醞釀爆發
    更具體的劃分方式為:上遊測序儀器,中上遊捕獲和測序耗材(其中測序耗材與測序儀器配合使用),中遊測序服務,中下遊測序數據分析和雲平臺,下遊是醫學檢驗中心,包括測序數據的解讀和醫學診斷報告的出具。基因測序產業鏈
  • 腦癌細胞系全基因組測序完成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瓊森綜合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在1月29日的《公共科學圖書館·遺傳學》專刊上發表論文指出,他們首次完成了腦癌細胞系全基因組測序,這也是截至目前對單個癌症細胞系所做的最為徹底的測序分析。
  • 三代全基因組測序成本降至1萬元,有望成為打開基因測序基層市場的...
    希望組CEO汪德鵬第一次接觸到三代測序技術,是在2009年。當時有傳言說三代技術可以在15分鐘內就完成一個全基因組測序,而且成本僅在大約1000美元左右,全世界都為之震驚。但從實測的數據來看,無論是測序結果還是測序成本,三代測序平臺都遠遠沒有沒有達到大家的預期,使得這項技術在全世界面前都面臨非常大的爭議。
  • 連全基因組測序也不能找出原因,天知道我到底得了什麼病
    這項調查耗費了美國各級政府近6年的時間,花費超過1000萬美元的資金,但由於受統計分析手段和疾病診斷方法的限制,最終未能建立水源汙染與兒童癌症高發的因果關係。在孩子身上發現惡性腫瘤是特別令人難過的,有個患了癌症孩子的家庭是痛苦的,某些東西,應該為他們的癌症和他們的痛苦負責。這些家庭期待著能解開癌症集群的原因,他們要的是答案。
  • 基因測序同質化嚴重,100美元測序門檻待突破
    全球基因測序產業市場規模在2022年將達到124.5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將達到23.9億美元。到2020年,中國基因測序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98億元左右。基因測序行業市場規模有多大?僅以人體來說,全世界現在有超過70億人口,但是有基因數據的才不到3000萬。
  • 單細胞基因測序市場分析
    關於二代基因測序已經詳細在我們的前期兩篇深度報告中進行了介紹,在本篇報告中,我們將詳細解讀單細胞基因測序,以及該技術對癌症,輔助生殖以及免疫學等領域帶來的新的突破。  1)基於PCR技術的全基因組擴增技術,例如DOP-PCR(簡併寡核苷酸引物PCR擴增)  DOP-PCR是一種部分隨機引物法, 其引物構成為3′-ATGTGG-NNNNNN-CCGACTCGAG-5′;主要 利用3′端ATGTGG這6個在人體中分布頻率極高的鹼基作為引導, 以6個鹼基的隨機序列來決定特異的擴增起始位點,從而達到擴增整個基因組的目的。
  • 英媒:美國輝瑞等疫苗受益於中國科學家對病毒全基因組測序
    在接下來的48小時裡,張永振團隊幾乎不間斷地工作,使用先進測序儀破解了病毒的RNA基因片段,認為正是這種RNA導致了病毒的暴發。解碼這種RNA的2.8萬個字母可以解析這種新病原體的性質和行為。1月5日,張永振團隊從標本中檢測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並通過高通量測序獲得了該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
  • 阿里達摩院專家解密:AI算法將肺炎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的...
    雷鋒網了解到,2月1日,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線自動化的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利用阿里達摩院研發的AI算法,可將原來數小時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大幅縮短確診時間,並能精準檢測出病毒的變異情況。此次研發的自動化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屬於高通量測序,由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阿里達摩院醫療AI團隊和傑毅生物技術公司共同研發,突破之處在於大幅縮短了檢測時間。針對平臺的合作細節以及未來的應用規劃,雷鋒網與阿里達摩院的一位算法專家進行了採訪。Q:傳統的病毒基因分析過程,主要包含哪些步驟和階段?
  • 東大的納米級「針眼」 一天就能搞定基因測序
    記者昨天從第十一屆設計與製造前沿國際會議上了解到,東南大學在第三代人類基因測序關鍵技術研製上取得重大進展,研究人員造出了只有頭髮絲1/30000左右粗細的小孔,讓DNA中的鹼基挨個通過小孔,通過給鹼基「量個頭」的方法來測定序列
  • 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助力突破現代醫學瓶頸(圖)
    普朗克分子遺傳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近年來,陳煒研究團隊發表論文超過60篇,已處於世界基因組學研究領域的前沿位置。圖為陳煒博士演示單分子基因測序儀的使用。「自2003年完成第一個人類基因組測序以來,基因測序技術及相關的醫學系統生物學研究突飛猛進。新一代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提高了基因測序的速度,還大幅降低了成本。
  • 首個中國人群阿爾茲海默症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發現新風險基因位點...
    首個中國人群阿爾茲海默症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發現新風險基因位點 香港科技大學深圳研究院「分子神經科學和藥物創新研究孔雀」團隊在阿爾茨海默症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針對中國的患病人群首次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發現了與疾病發生發展有密切關係的新風險基因位點,揭示了人體免疫系統失調與阿爾茨海默症病變的關係
  • Illumina推出Nextera DNA Flex 新一代的技術適合全基因組測序等應用
    近日,Illumina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全基因組測序(WGS)文庫製備產品——Nextera DNA Flex,它讓全血和唾液樣本省去了樣本製備,也讓文庫製備流程跳過了一些繁瑣步驟,比如DNA的機械片段化、定量和歸一化。
  • 利用納米孔測序研究人體組織樣本等位基因效應對轉錄組結構的影響
    ,如10%的致病突變都具有已知的剪接效應,RNA測序則能夠很好的分析等位基因特異性並解讀遺傳變異。迄今為止的大多數RNA測序研究都使用短讀長RNA測序技術;由於短讀長容易出現多重定位的情況,因此很難確定異構體的來源,同時會給定量帶來幹擾。相比之下,長讀長測序可以捕獲到全長轉錄本和異構體,這可以使定量過程像讀長序列計數一樣簡單。
  • 基因測序技術的未來在哪裡?
    ……  近幾年來基因測序技術不斷進步:測序時間大幅縮減、檢測成本大幅下降,形成「超摩爾定律」之勢。測序市場亦飛速發展,從2007年的7.94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 53億美元。根據BCC Reasearch預測,全球基因測序市場2020年預計達138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8.70%。
  • 醫藥生物:三代基因測序獲突破 推精準醫療
    動態事項近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馬佔山與美國馬裡蘭大學葉承曦博士在基因測序領域的合作取得重要突破,合作團隊近日正式發布了一款代號為Sparc的軟體。
  • 外媒:美國輝瑞等疫苗受益於中國科學家對病毒全基因組測序
    1月5日,張永振團隊從標本中檢測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並通過高通量測序獲得了該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隨後幾天內,張永振團隊將研究結果公布在《病毒學組織》網站(virological.org)上,成為全球最早公布該病毒序列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