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Neil Armstrong
作者:MIKE MCRAE
其實,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從來沒說過這句話,而且他對此持反對意見。不過,這個說法究竟有沒有道理呢?認真梳理一下,前半句話是對的。當然,科學家從未嚴格統計過誰的心跳總次數。但看完下面這篇研究後,你就更該鍛鍊了。
曾有研究表明,心率和預期壽命存在某種關聯。2013年,丹麥科學家發表了一項研究。項目是長達16年的追蹤報導,大約涉及5200名男性。其中,約有2800人收集到了充分的醫療數據;而在這部分人中,大約1/3由於各種原因在研究結束前逝世。
安靜心率和有氧能力之間的關係
研究人員將靜息心率和死亡率進行對比,結果發現:心率和死亡率存在正相關——即心率越高,死亡率越高。通過研究,能夠看出:相較於心率低於50次/分鐘的人,心率為71-80次/分鐘的人的死亡率高出51%;若心率在81-90次/分鐘,則風險翻倍;若心率超過90次/分鐘,則風險翻三倍。
你可能認為,這是出於健康狀況或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原因,但研究人員已將這些因素納入考慮因素。即便身體狀況良好,死亡風險依然會越高。所以說,別拿這個藉口逃避鍛鍊。
經常進行有規律的運動,可以使機體的安靜心率降低,特別是運動員,據報導最低的安靜心率為29次/分,這稱之為竇性心動徐緩。出現竇性心動徐緩現象是多年的運動,控制心臟活動的迷走神經緊張性增強,交感神經緊張性減弱的結果。
另外,不僅人類如此,這在動物身上也如此。人類的心率平均為60-70次/分鐘,我們大約能活70年左右,那麼人類心跳總次數略超20億次。
雞的心跳比較快,達275次/分鐘,它們的壽命只有15年,因此心跳總次數大約也是20億次。
人類挺幸運的,鯨魚的心率約為20次/分鐘,但只比我們稍微活久一點,它們的心臟總跳動次數不到10億次。
大象的心率約為30次/分鐘,平均壽命為70歲,所以心跳總次數也是10億次左右。
可憐的小倉鼠心跳極快,達450次/分鐘,它們的壽命只有很短3年,心跳總次數不到10億次。
當然,這條法則並非固定不變。但粗略的整體看來,所有動物似乎都是:心跳越快、壽命越短。
參考文獻:
Jensen, M. T., Suadicani, P., Hein, H. O., & Gyntelberg, F. (2013). Elevated resting heart rate, physical fitness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 16-year follow-up in the Copenhagen Male Study. Heart, 99(12), 882–887.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蛋花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在煎蛋發布。
傳遞知識、收穫友誼!
↓ ↓點擊「閱讀原文」,進店選購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