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寇敏芳)說起大渡河,你會想到什麼?是紅軍飛渡的革命往事?還是翼王石達開的悲愴輓歌?抑或是美麗的風景、神秘的民族風情、豐富的水利資源……
日前,記者從省地礦局獲悉,由該局旅遊地質專家李忠東等創作的《大河奇峽——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科普圖書正式出版發行,將從一段峽,到一條河,然後再從一條河到一片山。山水纏繞處,深峽褶皺間,盡現人類的生息與繁衍,文明的產生與傳播,民族的衝突與融合。
該書通過20萬字、200多幅照片和10多張手繪示意圖,講述一個非同一般的大渡河故事。著名科普作家劉興詩認為,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有關大渡河的圖文故事書,作者試圖通過文字和圖片講述一條河流留在地球的故事。這個故事有地質、構造、峽谷、山脈、河流,也有生物和氣候,還有與人類相關的交通、村落、古道、文化遺存。它們皆因大渡河而衍生,又因大渡河的存在而與眾不同。」
大渡河峽谷位於橫斷山脈東部,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雅安市漢源縣、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接壤部位,其範圍跨及三個地級市(州)的三個縣。峽谷長26公裡,最大谷深達2646米,最窄處谷寬僅70米,其連續完整的峽谷長度和險峻壯麗程度世所罕見。除此而外,屹立於大渡河畔的大瓦山,是由二疊系峨眉山玄武巖為蓋頂的桌狀山,與瓦屋山、峨眉山遙相呼應,是中國最著名的桌狀山群。
早在21世紀,大渡河大峽谷就已橫空出世,進入西方探險家和自然科學家視線。1878年美國探險家貝伯爾就曾登頂大渡河大峽谷北岸的大瓦山。在他的指引下,英國探險家、植物學家威爾遜也在1903年登上大瓦山。
百年以來,隨著一代代地質地理學家的探索,大渡河峽谷的神秘容顏逐漸出現在大眾眼中。2005年,在《中國國家地理》雜誌開展的「選美中國」活動中,大渡河峽谷成為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
書中介紹的大渡河不僅有美麗風景,還試圖通過展示中華「民族走廊」大背景下的大渡河。找尋古蜀文明與部族文明、中原文化與南昭(大理)文化、漢文化與藏彝文化融匯的密碼。
大渡河峽谷地區是四川盆地進入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的第一道屏障。石達開的義軍和中央紅軍都曾經陳兵大渡河畔,面對濤濤江水,不能不面臨「渡則活,不渡則亡」的艱難選擇。而抗戰爆發後,面對日軍步步緊逼,關係民族生死存亡的樂西公路,也不得不在絕壁天懸,騰波迅急的大渡河上鑿開一條血路。20世紀50年代初,舉世聞名的成昆鐵路,又不得不選擇前蘇聯專家認為根本行不通的西線,去穿越大渡河大峽谷這道「地獄之門」。因此,這是一條考驗勇氣的河,一段非渡不可的峽。
【下一頁】 附:遊行線路推薦
123下一頁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