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字、200幅圖!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科普圖書發行

2021-02-08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寇敏芳)說起大渡河,你會想到什麼?是紅軍飛渡的革命往事?還是翼王石達開的悲愴輓歌?抑或是美麗的風景、神秘的民族風情、豐富的水利資源……

日前,記者從省地礦局獲悉,由該局旅遊地質專家李忠東等創作的《大河奇峽——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科普圖書正式出版發行,將從一段峽,到一條河,然後再從一條河到一片山。山水纏繞處,深峽褶皺間,盡現人類的生息與繁衍,文明的產生與傳播,民族的衝突與融合。

該書通過20萬字、200多幅照片和10多張手繪示意圖,講述一個非同一般的大渡河故事。著名科普作家劉興詩認為,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有關大渡河的圖文故事書,作者試圖通過文字和圖片講述一條河流留在地球的故事。這個故事有地質、構造、峽谷、山脈、河流,也有生物和氣候,還有與人類相關的交通、村落、古道、文化遺存。它們皆因大渡河而衍生,又因大渡河的存在而與眾不同。」

大渡河峽谷位於橫斷山脈東部,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雅安市漢源縣、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接壤部位,其範圍跨及三個地級市(州)的三個縣。峽谷長26公裡,最大谷深達2646米,最窄處谷寬僅70米,其連續完整的峽谷長度和險峻壯麗程度世所罕見。除此而外,屹立於大渡河畔的大瓦山,是由二疊系峨眉山玄武巖為蓋頂的桌狀山,與瓦屋山、峨眉山遙相呼應,是中國最著名的桌狀山群。

早在21世紀,大渡河大峽谷就已橫空出世,進入西方探險家和自然科學家視線。1878年美國探險家貝伯爾就曾登頂大渡河大峽谷北岸的大瓦山。在他的指引下,英國探險家、植物學家威爾遜也在1903年登上大瓦山。

百年以來,隨著一代代地質地理學家的探索,大渡河峽谷的神秘容顏逐漸出現在大眾眼中。2005年,在《中國國家地理》雜誌開展的「選美中國」活動中,大渡河峽谷成為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

書中介紹的大渡河不僅有美麗風景,還試圖通過展示中華「民族走廊」大背景下的大渡河。找尋古蜀文明與部族文明、中原文化與南昭(大理)文化、漢文化與藏彝文化融匯的密碼。

大渡河峽谷地區是四川盆地進入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的第一道屏障。石達開的義軍和中央紅軍都曾經陳兵大渡河畔,面對濤濤江水,不能不面臨「渡則活,不渡則亡」的艱難選擇。而抗戰爆發後,面對日軍步步緊逼,關係民族生死存亡的樂西公路,也不得不在絕壁天懸,騰波迅急的大渡河上鑿開一條血路。20世紀50年代初,舉世聞名的成昆鐵路,又不得不選擇前蘇聯專家認為根本行不通的西線,去穿越大渡河大峽谷這道「地獄之門」。因此,這是一條考驗勇氣的河,一段非渡不可的峽。

【下一頁】 附:遊行線路推薦

123下一頁尾頁

相關焦點

  • 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雲端遺民,中國不對外國人開放的景區
    四川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雅安市漢源縣與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接壤部位,總面積約404平方公裡。我是從漢源方向沿306省道,然後轉G245一路順大渡河東行。行在年久失修的山路上,一邊是斧劈刀削的山崖,一邊是波濤洶湧的大渡河,感覺比較震撼。這裡是彝人聚居的地方,緊挨甘洛峨邊,境內旅遊資源豐富,著名的黑竹溝就在附近,可惜這次沒能去成。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地質公園以大渡河大峽谷和大瓦山玄武巖地質地貌為特色。
  • 湖北省擁有了第九家國家地質公園——騰龍洞大峽谷
    湖北黃岡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 (黃岡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 湖北武當山國家地質公園 湖北長陽清江國家地質公園 長江三峽國家地質公園(湖北/重慶) 湖北五峰國家地質公園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 4.易貢國家地質公園(圖)
    這次災害給西藏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但同時也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地質災害遺蹟,從此就有了以地質災害遺蹟為主體的易貢國家地質公園。公園裡雪山成群,冰湖、峽谷、瀑布遍布,泥石流溝、角峰、溫泉到處可見,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集地質地貌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博物館。這裡是高速滑坡特徵保存最完整的研究場所,也是向人們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科普教育基地。
  • 地學博士做地質公園科普 年入超2000萬元
    在第二期丹霞山科普志願者訓練營中,李鑫結合往期的經驗調整實訓任務,有地質遺蹟、生物多樣性科普講座,實地考察科考線路,植物標本採集,繪製丹霞地貌演變圖、丹霞巖層剖析圖等,增加志願者的地質科普知識和體驗。
  • 地學博士做地質公園科普年入超2000萬元
    在第二期丹霞山科普志願者訓練營中,李鑫結合往期的經驗調整實訓任務,有地質遺蹟、生物多樣性科普講座,實地考察科考線路,植物標本採集,繪製丹霞地貌演變圖、丹霞巖層剖析圖等,增加志願者的地質科普知識和體驗。
  • 《南海地質地球物理圖系(1∶200萬)》出版
    近日,《南海地質地球物理圖系(1∶200萬)》(中英文版)出版發行。圖系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組織編制,是30年來我國對南海地質調查工作最為系統全面的總結,對開展南海地質科學研究、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等具有重要作用,已被列入中國地質調查局百項成果。圖系運用現代地學理論指導編繪而成,取得了多項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 《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出版發行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吳自銀研究員和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溫珍河研究員共同主編的《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以下簡稱《系列圖》)出版發行,標誌著我國管轄海域海洋基礎圖系實現了更新換代,也是該學科領域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成果。《系列圖》由兩家單位的30餘名科研人員歷時近8年研編而成。
  • 隱藏在大山裡的大海——遷安國家地質公園山葉口景區
    研學目標:遷安國家地質公園山葉口景區具有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景區稀有的自然屬性,融合了其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進而構成了集科學考察、科普活動、休閒旅遊於一體的多功能景區。在地質公園內,結合實地遊覽,研學者親身體驗,既可以參觀美景,又可知如此壯觀之景緣何而來,勞逸得到完美結合。同時,研學者可觀察地貌特徵,分析當時當地地貌情況,通過這一過程,了解地球起源變化。
  • 《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出版發行 實現地質基礎圖系更新換代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和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聯合承擔的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編研」項目開花結果。項目成果之一,1:300萬比例尺《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出版發行,實現了中國海全海域海洋地質基礎圖系的更新換代,是該學科領域的成果集大成和重要裡程碑。
  • 夢回三疊紀 探秘喀斯特——興義市申報創建世界地質公園工作紀實
    作為三疊紀地質遺蹟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這裡獲評第一批「國家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集中產地」、第三批國家地質公園、2013年「中國最美地質公園」、第四批國土資源科普基地。這是震驚世界的五大生物群之一,也是生物進化史上脊椎動物演化最精彩的篇章。
  • 張掖國家地質公園依託四大優勢 申報創建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張掖網訊 張掖國家地質公園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是一座集科學研究、科普教育、旅遊觀光、歷史文化、民族風情、地質遺蹟保護於一體的大型地質公園,並以其得天獨厚的特色資源優勢、豐富多樣的地質遺蹟景觀價值優勢、濃鬱獨特的少數民族風情優勢和國際知名的媒體評價優勢
  • 浙江:杭州首個省級地質公園落戶臨安
    準備工作完成後,臨安市國土局進行考察、準備地質遺蹟申報資料,市政府於今年5月份向省國土資源部提出省級地質公園項目的申請。大明山省級地質公園申報面積為20.17平方千米,主要地質遺蹟保護區面積為8.44平方千米。
  • 《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出版發行,我國管轄海域海洋基礎圖系實現更新換代
    本報訊 (記者 王中建)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吳自銀研究員和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溫珍河研究員共同主編的《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以下簡稱《系列圖》)出版發行,標誌著我國管轄海域海洋基礎圖系實現了更新換代,也是該學科領域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成果。
  • 南京古生物所編著圖書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5年1月9日,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院士周志炎主編,研究員馮偉民、研究員許漢奎和副研究員傅強編著的大型科普讀物《遠古的悸動——生命起源與進化》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耀州照金丹霞地質公園躋身第六批國家地質公園
    西部網訊(陝廣新聞FM101.8 記者 杜鵬 通訊員 白益軍 朱雲)陝西耀州照金丹霞地質公園,日前躋身第六批國家地質公園。由此成為我省唯一國家級丹霞地質公園。丹霞地貌是一種奇特地貌景觀,它是紅色砂礫巖經過漫長的風化和流水侵蝕,最終所形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奇巖怪石。因在中國廣東省仁化縣丹霞山有典型發育而得名。我國現有600多處丹霞地貌。
  •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十大美景評選丨紅石林園區
    紅石林位於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紅石林園區,是2005年國土資源部批准的第四批國家地質公園,是國家4A級景區。紅石林核心景區所轄面積約20平方公裡,以酉水河為界與芙蓉鎮隔河相望,處於湘西州芙蓉鎮景點圈和張家界至鳳凰旅遊黃金走廊的中間位置,是湘、鄂、黔、渝旅遊版塊的中心腹地。
  • 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在內蒙古召開
    10月20日上午,由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科技與信息處主辦,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承辦的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召開」「從億萬年的演化史看人類的命運」「自然類博物館策展實踐」「起好步開好局為內蒙古地質古生物科研科普工作做貢獻」的特邀報告。
  • 大渡河不為人知的秘密 | 一條蜿蜒的大河:流向之謎
    大渡河上遊的蛇曲河 李忠東攝那麼大渡河為什麼向東折轉之後,卻並不像金沙江和雅礱江一樣,再次折轉回來,繼續由北向南流淌呢?或者說有沒有這種可能,大渡河本身已經折轉回來向南流淌,但後來由於地殼變化等其他原因導致河水不能南流,這才被迫切穿大瓦山,奔向東側的四川盆地?與大渡河南北對應的河流是位於攀西地區的安寧河。
  • 組圖|湖南最美地質風光飛上明信片
    紅網時刻3月20日訊(記者 張英)3月19日,湖南省國土資源廳聯合湖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湖南省郵政公司在長沙首發湖南首套地質公園郵資明信片。湖南地質遺蹟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全省已獲批建立地質公園32處,其中已掛牌24處,首套明信片共發行1.2萬份,旨在擴大湖南地質公園品牌影響力,動員全社會力量,合理而科學地開發、利用地質遺蹟資源。
  • 打造平潭地質旅遊勝地 平潭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出爐
    生動稀有的奇巖怪石、豐富典型的海蝕地貌、風光秀麗的水體景觀、歷史悠久的文化遺存……平潭擁有豐富的地質資源,為了更好地保護、利用這些資源,10月10日,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批覆實施《福建平潭國家地質公園規劃(2018-2032年)》(以下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