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有利潤,但利潤從哪裡來?任正非:客戶需求是發展的原動力

2020-12-05 老方說

大道至簡,這個世界太複雜了,但我們不能想得太複雜。要知道,越是大的系統越是有核心的規律可循,商業和企業經營也是這樣。

實際上,商業競爭並不像影視劇中演得那麼曲折繁複,從根本上,企業在市場上的博弈說到底不過是「常識」的比拼,就看誰理解的更深刻,看誰執行的更堅決。

商場如戰場,戰場上都是殘酷的,實力就是實力,不是所謂「出奇制勝」可以逆轉的。比如我們看《三國演義》,智深如海的諸葛亮伐曹魏為什麼不成功?

因為智力有時而窮,對手哪怕不如他聰明,但只要不犯低級錯誤,哪怕諸葛亮也是無可奈何。

對企業來說,賺錢不但是能力,還是實力,企業要利潤,賺錢是本分,但錢、利潤到底是從哪裡來呢?

我見一些很大的老闆都沒有深思過這個問題,他們覺得錢都是自己努力賺來的,哪怕他們會在公開場合說什麼客戶是上帝,為社會做貢獻之類,但都是一些漂亮話,他們心裡根本不當一回事。

事實上,我們都是更關心自己的利益,我們的智力資源都集中在了「把錢搞得多多」的上面了,沒有多少心思分配給別人。

說這麼多,我其實就想強調一點:發心

任正非為什麼能夠把華為做到這麼大的成就,是因為他比別人更聰明更能幹嗎,還是他有上面特殊的資源?

1987年華為創辦時候,就是個「無技術、無資金、無背景」的「三無企業」,個體戶一樣啊。

當時任正非因為在就職單位做生意被騙,他自己苦讀法律,研究市場經濟,最終得出結論:

一個就是客戶,一個就是貨源,中間的交易就是法律。

從某種意義上,任正非的這個認知就是華為崛起的基石。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韓永生:供應鏈將成為企業利潤最大增長點
    我們可以想像,其實在門店的缺貨有兩類,當我們客戶到了店裡以後,找不到產品就走了,另外一個是,顯性的客戶,找到想到,但是斷碼、缺貨了,這兩類客戶加起來有50%。有一些產品不斷的打折,給我們的利潤帶來很大的摧毀。服裝行業如果能夠把供應鏈抓住,會使企業利潤倍增。在我們行業中,內衣行業的庫存是最大的部分。內衣行業的庫存周轉率兩年周轉一次,男裝,一年周轉一次,女裝是一年周轉兩次。
  • 前11月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2.4% 原油、金屬等下遊企業利潤...
    來源:北京商報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劉瀚琳)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縮小但下遊行業分化仍存。12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7445.0億元,同比增2.4%,較前10月再擴大1.7個百分點。
  • 財信研究評1-10月工業企業利潤數據:修復動能進一步增強,利潤累計...
    10月工業利潤超預期跳升,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去年同期基數較低,有利於今年同比增速的提高。二是工業企業投資收益增加較多對利潤的拉動作用突出,預計本月投資收益增速仍在20%以上。三是從「量、價、成本」三因素框架看,受益國內經濟繼續復甦、供需互動性加強,工業產品量、價、成本均繼續改善也對利潤高增形成有力支撐。
  • 小米生態鏈企業營收利潤差距明顯 都在「去小米化」求利潤
    截至11月底,四家企業相繼發布了今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其營收和利潤水平已經拉開較大差距。其中,九號公司營收領先,營收最低的石頭科技卻實現了最高的淨利潤和毛利率,且表現出強勁的增長趨勢。而兩家營收總數相近的企業九號公司與華米科技,前者利潤已是後者兩倍。
  • 華為的管理理念:任正非洞察人性
    1、談發展:要有狼狽組織計劃 在《華為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一文中,任正非首次明確提出「狼文化」的主張:「企業就是要發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銳的嗅覺;二是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三是群體奮鬥。
  • 穩定期的LED封裝企業利潤提升策略剖析
    說到這個產品,那麼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工藝改進呢?其實歸根到底都是為了節約成本提高利潤。眾所周知,當前LED行業進入穩定期尤其是封裝領域,企業間的競爭力就體現為「性價比」三個字的競爭。對於當前還在滲透率逐漸加大的LED行業,如何守住利潤是封裝企業**為關心的問題。
  • 雷射切割機一年可以為企業帶來多少利潤?
    相信有不少企業在購買雷射切割機的時候有些猶豫,覺得一臺雷射切割機幾十萬不知道什麼時候把成本收回,很想知道,雷射切割機一年可以為企業帶來多少利潤。其實這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也就是有需要加工的時候就要加工,時間不固定很靈活。
  • 華為任正非談管理理念:跳芭蕾女孩要有一雙粗腿
    在華為發展初期,任正非希望華為有狼的精神;在華為構建產業鏈,尋求合作時,他又希望華為不要做黑寡婦;面對媒體,面對批評,任正非要求華為不能當鴕鳥;在談發展的均衡時,他強調力量,並稱「跳芭蕾的女孩要有一雙粗腿」……  從這些比喻可以發現,任正非並非外界描述的古板老頭形象,而是非常幽默,善於形象地描述和總結管理問題。
  • 眼鏡店加盟利潤大嗎?
    隨看科技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眼鏡店的需求量變得龐大,不僅有對近視眼鏡、老花鏡隱形眼鏡的需求,還有對流行款式眼鏡的需求等。在這裡面一些有眼光的創業者看到這一市場前景後紛紛涉足投資開眼鏡店,然而內心深處的最大疑問就是開眼鏡店利潤大嗎?開家眼鏡店到底每月能賺多少錢呢?
  • 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實現由負轉正折射出了什麼?
    看到這個消息,令人振奮,雖然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能否持續改善有待觀察,但5月份的數據至少說明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經營狀況有所改善,盈利持續惡化的趨勢得到了一定控制。因為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8434.9億元,同比下降19.3%,降幅比1—4月份收窄8.1個百分點,呈現了積極向好轉化跡象。
  • 任正非:桃子樹上要結西瓜
    在使用幹部方面,任正非稱華為公司目前項目管理水平還低,浪費較大,這是過去以功能部門為中心出來的弊病,華為接下來將試點以項目為中心的管理,逐漸使作戰團隊擁有更多權利,監管前移,來配合授權體系的產生。  任正非總結了華為未來勝利的三大保障:有一個能聽得進批評的堅強有力的核心領導集團、有嚴格有序的制度和規則、有龐大的善於學習的奮鬥群體。
  • 黑色產業如何應用套期保值熨平經營利潤
    動蕩的財務狀況可能會打斷企業的發展規劃,這些規劃包括技術創新、產業升級、質量提升以及規模擴張等,企業發展可能因此受阻甚至陷入困境,這也讓投資者感到恐懼。所謂「穩定是發展的基礎」,國家如此,企業亦如此。這大概也是世界500強中,絕大部分企業都運用期貨等衍生品工具進行風險管理的原因。
  • R32製冷劑:生產企業利潤幾乎觸底
    一方面,企業產能過剩,市場貨源充足,出貨不暢。另一方面,下遊需求疲軟,市場交投氣氛慘澹,企業讓利出貨現象明顯,但貿易商為避免積壓庫存,多數按需採購為主。同時生產企業利潤幾乎觸底,成本也難有支撐,利空消息面襲來。截至本周四,國內R32生產企業報盤價格在16000-17000元/噸,市場實際成交價格保持在15500-15800元/噸。
  • 財務經理如何設置利潤中心?|財智職場
    利潤中心一般用一張內部損益表來呈現其業績;比如:事業部可以做為一個利潤中心來評價業績利潤中心是為正確評價管理者業績而建立,為了達到激勵的效果;利潤中心是一種戰略業務單元(SBU),因為利潤中心的負責人享有充分的自主權,可以動用資源及自主決策;
  • 【薦書】利潤黑洞愈發兇猛 市場佔有率也救不了你
    「有一個問題總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盈利能力在哪兒」。這是可口可樂前總裁羅伯特·戈伊蘇埃塔(Roberto Goizueta)常掛在嘴邊的話。利潤從哪兒來?如何才能產生?未來的利潤又來自哪裡?如果想不出答案,企業的很多努力都是徒勞。如今,這個問題愈加重要,因為利潤黑洞正在吞噬商界。
  • 利潤不足1釐的吸管 被這個民營企業家做到全球第一
    妻子主管生產,父親幫忙管帳,樓仲平負責銷售,舉家上陣的家族生意,是義烏市場發軔之初幾乎所有企業的雛形。「說實在的,做吸管也是我踩著西瓜皮,走到哪裡、滑到哪裡,順勢而為的選擇。」半路出家的樓仲平意識到,要出頭,必須走差異化競爭的路子,於是在 1995 年,他搶先註冊了「雙童」商標,並堅持品牌化和高端化發展。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吸管行業面臨第一次大洗牌,客戶結構轉變最早的雙童受影響最小,還趁勢收購了十幾家吸管生產企業。
  • 紅木家具利潤到底有多大?
    紅木家具作為高檔家具的一類,在很多消費者心中都是一種「價格高,利潤高」的存在。「三年不開單,開單吃三年」的傳聞曾一直流傳在紅木界的耳中,直到現在這種聲音還偶爾會聽到。對此,圈內的紅木人只能苦笑著搖搖頭,箇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為什麼消費者會有這一種想法呢?
  • 蘋果硬體利潤攤薄,其軟體能否續寫利潤神話?
    iPhone7/8的雙攝像頭,防水功能,雖然不是爆款的硬體,但情緒穩定的果粉們向來不吝金錢來購買最新式的硬體,蘋果也因此保有一些利潤。大佬們的爭論不止於實驗室裡的理論研究,更會傳遞到供應商那裡做實打實的工程驗證,這種「尋找最佳」的驗證,一般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要循環幾次才能做到最佳。iPhone手機有上百顆物料,幾乎每一種都是關鍵物料,莫說集成電路、顯示器、電池、攝像頭這樣的大型物料,就連螺絲、排線、小貼紙等等都不能有絲毫馬虎。
  • 疫情下的工具機行業:重點企業利潤總額縮水9成 止降趨穩難度加大
    2月26日,中國工具機工具工業協會發布 2019年我國工具機工具行業經濟運行情況認為,2020年上半年工具機工具市場需求難有根本好轉,全年止降趨穩的難度和不確定性加大。「疫情的消除和市場的恢復時間,尚無法準確估計。」
  • 從「反熵增」戰略反思工程機械企業的轉型之路
    難怪世界上很難見到青春永駐的人和基業長青的企業,正如彼得.德魯克所說:「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如何對抗熵增。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生命力才會增加,而不是默默走向死亡。」那麼,熵增是可以對抗的嗎?答案是肯定的,生命系統是開放系統,吸收外部能量才有反熵增能力,一些企業從外部挖來傑出的管理人才,打破原有的封閉體系,打破原有的組織架構,目的就是反熵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