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皮皮蝦都是很熟悉的,這個傢伙出現最多的地方就是大家的餐盤中了,2017年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下水時還被網友們戲稱為「皮皮蝦號」,當然這是軍迷對祖國國防的強大自信,知道我們未來會有更多更強的航母會出現。總之,我們對於這種蝦的印象總體是:弱爆了。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

皮皮蝦學名蝦蛄,北方喜歡叫蝦耙子,南方人喜歡叫瀨尿蝦,周星馳的瀨尿牛丸就是用的這種蝦,外國人則稱之為螳螂蝦。但不管它叫什麼名字,都不是單指一種蝦,皮皮蝦目前共有400個已知的種類,全部生活在海水中。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非常好鬥且戰鬥力很出色。

一般蝦蟹類的「武器」都有一對大鉗子,但是皮皮蝦缺與眾不同,它們的「武器」根據品種不同可分為破甲的「錘」和穿甲的「槍矛」。看看它們這些武器,可都是古代武將的主戰兵器。它們真的會用「錘」和「槍矛」嗎?答案是:不但會,而且用得相當順手。

我們先來看看用「錘子」的皮皮蝦是如何使用的吧,它們一般都喜歡住在巖石洞穴中,食物就是各種帶殼的動物,比如蟹,龍蝦,海貝,海螺,海膽等,這些動物都有共同的特點:外殼是一個賽過一個的堅硬,而移動速度一個賽過一個的慢。一般的捕獵者根本不吃這些東西。而對於皮皮蝦來說,這些帶殼的傢伙就是最好的食物了,它們只需佔據一個位置比較好的洞穴,「宅」在家裡就可以了,要是有不長眼的傢伙來了,它們就提起他們的「小錘錘」一頓狂揍,魚類反應快捶不著,但是可以嚇跑它們,帶殼的都跑得慢,那就用小錘子捶死,然後敲碎外殼吃掉肉。

它們的小錘子個頭不大,捶起來的威力可是很厲害的,並且它們捶一次,被它們擊中的物體會受到2次傷害,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因為皮皮蝦出錘速度太快了,可以達到子彈出膛時的速度(子彈出膛時速度是最快的),這裡需要清楚一點,子彈是在空氣中運動的,而皮皮蝦可是在水中出錘,水的阻力可比空氣要大很多的(一般子彈入水超過2米就會失去殺傷力),由於速度太快,錘子在擊中目標後,目標的附近會形成一個低壓氣泡區域,氣泡內部溫度急劇升高,最高可達到上萬攝氏度,然後氣泡瞬間炸裂,炸裂發出的巨響對目標形成第二次打擊。怎麼樣,是不是開始有點佩服這個小傢伙了。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用「槍矛」的皮皮蝦是如何捕食的,這些皮皮蝦沒有錘子,但是它們有一對可以摺疊的「槍矛」(它們的掠肢),它們喜歡在泥沙中挖一個洞躲在裡面,捕食的時候只把他們的眼睛露出在沙子外面,當有魚從它身邊遊過的時候,它們摺疊的「槍矛」瞬間彈出插入魚的體內,再將魚拖入泥沙中吃掉,它們也可以像螳螂一樣用掠肢夾住獵物,我想這才是人們都叫它們為螳螂蝦的真正原因。

皮皮蝦之所以能夠以如此快的速度攻擊目標,都是因為它們獨特的身體結構,它們的掠肢根部有一個馬鞍形的結構,相當於一個可以壓縮的「彈簧片」,掠肢收起時,「彈簧片」壓緊並鎖死,釋放時在「彈簧片」和肌肉的雙重作用下可以爆發出極大的速度。

皮皮蝦不但武器超群,視力在動物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它們的複眼是單獨長在眼柄上,可以自由轉動,複眼相當於是一個可以鎖定目標的火控雷達,它們可以計算出物體運動的速度和軌跡,並且皮皮蝦的每隻複眼中都有三個類似「瞳孔的」裝置,可以識別出12種顏色(人眼只能識別3種),它們眼中的世界或許比我們人類要豐富多彩的多吧。更厲害的是,它們的眼睛可以識別偏振光,並且通過偏振光和同類進行交流,並且這種交流別的動物無法發現,因為它們都是無法看見偏振光的。

說了這麼多,皮皮蝦也確實挺厲害,那麼為什麼我們古人編成語的時候會寫蝦兵蟹將,而不是蝦將蟹兵呢?難道我們古人寫錯了?我們需不需要給它正名呢?其實根本不用,因為這個傢伙雖然名字裡面有一個「蝦」字,其實嚴格按照生物分類學來算,它們根本就不是蝦,因為蝦都是十足目動物,也就是都有10隻腳,而皮皮蝦只有6隻腳,屬於口足目。所以無需糾結,皮皮蝦只是一隻冒牌的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