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很大,為什麼恐龍如此巨大?可能因具這兩個優勢:產蛋和氣囊

2020-12-02 悟空科學世界

雖然恐龍已滅絕了,但通過科學家們的研究,我們知道,恐龍的體型是很大的,而且有些恐龍是非常巨大的,以至於讓我們很難想像有如此巨大的動物在地球上行走。大多數陸地動物的高度不超過3米,但有些恐龍的大小可以與一座五層樓的房屋媲美。或許你會覺得這很誇張,但不得不說恐龍的體積確實很大。因此,我們會問,為什麼陸地哺乳動物從未到達這樣的尺度呢?

今天,在哺乳動物中,最大的動物是藍鯨。它可以達到30米長,重約200噸,甚至它的體重是最重恐龍的2倍。然而,水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有開闊的空間,這使得一些動物的大小達到「頂峰」成為了可能。但不管怎樣,當談到最大的陸地動物時,哺乳動物無法與恐龍相競爭。

事實上,關於是否存在最大的恐龍,這還是一個爭議。截至目前為止,我們認為最大的恐龍是巴塔哥尼亞恐龍。通過科學家們的計算,這種恐龍的長度達到了37米,體重可達69噸。

相比之下,曾經生活在陸地上最大、最重的哺乳類動物是巨犀屬,其高約為5米,體重可達17噸。它們存在於2000-3000萬年前,在亞洲的許多地方都有它們的身影,它們中的大部分以樹葉和樹枝為食。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兩種成功進化的動物是如何變得如此不同的大小呢?這個問題的部分答案就在於產生後代的模式(方法)。像你和我一樣,巨犀是一種胎盤哺乳動物,也就是說,它是一種哺乳動物,在它發育到一個相對高級的階段之前就會生下它的孩子。

像長頸鹿、犀牛或大象這樣的大型哺乳動物,一次能養育一個幼崽,而且妊娠期的時間可能比某些動物的壽命還要長。例如,大象攜帶幼崽的時間可超過兩年。

至於恐龍,它們是不需要攜帶幼崽的。這是因為恐龍的孵化方式不同,它們能夠下蛋,據信,最大的恐龍蛋比足球大。但是,在生產後代中的這種差異會影響大小嗎?

大型哺乳動物產仔,這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成本的。然而,恐龍卻完全避開了這個問題。體型大的恐龍不會生產大幼崽,而是產下相對較小的蛋,而在這些卵中含有相同的幼崽。這種產生後代的方法有一個優勢,即:胎兒在母體外發育,這解除了懷孕的負擔,從而消除了生長限制。

此外,恐龍還有另一個進化優勢。恐龍的骨骼具有哺乳動物所沒有的特徵,即:一個複雜的氣囊系統。這些氣囊是一種與肺部相連的動物組織袋,通常,這些「口袋」附在頸部,背部和臀部的骨頭上。在一些大型恐龍身上,我們甚至在骨頭中也發現了這些袋子。那麼,這些袋子有什麼用呢?這些袋子不僅可以讓巨大的骨架保持著好的形狀,而且還能讓恐龍在不增加強度和重量的情況下來增大自身的尺寸。

但是,也許你會問,我們是怎麼知道滅絕的恐龍有這些袋子的呢?部分原因來源於未滅絕的「恐龍」,因為它們也有這種袋子。鳥類是恐龍的直接後代,它們有類似的系統。我們知道,在一隻飛行的鳥中,它的每克體重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安全氣囊則極大地緩解了這身體重量。

當我們把鳥類和恐龍的骨骼進行比較時,我們會發現,在它們身上的相同地方都附著這些袋子。與此同時,在對大型恐龍骨骼的研究表明,一些骨骼中也存在這樣的袋子。

值得注意的是,產蛋和氣囊只允許恐龍長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大小,但可能這不是主要的原因。它們之所以能長到如此大的體型,或者是因為大體型能對抗捕食者,使捕食者避而遠之;或者是因為長得高更容易吃到高大樹木的葉子;或者兩者兼而有之。但不管怎樣,這是一個謎,並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你認為呢?

相關焦點

  • 恐龍為什麼會變得如此巨大?這3個答案可能是它們變大的原因
    恐龍為什麼能長這麼大?1繁盛的植被促成恐龍「巨型化」。大氣中高含量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回收轉化為食物),以及較高的溫度,意味著史前時代的地球上覆蓋著各種各樣的植物,包括樹木、苔蘚等,稱霸地球的恐龍們就像面對著巨大天然餐櫃的孩子,它們一定難以抵禦美味食物的誘惑。這樣來看,恐龍能夠長到如此之大,也許只有一個簡單的原因,那就是營養過剩。這也同時解釋了為什麼肉食性恐龍在體型上也不甘落後的原因。
  • 為何一些恐龍的體型巨大?也許是特殊消化系統造成的
    1993年,史蒂文.史匹柏執導的科幻片《侏羅紀公園》(改編於麥可.克萊頓撰寫的同名小說)引發了全球性的轟動,它採用劃時代的特效技術,讓博物館中骸骨嶙峋的恐龍,以栩栩如生的形象呈現於觀眾們的眼前,既讓人嘆為觀止、又讓人萌生了眾多疑問,比如一些恐龍的體型為何極為龐大?如此龐大的體型又有怎樣的演化優勢呢?
  • 恐龍時代為什麼沒有巨大哺乳動物?
    恐龍時代為什麼沒有巨大哺乳動物?在恐龍的時代,哺乳動物是弱小的群體,長期遭到恐龍的欺壓。在恐龍生存的整個中生代,哺乳動物的體型都很小,大部分和今天的老鼠、黃鼠狼個頭差不多。爬獸的體型較大,身長超過1米,體重在15公斤左右,和一條狗差不多大。爬獸可是狡猾的食肉動物,其嘴中長有鋒利的犬齒,可以用於死死咬住獵物。古生物學家曾經在爬獸的胃中發現了還沒有完全消化的幼年鸚鵡嘴龍化石,證明了爬獸曾經捕捉過幼年的鸚鵡嘴龍,它也成為唯一一種曾經以恐龍為食的哺乳動物。
  • 為什麼現在的動物都沒恐龍巨大?藍鯨可以哦!只比最大恐龍差一點
    提起陸地動物界的龐然大物那非大象莫屬,但很明顯這完全不是白堊紀晚期滅絕的大型恐龍的對手,一隻肉食的霸王龍直接就可以秒殺大象,而這只是恐龍界的小弟弟而已,那麼最大的恐龍和現代最大的動物藍鯨相比,哪個更大一點?為什麼現在陸地上都沒有那麼龐大的動物了?
  • 諸城恐龍化石探秘(圖)
    3年的發掘結果令人震驚,多達30噸的龍骨被運回北京,部分龍骨被裝配成兩具恐龍骨架,分別陳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和山東省博物館,其中一具骨架高8米、長15米。因其體形高大,被命名為「巨型山東龍」。經專家鑑定,這些龍骨是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鴨嘴龍,而且是人類以前從未發現的新屬種。更讓人吃驚的是,數量如此驚人的化石,只是龍骨澗埋藏點的一小部分。
  • 恐龍化石知多少
    它不用文字,也不用聲音,就能將各種恐龍的面貌保存上億年之久,並高度還原地展現在人們眼前。恐龍化石並非特指骨骼化石,還包括恐龍蛋、恐龍腳印、恐龍糞便等其他遺蹟形成的化石。它們在地球歲月的磨蝕下盡顯生命的瑰麗和精彩。
  • 恐龍如此巨大,為何現在少有這樣的巨獸了?生物的體型由何決定?
    ,易碎雙腔龍的勝利完全得益於它超長的頸部和尾部。 的確,氧氣含量高的確會對生物的體型產生影響,但真正影響效果明顯的只是昆蟲而已,因為昆蟲的呼吸方式與其它生物截然不同,昆蟲沒有肺或者鰓一類的呼吸器官,它們是通過身體上的氣孔直接將氧氣傳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這種呼吸方式的氧氣交換效率實際上是比較低的,所以受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影響就很大,因此石炭紀才會出現一大堆體型巨大的昆蟲。
  • 早期的恐龍和史前的海怪居然生的是「軟蛋」
    科學家新的研究發現,早期恐龍下的蛋是軟殼的,而巨型海洋爬行動物滄龍也是如此,產下的蛋都是體積巨大的軟殼蛋。我們都知道,鳥類和鱷魚產的蛋殼堅硬且高度鈣化,而大多數蜥蜴、蛇和海龜產的蛋則柔軟且堅韌的。最早出現的是軟殼蛋,但古生物學家一直在努力,想弄清楚軟殼到硬殼的進化過程。
  • 最大的恐龍超過65噸,它們是如何變得這麼大?我們祖先為何達不到
    有史以來,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就是藍鯨了,它長達30米,重達145噸,算得上如恐龍同一級別,但水中的生物力學和陸地是不同的,脂肪的浮力能起到驚人的作用,使得海洋生物能夠生長到如此巨大,但對於陸地動物的體積而言,哺乳動物從未成為恐龍的競爭者。
  • 形同一座行走的高樓,史前恐龍為何如此巨大,是什麼原因?
    恐怖,這麼巨大的恐龍!小夥伴們可能對這個恐龍的名字有疑惑,為什麼如此巨大的恐龍會「易碎」呢。其實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臘文的「fragillimus」翻譯而來,即「非常易碎」,其實指的是神經弓的椎板非常薄。但是這絲毫不影響易碎雙腔龍成為歷史上最大的恐龍了!易碎雙腔龍生活在1.5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同樣是素食主義者。有意思的是,易碎雙腔龍的化石相比地震龍和阿根廷龍都要早,而且早幾十年。
  • 恐龍來啦!恐龍介紹之腕龍.
    腕龍(brachiosaurus) 是大型恐龍之一,生活在侏羅紀,你從腕龍的模型和其它恐龍分辨,可以輕易的從腕龍前肢較後腳要長這件事得知;它的肩膀離地大約5.8米,而它的頭當抬起舉高時,離地面大約有12米,雖然可能覓食高樹梢的枝葉
  • 為什麼現在的動物都沒恐龍大?巨大動物競爭力更強,為何都滅絕了
    提起陸地動物界的龐然大物那非大象莫屬,但很明顯這完全不是白堊紀晚期滅絕的大型恐龍的對手,一隻肉食的霸王龍直接就可以秒殺大象,而這只是恐龍界的小弟弟而已,那麼最大的恐龍和現代最大的動物藍鯨相比,哪個更大一點?為什麼現在陸地上都沒有那麼龐大的動物了?
  • 美國西部恐龍墳場:疑似數百具恐龍骨骼化石,這兒發生了什麼?
    主要的原因在於被當地的恐龍化石遺蹟所深深吸引,在前幾篇文章中,分別介紹了我們在恐龍蛋和恐龍足跡方面的探訪經歷。這次想給大家說說我們在納瓦霍族嚮導帶領下探訪一處巨大的恐龍化石「墳場」的感受。在納瓦霍族嚮導的引領下,我們駕車來到了一處用簡易路牌提示為「恐龍化石公園」的地方。那是一片數十平方公裡大小的侏羅紀紅巖高原地帶。
  • 盤點2020年度十大最酷的恐龍研究發現
    具角的泰坦巨龍胚胎化石泰坦巨龍是巨大的植食性恐龍之一。斯洛伐克古生物學家Kundrat博士等人在研究產自阿根廷白堊紀的泰坦巨龍蛋化石時,極為罕見地發現了一枚保存了胚胎的恐龍蛋化石。研究發現泰坦巨龍在蛋孵出時也只是小寶貝而已,其頭骨僅大約3釐米長。深入研究這個胚胎的頭骨後顯示這個小傢伙在鼻子上方長有一個類似犀牛一樣的角,在之後的成長過程中這個角逐漸消失。
  • 在恐龍時代,鮮有體型巨大的哺乳動物可與之抗衡,這是為什麼?
    恐龍時代的哺乳動物都是些迷你獸,形態很像現在的老鼠,體長鮮有超過十幾釐米的,體重約幾十克左右。為什麼恐龍那麼大,同時代的哺乳動物卻那麼小呢?簡單地說,就是生態位已經被恐龍佔滿,後起的哺乳動物難以再向大型化發展。還有科學家認為,是早期哺乳動物選擇的晝伏夜出的生活方式,限制了它們走向大型化。
  • 恐龍表示自己的身體可能無法匹配人類的想像力……
    雖然對於體重以公斤計算的人類來說,對於「噸」可能沒有直觀的感受,但是18%的體重減少確實的很顯著的改變。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新的研究發現蜥腳類動物的椎骨中充滿氣囊以保持輕盈,這樣推測其重量的方法就必須重新調整,推算出的總重量會比以前更小。而對該恐龍創紀錄的近36米的全長的估計可能也是有問題的,因為並沒有完整的骨架。
  • 從《恐龍的興衰》看失落世界的全新史詩,專家:是恐龍的終極傳記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喜歡恐龍?的確如此,好像全世界的小朋友,總會在某個時刻,深深地愛上恐龍。從此對恐龍模型愛不釋手,對恐龍繪本和節目痴迷不已。恐龍,到底有什麼魅力呢?但植食性動物的衰落和恐龍踏入了此前避之唯恐不及的熱帶地區,這兩件事情,給了恐龍一個改寫自己命運的機會。02.稱霸三疊紀末期,巨大的地質營力像在舉行拔河比賽一樣,正在從東方和西方用力拉扯著泛大陸。
  • 琥珀中發現大量恐龍羽毛,我們印象中的恐龍,可能一開始就是錯的
    顯然,小部分人對於恐龍的印象還刻板地停留在《侏羅紀公園》等電影中,這也正常,畢竟這些科幻電影上映的時候(1993年),古生物學家還沒發現恐龍羽毛的化石呢。在二十多年前人們普遍認為恐龍是渾身長滿鱗片的大型動物,就連會飛的翼龍,身上也是「幹禿禿」的怪異形象,而恐龍的英語「Dinosaur」(巨大的蜥蜴)也進一步證明人們對於恐龍的猜想——恐龍的外形或者皮膚都更接近蜥蜴、鱷魚等爬行動物。
  • 恐龍存活1.6億年為何沒進化?人類憑什麼取代恐龍稱霸地球?
    人類是地球的智慧生命,起源於五百萬年前,人類能夠在幾百萬年的時間就進化為智慧生命,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科學家都感到吃驚。同時,科學家也一直有個疑問。恐龍曾經是地球的霸主,在地球上生存了大約1.6億年,如此漫長的時間,恐龍為什麼就沒有誕生文明?
  • 恐龍合集:終於知道為什麼恐龍滅絕後才有了人類,太兇殘了!
    因模式標本發現於中國雲南省祿豐縣而得名,也是在中國找到的第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  祿豐龍出土於一個現在名叫「恐龍山」的地方——大窪恐龍山。大窪恐龍山位於祿豐縣東北方向,距縣城4公裡,因發掘出眾多的恐龍化石而得名為「恐龍山」。其周邊14個自然村落周圍皆有恐龍化石露於地表。早在1938年,地質學家卞美年便由祿豐農民手中的骨頭油燈而追獵到這種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