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節目中,我們聊了很多歷史和軍事的故事,今天,我們換換口味,來聊一聊科技圈,曾經發生的有趣事——「微積分」發明之爭、
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微積分」發明之爭的兩位當事人。首先,我們要說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科學巨匠——牛頓,他著名經典力學三定律深刻影響了今天的世界,他曾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我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而另一位當事人,也是著名科學家——萊布尼茨,他是德國著名的數學家,率先發表了微積分定理,並且在哲學,邏輯學,倫理學,歷史學等領域頗有建樹,是一位複合型人才。
1665年,英國突然爆發鼠疫,於是就讀於劍橋大學的牛頓,就回到了母親的農場,專心致力於科學研究,後來經典物理學三大定律,光學定律以及微積分皆是從此開始,因此這一年也被「奇蹟年」。
1666年,牛頓率先發現了微積分概念——流數術,但是牛頓並未將發現成果公布出來,只是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中,科學圈內,也只有牛頓的幾個好友知道此事。
而另一邊,萊布尼茨也在1675年發現了微積分概念,並於1684年,率先將微分概念公諸於世,2年後,又將積分概念公布出來。於是微積分這個數學概念,就在歐洲大陸流傳開來。
而隨著微積分的名氣越來越來,雙方的摩擦也越來越多。1699年,有人率先跳出來指責萊布尼茨,認為他的微積分思想,其實是來自於牛頓的研究成果,萊布尼茨這是赤裸裸的剽竊。
之後,又有皇家學會的成員站了出來,指責萊布尼茨,只是替換掉了牛頓研究成果的幾個符號而已,微積分真正的發明者應該是牛頓。隨後英國科學界與歐洲大陸科學界,為此爆發了激烈的爭論。
看著大家這樣吵來吵去,當時的皇家學會就坐不住了,開始出來主持公道,宣布徹查此事。經過了一年的調查,英國皇家學會,終於在1712年得出了初步結論,皇家學會最終認為,牛頓是微積分的發現者,而萊布尼茨則只是抄襲者而已。
但實際上,這是一份偏向性十分強的報告,因為這份調查報告的總結,就是皇家學會主席——牛頓本人所寫。除此之外,牛頓還在私下裡髮長文指責萊布尼茨的抄襲行為。
其實牛頓和萊布尼茨,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這場微積分發明之爭,實際上是英國科學界,和歐陸科學界的一場正面交鋒,在之後的一百年中,兩方的科學家,老死不相往來,直到1820年代,雙方的關係才有所緩和。而那個富有爭議的微積分,也被折中地命名為「牛頓——萊布尼茨」定理。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哈工大出版社—微店」了解編輯室所有圖書
點擊題目下方的培傑國際數學文化,即可關注
加微信公眾號「培傑國際數學文化」,更多精彩內容看不完。
感謝您的一路陪伴和認可!
小編微信:zhy0593
培傑國際數學文化QQ群:261842453
我們歡迎數學愛好者投稿
本平臺免費為您展示、分享
來源:機智的小朋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