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擁有茨威格愛因斯坦,他這部令翻譯家們望而生畏的巨著有了中...

2020-12-05 騰訊網

喬伊斯、茨威格、託馬斯·曼、愛因斯坦、弗洛伊德、榮格、裡爾克……擁有這強大朋友圈的,正是奧利地作家赫爾曼·布洛赫。業內評價其巨著《夢遊人》比肩《尤利西斯》《追憶似水年華》,啟發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連昆德拉、富恩特斯都是他的「迷弟」。

「剛學會網購圖書時,一拿到薪水立刻訂了《夢遊人》英文版,讀完覺得昆德拉沒說錯,這的確是繼普魯斯特和喬伊斯後又一推動小說形式革命的作品。」在「最高書店」朵雲書院旗艦店的新書分享會上,90後譯者流暢感慨:在翻譯了布洛赫小長篇《未知量》和他的傳記後,終於實現了最初的夢想——耗時十年,拿出了心目中偉大作品的第一部中文譯稿。

由七樓書店策劃、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夢遊人》,是該書中文譯本首度面世。作為奧地利小說家赫爾曼·布洛赫的首部長篇小說,《夢遊人》被米蘭·昆德拉反覆稱讚,《夢遊人》創作於1928年至1931年間,故事背景從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登基開始,到1918年他退位為止,跨越了威廉二世的整個統治生涯,展現了現代世界價值崩潰的進程。當年,流暢正是從昆德拉《小說的藝術》裡了解到赫爾曼·布洛赫和《夢遊人》,立志要翻譯出這部作品。

「布洛赫是一位非常會寫作的作家,他在描寫細節時經常會有極其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他的文學創作水準不在託爾斯泰之下,他的透徹程度也不輸卡夫卡。」小說家路內評價,布洛赫的作品雖屬小眾範疇,但至少「寫小說的人都應該讀一讀」,他談到,一些國內作家更擅長寫人的共性、廣譜性的東西,讀者從中看到自己和身邊的人,容易產生代入感和共鳴,「我們有一種現實主義的源流,要求人物和時代有共鳴,和讀者要有聯繫。而布洛赫那個時代的歐洲作家筆下的小說,和讀者有著陌生距離感,讀者不得不跟著作家的描述走下去,觸碰悖反日常的部分。」

赫爾曼·布洛赫1886年出生於維也納的猶太家庭,與卡夫卡、穆齊爾、貢布羅維奇一起被米蘭·昆德拉譽為「中歐最偉大的四位小說家」。布洛赫只比他的同胞卡夫卡小三歲,但直到1931年卡夫卡去世七年後,人到中年的布洛赫才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夢遊人》。布洛赫是喬伊斯的知音,受《尤利西斯》啟發創作了《夢遊人》,而《夢遊人》又啟發米蘭·昆德拉寫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與馬爾克斯齊名的拉美文學四主將之一卡洛斯·富恩特斯對其亦多有效仿。昆德拉曾說,「赫爾曼·布洛赫的《夢遊人》是我反覆稱讚的一部作品,它包含了後普魯斯特小說所有可能性的萌芽。」漢娜·阿倫特同樣把布洛赫與喬伊斯、普魯斯特的小說相提並論,認為布洛赫的小說改變了傳統小說的敘事模式,開啟了現代小說的新方向,屬於「一流的偉大作品」。

為何《夢遊人》被眾多文學巨擘推崇?在流暢看來,小說充滿了「幾何結構的美感」,具有交響樂般的節奏感。「作為一個尋找方向的人,我願意將布洛赫作為指引的路標。」流暢坦言,布洛赫的作品在西方久負盛名,卻在漢語境內幾無蹤跡,高考落榜後他決心翻譯,但受到不小壓力,家人也不理解。十年翻譯旅程中,做過倉庫管理員,開過淘寶網店,但他自比就像是布洛赫筆下的「夢遊人」,時常沉醉在獨特的小說結構,樂在其中。

路內建議,閱讀《夢遊人》時,讀者的文字敏感度要打開,「不要在手機上划過去,要拿著紙書看,才能感受到布洛赫和其他作者完全不同的地方。」

圖片:出版方供圖

編輯:許暘

責任編輯:範昕

相關焦點

  • 專訪|譯者姜乙:我如何翻譯茨威格和黑塞
    ,還有《亨德爾的復活》中許許多多對於亨德爾怎樣得到神示一般擁有了靈感,有些內容是很私密和個人化的,您怎樣看待有很多「腦補」成分的歷史寫作?在翻譯中怎樣去有效傳達這種文字中的激情,是否需要譯者對於語言的力度和文化語境等比較強的感受力?姜乙:我認為要徹底理解茨威格是不容易的。我的體會是,他在這本書中,借用描繪一些歷史畫面,歷史特寫,反思了人性,反思了人類在歷史進程中的舉動和作為。但他並沒有下給論。
  • 茨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14個改寫人類歷史命運的瞬間!
    14個改變人類命運的天才14個影響人類文明的瞬間在你過去的人生裡,有沒有因為一個不起眼的舉動,影響了後面的人生?這本書裡的14個人,因為生命中某個不起眼的舉動,不僅影響了自己的一生,更蝴蝶效應般影響了整個人類的命運!
  • 我懷疑這部番劇中擁有「砂之耳」的男主,他的作用就是個翻譯
    大家好,我是少書,今天給大家品品這部「不痛不癢」的《深夜的超自然公務員》。《深夜的超自然公務員》在番劇中有一個特殊的設定,就是人類與超自然生物雙方都不能聽懂對方的語言。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方式,男主身為晴明的後代,擁有「砂之耳」的特殊能力,能夠聽懂超自然生物的語言,從而與他們溝通交流,因此男主在動漫裡所表現的就是擔當一個人類與超自然生物交流溝通的橋梁。
  • 《象棋的故事》:茨威格給予「苦難世人」的精神救贖和自我救贖
    對於茨威格,他的青年時代生活是富饒的,生於猶太家庭的他不僅學業有成還有著週遊世界的豐富閱歷。在茨威格眾多繁雜的作品中,體裁從來是不固定的,詩集、小說、傳記、戲劇、歌劇等都是他文字創作的方向,極高的文學天賦也讓他的作品在歐洲一代廣受歡迎。在茨威格的創作風格中,除了作品本身純熟精緻的藝術氣息外,最為顯著的便是關於「崇尚和平」的人道主義精神傳播。
  • 史學巨著《劍橋古代史》《新編劍橋中世紀史》翻譯工程惠澤國人
    武寅:這兩部巨著篇幅巨大,內容包括史前史、古埃及史、古代近東史、古希臘史、古羅馬史、基督教文明史和伊斯蘭教文明史等,其中涉及大量古代文字包括埃及象形文字、西亞楔形文字、古希臘文和拉丁文等,此前我國還沒有哪一家機構有能力組織和翻譯這兩部巨著,也沒有哪一家出版社有決心、有能力勝任這一工作。
  • 看八小時史詩劇《靜靜的頓河》前,先了解下這部諾貝爾獎巨著
    但對於年輕一代的觀眾而言,這部小說的名字是如此熟悉,對其內容卻又如此陌生。為此,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學會的會長劉文飛在北京演出前也分享了這部俄羅斯文學史詩巨著背後的很多故事,對觀賞這部八小時的巨製,也有很多背景性的幫助。
  • 一代翻譯大師|紀念卞之琳先生逝世20周年
    卞之琳(1910—2000),現當代詩人(「漢園三詩人」之一)、文學評論家、翻譯家,被公認為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和現代派的代表詩人。作為翻譯家,卞之琳的譯作《莎士比亞悲劇四種》代表了中國莎士比亞作品翻譯的最高成就,其對中國翻譯文學尤其是現代詩歌做出了重要貢獻。
  • 痴情的翻譯家 世界的《紅樓夢》
    在亞洲的傳播中,如果把朝韓算成同一種語言,一共有七種,分別為日文、朝韓文、越南文、泰文、緬甸文、阿拉伯文和馬來文。歐洲傳播更為廣泛,有羅馬尼亞文、匈牙利文、希臘文、捷克文、斯洛伐克文、俄文、義大利文、荷蘭文、德文、西班牙文、保加利亞文、瑞典文、法文和英文。總體而言,加上我們國家的少數民族語言,翻譯了《紅樓夢》的語言有30多種。
  • 豆瓣9.6,讓餘華瘋了般讀完的巨著!
    甚至有痴狂的讀者, 不惜重金賄賂報紙印刷廠的排版工人, 只為了在第二天來到前,隔夜先睹為快故事的新情節。 《活著》作者餘華在看完這本書說:「當時我不吃不喝不睡,幾乎是瘋狂地讀完了這部巨著,然後大病初癒似的有氣無力了一個月。
  • 痴情的翻譯家,世界的《紅樓夢》
    譯本共14冊,雖然每一本都比較小,但是放在一起還是比較有規模的。這個譯本後來反反覆覆修訂,出版很多次。松枝茂夫80年代到中國來訪問過,他訪華前後還在修訂譯本。據統計,從1940年-1985年,松枝茂夫花在《紅樓夢》翻譯時間上前後將近50年。最下功夫、最花時間的譯者,不止松枝茂夫一位。最勤奮的《紅樓夢》譯者,當屬日本翻譯家伊藤漱平。
  • 耗時23年,翻譯《萬有引力之虹》到底有多難?
    譯林出版社推出的2020年精裝全譯修訂本上,內容簡介是這樣寫的:《萬有引力之虹》是後現代主義文學中的經典之作,在世界20世紀文學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曾引起巨大爭議。這部巨著故事情節複雜,夢境一般的幻想中充滿了撲朔迷離、錯綜複雜的交叉關係,五花八門、古怪零亂的敘述,似是而非的議論以及物理學、火箭工程學、高等數學、心理學、國際政治的描寫。
  • 從《時間簡史》到《黑洞不是黑的》霍金的「科學洞見」在這些巨著
    原標題:從《時間簡史》到《黑洞不是黑的》,霍金一生的「科學洞見」都在這些巨著裡 從《時間簡史》到《黑洞不是黑的》,霍金一生出版了無數科學巨著,將自己關於科學的見解在這些書中進行了詮釋。這些書都是由中南傳媒獨家引進,由湖南科技出版社、湖南少兒出版社出版,下面,小編就帶你一起盤點霍金出版過的那些巨著,來紀念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
  • 愛因斯坦早有預言
    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超級大國,在經濟、科技、軍事等領域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在軍事方面,美國的海陸空三軍具備超強的戰鬥力,在世界上擁有響噹噹的名號,令很多國家望而生畏。然而,如果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到處惹是生非,那無疑會將戰爭隱患放大。下一次世界大戰一旦爆發,全球哪裡最安全?
  • 「愛因斯坦對中國的批評」實則由英語翻譯的錯誤所造成
    所以我們不難看到,對愛因斯坦信件的爭議首先來自於語言問題,即「英-漢」翻譯(愛因斯坦的回信寫得是英文,而非德語)。胡大年以為,05年老師的第三次易稿還是有問題,依舊不準確。許良英當年為何不接受美國科學史的兩位學者以及自己看到了原件的學生的意見,我們很難理解,他的翻譯處理是「虛擬語氣」,又說不這樣處理就會導致「邏輯上的錯誤」,但究竟哪裡錯誤他一點沒說,並在第三次譯文裡修改了「沒有邏輯錯誤」的第二次翻譯。或許,「有過則改」從古到今在世界上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僅僅是普通人,學者同樣如此。
  • 天才放浪不羈的愛情史——愛因斯坦和他的女人們
    或許世界上大多數人都以為他那聰明絕頂的大腦只會科學家般的地思考,其實他感情豐富而熱烈。儘管他留給世人的照片大都是亂糟糟、不修邊幅的形象,但他一生卻有過兩個妻子和十多個情人。以色列的希伯來大學曾公開過愛因斯坦的1300多封信,信裡充分展示了這位內心孤獨而充滿激情的科學家鮮為人知的感性的一面。第一次婚姻的失敗
  • 98歲翻譯家許淵衝,把唐詩翻譯成英文,美得令人沉醉
    當今世界,在漢語、英語、法語之間靈活遊走的翻譯家,許淵衝乃第一人。他將中國的《論語》《詩經》《楚辭》《西廂記》等翻譯成英文、法文,還將西方名著如《包法利夫人》《紅與黑》《約翰·克裡斯託夫》等譯成中文。在節目《朗讀者》中,主持人董卿說:因為他,我們遇見了包法利夫人,遇見了於連,遇見了李爾王;也因為他,西方世界遇見了李白、杜甫,遇見了崔鶯鶯、杜麗娘。2011年,中國翻譯協會授予他「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 國內經典喜劇被翻譯成了家有賤賊
    這部劇也是我的吃飯必備神劇。前段時間一個朋友問我最喜歡的電視劇是哪部,我直接說了是《武林外傳》,結果還被嘲笑了一番。在他看來《武林外傳》只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無釐頭搞笑的鬧劇,可是對於來說,卻是一段青春的回憶,一個可以逃離現實的世外桃源,一個想住在裡面的避風港.。
  • 命運迥異,同為夸克之父,茨威格改行,蓋爾曼獲諾貝爾獎
    在20世紀30年代,科學家們基本發現了世間萬物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的中子和質子,還有外圍的電子組成的。這是高中物理,我們現在連沒上過大學的人都懂。那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又是由什麼構成的呢?威茨格最早提出質子中有更小的物質1964年,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茨威格(不是作家威茨格)第一個破解了這個問題。
  • 97歲翻譯家許淵衝,把唐詩宋詞翻譯成英文,美得令人沉醉
    許淵衝的書桌(圖片來自網絡)北京大學的暢春園裡,有一排排80年代建造的教職工住宅。其中的一扇窗,常常亮燈至深夜三四點,這便是翻譯界泰鬥、97歲老先生許淵衝的家。在節目《朗讀者》中,主持人董卿說:因為他,我們遇見了包法利夫人,遇見了於連,遇見了李爾王;也因為他,西方世界遇見了李白、杜甫,遇見了崔鶯鶯、杜麗娘。2011年,中國翻譯協會授予他「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 翻譯家的寂寞與翻譯界的清冷
    但謝素臺的去世告訴我們,翻譯界太清冷了,乃至於如此之重要的一位翻譯家去世,都是通過微博這種熱鬧的網絡場所傳遞出來的。 謝素臺擁有著不小的學術聲望,她翻譯的《安娜·卡列尼娜》,是這本名著最好的中文翻譯版本,被無數人閱讀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