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珍貴彩虹龍化石 | 慢速英語

2021-01-20 VOA慢速英語

Scientists recently announced the discovery of a small, bird-like dinosaur from China which had unusual, colorful feathers.
最近,一些科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來自中國的小型類鳥恐龍,羽毛罕見,色彩斑斕。 

The scientists named the dinosaur Caihong, the Mandarin word for rainbow.They discovered the nearly complete and almost entirely undamaged fossil in Hebei Province.
他們給這種恐龍取名為彩虹(Caihong),與普通話的彩虹兩字同音。他們在河北省發現了這種幾乎毫髮未傷的完整化石。


Microscopic structures in the fossil suggest that the creature had wide, shiny feathers.The feathers mostly covered the dinosaur’s head and upper body.The colors of those feather would have appeared to change depending on how the light hit them.
通過對該化石在顯微鏡下的觀察發現,這種恐龍的羽毛又寬又有光澤。這種恐龍的頭部和身體上部的大部分地方都長有這種羽毛。其羽毛的顏色會隨著照在他們身上的光的顏色而變換。


The colorful dinosaur lived 161 million years ago during the Jurassic Period of earth’s history.
這種彩虹龍生活在地球史上侏羅紀時期的1.61億年前。 


Chad Eliason is an evolutionary biologist with the Field Museum in Chicago, Illinois.He helped write the study announcing the discovery in the scientific public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Eliason told the Reuters news service that the discovery 「suggests a more colorful Jurassic World than we previously imagined.」
查德·埃利亞松是伊利諾斯州菲爾德博物館的一名進化生物學家。他助力撰寫了這篇發現彩虹龍的研究,發表在科技出版物《自然通訊》上。埃利亞松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這次的發現「表明侏羅紀世界比我們之前想像的更加色彩斑斕。」


The scientists used powerful microscopes to identify the remains of the cell structures responsible for the apparent color of the feathers.The shape of those structures appears to have influenced what color the feathers would have.Round-shaped structures in the Caihong fossil show that it had feathers similar to that of a modern day hummingbird.
這些科學家用高倍顯微鏡找到了哪部分殘留的細胞結構是負責顯現羽毛顏色的。這些結構的形狀看起來影響了羽毛的顏色。這種彩虹龍中圓形的結構中含有與現代蜂鳥相似的羽毛。


Much of Caihong’s body had dark feathers.The shiny, color-changing feathers covered its head and neck.The dinosaur had many bird-like qualities.But researchers doubt that it could actually fly.
彩虹龍的身體上有很多地方都有深色的羽毛。這種色澤閃亮、顏色變換的羽毛在頭上和頸部都有。彩虹龍有很多特質與鳥類很像。但研究人員猜測,彩虹龍實際上是能飛的。


Its feathers could have served the purpose of gaining the attention of sexual partners while also providing protection from heat and cold.
它羽毛的作用可能是吸引性伴侶的注意,同時幫助他們抵禦炎熱和寒冷。 


Caihong was two-legged and had a long, narrow head with sharp teeth.It had boney crests above its eyes, and it hunted other, smaller animals for food.
這種兩腳獸的頭又長又細,牙齒尖尖的。眼睛上面的嵴部很瘦,這種恐龍以捕獵其他小型動物為食。


Scientists say many dinosaurs had feathers.Birds evolved from small feathered dinosaurs near the end of the Jurassic Period.
一些科學家表示,很多恐龍都有羽毛。鳥類就是從侏羅紀末期一些有羽毛的小型恐龍進化來的。 


Caihong had two kinds of feathers.It also is the earliest-known creature with feathers that did not have the same shape on both sides.This is a physical quality that modern birds have and use to direct themselves while flying.
彩虹龍有兩種羽毛,它也是目前所知最早出現的一種兩側羽毛不對稱的物種。這是一種現代鳥類才有的體徵,這種體徵有助於指引他們飛行。


The unevenly shaped feathers on Caihong were on its tail.This suggests that tail feathers, not arm feathers, were first used to improve movement through the air in flying dinosaurs, scientists said.
這種不對稱的羽毛長在彩虹龍的尾部。這表明,尾部的羽毛並非用於戰鬥的羽毛,其最初是用來提升恐龍的飛行情況,科學家這樣解釋道。


Xing Xu is a paleontologist with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Xing Xu said, 「It is extremely similar to some early birds such as Archaeopteryx.」Archaeopteryx is the earliest known bird.It is believed to have lived 150 million years ago.
邢旭是中國科學院的一名古生物學家。他表示,「彩虹龍與一些早期的鳥類十分相似,比如始祖鳥。」始祖鳥是目前所知的最早出現的鳥類,據猜測生活在1.5億年前。


「To be honest, I am not sure what function the feathers have,」 Xing Xu added.「And I don’t think that you can completely exclude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feathers helped the animal to get in the air.」
「說實話,我不是十分確定這些羽毛的功用,」邢旭補充道。「而且我覺得人類也無法完全排除羽毛可以幫助鳥類飛行的可能。」


The dinosaur’s full scientific name is Caihong juji, which means 「rainbow with a big crest.」
彩虹龍的完整學名是巨嵴彩虹龍,意思是「嵴部大大的彩虹龍。」 


I’m Pete Musto.
皮特·馬斯託為您播報。

相關焦點

  • 【每天一隻中國龍——彩虹龍】左手跟我畫個龍,右手畫一道彩虹
    這個標本於2014年發現於河北省青龍縣,一目了然,這是一隻全身覆著羽毛的動物化石,它的頭骨低矮並前後向伸長,而在頭骨的淚骨上有一個巨大的嵴。經過研究,這是一隻非常迷你的肉食性近鳥龍類恐龍的化石標本,被科學家們命名為「巨嵴彩虹龍」。等等?彩虹龍?畫龍🐲?還要畫彩虹🌈?
  • 村民用來蓋房的「四腳蛇石板」,卻是珍貴的遠古龍化石
    經過研究人員的考察和尋找,又從村民們手裡收集了大量珍貴的化石,經研究,這些保存完好的化石、記錄了「胡氏貴州龍」從出生到死亡的完整過程,成年的貴州龍體形有點像蜥蜴,身體勻稱,體態優美
  • 科學家發現新竊蛋龍化石
    資料圖片本報北京7月2日電(記者張蕾)繼在江西省贛州地區發現兩種竊蛋龍——江西龍和南康龍後,以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呂君昌、河南省地質博物館研究員蒲含勇為首的中外研究小組,再次在贛州地區的晚白堊世地層發現一種新的竊蛋龍化石——贛州華南龍。該項研究成果2日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上。
  • 挪威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海生爬蟲類動物上龍化石
    中新網2月28日電 挪威科學家宣布已在鄰近北極的斯瓦爾巴群島,發現據估身長15米的上龍化石,這種史前巨龍大到足以把小汽車一口咬成兩半,是迄今發現最大的海生爬蟲類動物。目前這種上龍被暱稱為「巨怪」(The Monster)。
  • 科學家發現完整陸生初龍類化石
    富源滇東鱷(Diandongosuchus fuyuanensis)(李淳供圖)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李淳領導的科研小組報導了華南海相三疊紀地層中首次發現的陸生初龍類化石——富源滇東鱷(Diandongosuchus fuyuanensis gen. et sp. nov),這一發現不僅豐富了初龍類化石在亞洲的記錄,而且進一步表明雲貴地區的海相三疊系化石動物群並非一個單純的海洋生物化石組合。
  • 貴州發現龍化石,外形酷似中國龍,12生肖為何唯獨龍沒有實物?
    人們通過恐龍化石,排列出了其生前的樣子,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龐大的身軀,都讓人們為之驚嘆。雖然恐龍於6500萬年前全部滅絕,但是在挖掘出來的恐龍化石中,人們不僅確信了恐龍曾真實存在於地球上,而且也大概了解了史前動物的生存規律,以及當時的自然環境、地貌等重要信息,並從中驗證了很多科學家的猜想。
  • 北京查獲五十年來最大一批珍貴古生物化石
    ,這也是五十年來北京罰沒的最大一批珍貴化石。  這批珍貴的化石是北京某公司以送禮品化石、打造企業形象、促進企業經營為由,進行非法買賣時被查獲的,包括產自中國遼西地區早白堊世的三件鳥化石;八件屬於爬行動物恐龍的鸚鵡嘴龍化石;三件較完整的滿洲龜化石;五件形態各異的幼體水生蜥化石,以及生活於當時淡水湖泊中的三種魚類化石,包括北票鱘、原白鱘和大量狼鰭魚。
  • 不經意的一眼卻帶來巨大發現:「貴州龍」重現,化石被村民哄搶!
    圖片:幻想出來的龍劇照一、石板中的意外發現事情還得從1957年說起,一位名叫胡承志的專家,打算從貴州興義去往貴州貴陽。當時胡承志正在興義綠蔭村的一間石板房下歇息,無意間瞟了一下地上的石板。這一眼帶來了巨大發現,一塊石板上竟然有條「四腳蛇」鑲嵌在裡面。這可憐的「四腳蛇」不知從何時起與石板融為一體,如今成了化石。
  • 發現非洲第一塊鴨嘴龍化石 或證實恐龍也曾漂洋過海
    發現非洲第一塊鴨嘴龍化石 或證實恐龍也曾漂洋過海(Credit: Raul Martin / Dr Nick Longrich)(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華網:英媒稱,英國研究人員在一項裡程碑式的研究中揭示
  • 近百年來科學家首次發現保存完好的副櫛龍頭骨化石
    美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首次發現並分析了屬於稀有副櫛龍物種Parasaurolophus cyrtocristatus的一個保存完好的部分頭骨化石
  • 10米長的鴨嘴龍化石,在非洲被發現,它是如何跑到非洲的?
    據報導,最近期的英國《每日電訊報》上,來自英國的研究團隊在上面發表了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示在非洲的摩洛哥地區,發現了本應該生活在北美洲的鴨嘴龍化石,時間可以追溯到白堊紀末期,它們是如何抵達非洲的?什麼是鴨嘴龍?
  • 科學家發現新種鯊齒龍
    科學家發現新種鯊齒龍 高度超雙層巴士 北京時間12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格蘭一位研究人員通過鑑定化石,發現了迄今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恐龍之一史蒂夫·布魯薩特是英格蘭布里斯托大學的古生物學家,他確定這個由奈及利亞探險隊發現的化石是食肉恐龍鯊齒龍屬的新種。 這種直立行走的恐龍,口中長滿香蕉大小的牙齒,站立起來後比一輛雙層巴士還高,體重比兩輛標準尺寸的轎車還重。布魯薩特表示,9500萬年前的獸腳亞目食肉恐龍的證據極其難得。他說:「20世紀20年代發現第一個鯊齒龍化石,但是僅有兩顆牙齒,而且現在也已經丟失。
  • 古生物學家發現一胎八龍的魚龍化石,科學家:這種情況十分罕見
    世界上已經發現的魚龍化石屈指可數,而其中被發現已經懷孕的魚龍更是少之又少。近期英國的古生物學家在相關的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該論文稱他們發現了一隻懷了孕的魚龍化石,而且是懷了八個胚胎的魚龍化石,這個消息震撼了整個古生物界。下一步古生物學家將會對它們進行研究,這將對人類研究魚龍如何繁殖後代有所幫助。
  • 臺灣捐贈浙江「孕婦」竊蛋龍化石模型供展
    浙江自然博物館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省級自然歷史博物館,也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始建於1929年,有近15萬件珍貴的館藏標本,記錄地球的生命歷程。  由於古生物標本保存的限制,不同的化石保存狀況不同,而且化石只能保存在一個地方,這時通過製作化石模型就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
  • 【遊俠導讀】科學家最近在澳大利亞發現了一塊恐龍化石,研究後發現...
    角鼻龍(Ceratosauru) 復原圖   說起澳洲的動物,所有人想到的大多是袋鼠或者考拉,澳洲這片土地往往與大型猛獸沒有聯繫,更重要的是澳洲的動物是澳洲特有的,在其他洲無法發現。不過科學家最近在澳大利亞發現了一塊恐龍化石,研究後發現這是一種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恐龍,不過它並非澳洲獨有,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有它的身影。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這具恐龍化石是在距離墨爾本附近的山區發現,化石距近大約1.2億年。據當地科學家介紹,這是恐龍踝骨化石,應該為一種名叫角鼻龍(Ceratosauru)的食肉性恐龍。
  • 貴州發現「新中國龍」化石,世界上真的有龍嗎?考古學家揭示真相
    龍的傳說,龍的傳人,中華上下五千年,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我國祖先將龍排入十二生肖中,其實都真實存在,而唯獨排行第五的龍卻如神話一般引人關注,很多考古學家科學家一直都行探索與研究它。據1934年營口墜龍事件的發酵,很多人都想去一睹真龍的風採,導致營口火車票高漲。據當地的老人描述,營口很多人說在田莊臺上遊發現一條活龍,人們用葦席給它搭涼棚、挑水澆,寺廟僧侶每天為它作法超度,數日暴雨後它消失了。
  • 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模型重磅展出!90件珍貴化石再現傳奇
    為慶祝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成立90周年,中國古動物館開設特展《90周年紀念展》,今天上午展覽開幕,90件極具代表性的珍貴化石,帶領公眾體會90載漫長歲月造就的偉大與神奇。此次特展展出至2020年1月5日。
  • 贛州發現新竊蛋龍類化石 長得像鴕鳥(圖)
    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等單位牽頭的中外研究小組,最近在江西贛州地區發現一種新的竊蛋龍類化石,並將這種新的恐龍命名為傑氏冠盜龍,相關研究成果於7月27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
  • 日本發現世界最小恐龍蛋化石,重量僅10克,看起來太可愛了
    不過事實上,恐龍的種群非常龐大,不同的恐龍物種,個頭大小也都相差得非常懸殊,比方說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恐龍「地震龍」,它們的身長可以達到36米,而最小的美頜龍卻僅有0.86米。日本發現世界最小恐龍蛋化石根據《新華社》6月24日的報導,在日本西部一處白堊紀早期的地層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世界上已知最小的恐龍蛋化石,它的寬度約為2釐米,長度不足5釐米,重量僅10顆。這是什麼概念呢?
  • 美國新發現的恐龍化石中鑑別出三種馳龍類新種
    Yurgovuchia doelllingi的復原圖  地質學家們在美國猶他州拱門國家公園(Arches National Park)新發現的恐龍化石中鑑別出三種馳龍類新種馳龍類來自於距今1.2到1.3億年的下白堊統地層中,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的《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雜誌上。  馳龍類是一類小到中型的食肉性恐龍,尾部僵直,第二趾上長有超大的爪子,可用於挖掘、攀爬或者格鬥,主要生活在早白堊世到晚白堊世時期。馳龍類雖然體型不大,但藉助其特殊的爪子使其成為當時非常可怕的掠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