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可簡便地化學合成胰島素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東京5月8日電(記者 華義)日本東北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最新發明了一種簡便的胰島素化學合成法,有望在此基礎上研發新的生產胰島素製劑的方法,為糖尿病患者提供所需的胰島素。

  胰島素是胰臟內的胰島β細胞分泌的一種物質,能夠控制血糖,現在許多糖尿病患者都需要注射胰島素。這些胰島素通常是通過生物工程的方式生產,而不是以化學方法合成。這是因為胰島素分子由2條多肽鏈組成,它們被稱作A鏈和B鏈,要將它們用化學方法組裝起來面臨一些困難。

  日本東北大學、東海大學、大阪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和德國同行合作發現,在滿足特定條件的低溫、鹼性溶液中,A鏈和B鏈可自行組裝到一起。研究人員先是用這種技術合成了牛胰島素,隨後又合成了人胰島素。

  研究人員說,這種合成法的優點是操作簡單,不需要像生物工程方法那樣使用基因技術,也不需要大規模的設備,接下來希望能讓這種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進一步研發出新的生產胰島素製劑的方法。

  相關論文已發表在英國《通訊化學》雜誌網絡版上。

相關焦點

  • 人工合成胰島素登頂化學合成之巔
    1958年,胰島素化學結構的解析工作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自然》發表評論文章說:合成胰島素將是遙遠的事情。可能是在同時,遙遠的中國卻正式開啟了這個「遙遠」的事情——人工合成胰島素。幾年後,由中國科學院生化所、有機所以及北京大學精幹技術力量組成的中國團隊成功將「遙遠」鎖定為7年。
  • 體外蛋白合成新技術可媲美細胞中的天然核糖體
    他們認為,他們的新技術可能加快按需藥物的製造和新藥的開發,並允許科學家通過加入細胞中不存在的胺基酸來設計人工蛋白。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5月29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ynthesis of proteins by automated flow chemistry」。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技術,可快速合成長達164個胺基酸的蛋白鏈。
  • JBC:顯著改善化學修飾的胰島素的可利用性
    2017年1月5日/生物谷BIOON/---通過讓一個碘原子替換胰島素中的一個氫原子,這種激素衍生物不僅能夠保持它的功效,而且能夠更快地被有機體利用。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能夠基於計算機模擬預測這種效果,隨後利用實驗加以證實。
  • 合成「胰島素」 - 共和國辭典06期:胰島素_歷史頻道_騰訊新聞_騰訊網
    我們不妨考察一下與牛胰島素合成工作相關的那些獲得了諾貝爾獎的項目:1923年,班丁(F.G.Banting)和麥克勞德(J.J.R.Mac.1eod)因為發現胰島素和使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而榮獲了醫學和生理學諾貝爾獎;1955年,維格納奧德因為合成多肽激素催產素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58年,桑格因為分離和確定胰島素的胺基酸組分的構成而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 萬能的化學合成機器?| 彼岸
    德裡克.洛博士在上一期文章中指出,新合成技術的發明有可能導致化學合成的終結,一石激起千層浪,他的博文引起讀者的激烈反響,並推動了學術界和工業界同行們的討論。2015年8月, 時隔小半年以後,他又發表了第二篇博文來分享他對化學合成機器的更深入的思考。
  • 合成氨新技術可使化肥生產更環保
    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  美國佛羅裡達中部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日前開發出一種新的電化學技術,可在常溫常壓下用氮氣和水生產氨,只需消耗少量電力,效率高於同類技術。  以氨為基礎的化肥是現代農業一大支柱。
  • 利用合成生物學的技術手段來解決糖尿病智能診療
    此外,人工合成的基因網絡存在組件不兼容性、系統不穩定的局限性,這些難題都會阻礙複雜基因網路的構建及其應用。在安全倫理上,如何規避、控制人工合成的新生命體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汙染自然基因庫以及破壞生態等風險也是未來合成生物學發展的一個議題。
  • 量子技術的新一步:科學家通過化學方法合成量子比特
    現在,由物理學家和化學家組成的一個跨學科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化學合成方法來創建量身定製的量子位,從而將量子信息編碼為磁性或「自旋」狀態的分子。這種新的自下而上的方法最終將導致具有超凡的靈活性和控制力的量子系統,從而為下一代量子技術鋪平道路。
  • AlphaGo給化學合成帶來新啟示
    德國一個研究團隊近期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說,與「阿爾法圍棋」採用同樣技術的人工智慧軟體能以前所未有的速率進行逆向合成分析,這將大幅提升人類合成新藥及研發其他所需化合物的效率。逆向合成的基本原則是「逆向思維」,將目標化合物分子分解成基本的、可獲得的組分,然後分析可以用哪些容易得到的試劑、通過哪些已知的化學反應步驟來合成。提出這一方法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E.J。
  • 「阿爾法圍棋」給化學合成帶來新啟示
    德國一個研究團隊近期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說,與「阿爾法圍棋」採用同樣技術的人工智慧軟體能以前所未有的速率進行逆向合成分析,這將大幅提升人類合成新藥及研發其他所需化合物的效率。逆向合成的基本原則是「逆向思維」,將目標化合物分子分解成基本的、可獲得的組分,然後分析可以用哪些容易得到的試劑、通過哪些已知的化學反應步驟來合成。
  • 【學術前沿】糖尿病治療新途徑:丙酮酸激酶可同時改善胰島素分泌和...
    從製藥的角度考慮,如果使用GK激活劑通過葡萄糖引起細胞去極化就會刺激胰島素分泌,但是目前尚無相關批准藥物。線粒體GTP(mtGTP)依賴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循環這條代謝通路對營養刺激的胰島素分泌至關重要,它並不依賴氧化磷酸化,所以可能是另一條可靶向的治療契機【2】。
  • 繼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之後,中國科學家再次在人工生命合成領域取得...
    北京時間8月2日凌晨,英國《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覃重軍研究團隊與合作者的論文「創建有功能的單染色體酵母」。這是繼上世紀六十年代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之後,中國科學家再次利用合成科學的策略,去回答生命科學領域一個重大的基礎問題,為人類對生命本質的研究開闢了新方向。
  • 有機化合物合成出現新技術
    ,併合成了60多種新的化合物,其中90%為新化學實體(NCE)——這些新化學實體在以前看來不是缺乏合成的現實條件就是根本不可能合成。  運用新技術,科研人員可以使兩種烯烴耦合併在其碳原子主鏈上生成新的化學鍵。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新方法被稱為「溫和法」,意思是它不需要極端的溫度和壓力,也不需要刺激性強的化學物質。因此,使用其他交叉耦合方法會被破壞的官能團,在這種新方法中其化學性質可以「完好無損」。
  • 從「合成一個蛋白質」到「合成生命」,上海繼續「領跑」生命科學...
    與此同時,人類表型組計劃、蛋白質標籤計劃等生命科學領域的國際大科學計劃,正在上海相繼孕育成形,未來中國有望在全球主導這些領域發展方向,「領跑」國際相關生命科學研究。 回首新中國70年奮鬥史,上海作為我國生命科學研究重鎮,始終積極響應國家重大需求,站在世界前沿,發出中國聲音。
  • 胰島素在健美運動上的應用:胰島素的好與壞
    當您問某人什麼是胰島素時,大多數人會告訴您這是一種合成代謝激素,可幫助您清除血液中的葡萄糖。是的,但這確實低估了它作為激素指揮的作用。樂團有指揮其音樂表演的指揮權,而您的新陳代謝則具有胰島素作為激素指揮器,負責指揮大量營養素燃料的使用或儲存。因此,胰島素主要影響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也影響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的代謝。
  • 用手機超遠程調控胰島素表達
    ,如今這項科研主要是用於建立了哺乳動物遠紅光調控轉基因表達技術平臺,達到遠程控制血糖治療糖尿病。這種定製細胞在遠紅光的照射下,可被激活並表達任何目的報告基因或藥物蛋白,例如,綠色螢光蛋白或胰島素等。  葉海峰領銜的科研團隊,通過向細胞植入人工設計合成的基因線路,得到了他們需要的定製化細胞:可以在遠紅光的刺激下激活表達人胰高血糖素樣肽-1(治療2型糖尿病蛋白藥物)或胰島素。接著,研究人員將這種定製化細胞與遠紅光LED燈的水凝膠聚合體植入糖尿病小鼠背部的皮膚下。
  • 新材速遞:LG化學成功地開發出一種可生物降解的新材料
    近日,LG化學宣布,公司成功地開發出一種可生物降解的新材料。公司利用玉米成分的葡萄糖和廢甘油,首次開發出100%可降解的生物材料。這種材料具有聚丙烯(PP)等合成樹脂那樣的機械強度和透明度,可替代相關塑料應用。
  • 合成創造美麗世界 有機化學學術會議在上科大舉行
    這幾日,第十一屆全國有機化學學術會議在上海科技大學舉行。會議主題是「合成創造美麗世界」。會議由中國化學會主辦,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上海科技大學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聯合主辦。大會邀請了一批國內外著名學者就有機化學及相關學科領域的新成就開展廣泛交流。
  • Science:當乘風破浪的「Flow」遇上蛋白質合成
    近年來,基於生物學方法或化學方法的蛋白質合成已經成為了學術界和工業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事實上,大多數蛋白質是通過生物學方法獲得的,在生物系統中表達蛋白質具有產量高、速度快、汙染少、可生產高分子量蛋白質等優勢,但蛋白質產物的化學組成相對受限。如果要引入非天然胺基酸或進行精確翻譯後修飾,化學合成的靈活性就高得多,然而化學合成蛋白質在目前仍然是一個十分複雜、耗時費力的過程。
  • 金剛石的化學合成
    Bundy 等中在1300C、5.5 萬atm的條件下成功地把石墨轉變成金剛石,在他們的文章中表明了實驗由公司的同事進行了完全獨立的重複。此後此項研究已成為生產粉體金剛石的一種主要技術。 1988年N. R. Greiner 等報導了TNT爆炸法製備納米級金剛石粉末,拉曼(Raman)光譜未見報導,可能粉體質量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