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胰島素」 - 共和國辭典06期:胰島素_歷史頻道_騰訊新聞_騰訊網

2020-12-05 騰訊網

A、廣泛流傳的幾種解釋都站不住腳

人工合成牛胰島素錯失諾貝爾獎的原因,一直流傳著多種解釋。歸納起來有這麼幾種:

1、特殊時期,西方世界對中國的歧視。

2、申報時間太晚。

3、我們推薦的獲獎者名單超出諾貝爾獎的名額限制。

第一種解釋屬於臆測,很難證實或者證偽,姑且不論;第二種解釋屬於不了解諾貝爾科學獎的篩選過程——成果的完成與獲獎大多要間隔12年左右。中國的申報時間上並不算晚。第三種解釋則是不了解歷史——最後我們只推薦了鈕經義一人代表中國參加人工全合成研究工作的全體人員去申請諾貝爾獎。

B、與同類諾獎項目相比,我們是遜色的

為什麼最終沒有能夠獲獎?我們不妨考察一下與牛胰島素合成工作相關的那些獲得了諾貝爾獎的項目:

1923年,班丁(F.G.Banting)和麥克勞德(J.J.R.Mac.1eod)因為發現胰島素和使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而榮獲了醫學和生理學諾貝爾獎;

1955年,維格納奧德因為合成多肽激素催產素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58年,桑格因為分離和確定胰島素的胺基酸組分的構成而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1972年,安芬森(C.B.Anfinsen)等人因為發現氧化被還原的核糖核酸酶肽鏈能恢復活力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84年,梅裡菲爾德(R.B.Merrifleld)因為發明固相合成方法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諾貝爾科學獎所針對的,主要是理論和實踐上的那些重大突破。班丁和麥克勞德的研究導致了糖尿病治療的革命性進步,它的實用價值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在完成後只經過一年就榮獲了諾貝爾獎,成為特例。在實用價值上我們的牛胰島素合成工作無法與班丁、麥克勞德的工作相提並論:我們成本太貴,在當時根本不具實用性,當時國際上給予的評價是:「中國人的成就沒有經濟上的重要意義。」70年代我們的方法曾短暫地在基因科學裡被採用,但又迅速被其他更廉價和便利的方法取代。

維格納奧德毫無爭議地在世界上第一次合成了多肽激素,他所採用的多肽合成方法一度成為多肽合成的傳統方法;而我們「第一次合成蛋白質」本身是存在爭議的,合成時主要也是沿用了維格納奧德的方法,雖有創新,卻並不關鍵。

桑格的蛋白質測序方法是整個蛋白質結構研究的基礎,想知道蛋白質的結構,就必須用上它。其理論價值之大,是我們所望塵莫及的。

梅裡菲爾德在1963年首創的固相合成法,是化學合成史上的一個裡程碑,用他的方法,「我們……(只需在)合成儀中加進所需的胺基酸和其他試劑,按下按鈕,機器就自動工作,幾天之後我們就能收到所要的肽段。」我們在多肽合成方法方面的貢獻顯然沒法與之相比。

唯有相對於安芬森的工作,我們似乎有超出之處。安芬森的貢獻主要在於發現氧化被還原的肽鏈可能使其活力恢復,而我們通過對胰島素的拆、合,早已從實踐上得到了那個結論。而且我們的工作比安芬森的要困難,所得到的效果比他的要好。但問題是,我們前期對成果嚴格保密,最後發表成果時,自己又沒有能夠充分意識到在這方面發現的重要意義。

但是,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畢竟是新中國在極端困難的情形下,獨立完成的一項世界級難度的科學項目,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相關焦點

  • 這一次,口服胰島素真的要來了!
    口服胰島素膠囊在FDA監測下的Ⅱb期臨床試驗已獲成功,進入臨床指日可待——胰島素治療將不再疼痛!
  • 人工合成胰島素登頂化學合成之巔
    胰島素合成涉及有機合成、化學與生物分析、生物活性等方面。其工作量之大、難度之高是生物化學與有機化學領域中前所未有的。」參與人工合成胰島素研究工作的北京大學教授葉蘊華說。胰島素的一級結構分子式看起來像個兩層的「衣架」,最上面的提手是一個雙硫鍵,上層鏈(A鏈)和下層鏈(B鏈)由兩個雙硫鍵連接。
  • 胰島素在健美運動上的應用:胰島素的好與壞
    當您問某人什麼是胰島素時,大多數人會告訴您這是一種合成代謝激素,可幫助您清除血液中的葡萄糖。是的,但這確實低估了它作為激素指揮的作用。樂團有指揮其音樂表演的指揮權,而您的新陳代謝則具有胰島素作為激素指揮器,負責指揮大量營養素燃料的使用或儲存。因此,胰島素主要影響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也影響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的代謝。
  • 新技術可簡便地化學合成胰島素
    新華社東京5月8日電(記者 華義)日本東北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最新發明了一種簡便的胰島素化學合成法,有望在此基礎上研發新的生產胰島素製劑的方法,為糖尿病患者提供所需的胰島素。  胰島素是胰臟內的胰島β細胞分泌的一種物質,能夠控制血糖,現在許多糖尿病患者都需要注射胰島素。
  • 人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到底有什麼區別?
    ;從動物胰島素到了人胰島素,再到胰島素類似物。如今,人胰島素與胰島素類似物被廣泛使用,那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差別呢?如,將人胰島素B28位脯氨酸用天門冬氨酸代替形成門冬胰島素,由帶負電荷的賴氨酸取代則形成賴脯胰島素。常見的胰島素類似物種類如圖2。
  • 口服胰島素新進展!天麥生物重組人胰島素腸溶膠囊(ORMD-0801)啟動 III 期臨床
    近日,Insight 資料庫顯示,合肥天麥生物與以色列 Oramed 公司共同研發的口服胰島素新藥 ORMD-0801 在國內啟動 III 期臨床
  • 如何降低胰島素水平?不同食物對胰島素的影響
    真正的原因,是高胰島素血症。如果你覺得,人的胰島素只是來降血糖的,那你就低估它了。其實,胰島素作為一個信號激素,它能力超群,胰島素抵抗,幾乎是所有代謝問題的根源。能把胰島素水平控制好,就能預防或改善大多數的代謝問題。我們都知道,高糖飲食,會刺激血糖和胰島素,但是,可以刺激胰島素分泌的食物,可不只是高碳水食物。
  • 胰島素類似物的基礎胰島素實踐之道
    全球多中心HAT研究[5]則通過患者日記和調查問卷回顧性和前瞻性地評估了來自 24 個國家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自我報告的低血糖發生率,前瞻期與回顧期相比,總體或嚴重低血糖事件的發生率均較高[總體低血糖事件:73.3(1型糖尿病,T1D)和19.3(T2D)比51.5(T1D)和16.5(T2D)次/患者年;嚴重低血糖事件:4.9(T1D)和2.5(T2D)
  • 那些將要上市的口服胰島素
    胰島素的口服途徑被認為是更方便,更安全,無痛的血糖控制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糖尿病友的生活質量。但是胰島素作為蛋白質多肽類藥物直接口服,不但不易通過胃腸道黏膜,並且會因胃酸及胃腸道消化酶降解而失活(有點像雞蛋煮熟以後變成另外一種形態的感覺)目前世界範圍還沒有投入臨床正式上市的口服胰島素產品。
  • 胰島素給藥方式的最新進展
    ,當時這些注射器和鋼針必須每天磨尖以減輕動物胰島素注射帶來的痛苦。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是,當患者注射胰島素時,我們不知道他注射了多少胰島素,什麼時候注射,以及其他容易被遺忘的事情等。目前,InPen是在美國可獲得的唯一智能胰島素筆。該筆通過藍牙技術傳輸劑量數據,並允許對碳水化合物比例和敏感性因素進行編程,簡化了臨床醫生的管理。
  • 什麼是胰島素指數?還在看血糖指數嗎?胰島素指數可能更有意思
    老朋友都知道,胰島素真的讓人又愛又恨。作為一種合成代謝激素,主要作用是降血糖、促進胺基酸的吸收增強DNA複製、促進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調節多種酶的活性等等。胰島素也叫存脂激素,就是負責儲存脂肪的激素,如果你的體內胰島素一直很高,那麼你就很容易長胖。 Dr.
  • 口服胰島素真的只是空中樓閣嗎?
    據介紹,膽鹼-葉酸離子液體能顯著增強胰島素的細胞外轉運,這種膠囊在小腸鹼性環境中才會溶解,可防止胰島素被胃腸道中的酶降解,幫助胰島素滲入腸道,而且不會引發機體排斥,易於生產且能在室溫下保存2個月,保質期優於市面上常用的胰島素注射液,研究人員下一步計劃開展動物實驗。口服胰島素給藥方式一直是糖尿病患者的渴望和研究者的追求。
  • 天麥生物重組人胰島素腸溶膠囊(ORMD-0801)啟動III期臨床
    文 | 微微陽近日,Insight 資料庫顯示,合肥天麥生物與以色列 Oramed 公司共同研發的口服胰島素新藥 ORMD-0801 在國內啟動 III 期臨床,口服胰島素距離上市又近了一大步。
  • 合肥建成「口服胰島素膠囊生產線」
    ,但目前在世界各國臨床上,胰島素的給藥均為注射液方式。因此,研發胰島素的口服給藥成為世界藥學領域的一項前沿攻堅技術。  「口服胰島素膠囊生產線」在的完成,給億萬糖尿病患者帶來福音。它是合肥天麥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天麥生物」)引進國際先進技術興建的。  據了解,天麥生物是一家專注於糖尿病領域投資研發的高科技生物製藥企業。2009年,該公司與全球在胰島素領域掌握胰島素研發和生產核心技術的以色列BTG團隊建立合作。
  • 怎樣正確注射胰島素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調查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注射現狀並不樂觀,不規範注射現象仍普遍存在,很多糖友並沒有完全掌握胰島素注射的相關知識,甚至因此而影響了胰島素的療效,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與痛苦(如甘精胰島素、精蛋白鋅重組/生物合成人胰島素等)應每日固定時間(一般為睡前)注射;速效胰島素及含速效成分的預混胰島素(如門冬胰島素、賴脯胰島素等)應在飯前15min內注射;短效胰島素及含短效成分的預混胰島素(如重組人胰島素、生物合成人胰島素等)應在飯前30min內注射。
  • 胰島素泵解決方案
    胰島素泵用於精確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注射量,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每天可能需要多次注射胰島素以維持合理的血糖值。胰島素泵能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合理控制血糖降低患者由於長期患病出現併發症的隱患。固件設計允許調節藥物劑量和注射器的注射速率,允許患者根據(或預估的)進食、睡眠和鍛鍊情況調節胰島素的注射量。
  • 即將帶來口服胰島素的,不僅僅是一家公司
    ),每日3次餐前使用ORMD-0801,能夠改善整體血糖控制。2016年的美國糖尿病學會年會(ADA)上,有ORMD-0801相關的一篇摘要發表。從研究數據中可以看到,口服胰島素起效時間稍晚,峰濃度時間與作用持續時間與既往我們了解的速效胰島素類似。不過,遺憾的是這篇摘要屬於臨床前研究,並非人體試驗。
  • 口服胰島素即將成為現實!
    糖尿病基本可以分為兩種類型,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不需要胰島素治療。在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中大概有四分之一的人需要注射胰島素。口服胰島素每年的銷售額大概在8億至17億美元。 口服胰島素的好處不止可以緩解病情,還可以使患者在患病早期就能開始接受治療,減輕一些併發症如失明和因癒合受損導致的截肢。 開發口服胰島素片的想法從1930年就開始了,但實現這個想法似乎太困難了。
  • 胰島素藥物的發現
    當他看到德國醫生的狗胰切除實驗和其他人的研究論文時,突然對胰島素的純化產生了濃厚興趣。當時很多人試圖從胰島細胞分泌物中純化胰島素,但是都沒有成功,這是因為胰島素容易被胰分泌的另一種酶——胰蛋白酶分解。憑藉其外科醫生的直覺,班廷認為如果破壞分泌胰蛋白酶的胰組織,將有希望保持胰島細胞的完整,為純化胰島素創造條件。
  • 駱駝乳對胰島素受體信號傳導的差異影響-了解駝奶的胰島素特性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假設駱駝牛奶可能作用在人類胰島素受體(hIR)和其相關的細胞內信號通路的水平。因此,我們審查了駱駝奶對使用生物發光共振能量轉移(BRET)技術在人胚胎腎293(HEK293)細胞中瞬時表達的hIR的激活的影響。 BRET用於在活細胞和實時評估hIR和胰島素受體信號傳導蛋白(IRS1)和生長因子受體結合蛋白2(Grb2)之間的物理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