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棄大城市的繁華,留校任教近40年,身患喉癌,卻依然奮鬥在科研事業的一線,帶領團隊攻克眾多難題,推動我國交通技術的革新。他就是西南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群湛。
這個世界缺的從不是選擇,而是做出選擇的勇氣。1982年從西南交通大學畢業之後,李群湛就留校任教至今。談及當初留校任教的選擇,他是這樣說的:"我是高中畢業四年之後考的大學,1977年恢復高考,一聲春雷,我們作為(高考恢復後)第一批的,考上了,我們這個專業在當年全國是獨一份的。本來要分到北京,慢慢地感覺到把鐵道電氣化這個專業能夠擱到西南交通大學,這是國家的重視,能夠學這個專業本身,我們就代表了中國這個專業的水平是"國家隊",你自然這個責任和擔當就不一樣,峨眉再苦,這個專業需要一批年輕人。"
從1982年1月畢業留校擔任助教開始,時至今日三十餘年過去了,李群湛一直從事著電氣化鐵路牽引供電系統理論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哪怕是在與病魔搏鬥最為激烈之時,他也從來沒有暫停過對教學和科研的關注,對學生的關心。
他在教育上認同"有教無類"、"英雄不問出處"的觀念,對學生們都一視同仁。教學時,向來是傾囊相授,無以保留。甚至哪怕是生活上的事,他也往往會予以重視,對於任何能幫助到學生的地方,都盡心盡力。
除了能力和成就,李群湛非常注重學者的道德品格。在談到未來工作時,他說:"掙錢是工作於成果的回報,但決不可把掙錢看得過重,看得過重可能會壞了人品,那就本末倒置、得不償失了。人品壞了,就遺臭萬年,就像北宋的那些大奸臣,他們空有才華,後人無法欣賞,而得到的只能是唾罵。"李群湛猶如海上燈塔一般,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引領著一代又一代的西南交大學子。
站上三尺講臺,他是躬身教壇育桃李的老師。進入科研實驗室,他又是一名以同相供電為核心內容的新一代牽引供電系統理論與技術體系的開拓者。李群湛為整個牽引供電系統體系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科研團隊目前有70餘項專利,完成了多個價值1000萬以上的科研項目和成果轉化,代表我國在該領域掌握了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18年,青藏鐵路格拉段電氣化改造項目陷入困難。該項目地處青藏高原,具有"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特殊環境,沿線自然條件惡劣,牽引供電設施運營維護極其困難,並且線路存在連續的長大坡道,傳統牽引供電技術在青藏鐵路項目上的應用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了解情況後,李群湛多次奔走建議,大坡道區段的電氣化,應儘量少設置接觸網電分相,採用同相供電技術能夠達到這一目標,確保供電和行車安全,為工程設計提供了可行的技術方案,為鐵路運輸安全運行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切實解決國家重大工程面臨的難題。
作為一名資深研究者,他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向正處於摸索階段的同學們提出了一些理論學習上的訣竅,以及諸多寶貴的建議:"做研究最重要的是把基本道理弄清楚,從細節和小處著手……以後選擇項目課題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學習以往,少走彎路。"同學們聽後都不住地點頭。"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是他立下的人生準則,"只有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才能有更廣闊的視野和不斷向前的動力。"李群湛如是說。
2010年,李群湛不幸被檢查出患有喉癌。"壯心高萬丈,人病錦官城",他用這樣的詩句描述當時的心境。在手術之後,李群湛脖子上的傷口一直無法癒合,始終要纏著紗布。每當學生們談及李群湛的病情時,氣氛總是變得有幾分沉重,但他本人對此卻毫無忌諱:"得了癌症的人,沒想到死那都是胡說八道,很多癌症患者都是嚇死的。"李群湛笑著說,"那我嚇不死怎麼辦呢,嚇不死就活著唄。"聞言,大家也都會心地笑了起來。李群湛說:"至少在詩詞創作上,病床給了我充裕的時間。在病床上,不著急,慢慢來,寫出來的東西可以反覆修改,有時候改出來的詞裡,最初的原稿一個字都不剩了,正所謂'舊句時時改,不妨說性情(白居易語)'嘛!"
李群湛除了作為工科教授,是牽引供電專家以外,還有另一個為人稱道的身份——"工科詩人"。他的同事、學生們都知道,這位工科教授很是熱愛鑽研詩詞。他的書櫃中藏書數百,其中關於詩詞的書籍就不在少數。他半開玩笑地說道:"其實我的書櫃裡講牽引供電的書我都不怎麼看,因為都是我寫的,但關於詩詞的書我卻看得很多,因為99.99%都是別人寫的。"以樂觀心態淡看病魔,用詩詞古句書寫人生。這份豁達和灑脫,讓無數學子為之感動。
回顧在西南交大近四十年的時光,李群湛感慨不已:"在中國,只要提到鐵道電氣化,想到的就是交大。我漸漸深刻地認識到:交大不僅是中國鐵道電氣化的搖籃,還是國家隊的排頭兵,所以我很感謝交大造就了我,成就了我,我要繼續為排頭兵增光添彩。"
今日我以母校為榮,他日母校將以我為驕傲。李群湛用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的踏實,和對待教學、科研孜孜不倦的態度,書寫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詩篇。願這樣的精神能夠感染更多西南交大的學子,在追夢路上勇往直前,創造新的精彩!
關注"西南交通大學招生辦"頭條號,獲取更多關於國家首批"雙一流"、211高校——西南交通大學最新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西南交通大學官微、西南交通大學機關黨委官微、中國交通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