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www.ruanyifeng.com/blog/2006/04/post_213.html(點擊尾部閱讀原文前往)
總算搞清楚」回車」(carriage return)和」換行」(line feed)這兩個概念的來歷和區別了。
在計算機還沒有出現之前,有一種叫做電傳打字機(Teletype Model 33)的玩意,每秒鐘可以打10個字符。但是它有一個問題,就是打完一行換行的時候,要用去0.2秒,正好可以打兩個字符。要是在這0.2秒裡面,又有新的字符傳過來,那麼這個字符將丟失。
於是,研製人員想了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在每行後面加兩個表示結束的字符。一個叫做」回車」,告訴打字機把列印頭定位在左邊界;另一個叫做」換行」,告訴打字機把紙向下移一行。
這就是」換行」和」回車」的來歷,從它們的英語名字上也可以看出一二。
後來,計算機發明了,這兩個概念也就被般到了計算機上。那時,存儲器很貴,一些科學家認為在每行結尾加兩個字符太浪費了,加一個就可以。於是,就出現了分歧。
Unix系統裡,每行結尾只有」<換行>」,即」\n」;Windows系統裡面,每行結尾是」<回車><換行>」,即」\r\n」;Mac系統裡,每行結尾是」<回車>」。一個直接後果是,Unix/Mac系統下的文件在Windows裡打開的話,所有文字會變成一行;而Windows裡的文件在Unix/Mac下打開的話,在每行的結尾可能會多出一個^M符號。
●本文編號2183,以後想閱讀這篇文章直接輸入2183即可。
●本文分類「底層」,搜索分類名可以獲得相關文章。
●輸入m可以獲取到文章目錄
Linux學習↓↓↓
Java編程↓↓↓
更多推薦《15個技術類公眾微信》
涵蓋:程序人生、算法與數據結構、黑客技術與網絡安全、大數據技術、前端開發、Java、Python、Web開發、安卓開發、iOS開發、C/C++、.NET、Linux、資料庫、運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