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劑載體的種類

2021-01-16 山東齊盈納米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10月29日  星期四

1美元 =6.7279人民幣



國內外研究較多的催化劑載體有:SiO2,Al2O3、玻璃纖維網(布)、空心陶瓷球、海砂、層狀石墨、空心玻璃珠、石英玻璃管(片)、普通(導電)玻璃片、有機玻璃、光導纖維、天然粘土、泡沫塑料、樹脂、木屑、膨脹珍珠巖、活性炭等。

天然礦物

天然礦物類物質本身具有一定的吸附性和催化活性,且耐高溫,耐酸鹼,常被用作催化劑的載體。已被用作TiO2載體的有硅藻土、高嶺土、天然浮石和膨脹珍珠巖等。劉勳等研究了幾種不同天然礦物(硅藻土、蛭石、高嶺土、膨潤土、矽灰石和海泡石)與納米TiO2的複合。結果表明,在6種天然礦物所製得的複合材料中,以海泡石光催化降解效率最高,作用6h後,對甲基橙光降解率達到98%。其次是硅藻土和矽灰石,分別達到87%和85% 。且光催化降解效率與天然礦物吸附能力呈一一對應關係。陳愛平等以輕質絕熱保溫建築材料膨脹珍珠巖作載體,製得了能長時間漂浮於水面的納米TiO2負載型光催化劑,用於水面浮油的太陽光光催化降解。周波等採用天然浮石為載體負載TiO2作光催化劑,利用高壓汞燈為光源對有機磷農藥的光催化降解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濃度為1.2×10-4 mol·L-1的農藥光照2h左右可完全被光催化氧化為PO4。


吸附劑

這類載體為多孔性物質,比表面積較大,是使用最為廣泛的一類載體。

吸附劑類載體可以獲得較大的負載量,可以將有機物吸附到TiO2粒子周圍,增加界面濃度,從而加快反應速度。崔鵬等將活性炭負載到TiO2膜作為光催化劑對甲基橙水溶液進行了光催化降解試驗。結果表明,與商品化的TiO2微粉光催化劑的降解性能相比,其降解速率較高,由於TiO2/C光催化劑中活性炭良好的吸附性能,使得光催化反應體系內產生了吸附-反應-分離的一體化行為,提高了光催化速率。國外的V.M.GuNk等研究表明,在不同負載量下,TiO2在矽膠表面均沒有形成連續塗層;TiO2和SiO2之間的作用力包括氫鍵、靜電力和少量的Si-O-Ti鍵,SiO2抑制了TiO2從銳鈦型向金紅石型的相變。國內的鄭光濤等採用溶膠-凝膠法將改性後的高效TiO2光催化劑負載於球形矽膠上,得到了具有混晶結構、大比表面積、高活性的納米TiO2光催化劑。負載後的催化劑在紫外區具有強的吸收,比表面積達到379.8m·g-1。鄭珊等合成了TiO2呈單層分散或雙層分散狀態的多孔分子篩MCM-41。結果表明,負載後,MCM-41孔道表面的SiO2以化學鍵相連生成Si-O-Ti鍵。


玻璃

玻璃價廉易得,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便於設計成各種形狀,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視。用於TiO2光催化劑的載體有玻璃片、玻璃纖維網(布)、空 心玻璃珠、玻璃螺旋管、玻璃筒、石英玻璃管(片)、普通(導電)玻璃片、有機玻璃等。張新英等以空心玻璃微球為載體,用溶膠-凝膠法製備負載型複合光催化劑,所得催化劑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便於回收和重新利用。有人認為可以採用:物料研磨→篩分→配料→混合→加水→混合→擠壓成型→乾燥→燒成,這一路線製備多孔催化劑載體。


陶瓷

陶瓷也是一種多孔性物質,對TiO2顆粒具有良好的附著性,耐酸鹼性和耐高溫性較好,也可用作催化劑載體。若在日常使用的陶瓷上負載TiO2,可以製成具有良好自潔功能的陶瓷,起到淨化環境的作用。賀飛等採用溶膠-凝膠法,在自製的陶瓷釉體表面製得粒徑大小為40~100nm的TiO2晶粒。它緊密結合,形成透明均一無「彩虹效應」的TiO2光催化薄膜型自潔功能陶瓷,具有超級親水性和去汙功能。


有機分子

由於TiO2在陽光下能光催化氧化降解有機物,所以一般不用有機材料做載體。而某些高分子聚合物,如飽和的碳鏈聚合物或氟聚合物,有較強的抗氧化能力,所以也可以用於負載型TiO2的研究。但由於·OH-,·O2-的強氧化性,這些高分子聚合物載體只能在短期內使用。用於負載TiO2的高分子聚合物載體有: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聚丙烯、ABS,NAfiON薄膜等。劉平等研究認為,TiO2粒子的形成與長大均限制在NAfiON的微小孔籠中,粒子形成過程所需的物質傳遞也僅能通過小通道進行;在該實驗的合成條件下,TiO2晶體大小僅取決於NAfiON孔籠直徑。


此外,在載體選擇時,必須對效率、催化活性、催化劑負載的牢固性、使用壽命、價格等作綜合考慮。



【每日正能量】


歷史告訴我們,所謂道德與公理,只有在實力相等的情況下才能拿出來討論。


——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


相關焦點

  • 臭氧催化劑填料的載體種類
    目前,存在的臭氧催化劑填料按照載體的不同可分為:碳基載體(活性炭載體),多以活性炭為負載材料,催化組分與載體為物理結合,催化組分易流失,且強度差,已經開始逐步淘汰。陶粒載體(陶粒顆粒),強度較活性炭的強,催化組分流失相對活性炭基體的慢一些,損耗仍還在30%-50%,需要每年補加,甚至更換。3. 鋁基載體(三氧化二鋁),克服了活性炭、陶粒的內物理結合,催化組分易流失問題,為金屬合金結構,化學鍵結合,更穩定,不容易流失,但磨損率仍然在10%以上,填充高度一般不超過1.5米。4.
  • ​催化劑載體效果是什麼,常見的載體有哪幾種?
    催化劑載體是固體催化劑特有部分,是催化劑活性成分的分散劑、黏合物、負載體,有時還擔任共催化劑或助催化劑的角色。催化劑載體又稱擔體,是負載型催化劑的組成之一。一般為多孔物質,具有必定的比表面積,常把催化劑的活性組分附載其上面,載體首要用於支撐活性組分,使催化劑具有特定的物理性狀,而載體自身一般並不具有催化活性。
  • 丙烷燃燒的高活性Pt/BN催化劑:載體和反應物誘導的活性位點演變的作用
    在其他具有不同Pt負載量的催化劑上也證實了反應物對Pt氧化物的還原作用(圖4)。相反,反應前的預還原2Pt/BN催化劑含有70.3%的Pt0和29.7%的Pt2+,而Pt0的相對濃度則略微降低至68.7%。應當指出,還原催化劑中Pt2+種類的存在也可能是由於Pt表面上吸附的表面原子引起的,但不一定是由於完全氧化的PtO引起的。
  • 基於不同氮化碳載體的單原子非均相催化劑
    但是,在通用載體(金屬、金屬氧化物、碳等)上原子分散的金屬熱力學不穩定,容易聚集形成團簇或納米顆粒。石墨相氮化碳(GCN)具有富氮微雜環,能夠很好地錨定金屬原子,因此是製備SACs的優異載體。然而,目前氮化碳基單原子催化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合態的GCN上,而其他結構的氮化碳材料,例如在獲得GCN的聚合過程中的眾多中間體,線性蜜勒胺寡聚體(LMO),高度結晶的氮化碳,如聚三嗪醯亞胺(PTI)、聚庚嗪醯亞胺(PHI)等與單原子金屬作用的研究很少。
  • 中國科大在催化劑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負載型金屬催化劑對於現代工業至關重要。大量的實驗和理論研究表明,負載型金屬催化劑中的載體不僅扮演著分散和穩定金屬納米顆粒的作用,還會與金屬顆粒產生強相互作用,進而影響催化劑的活性、選擇性及穩定性。
  • 中國科大在催化劑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方面取得新進展
    負載型金屬催化劑對於現代工業至關重要。大量的實驗和理論研究表明,負載型金屬催化劑中的載體不僅扮演著分散和穩定金屬納米顆粒的作用,還會與金屬顆粒產生強相互作用,進而影響催化劑的活性、選擇性及穩定性。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梁海偉教授課題組與武曉君教授課題組進行實驗和理論相結合的合作研究,基於硫摻雜碳負載鉑(Pt)催化劑體系,發現了金屬與碳載體之間的電荷轉移方向隨著Pt尺寸的變化而反轉的新現象(圖1)。
  • 貴金屬催化劑催化燃燒揮發性有機物(VOCs):活性組分、載體性質等的...
    在用於催化燃燒VOCs的催化劑中,貴金屬因其優異的催化活性而受到眾多關注。從活性組分和載體兩方面,對貴金屬催化劑催化燃燒VOCs的最新報導進行綜述。目前,催化劑活性組分的研究重點在於鉑、鈀、金等單組分貴金屬的改性和雙組分貴金屬的設計合成;對載體的研究主要涉及酸性、孔結構以及載體與金屬的強相互作用。未來還需進一步提高貴金屬催化劑的抗中毒性能。
  • 研究發現單原子催化劑中經典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喬波濤和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在單原子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發現Pt單原子能夠與TiO2載體間發生經典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I),但其所需發生溫度較Pt NPs更高,且Pt單原子失去
  • AEnM:石墨炔:新興電催化劑載體用於能量轉換
    電催化劑是電催化技術的核心,開發高性能以及高穩定性的電催化劑是當前所面臨的巨大的挑戰。目前已經有一些電催化劑如貴金屬、金屬氧化、過渡金屬硫化物以及層狀雙氫氧化物已經被開發用於電催化領域,但是他們有一些缺點如導電性能差、易團聚等。將這些電催化劑負載在碳材料上將有效改善這些缺點,從而提高電催化的性能。與之前已經制開發的碳材料不同,石墨炔首次實現了sp1和sp2雜化碳原子在二維平面結構中的共存。
  • 【催化】解析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LDHs):催化劑、載體和前驅體
    而二維層狀材料因其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和獨特的電子特性可作為很好的電極材料,在電催化和儲能中應用廣泛。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 是一類由兩種或兩種以上金屬元素組成的金屬氫氧化物主層板和層間的陰離子及水分子相互交疊所構成的結構類似於水鎂石的陰離子型黏土礦物。
  • TiO2光催化劑載體選擇及提高其光催化活性的研究(活性炭應用技術)
    因為某些載體可與TiO2發生相互作用,有利於E-H+的分離並增加對反應物的吸附,同時實現載體的再生;  (4)提高光源利用率。如將TiO2製成薄膜後,化劑表面受到光照射的催化劑粒子數目增加;  (5)將催化劑用載體固定,便於製成各種形狀的光催化反應器。
  • 江蘇大學提出了一種逆向構築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構建高效催化劑
    負載型金屬催化劑在催化、能源轉化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何理性設計負載型催化劑的結構從而獲得理想的催化性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有研究發現,構築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MSI)是一種調控催化劑結構、催化活性和選擇性的有效策略。
  • 調控活性位密度和載體孔結構增強單原子Fe催化劑ORR性能
    這兩方面的貢獻使得所製備的單原子催化劑中Fe的負載量高達2.9 wt%,同時碳載體有序的介孔結構提高了FeNx活性位的可接觸性和反應動力學。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重要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0.119411)上。
  • 煙氣SCR脫硝催化劑低溫改性研究進展
    1低溫金屬氧化物催化劑研究進展  金屬氧化物NH3-SCR催化劑種類較多,按照活性組分的存在形式可以分為負載型金屬氧化物催化劑和非負載型金屬氧化物催化劑,其中非負載型金屬氧化物催化劑又包括單一金屬氧化物催化劑和複合金屬氧化物催化劑。目前研究熱點領域為負載型金屬氧化物催化劑和複合型金屬氧化物催化劑。
  • Energy Mater.綜述:石墨炔——新型電催化劑新型載體用於能源...
    其中,電催化在能量轉換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但對電催化劑性能要求甚高。故而開發出豐富的、高性能和高度穩定的電催化劑成為一項基本挑戰。近年來,開發的基於貴金屬、層狀的雙氫氧化物等電催化劑存在電導率差、活性位低、電荷轉移緩慢等問題。目前,石墨烯、碳納米纖維等碳(C)材料已被廣泛用作各種電催化劑的載體,以增強其催化性能,並且已獲得顯著改進。
  • 《Nature》重磅:丙烷脫氫催化劑重大突破!介孔沸石載體助力形成稀土-鉑納米合金,催化壽命延長700倍
    MFI沸石,以替代傳統的氧化鋁載體。因為這些稀土元素(REE)氧化物與Pt會產生強的金屬-載體相互作用,從而使Pt以更小納米顆粒的形式穩定存在。研究人員期望在強的金屬-載體相互作用效應下,添加稀土元素可以改善Pt /沸石催化劑的初始PDH活性。但令人驚訝的是, La和Y的摻入不僅提高了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還可以使其催化壽命延長十倍以上。
  • 保密法治宣傳月|| 常見的涉密載體種類
    保密法治宣傳月|| 常見的涉密載體種類 2020-05-20 04: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濤&李為臻&喬波濤Nature子刊:強金屬-載體相互作用,製備熱穩定單原子催化劑
    (SAC)具有固定在載體上的均勻分布的金屬原子,隨著負載金屬尺寸的減小,SAC達到了最大的原子利用效率。此外,由於獨特的配位環境,金屬原子和載體的強相互作用和量子尺寸效應,原子級分散的金屬物種通常表現出獨特的電子態。單原子催化劑在許多異相反應中均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性能。然而,SAC不太容易製備獲得,要以簡單且可大量的生產的方式製備熱穩定的SAC仍然是艱巨的挑戰。
  • 單原子CO2電催化劑合成、種類、機理
    最近,錨定在導電基底上的單原子金屬被發現能夠有效的進行電化學CO2還原反應,該項發現為開發價格低廉、高效率的電化學催化劑提供了較為廣泛的經驗。在單原子電催化劑中,催化活性位點的結構、配位環境對催化劑的性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揮發性有機物催化氧化技術及催化劑研究進展
    根據催化劑的種類差別,在貴金屬催化劑和非貴金屬催化劑表面的反應機理也不盡相同,具體包括Langmuir-Hinshelwood 反應機理和MarsvanKrevelen 反應機理。對VOCs消除催化劑的研究已有多年歷史,種類也較多,從活性組分分類,主要包括貴金屬催化劑和非貴金屬催化劑。非貴金屬催化劑又包括過渡金屬氧化物催化劑和複合金屬氧化物催化劑。與金屬氧化物催化劑相比,對貴金屬催化劑開始研究的時間較早,研究的也較深入。用於消除VOCs 的貴金屬活性組分一般包括Pt、Pd、Rh、Ru 和Au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