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materials:ROS誘導的放療增敏與納米光療聯合治療根治原位乳腺癌並抑制轉移

2021-02-12 NanoImmuno

放射療法(RT)是惡性腫瘤治療中最常用的療法之一,通常與放射增敏劑結合使用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臺灣清華大學的Hsin-Cheng Chiu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的納米光療系統,由聚(硫代二亞乙基丙二酸酯)(PSDEM)和PEG-PSDEM-PEG組裝而製備的納米藥物負載了作為RT增敏劑的亞磺醯苯胺異羥肟酸(SAHA)和作為光熱/光動治療劑的吲哚菁綠(ICG)。

該製劑具有響應近紅外輻射和X射線放射治療而發生結構變化和釋放負載藥物的能力。隨著腫瘤部位內局部和可控的反應,活性氧(ROS)觸發的SAHA釋放和光熱治療誘導的血管通透性增強顯著增敏了RT治療,並進一步結合光動力/光熱療法(PDT / PTT)促進了治療效果。該療法遠比單獨使用非增敏的X射線放射療法和PT / PD聯合療法的療效高。通過用SAHA增敏RT治療以及誘導腫瘤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腫瘤缺氧緩解的光熱效應,增強了RT療效。

體外研究表明,用ROS誘導的增敏RT治療的4T1乳腺癌細胞中,細胞內DNA雙鏈受到損傷,細胞增殖受到抑制。與單獨使用RT的效果相比,由於光介導治療與增敏RT的組合效果也觀察到了細胞活力的顯著降低。在納米光療中以低劑量(6 Gy),ROS引起的增敏RT的原位4T1乳腺癌小鼠中觀察到完全根除原發腫瘤和強效抑制肺轉移,83%小鼠的生存率可達到60天。

原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2961220304750

歡迎加入學術QQ群交流:1061595121

投稿、薦稿、人才招聘、會議宣傳等合作請聯繫郵箱:nanoimmuno@foxmail.com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高能物理所Biomaterials:負載D-精氨酸的納米MOF用於對骨肉瘤進行放療增敏
    生物醫藥學術QQ群:1033214008骨肉瘤是一種常見的骨癌,肺轉移率很高研究表明,大劑量的放射治療對於不能切除的骨肉瘤是有用的。然而,這往往也會導致嚴重的副作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劉曉光教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陳俊副研究員和胡毅研究員開發了一種負載D 精氨酸的金屬有機骨架(MOF)納米顆粒,以用於對骨肉瘤進行放療增敏。
  • Biomaterials:基於殼聚糖/γ-PGA納米粒子的免疫療法可作為乳腺癌放療的佐劑
    放射療法(RT)是多種癌症的基本治療方法。儘管具有治療潛力,但RT通常不足以克服腫瘤微環境的免疫抑制特性,無法控制腫瘤轉移。
  • 胡勇課題組全瘤放療增敏同時抑制MDSC募集的新策略
    為了增強癌細胞,尤其是深層乏氧組織癌細胞對於放射線的敏感性,引入活性氧組分或利用金屬原子的韌致輻射誘導自由基產生是兩大主流策略,我們的科學設想是能否通過單一納米藥物同時觸發兩種增敏模式,最大限度增強射線對於癌組織殺傷,同時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該治療策略既要觸發自由基產生,同時又不能以組織內氧氣為原料,否則將會導致乏氧情況惡化。
  • :全瘤放療增敏同時抑制MDSC募集的新策略
    支撐STM的核心細胞系——髓性來源抑制細胞(MDSCs)也引起了科學家的關注。MDSCs起源於骨髓祖細胞和未成熟髓細胞,其正常分化路徑的終點為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或粒細胞,腫瘤微環境可觸發其不完全分化,最終形成MDSCs。同時,MDSCs的存在幫助腫瘤誘導調節性T細胞的產生,進一步增強其免疫抑制性,共同削弱以細胞毒性T細胞為代表的抗癌免疫反應。
  • 超聲聯合微泡增敏腫瘤化療的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進展
    其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手術切除、放療、化療等。許多腫瘤早期診斷率低,發現時已處於晚期,甚至已發生轉移,無法進行手術切除。由於手術及放療均為局部治療,對於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或遠處轉移作用較小。化療為一種全身性治療手段,通過血液循環使藥物遍布全身大多數組織和器官,可用作某些中晚期腫瘤局部治療前的輔助手段,還可在術後預防局部微小復發及轉移,甚至根治某些腫瘤。
  • Cancer research:攜帶siRNA納米顆粒抑制三陰性乳腺癌轉移
    轉移性乳腺癌是癌症導致女性死亡的第二大殺手,而三陰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具有高度侵襲性的一個亞型,到目前為止,仍缺少了解比較清楚的分子靶向目標以制定有效的靶向治療策略。疾病復發,轉移以及對藥物的抵抗導致正常的化療手段對於三陰性乳腺癌治療不能達到有效的治療效果。
  • Nano Letters:外泌體驅動的對接納米粒子推動原位乳腺癌特異性化療治療肺轉移
    最近,以納米技術為基礎的醫學領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和進步,有望徹底改變無數重要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如預期的那樣具有較低的毒性作用,通過歸巢轉移具有更高效力。許多納米顆粒(NPs)被開發用於保護Pt免受血漿清除並促進其細胞溶質轉運.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放療治療晚期頭頸鱗癌:未來之路|免疫治療|...
    與此同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頭頸部腫瘤中的研究仍在不斷探索中,尤其針對更早期的患者(局部晚期),放療仍是頭頸部腫瘤的首選治療方式,而免疫聯合放療可以通過促使免疫系統對腫瘤細胞進行識別並且減少腫瘤微環境內的免疫抑制來產生協同效應,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QL1701與赫賽汀分別聯合多西他賽治療HER2陽性乳腺癌
    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平行兩組比較QL1701(赫賽汀仿製物)與赫賽汀分別聯合多西他賽在未經治療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有效性是否等效。(FISH)]證實為HER2陽性 04無法實施根治手術或放療的局部復發性或轉移性乳腺癌(含初次診斷即為轉移性乳腺癌的患者
  • 三陰性乳腺癌免疫治療的研究進展
    FDA已經批准了一種由Atezolizumab加納米顆粒白蛋白結合(NAB)紫杉醇組成的聯合療法,用於治療PD-L1陽性的TNBC轉移或無法切除的局部晚期腫瘤,該聯合療法能顯著延長PD-L1陽性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和OS。
  • 四川大學錢志勇Biomaterials:具有深度滲透能力的雙載系統用於協同腫瘤光動力免疫療法
    光動力療法(PDT)是治療原發性腫瘤,特別是表皮癌的一種相對安全、有臨床應用前景的治療方法,但對遠處轉移的影響微乎其微。有鑑於此,四川大學錢志勇等人報導了一種多功能納米系統(HPR@CCP),結合光動力學和免疫治療,以增強對原發性腫瘤和遠處轉移的治療效果。
  • 科學家發現誘發三陰性乳腺癌轉移的關鍵基因 並開發出阻斷癌症轉移...
    (乳腺癌轉移)的關鍵基因,同時還開發出了一種阻斷乳腺癌轉移的新方法。儘管轉移是癌症療法失敗的關鍵原因,但研究人員對其知之甚少;同時他們也並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驅動了患者機體中癌症的轉移性生長,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識別出TRIM37或許就是乳腺癌的癌基因,一般而言,在腫瘤發生過程中多個基因的功能都會被改變,然而靶向作用相同的基因是否能夠抑制癌症的轉移性轉變還有待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闡明。
  • 愈她百家談︱十面埋伏謀精準,中西巔峰對話乳腺癌精準治療策略
    會議的中西巔峰對話環節在廖寧教授和張瑾教授的主持下對乳腺癌精準治療策略進行深入探討,結合循證醫學證據及臨床實戰,對三陽性乳腺癌患者的新輔助治療和晚期HER-2陽性乳腺癌肝轉移後的治療選擇進行激烈的碰撞。國際知名專家Nacy E. Anderson教授、Mien-Chie Hung教授、Michael Douek教授、Tony Ng教授、Omar Z.
  • 保乳術後,一定要做哪種治療?否則無法根治!
    歐美國家的保乳術後放療患者的5年生存率是91.6%~97.5%,國內以上海為例,近日公布一組保乳術後放療患者的療效數據,顯示患者5年總生存率為97%、局部控制率為98%,達到與乳房根治術同等的治療效果。所以該患者保乳術後,建議放療。
  • 中國晚期乳腺癌規範診療指南(2020版)|乳腺癌|抑制劑|內分泌|診療|...
    放療是局部治療的重要手段,應重視放療在晚期乳腺癌局部治療中的作用。5. 相對局限的局部復發晚期乳腺癌應儘可能選擇局部根治性治療,包括乳腺切除術、再次保乳術,術後根據復發情況、既往放療劑量和部位考慮是否局部放療。達到根治性治療的患者應積極開展全身治療策略,具體方案在結合既往治療史的基礎上可參考輔助或新輔助治療策略。
  • 這些乳腺癌治療高頻詞,告訴你是什麼意思
    HER2: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是乳腺癌研究較為透徹的基因之一,HER2的過度表達與腫瘤的發生和侵襲有關,可提高轉移的危險。浸潤性乳腺癌浸潤性乳腺癌是相對於非浸潤性乳腺癌的,非浸潤性乳腺癌又稱為原位乳腺癌,乳腺癌病變僅局限於乳腺導管或乳腺腺泡內,並未突破基底膜。
  • 蘇州大學《Adv Mater》:超分子納米結構,癌症治療新機會!
    本文提出了自組裝膠束納米結構,用於抑制原發性、轉移性和復發性TNBC。該研究為針對TNBC的有效光療提供了超分子納米結構協同性的策略。  乳腺癌是一種複雜的異質性疾病,在女性中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三陰性乳腺癌(TNBC)被認為是一種高度惡性的乳腺癌。
  • 自噬在惡性腫瘤治療中的進展及影像學應用前景
    促進或抑制自噬來治療腫瘤,其大致遵循兩種不同的策略:促進或抑制自噬的化療藥物作為單一療法,促進或抑制自噬的化療藥物與其他治療方式相結合,作為加強其它治療方式有效性的手段。促進或抑制自噬治療腫瘤主要有三種途徑。最常見的是通過促進PI3K-Akt-mTOR途徑誘導自噬,主要藥物為mTOR抑制劑。這已被應用於膠質母細胞瘤、口腔癌、肺癌、乳腺癌、食管癌和前列腺癌等惡性腫瘤。
  • 北京大學《科學》納米酶「解鎖」腫瘤微環境強化聯合治療乳腺癌
    【前沿背景】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分子水平上是一種異質性疾病。乳腺癌組織的異質性通常易於引起腫瘤的多藥耐藥性,腫瘤復發或轉移,從而導致治療效果下降。
  • Angew.含硒納米藥物在癌症免疫治療、放療和化療聯合治療中的應用
    共104家會員企業在賣,看一看吧 導讀 近日,清華大學的許華平教授團隊發展了一系列含硒納米藥物,將癌症免疫治療與化療、放療相結合,顯著提高了免疫治療的抗腫瘤活性,為癌症聯合療法的設計提供了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