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錢志勇Biomaterials:具有深度滲透能力的雙載系統用於協同腫瘤光動力免疫療法

2021-02-13 奇物論

光動力療法(PDT)是治療原發性腫瘤,特別是表皮癌的一種相對安全、有臨床應用前景的治療方法,但對遠處轉移的影響微乎其微。有鑑於此,四川大學錢志勇等人報導了一種多功能納米系統(HPR@CCP),結合光動力學和免疫治療,以增強對原發性腫瘤和遠處轉移的治療效果。

 

本文要點:

1此納米系統是通過靜電吸附帶負電荷的透明質酸「殼」和帶正電荷的「核」而獲得的,該「核」由靶向Ptpn2基因的CRISPR-Cas9系統(Cas9-Ptpn2)和靶向線粒體的改性chlorin e6 (TPP-PEI-Ce6)組成。

2細胞實驗表明,HPR@CCP納米粒子對B16F10 細胞具有很高的轉染效率,其中的TPP-PEI-Ce6由於在雷射照射下能在線粒體中高效地產生單線態氧而具有顯著的PDT效應。

3通過體內主動和被動腫瘤靶向,腫瘤內納米粒子的蓄積會導致納米載體中的Cas9-Ptpn2質粒破壞Ptpn2基因,從而通過增加IFN-γ和TNF-α信號轉導和促進CD8+T細胞的增殖,使腫瘤對免疫治療增敏。

4此外,通過預先給予透明質酸酶以破壞凝聚的細胞外基質中的透明質酸,並從納米系統中去除透明質酸「殼」,隨後導致氧氣和治療劑的增強滲透。幸運的是,經過PDT免疫聯合治療後,實驗動物的原發性腫瘤和遠處腫瘤均得到了明顯的抑制。

綜上所述,這種易於構建的納米藥物可作為一種潛在的腫瘤聯合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Chengli Yang, et al. Chlorin e6 and CRISPR-Cas9 dual-loading system with deep penetration for a synergistic tumoral photodynamic-immunotherapy. Biomaterials, 2020.

DOI: 10.1016/j.biomaterials.2020.120194

https://doi.org/10.1016/j.biomaterials.2020.120194

加微信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 18965840059,備註:姓名-單位-研究方向(無備註請恕不通過),由編輯審核後邀請入群。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提出光熱和光動力協同治療腫瘤新策略降低腫瘤...
    目前納米載體介導的腫瘤光治療,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光熱治療(PTT)和光動力治療(PDT)已取得了很大進展。光熱治療腫瘤短期效果好,光動力治療持續時間較長。但無論是PTT或者PDT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單模式治療難以徹底根除腫瘤。PTT和PDT協同治療既繼承了光治療毒性低、副作用小的優點,又能使兩種治療方式取長補短,是提高療效和減少毒副作用的有效策略。
  •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雙光子光動力療法治療深度腫瘤獲進展—新聞...
  • 《細胞》:腫瘤免疫療法解鎖新角色,免疫系統的抗癌能力更強了
    免疫療法的興起給癌症治療帶來了巨大進步。目前的免疫療法主要集中於調節適應性免疫,也就是激活T細胞和B細胞來對抗腫瘤細胞,例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就是針對腫瘤細胞和T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近日,同時發表在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的兩項研究,則突破性地展示了免疫系統中另一支抗癌力量。
  • 深圳大學在基於AIE分子對腫瘤光熱治療及抗菌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divAbstract2. 1+1+1>3協同策略,增強光動力治療光動力療法(PDT)長期以來被證明是一種強大的癌症治療方式。然而,PDT是單一的,並已成為刻板的近年來。因此,探索獨特的PDT方法的需求很高,但仍然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 乳腺腫瘤的免疫療法
    提到腫瘤的免疫治療,大家通常會想到黑色素瘤和肺癌這些免疫治療藥物的有著很強效應的腫瘤,而用於乳腺癌的免疫療法之前未出現有效的藥物。 免疫檢查點抑制和癌症 檢查點抑制劑往往對具有PD-L1蛋白高表達或高突變負荷的腫瘤更有效。突變負荷是指腫瘤中存在的突變數量。
  • 如何加熱「寒冷」的腫瘤?中國藥科大學孫敏捷團隊《PNAS》:全氟化...
    「冷」腫瘤善於偽裝自身,免疫系統通常無法識別冷腫瘤,並且不會引起有效的免疫反應,這為抗腫瘤免疫治療帶來了巨大障礙。臨床研究指出,大多數腫瘤是寒冷的,調節免疫過程以將冷腫瘤轉變為熱腫瘤已成為抗腫瘤免疫治療的緊迫任務。
  • 一種用於器官組織疤痕的藥物或有望改善癌症免疫療法的成功率!
    2020年3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南安普敦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最早用來處理器官組織疤痕而開發的藥物或能幫助明顯改善癌症免疫療法的成功率。
  • 腫瘤免疫療法是騙術嗎?
    浙江日報訊(記者 曾福泉 通訊員 周煒)罹患癌症的21歲青年魏則西之死,讓腫瘤免疫療法進入大眾的視野,一時間眾說紛紜。許多人一方面對免疫療法知之甚少,同時又認為國內開展的免疫療法屬於問題醫院的騙術。那麼,到底什麼是腫瘤免疫療法?腫瘤免疫療法對治療某些疾病是否有效?
  • BioMaterials|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用於氣管修復的3D列印植入物
    摘要:3D列印有機矽(PDMS)植入物為具有高度精確的解剖結構一致性的個性化植入物提供了前景。但是,仍然存在潛在的不利影響,例如由於免疫反應而形成的肉芽腫。解決該問題的一種潛在方法是使用免疫調節塗層控制植入物/宿主界面。
  • 腫瘤免疫療法「風起雲湧」,癌症治療的未來真的不用「動刀」了嗎?
    目前常用的腫瘤免疫治療策略及挑戰隨著腫瘤學、免疫學以及分子生物學等相關學科的不斷發展和交叉滲透,腫瘤免疫治療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均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為抗腫瘤治療模式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其中,FDA 已批准 CTLA-4 單抗 Ipilimumab用於治療晚期黑色素瘤或作為Ⅲ期黑色素瘤術後輔助治療,PD-1單抗Nivolumab用於治療晚期NSCLC、黑色素瘤及腎細胞癌。目前,在其他實體瘤中針對CTLA-4、PD-1/PD-L1 的臨床試驗也正在進行中。
  • Biomaterials:基於殼聚糖/γ-PGA納米粒子的免疫療法可作為乳腺癌放療的佐劑
    儘管具有治療潛力,但RT通常不足以克服腫瘤微環境的免疫抑制特性,無法控制腫瘤轉移。創新的免疫調節策略,例如免疫刺激生物材料,可用於增強RT的免疫原性作用。本文製備了了免疫刺激的殼聚糖/聚(γ-穀氨酸)納米粒子(Ch /γ-PGANPs)與RT協同治療,在4T1原位乳腺腫瘤小鼠模型中誘導抗腫瘤免疫。
  • 腫瘤免疫療法靶向藥物是什麼?腫瘤免疫療法好在哪裡呢?
    腫瘤免疫療法現在是越來越火,很多晚期病人抱著最後的一絲希望來用藥,但是很多人對腫瘤免疫療法也是充滿了疑惑,腫瘤怎麼和免疫聯繫一起了呢,這個腫瘤免疫療法到底好在哪裡呢?下面我為大家一一解答。一、 什麼是腫瘤免疫療法?腫瘤免疫療法就是應用我們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和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進行殺傷,達到治療控制腫瘤生長的目的。二、 免疫細胞和腫瘤細胞是什麼關係呢?
  • 中國科研人員提出新策略,這一治療方法可降低腫瘤復發率!
    光熱治療腫瘤短期效果好,光動力治療持續時間較長。但無論是PTT或者PDT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單模式治療難以徹底根除腫瘤。PTT和PDT協同治療既繼承了光治療毒性低、副作用小的優點,又能使兩種治療方式取長補短,是提高療效和減少毒副作用的有效策略。通常PTT和PDT協同治療的抑瘤率都大於95%,但腫瘤的後期復發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 為深部腫瘤診療提供新方案 上海光機所雙光子光動力治療研究獲進展
    東方網記者解敏3月29日報導:光動力療法是一項用光敏藥物和雷射活化治療腫瘤疾病的一種全新方法。近期,上海光機所團隊在雙光子光動力治療技術的實驗研究中取得新成果,有望應用於深部腫瘤治療。這一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Nanoscale[Nanoscale, 2019, 11, 3386]上。
  • 獲得諾貝爾獎的「腫瘤免疫療法」是怎麼殺死癌細胞的
    18年10月,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被授予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兩位科學家在腫瘤免疫學的貢獻。他們的研究提供了一種通過刺激免疫系統原有的能力來對抗腫瘤細胞的方法。
  • 高載藥量的超分子自組裝體用於腫瘤PDX模型的化療/光動力治療
    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利用光動力反應進行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醫療技術,其具有微創低毒,時空可控的優點,被用於淺表性實體瘤和管腔瘤治療
  • PNAS:新型癌症免疫療法面世!靶向腫瘤相關巨噬細胞表面上的清道夫...
    腫瘤相關巨噬細胞在腫瘤發生中的主要作用。圖片來自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2019, doi:10.1186/s12929-019-0568-z。癌細胞對免疫細胞進行重新編程,從而有利於腫瘤生長。經過多年的研究後,人們已經可以利用免疫系統對抗癌症,即不同的抗體可以觸發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攻擊癌細胞。
  • 蘇州大學《Adv Mater》:超分子納米結構,癌症治療新機會!
    光動力療法(PDT)作為一種依賴於光活性染料的療法,可以與免疫療法和化學療法等其他治療方法相結合,產生針對惡性腫瘤(如乳腺癌)的增強的抗腫瘤功效。然而,目前的困境是,光活性劑未能通過化學修飾可控地調節它們的光轉化,以優化腫瘤治療和預後。
  • 天津大學仰大勇課題組:生物合成蛋白質分子影像探針用於腫瘤靶向...
    仰大勇教授課題組在生物材料領域國際權威期刊《Biomaterials》上發表生物合成蛋白質分子影像探針用於精準腫瘤成像的最新成果。該研究利用生物合成的策略,開發了一種腫瘤特異性雙模態分子影像探針,該探針生物相容性好,在小鼠腦膠質瘤模型中,顯示出優異的腫瘤靶向和螢光/磁共振成像效果,為分子影像探針的設計和開發提供了生物合成新思路。相關成果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天津大學化工學院講師趙懷鑫博士和碩士研究生趙慧婷為共同第一作者。
  • 腫瘤免疫療法湖北開出首張處方
    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惡性程度最高的類型,具有進展快、轉移早、易復發等特點。根據流行病學統計,小細胞肺癌與吸菸及二手菸暴露有密切關係,超過80%的小細胞肺癌患者有吸菸史。2020年2月13日,腫瘤免疫治療創新藥物泰聖奇(阿替利珠單抗)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准,聯合化療用於一線治療廣泛期的小細胞肺癌。該療法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個獲批用於一線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的腫瘤免疫療法,標誌著中國的小細胞肺癌邁入嶄新的免疫治療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