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凝聚態物理:新材料新現象帶來無數可能—新聞—科學網

2020-11-26 科學網

 

■本報記者 王卉

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和相互作用規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重要研究基礎之一。

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副研究員羅會仟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以他對凝聚態物理的認識為契機,展望了未來的物理學發展趨勢。

凝聚態物理的新近突破

從凝聚態物理領域來看,羅會仟以一個基層普通科研工作者的視角對近十年來的突破作了大致的介紹。

最為公眾所熟悉的,莫過於新能源材料方面的重要進展,比如鋰離子、鈉離子、鋁離子等各種固態電池的發現,使電池壽命和儲能效率更高。

磁學方面,有各種多鐵材料的發現和研究,在自旋冰材料中尋找到磁單極子準粒子,各種新型磁記錄和磁存儲材料的發明等。

超導方面,近些年來鐵基超導材料的發現和研究,開啟了高溫超導的另一扇大門,為超導應用和機理研究提供了近千種新材料。

表面物理方面,物理學家把拓撲學的概念引入到凝聚態物理研究當中,從理論上成功預言三維拓撲絕緣體的存在並在隨後被實驗驗證。

納米物理方面,各種零維量子點、準一維納米線、二維納米烯等新材料不斷發現,基於這些材料做出的功能器件,在電子學、光學、磁學、生物學和醫學等領域上得到了非常重要的應用。

如何受益於新興科技

「各種新材料和新物理現象的發現正為未來世界的應用帶來無數潛在可能性。」羅會仟表示。

比如多種超導材料的發現意味著可能製備更大臨界電流密度或者更低成本的超導線纜,實現無損耗遠距離輸電。這些超導材料具有的豐富物理性質意味著超導元器件的多樣性。

固體材料裡面發現的各種新的準粒子形式,例如磁單極子和外爾費米子等,意味著可能採用這些新的電磁輸運形式實現全新概念的電學元件,實現低能耗高效率電器。

多種納米功能材料的出現讓生活中各種用品都具有納米神技,比如石墨烯做成薄膜「保護殼」,可以讓手機甚至汽車耐磨耐摔抗撞。

未來會出現哪些諾獎級的成果

在羅會仟看來,一項科學研究工作是否有用,需要看它的應用是否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影響,這也許要放到一百年的尺度上來看。按照諾獎的評價體系,如果期待近些年獲諾獎,得看五十年前左右作的研究是否超越了那個時代,並且是否對如今的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是,由於歷史原因,這種工作在60年代的中國是極其稀有的。

現今,中國的基礎研究已大不相同,在凝聚態物理領域,中國科學家取得了許多世界級的重要進展,如鐵基高溫超導的研究、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發現和外爾費米子的發現。但人們必須清晰地認識到,這些工作尚待時間來評價,無論是否為諾獎級或能否拿到諾獎,還要看未來是否真的能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但不可否認的一個趨勢是,隨著中國基礎物理研究的投入迅速增加和大批優秀人才的培養,中國取得諾獎的沃土逐漸形成,未來必將湧現出一大批世界前沿研究成果。有了良好的研究環境和前沿的研究團隊,獲得諾獎會是水到渠成的事。

《中國科學報》 (2015-10-08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多位業內專家:中國凝聚態物理領域的春天已經到來—新聞—科學網
    2018年年末,對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丁洪而言,好消息不止一個。在剛剛公布的中科院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中,他所從事的拓撲物態研究位列「面向世界科技前沿」15項之一。 與此同時,實驗室裡,他帶領的團隊在一種特殊的拓撲材料中發現了一種非常規的手性費米子,通過摻雜可能實現三維拓撲超導。 「近年來,我國拓撲物態研究發展迅速,中國科學家的一系列發現解決了深層次的物理問題,讓我們不斷向製造低能耗器件邁進。」
  • 文小剛榮獲凝聚態物理最高獎巴克利獎—新聞—科學網
    美國當地時間10月11日,美國物理學會宣布,將2017年Oliver E.
  • 文小剛:量子革命是最不可思議的物理革命—新聞—科學網
    凝聚態理論物理學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文小剛的答案是:「我們生活在量子計算機裡面。量子信息是真實的,而所看到的各種物質、人,都是量子信息的虛擬反映。」 7月23日,文小剛(文小剛科學網博客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u/xgwen)做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帶來了一場題為《物理的新革命——量子信息:物質和相互作用的起源》科普報告。
  • 凝聚態物理近期論文精選|Communications Materials
  • 專家解讀發現「天使粒子」新成果
    來源:科學網概要:7月21日,有關物理學獲得重大突破、科學家找到「天使粒子」的新聞,引起了物理學界的廣泛關注
  • 凝聚態物理:尋找自然美學中的真諦
    而凝聚態物理,實際上就是在不斷探索和尋找具有新奇物性的材料,並不斷發掘這些新材料的物理特性,一方面從基本物理原理上來解釋這些性質的物理起源,為尋找更多的材料提供理論指導,另一方面則試圖在原型器件上將這些材料的特性加以應用,為人類生活編織更美好的未來。
  • 這麼美妙的思想竟來源於凝聚態物理?
    凝聚態以量子理論為基礎,在量子場論建立之後,理論物理朝兩個不同的方向發展:粒子物理(particle physics)和凝聚態物理(condensed matter physics)。公眾的眼光大多數投向傳統的、以還原論思想為指導的高能粒子物理,以為那才是物理的正統方向。
  • 王鼎盛做客固體物理所「凝聚態物理前沿論壇」
    4月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所研究員王鼎盛做客中科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第十六期「凝聚態物理前沿論壇」,作了題為「中國的物理論文——兼談科學論文的評價」的報告,從中國物理論文的數量、影響、中國作者的國際合作、兩類科研單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比較、「高端」刊物上的中國論文等方面進行了系統介紹和闡述,並對科學論文評價方式談了自己的觀點。報告會由固體物理所副所長曾雉主持。
  • 無冕之王:文小剛摘凝聚態物理最高榮譽Buckley獎
    哪怕在科學家雲集的科學網,文小剛開通博客時,吃瓜群眾仍一臉懵逼問「文小剛,他是Who?」有人調侃新生代華人物理學家兩位傑出代表是張守晟與文小剛。「如果這兩位相當於籃球界的姚明,饒毅、施一公在國際生物學界的地位則相當於籃球界的易建聯」。無冕之王:唯一不是院士的獲獎華人
  • 專家談「天琴計劃」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天琴計劃」又有哪些新進展?
  • 《自然—材料》:拓撲相變用於提高熱電優值—新聞—科學網
    或為解決手機發熱帶來曙光
  • 對稱破缺——美妙思想來自凝聚態物理 | 量子群英傳
    然而實際上,當今的物理學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做凝聚態物理的相關研究,包括理論和實驗兩個方面。凝聚態物理的理論部分,與粒子物理理論有許多相通之處。近百年來從固體到凝聚態的研究,在實用上促進了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帶給人們一次又一次的驚喜,典型範例是上一篇中介紹的電晶體和超導。凝聚態物理在理論上獨樹一幟:凝聚態研究遵循的層展論,對科學思想、科學哲學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凝聚態有關對稱破缺的思想,被用於粒子物理中獲取質量的希格斯機制----這也是我們下一篇將介紹的內容。
  • 文小剛:物理學的新革命——凝聚態物理中的近代數學
    這就是為什麼當物理學家有一個真正的新發現時,他/她什麼都說不出來,什麼都寫不出來,也無法進行計算推導。這時候就需要引入新的數學語言來描寫新的自然現象。這就是數學和物理之間的深刻聯繫。正因為如此,每一次物理學的重大革命,其標誌都是有新的數學被引入到物理學中來。第一次物理革命是力學革命,需要研究的物理現象是天體的的運動。
  • 科學家提出新粒子生成物理機制新解釋—新聞—科學網
    湍流發展對新粒子形成過程的影響示意圖 近日,《國家科學評論》刊發北京師範大學雲-氣溶膠研究團隊及其合作者有關新粒子形成和增長的最新研究發現,他們在傳統化學機制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的物理成核機制 「這個新粒子生成的新發現和提出的新機理對了解和預報霧霾形成發展有重要意義。」文章通訊作者李佔清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人類活動產生的大氣顆粒物汙染多來源於由氣體轉化生成的二次性氣溶膠,因此新粒子生成對於區域大氣汙染和全球環境演化具有重要的影響。
  • 看似不相干的粒子物理和凝聚態物理,為什麼存在深刻的聯繫?
    凝聚態物理學家做研究的動力一般來自凝聚態現象本身非常有趣。誰不會被超導、超流或是量子霍爾效應這樣的奇異現象吸引呢?但另一方面,我認為粒子物理學家一般不會對他們研究的現象感到興奮。這些粒子本身毫無特色,每個電子看起來都和其他電子一模一樣,非常無聊。凝聚態物理的另一個目標是發現有用的東西。
  • 中國科學家解讀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新聞—科學網
    北京時間10月4日下午 「果不其然,這次獲獎的是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的研究。」施鬱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說,「拓撲本是數學分支,但今年獲獎的研究是某種物理性質。」 拓撲描述的是當一個物體在未被撕裂的條件下,被拉伸、扭曲或變形時保持不變的特性。拓撲學的目標是通過一些基本特徵如坑洞的數量,來描述形狀和結構。
  • 北京高精尖論壇聚焦材料基因工程—新聞—科學網
    論壇上,專家學者們分享了新材料領域前沿研究成果,探討了材料基因工程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應用,共同致力推動新材料研發和產業發展。 北京科技大學校長楊仁樹表示,新材料是國家經濟建設的物質基礎。近年來,我國在新材料領域厚積薄發,部分領域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凝聚態物理的巨大進步,在狄拉克半金屬中,發現新的奇異拓撲態!
    凝聚態物理的基礎研究,推動了現代電子能力的巨大進步。如電晶體、光纖、發光二極體、磁存儲介質、等離子顯示器、半導體、超導體等,都是凝聚態物理基礎研究誕生的技術清單,可謂令人震驚。在這一領域研究工作的科學家,繼續探索和發現令人驚訝的新現象,這些現象為未來的技術進步帶來了希望。
  • 聚焦中微子-新聞專題-科學網
    高能物理研究所不僅在中微子實驗領域成績驕人,在中微子理論研究領域也表現出眾。大亞灣實驗項目的啟動和成功使得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中微子研究更具資源優勢。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的中微子研究組也從1996年開始研究中微子振蕩並建立相關的新物理理論模型。
  • 什麼是凝聚態物理學?
    其研究層次,從宏觀、介觀到微觀,進一步從微觀層次統一認識各種凝聚態物理現象;物質維數從三維到低維和分數維;結構從周期到非周期和準周期,完整到不完整和近完整;外界環境從常規條件到極端條件和多種極端條件交叉作用,等等,形成了比固體物理學更深刻更普遍的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