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產物的檢測方法

2021-01-07 生物谷
蛋白產物的檢測方法

來源:來源網絡 2006-12-17 23:12

蛋白產物的檢測
一、組織蛋白的裂解提取:
1.分別取-70℃保存的各組動物的樣品(半個腦、0.5g肌肉),放入小離心管中,在冰浴上以PBS充分洗滌2次,除去殘留血液。
2.用無菌手術剪和鑷子將大鼠肌肉剪碎(腦樣品不用剪碎),放入另一小離心管中,於0℃以PBS充分洗滌,4℃,3000 rpm離心5分鐘。
3.吸出上清夜,儘量將管壁上的液滴吸淨,將組織碎片轉移至組織勻漿管內。
4.取2ml的裂解緩衝液(預冷至0℃),加入20μlAprotonin,20μl Trypsin,20μl NaoN4,20μl的PMSFb,20μl的leupeptins和2μl的DTT,混勻後加入勻漿管內,在組織勻漿器上冰水浴勻漿,注意轉速不超過50000 rpm。4℃放置2h,10000 rpm 4℃ 離心10分鐘(可延長),吸取上清液(蛋白液)-20℃保存。
二、蛋白的含量測定—染料結合法
(一)基本原理:考馬斯亮藍G-250(CBBG-250)具有紅色和青色兩種色調,在游離狀態下呈紅色型,一旦與蛋白質結合就變為青色,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長從465nm移到595nm,測定595nm處光密度值的增加即可進行定量。
(二)標準曲線的繪製:
分別在5個1.5ml appendoff管中各加入1μg/μl的BSA 0、1.25、2.5、5、10μl,以0.15mmol的NaCl補足至100μl,每管各加入考馬斯亮藍染料溶液1ml,室溫放置2min。用1cm光徑的微量比色杯測量,取A595吸光度值對標準蛋白濃度作圖,畫出標準曲線。
(三)樣品中蛋白含量的測定:
將裂解液作二十倍稀釋後,按照標準曲線測定待測樣品的A595,從BSA標準曲線中確定待測樣品的濃度。
三、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一)在蛋白的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中,SDS和蛋白以1.4:1的比例結合形成複合物,確保蛋白質的解離狀態,並儘量減少多肽亞基間的聚合。這種凝膠電泳的特點是可以對樣品進行濃縮,並具有分子篩效應,因而大大提高了樣品的解析度。
(二)試劑:
1. 30%丙烯醯胺溶液:29%(w/v)丙烯醯胺1%(w/v)N,N-亞甲雙丙烯醯胺,溶於去離子水,室溫下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2. 1.5mol/l Tris• Cl( PH 8.8):取91g的Tris base加水至近500ml,用濃HCl調節PH至8.8,室溫保存。
3. 1.0 mol/l Tris• Cl( PH 6.8):取30.5g Tris base 加水至近250ml,用濃HCl調節PH至6.8,室溫保存。
4. 10% 過硫酸銨:去離子水配製,配10ml,4℃保存,一周內使用。
5. 加樣緩衝液:2%SDS 50mMOL/L Tris•Cl(PH6.8) 10%甘油 50mMOL/L DTT 0.1%溴酚藍
6. 電泳緩衝液:25mmol/ltris.cl( PH 8.0) 25mmol/l甘氨酸 0.1% SDS( PH 8.3)
(三)操作步驟:
1.配製分離膠(8%,10ml):
去離子水4.6ml ; 30%丙烯醯胺溶液2.7 ml ; 1.5M Tris(PH 8.8)2.5 ml ; 10% SDS 0.1 ml ; 10%過硫酸銨0.1 ml ; 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0.006 ml
2.加入TEMED以後,迅速混合併灌注在膠板內,注意留出灌注成層膠所需空間(梳子的齒長再加1㎝)。用水封膠。室溫下(約20分鐘)聚合。
3.聚合後棄去水封,用濾紙吸乾。
4..配製積層膠:
去離子水2.7ml ; 30%丙烯醯胺溶液0.67 ml; 1.5M Tris(PH 6.8)0.5ml; 10% SDS0.04ml; 10%過硫酸銨0.04ml ;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0.004 ml
5.先插入梳子,然後加入TEMED混勻後立即在聚合的分離膠上灌注積層膠,小心避免混入氣泡,凝膠垂直放置於室溫下(積層膠聚合的同時,把樣品和加樣緩衝液混合,100℃加熱3min使蛋白質變性)。
6.成層膠聚合完全後 (20分鐘),小心移出梳子,把凝膠板轉移至電泳裝置上,準備上樣。
7.上樣:小心將微量加樣器插入樣品孔上方,輕輕推入樣品40μl,防止注射器內氣泡進入孔內(Maker加20μl)。
8.電泳:將垂直電泳槽中加入電泳緩衝液(液面中間高於兩邊)。接上電源開始電泳。開始電壓50V,當染料進入分離膠後(約0.5h),電壓增加到100V,繼續電泳至溴酚藍到達分離膠底部後切斷電源(約2h)。
9.取膠:用刮勺撬開玻璃板,取下凝膠用於Western blot分析。
四、Western blot分析
(一)基本原理:Western blot是針對蛋白質產物的一種較靈敏的檢測方法。它把凝膠電泳分離後的多肽從凝膠轉移到固相支持物,並用針對特定胺基酸的抗體做為探針進行檢測,可檢測出1ng~5ng的蛋白。
(二)試劑:
1.轉移緩衝液:39mmol/l甘氨酸;48mmol/lTris.Cl;0.037%SDS。
2.封閉液:5%脫脂奶粉;0.01%防沫劑A;0.02%疊氮鈉;溶於PBS中。
3.麗春紅S染液:0.1g麗春紅S;0.1ml乙酸,加水至100ml。
4.封閉液:5%(W/V)脫脂幹奶粉;25mM Tris (PH 8.0);12.5mM NaCl;0.05% Tween-20,配成1000ml
5.顯色液:6mgDAB+9mlPBS+1ml0.3%CoCl+30%H2O210μl
(三)操作方法:
1.戴手套切取八張與凝膠大小一致的濾紙和一張硝酸纖維素濾膜於轉移緩衝液中。
2.戴手套安裝電轉移裝置,在電極上平放兩張浸過轉移緩衝液的濾紙,然後把凝膠放在濾紙上,再把硝酸纖維素膜放上,最後放上兩張濾紙(要準確對齊,各層間無氣泡)。
3.安裝轉移裝置,加入轉膜緩衝液(膜正膠負)接通電源,電壓30V,12-16h(通常過夜)。轉移結束後,取出硝酸纖維素膜,切去一角作標記。注意:為避免短路,不要切去凝膠一角做標記。
4.轉移後的硝酸纖維素濾膜用麗春紅S染色、洗膜以確定轉膜是否成功
5.洗膜:電泳帶出現後,先用去離子水漂洗,再用PBS在雜交箱洗3次(37℃,10min)。
6.濾膜的封閉:將濾膜放入帶蓋的塑料平皿中,加入封閉液,蓋上平皿蓋,室溫平搖1~2h(可省去)。
7.與一抗反應:將一抗用封閉液稀釋成1:500,加入裝有硝酸纖維膜的平皿中,37℃輕搖2h。
8.濾膜的清洗:濾膜用PBS漂洗3次(37℃,10min)。
9.與二抗(酶聯二抗)的反應:將二抗用封閉液稀釋成1:500,加入裝有硝酸纖維膜的平皿中,37℃搖動1~2h。
10.DAB顯色:
11.用數字顯像儀對濾膜進行圖象拍照和分析。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谷」或「來源:bioon」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谷網站所有。非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取得書面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生物谷」。其它來源的文章系轉載文章,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

我們聯繫

,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溫馨提示:87%用戶都在

生物谷APP

上閱讀,掃描立刻下載! 天天精彩!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建立檢測轉座子中間產物的新方法
    英納斯中心聯合項目(Center of Excellence for Plant and Microbial Sciences; CEPAMS)JungnamCho研究組題為Sensitivedetection ofpre-integration intermediates of LTR retrotransposons in cropplants 的研究論文,該文提出一種可以靈敏檢測農作物
  • 美開發出檢測血液中普裡昂蛋白的方法
    新華網洛杉磯8月28日電(記者陳勇)美國科學家28日報告說,他們研究的一種方法可以檢測出血液中的普裡昂蛋白,這一突破有望大幅度改善狂牛症、人類克-雅氏症等普裡昂蛋白所引發疾病的早期診斷。  普裡昂蛋白存在於大腦等神經系統中,變異的普裡昂蛋白能引發牛海綿狀腦病(俗稱狂牛症)、人類克-雅氏症等致命的腦疾病,並具有傳染性。
  • 檢測轉座子中間產物的新方法問世
    同時隸屬中國科學院-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聯合項目(Center of Excellence for Plant and Microbial Sciences; CEPAMS)JungnamCho研究組題為Sensitivedetection ofpre-integration intermediates of LTR retrotransposons in cropplants 的研究論文,該文提出一種可以靈敏檢測農作物
  • D-二聚體檢測方法學優勢對比|纖維蛋白|二聚體|特異性|檢測|抗體|...
    發生凝血時,凝血酶可作用於纖維蛋白,將其轉變為交聯纖維蛋白,同時纖溶系統被激活,降解交聯纖維蛋白形成各種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碎片。在γ鏈的作用下,可將兩個含D片斷的纖維蛋白碎片連接起來,形成D-二聚體。人體內D-二聚體水平的升高可預示其體內存在繼發性纖溶亢進。
  • 組蛋白修飾的研究方法精華篇
    這裡所描述的方法將對這些方面進行論述,其中包括了詳述組蛋白純化方法、製備位點特異性修飾的重組組蛋白、基於多肽的PTM結合蛋白表徵體系以及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樣品不同分析手段的實驗方案的總結和參考文獻。通過免疫印跡來檢測組蛋白修飾時可以用經SDS Laemmli樣品緩衝液提取得到的全細胞裂解液。
  • 纖維蛋白單體檢測 有助於血栓早期診斷
    纖維蛋白單體(FM)是血栓形成的早期產物,是纖維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脫肽後形成的,在血液中聚合成可溶性纖維蛋白團。正常人血液中僅有微量或不存在FM,FM水平升高標誌著血液中有凝血酶生成,表示凝血機制已啟動活化。
  • 慢病毒載體滴度的檢測方法
    下面我們就來聊下幾種常見的慢病毒載體滴度的檢測方法。傳統的慢病毒包裝效率檢測方法有ELISA法(檢測P24蛋白)和Real-time PCR法(檢測核酸拷貝數),最近又有了基於膠體金層析技術的半定量檢測卡。我們一一介紹。
  • 兩種克雅氏病檢測方法的評述
    感染性蛋白(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的研究者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找一種敏感的微創診斷工具,能特異性地發現導致疾病的特定蛋白。
  • 東阿推出指紋圖譜蛋白測序對照檢測方法
    東阿推出指紋圖譜蛋白測序對照檢測方法 來源:www.bioon.com 2007-01-26 11:57 哪怕是摻入很少量的牛皮、馬皮或其它雜皮,由此製成的假阿膠也能通過蛋白測序被鑑別出來
  • 基於電子順磁共振方法的跨膜轉運蛋白三維結構解析研究獲進展
    EPR方法在膜蛋白研究中擁有獨特的優勢,包括比核磁共振高近三個數量級的靈敏度;對膜蛋白分子量大小無限制;獲得蛋白動力學信息;能檢測8埃到80埃的長程距離信息;能開展磷脂等類生理環境中的膜蛋白研究等。研究人員還應用EPR方法分析了YgaP蛋白與酶催化產物SCN-結合前後的動態特性和構象變化,結果表明YgaP蛋白第二跨膜螺旋(TMH2)在結合底物SCN-後運動性下降,TMH2間的距離變小。該研究為國際上首次報導綜合應用連續波、脈衝EPR及剛體計算方法的膜蛋白de novo結構解析和動態構象分析,並將為其他真核膜蛋白的結構研究提供一條新的途徑。
  • 高靈敏蛋白定量檢測
    對蛋白質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不僅可以全景式地揭示生命活動的本質,而且發現的關鍵蛋白質對於揭示疾病的發生發展機理,並建立相應的診療方法具有重要意義。對蛋白質進行定性、定量研究,簡單來說就是要搞清楚「是什麼、有多少」的問題。隨著蛋白質組學研究的深入,人們已不僅僅滿足定性分析蛋白質組,而進一步要求更加準確地定量描述蛋白質組。
  • 糖化血紅蛋白檢測,貧血的時候怎麼辦?
    作為糖尿病療效判定和調整治療方案的「金指標」,糖化血紅蛋白(HbA1c)已成為醫院常規檢測項目,而被檢測者中有部分患者伴有貧血。據報導,糖尿病腎病嚴重者貧血常見,這可能與營養不良和腎臟受損導致紅細胞生成素產生減少有關。
  • 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技術標準化及臨床應用現狀
    我國學術界對HbA1c作為糖尿病診斷標準的診斷切點至今未達成共識。目前HbA1c在我國作為糖尿病診斷標準的理由還不充分,HbA1c仍應作為糖尿病治療監測的首選指標。除了血紅蛋白β鏈的N末端纈氨酸外,血紅蛋白分子內其他游離氨基也參與糖基化(α鏈N末端纈氨酸、賴氨酸ε-氨基)。相對於HbA1,所有β-鏈N末端和其他游離氨基糖基化的血紅蛋白被稱作總糖化血紅蛋白。除基本的成人血紅蛋白外,在健康人還發現少量的胎兒血紅蛋白HbF(2α、2γ鏈)和血紅蛋白A2(2α、2δ鏈)。1.
  • 只需30分鐘,鯉科皰疹病毒病原檢測新方法問世
    免疫組化法、聚合酶鏈式反應法(PCR法)和環介導恆溫擴增法(LAMP),這些方法由於在操作簡便性、檢測靈敏度、檢測準確性和現場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而使用受限。近期,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公布了一種檢測鯉科皰疹病毒III型的方法—重組酶聚合酶擴增法(recombinasepolymerase&nbspamplification,&nbspRPA),並結合核酸試紙檢測,大大降低了操作的複雜性,提高了檢測的靈敏度和準確性。
  • His 標籤融合蛋白 - 純化,檢測,封閉
    由於純化天然蛋白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工作,科學家開發出來利用標籤融合蛋白來捕獲純化和檢測目的蛋白的實驗體系,包括His標籤、GST標籤、HA標籤、DDDDK(Flag)標籤、Myc標籤、MBP標籤以及生物素標籤等...目前已經有很多種方法可以從粗提取物或者其它複雜混合物中捕獲並純化目的蛋白。
  • 蛋白醯化修飾調控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譚敏佳課題組與華東理工大學葉邦策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蛋白賴氨酸醯化修飾在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代謝通路中的調控新機制,研究工作發表在8月Cell Chemical Biology(
  • Method | 利用Proximity-CLIP的方法鑑定亞細胞水平的RNA及其結合蛋白
    通訊作者是美國NIH研究所的Markus Hafner教授,他的研究興趣在於RNA結合蛋白對轉錄後基因調控的作用。RNA在細胞中的分布與定位大都是不同且受到調控的,影響著基因的表達,現有的生化分級與測序方法結合只能針對小部分的亞細胞進行RNA定位的分析。
  • 中國動物檢疫:豬急性腹瀉症候群病毒RT-PCR檢測方法的建立及應用
    其基因組大小約為2.7kb,包含9個開放閱讀框(ORFs),分別是非結構多聚蛋白ORF1a和ORF1b,結構蛋白Spike(S)、包膜蛋白(E)、膜蛋白(M)和核衣殼蛋白(N),以及輔助蛋白NS3a、NS7a和NS7。電鏡下觀察,病毒顆粒直徑為100~120nm,具有典型的冠狀病毒表面投影。
  • 腫瘤診斷 這個方法或比基因檢測更「靈光」
    「看到巨大的進步,以為腫瘤要攻破了,幾年後卻會發現這個方法有限。」追蹤基因到底能不能接近到腫瘤發生的「真相」?用基因檢測、靶向治療的方法,究竟有沒有可能在未來「治本」?如果追蹤基因繞了遠路,那麼有沒有什麼捷徑呢?近日,香山會議召開第645次學術會議,議題為「後基因組時代與腫瘤轉化醫學」。
  • 糞便標本中諾如病毒GⅡ拷貝數定量檢測方法的建立和應用
    結論:成功建立用於檢測糞便標本中NoV GⅡ病毒拷貝數的標準質粒及其檢測體系,可為疾病的預防控制和相關試驗研究提供有效的定量檢測方法。ORF1主要編碼6個非結構蛋白,從N端依次到C端編碼的蛋白質分別為p48、NTPase、p22、VPg、3CLpro、RdRp;該病毒的主要結構蛋白VP1和次要結構蛋白VP2分別由ORF2和ORF3編碼。根據其主要結構蛋白VP1的胺基酸同源性的不同,NoV主要劃分為7個基因型(GⅠ~VⅡ),其中以GⅡ基因型最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