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頭繩起家「中國繩王」隨大國重器「上天入海」

2021-01-09 青島新聞網

【編者按】企業是產業的主體,企業強,則產業強。作為工業門類齊全的中國製造業名城,青島正發起「高端製造業+人工智慧」攻勢,在高端裝備領域奮力奔跑,實現從「青島製造」到「青島智造」的跨越。近日,為了解製造企業轉型升級成果,青島新聞網記者聚焦我市新一代「青島金花」培育企業,實地走訪多家製造企業,陸續推出系列報導,看青企如何向高端邁進,持續擦亮島城「品牌之都 工匠之城」的城市名片。

【青島新聞網原創】

(記者 蔡知芳)

歷史上壽命百年的企業猶如海浪淘沙般,堅守下來的大都已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放眼中國現存的百年企業裡,得以經受住困難和持續發展的屈指可數。青島海麗雅集團始建於1922年,是中國建廠最早專業織帶、特種繩纜、安防自救產品生產的廠家。作為一個近百年的老牌企業,海麗雅也曾面對過眾多困苦艱難的時刻,以女士扎頭繩起家的它,歷經多次變革,如今蛻變成助力中國成功「上天入海」的高科技創新型企業,是當之無愧的「隱形冠軍」。

從扎頭繩起家轉型成「中國繩王」

1922年伊始,女士扎頭繩還只能從外國洋行購買。懷著愛國情懷,濟南百貨商店董事長段巨川赴青島籌建了第一家協成花邊廠,生產屬於國人自己的扎頭繩。憑藉著高質量的產品,協成花邊廠贏得了「江北第一家」的稱號,也逐漸延伸出相關的繩制產品。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時,中國邁入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時期,低附加值的產品已無法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海麗雅陷入了危機。

海麗雅集團董事長張旭明就是在這時候臨危受命的,面對困境,她帶領員工們憑藉堅實的技術基礎和刻苦的鑽研精神迅速做出了戰略定位,「集中人力、財力發展主業」,關、停、並、轉了九家與主業無關的子公司,將目標投放在了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國內市場空白的特種繩纜。通過「轉方式、調結構」等舉措,海麗雅開啟了「專、精、特、新」的特色發展之路。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站在變革的拐點,實現「製造」向「智造」的飛躍。

「你別看我手中的這條繩子只有3毫米,卻能承重1.3噸,而且不同用途的特種繩索特徵各不相同,比如上天的繩纜需要耐高溫,入海的繩子需要耐腐蝕、耐切割。」海麗雅技術中心謝丹博士介紹,「整個繩子生產過程中後處理最為重要。」

據了解,後處理的過程決定了生產出來的產品是一根普通繩子還是一根特種繩子。就是這種精益求精的毅力與恆心,讓海麗雅創下繩纜界的四大第一:繩纜表皮與內芯移滑度為零的「中國精度」;在196℃-560℃環境下不分解不熔化的「中國溫度」;強度是同直徑鋼纜2-5倍的「中國強度」;深入海下8000米的「中國深度」。一路走來,海麗雅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國繩王」,書寫了一系列「繩纜」傳奇。

一根根特種繩成為大國重器的「關鍵部位」,守衛科學研究與生命安全,所以特種用繩容不得一點差錯。截至目前,海麗雅擁有創新產品1000餘種,專利1600餘項,是「中國專利申請50強企業」,參與制訂了國家標準5項,山東省地方標準3項。從國家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的9000米救生繩,到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的著陸傘繩插接技術,海麗雅緊緊圍繞做好「一根繩子」的理念,突破自身的發展局限,實現了由「青島製造」到「青島智造」的華麗轉型。為了探索海麗雅得以獲得如此成就的背後因素,記者團同張旭明在海麗應急安全培訓中心促膝長談,走進了位於海麗工業園內的廠區,在這裡,我們找到了答案。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要素

海麗雅大多數員工和張旭明一樣,自踏入海麗雅的大門時,就不曾離開。對於人才的培養,海麗雅從不吝嗇。2000年初,海麗雅就設立了「小改革、小發明、小創造」的制度,所有員工只要在原有基礎工作中提升了工作質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都可以擁有以自身名字命名的創新方法,「三小」制度源源不斷地激勵著員工們改革發明的熱情。「要讓企業的員工富起來」是張旭明對待人才的誠心,也是支持令員工們堅定不移地為海麗雅注入創新活力的信念。

緊跟時代腳步 提高創新能力

人才是企業的根本,但創新才是傳統製造業煥發新生機的活力之源,堅守主業的同時,將科技的新鮮血液源源不斷地輸入企業體內,從而給傳統製造業帶來新變化,讓新金花孕育出新的生命力。張旭明意識到,國企轉型的根本問題在於轉變思路,創新管理、創新經營創新產品。於是時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和員工們一起深度剖析國家政策。找準了定位,才能找到企業發展之路,但這一切,都必須圍繞著一根繩子,因為這是我們的根本,我們的專業領悟。

圍繞著一根繩子,結合著國家深海、深空等重大戰略,張旭明帶領著海麗雅突破了特種繩纜只靠進口的僵局,先後服務於國家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海洋科考船「科學號」、國家戰略先導海洋科學項目、大型飛船返回艙、萬米深淵級科考、深海潛標實時傳輸等重大科研項目。

2020年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海麗雅功不可沒,它不僅發明了火星著陸提供傘繩與傘以及探測器連結的連接技術,還創新出繩索插接技術用於最大限度提高傘繩強度、減少強力損失,確保著陸器安全。上萬次的實驗,不分晝夜鑽研,海麗雅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攻克每一個擺在他們面前的難關,而且始終緊跟時代的腳步,將目光放的更加長遠。

不忘歷史 牢記從何而來

「海爾藍、海信綠、海麗紅」一件亮麗的粉紅色工服是海麗的典型代表。「藍色是科技藍,橙色是應急紅,粉色代表的是女士扎頭繩起家的顏色」,張旭明指著工服上的三種顏色說道。對海麗雅包含情懷的她,始終不忘初心,時刻為員工們講述著海麗的發展歷史。近百年的企業,追根溯源,腳踏實地是海麗雅能夠長足發展的信心。張旭明堅定地說道,「只有銘記從何而來,才能知曉到何處去。」

打造應急安全產業的「新金花」

「中國應急產業標準的制定起步晚,但是晚不等於不做,而是必須儘快做,於是我們制定目標:十二五的時候成為山東省的標準制定者,十三五的時候成為國家標準的制定者,現已全部實現。」

截至目前,海麗雅擁有三項山東省標準,五項國家標準。2020年8月26日,在青島發布的《2020年新一代「青島金花」培育企業名單》中,海麗雅集團的身影活躍在製造業培育企業名單裡。

海麗雅始終認為「安全是最好的禮物」,面對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海麗雅未來將聚焦打造應急安全產業的「新金花」,打通線上線下科技項目孵化平臺,全面構建國內應急安全領域的新業態、新生態圈模式。廣泛布局應急安全培訓基地,打破應急產業在中國是「啞巴行業」局面,率先在國內樹立起安全防範意識,塑造安全知識氛圍。

海麗雅投入巨資,建設了國內第一家由企業設計、建設、運營的應急安全體驗館。作為2016年青島市政府十大實事之一,為青島市8萬名中小學生提供應急安全體驗培訓。2018年10月,公司又投資近3000萬元,在青島西海岸建設、運營了全國領先的綜合性、交互式體驗基地,力創中國應急安全行業第一品牌。未來,海麗雅將不僅做繩纜,做應急產業,也會進一步響應國家號召做裝備。回首走過的百年之路,張旭明感慨萬千,「一個百年的企業,我們應該把它傳承下去。」海麗雅的每一位員工都是創造歷史的人,而海麗雅未來也將創造更多的歷史。

相關焦點

  • 扎頭繩變「金鍊條」,青企科技制「繩」助大國重器「上天入海」
    做女士扎頭繩、做衣服鬆緊帶或者綁物品……青島有家企業卻把繩子做出了不一樣的深度和高度,「蛟龍號」入海,「天問一號」上天,繩子化身大國重器上天入海的「金項鍊」,助力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浪潮起,企業群起而上追趕時代風口,可謂誰與爭鋒。
  • 從生產扎頭繩到「蛟龍號」特種繩纜 青島有個「中國繩王」
    作為「中國繩王」,海麗雅先後為中國海洋科考船「大洋一號」、「科學號」、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定向研發特種繩纜,不僅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產品性能更是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近日,「青島製造」全媒體採訪團走進新一代「青島金花」培育企業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探索看似普通的繩子實現「上天入海」的奧秘。
  • 青島造功能繩索隨大國重器「上天入海」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原標題:都有青島一根繩青島造功能繩索隨「天問一號」「蛟龍號」上天入海這件大國重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來源在普通人看來,繩子不過是用來捆綁物品的工具,但在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旭明眼中,繩子卻是既可以到 8000米以下深海顯神通,又可以登陸火星探索太空文明的「大國重器」。超凡的遠見和執著的追求讓海麗雅在繩子這個細小的領域迅速成為行業標杆,並一舉拿下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把扎頭繩變"上天入海"繩纜 她被贊"中國繩王"
    後來臨危受命,讓一個瀕臨破產的老企業起死回生;她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硬是把扎頭繩、做在春秋褲上的腰繩,變成了用於航天、海洋科考的特種繩纜。她叫張旭明,是青島海麗雅集團的女掌門人,被業界稱為「中國繩王」,曾榮獲中國傑出創業女性、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稱號。
  • 「上天入海」大國重器集中亮相工博會
    北鬥三號中科院導航衛星獲得本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特別大獎,「海鬥一號」萬米深潛裝備、人體肺部氣體磁共振成像系統分別獲得本屆工博會大獎以「創新科技,報國為民」為主題,中國科學院集中向公眾展示了近80項創新成果,其中不乏上天入海的大國重器,體現出「四個面向」的執著追求。今年6月底完成全球組網的北鬥三號導航衛星,在本屆工博會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展區亮相。正在天上運行的35顆北鬥三號衛星中,有12顆出自該研究院。
  • 致敬最美半邊天:她把扎頭繩變成「上天入海」繩纜
    後來臨危受命,通過變革創新,讓一個瀕臨破產的老企業起死回生;她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硬是把扎頭繩、做在春秋褲上的腰繩,變成了用於航天、海洋科考的特種繩纜。她叫張旭明,是青島海麗雅集團的女掌門人,被業界稱為「中國繩王」,曾榮獲中國傑出創業女性、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稱號。
  • 大國重器命名刻下中國文化烙印丨長江評論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量子計算領域獲得裡程碑式突破。(圖為嫦娥五號)「九章」是中國對大國重器又一次充滿濃鬱中國文化意味的命名2007年,中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誕生,經過多方討論,最終它被命名為「嫦娥」。此後,「大國重器」的命名,開始公開向社會徵集。2013年,350萬網友投票命名中國首輛月球車為「玉兔」,2019年發射的暗物質探測衛星,從萬千徵名中篩選出「悟空」。這些在外國人聽起來很奇怪的名字「chang'e」「yutu」「wukong」中,卻飽含著中國人一聽就能明白的浪漫主義。
  • 大國重器是怎麼命名的
    【大國重器是怎麼命名的】「鯤龍」寓意「鯤鵬展翅,蛟龍入海」;「鴻雁」寓意「鴻雁傳信,永不失聯」;還有北鬥、天問、玉兔……你知道這些名字有什麼寓意嗎?戳圖了解今天,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為大國重器點讚!驕傲轉發!
  • 跟著它們上天探火星,入海探深淵!
    跟著它們上天探火星,入海探深淵!>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看看兩個大傢伙它們威武霸氣上天下海無所不能
  • 這些大國重器的浪漫命名,你都知道嗎?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嫦娥」,這是多麼美的名字,有網友感慨中國航天太會起名了!其實,不止中國航天,很多大國重器的名字都充滿了詩意,集結了傳統智慧與未知探索的「浪漫」!
  • 三款大國重器亮相海博會,引發熱議,國際網友:中國總帶來驚喜
    ,下海有蛟龍」成為了廣為流傳的一句話,近日,我國的大國重器「蛟龍號」「天鯤號」再一次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據環球網報導:為了助力2020年海博會,「深海一號」、「蛟龍號」、「天鯤號」將於本月的14日至18日在我國的廣東省深圳市的蛇口郵輪母港亮相,並且向公眾免費開放參觀,由於他們作為海博會期間推出的重磅配套活動之一,因此,這三個「大國重器
  • 中國聯塑秉大國重器之姿登陸央視CCTV1《大國品牌》
    7月29日,央視《大國品牌》的鏡頭紀錄呈現了一個常見不常為人所知的聯塑,深入溯源了聯塑管道隱匿在國家超級工程背後的故事,一起見證了中國製造下的管道世界。下地入海,聯塑管道肩負的「大國重器」時代前行,中國製造已邁入了全新的階段,成為全世界認知度最高的標籤之一。
  • 大國重器的硬核浪漫,你get到了嗎?
    蛟龍入海、鷹擊長空歷經多年,中國的衛星導航系統終於修成「正果」。「孤月滄浪河漢清,北鬥錯落長庚明」,中國古代詩人對北鬥七星有著無限遐思。「天問」的成功發射,只是中國探索火星的第一步,在走向真正星辰大海的路途中,中國,乃至全人類,才剛剛開始。
  • 大國重器「兩彈一星」讓中國成有影響力大國
    (原標題:「四史」關鍵詞|大國重器「兩彈一星」讓中國成有影響力大國)
  • 大國重器到底有多重?
    在國家博物館裡,后母戊鼎作為中國古代單體重量最大的青銅器,厚重、堅實。在古代,像這樣的「大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如今,人們對這個詞的理解早已發生了改變——中國天眼、國產航母、「復興號」列車以及C919大飛機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當今的大國重器。它們都擁有共同的特徵:科技含量高,研製難度大,對相關行業乃至國家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中國又一「大國重器」即將升空!美國人:我們報應來了?
    用在中國航天人的身上,可謂十分貼切。早在2018年3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就曾經表示,中國將於2020年前後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如今,這一預言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近日,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已經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表明了本次中國航天的重大試驗又一次取得了圓滿成功。
  • 中國化學榮獲2020年度政務傳播「大國重器獎」
    中國化學榮獲2020年度政務傳播「大國重器獎」 2021-01-13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碳纖維:撐起大國重器的「小材料」
    來源:解放軍報現代戰爭既是先進武器裝備的比拼,也是高性能材料的較量——碳纖維:撐起大國重器的「小材料」■許妍敏 玥 凡日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聯合研製出3D列印耐高溫聚合物的新技術,未來有望應用於航空航天發動機,該技術使用的材料正是碳纖維。
  • 走進大國重器FAST,聆聽來自宇宙的「心跳」
    伴隨著2020年青少年「雲上科學營」 活動的開幕,「重器鑄夢」探秘中國科學院大科學裝置專題營將帶領青少年們走進中國科學院五大科學重器,揭開大國重器的神秘面紗。在探秘「觀天巨眼」FAST直播活動中,青少年通過VR虛擬實境技術,一分鐘漫遊FAST後,FAST總工程師姜鵬與FAST臺址勘探與開挖系統總工程師聶躍平分別帶來了特別科普報告,從FAST的建造難度和選址過程的角度出發,帶領青少年們「雲遊」大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