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分三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其中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在歷史上源流清晰,幾乎沒什麼爭議,但野人女真到底是誰?在哪裡?現在又是誰?這些問題卻爭議較大,一直難有定論,主要原因在於野人女真處於更加遙遠苦寒之地,社會文化發展水平也較低,居住又極其分散,所以史書上有價值的資料非常少。之前毒蛇寫的一篇帶猜想性質的文章《歷史上的野人女真是現在的愛斯基摩人嗎》引起較大反響,還被一些網站轉載了,說明對野人女真感興趣的人還是蠻多的。所以今天毒蛇再寫一篇。
野人女真這個說法主要從明朝起,之前的朝代沒有這個說法。但唐朝史料中有個夜叉國倒是有幾分類似。唐貞觀十四年,流鬼國朝貢的使者的隨從說流鬼國北面還有個夜叉國。
流鬼國又是哪裡呢?這個倒記載得比較詳細,畢竟曾經來朝貢過。《新唐書.東夷傳》: 「流鬼國,去京師一萬五千裡。直黑水靺鞨東北。少海之北。三面阻海。多沮澤。有魚鹽之利。地氣早寒。每堅冰之後。以木廣六寸。長七尺。施繫於其上。以踐層冰。逐其奔獸。俗多狗。以其皮毛為裘褐。勝兵萬人。南與莫曳靺鞨鄰接。未嘗通聘中國。 貞觀十四年。其王更三譯而來朝貢。授騎都尉。」這年描述可以看出,流鬼國其實在黑水靺鞨的更東北處,漁獵為主,也有狗拉雪撬。
《通典·北狄·流鬼》對流鬼國的記載大略可圈定在今天東北赫哲人、鄂倫春人以及阿伊努族的習俗:「無城郭,依海島散居,掘地深數尺,兩邊斜豎木,構為屋。人皆皮服,又狗毛雜麻為布而衣之,婦人冬衣豕鹿皮,夏衣魚皮,制與獠同。」最典型的這個魚皮衣,是赫哲族獨有的民族服裝。而吃魚肉穿獸皮住窩棚其實是烏蘇里江以東和濱海沿岸地區各民族共同的特點。
上面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最早契丹人稱黑水靺鞨為女真,而上面記載中的流鬼國並末被稱為女真。而這個女真是建立金朝的第一波融入漢文化圈的女真,這一支女真人在金朝時大多南遷了。剩下來勉強生存在苦寒之地的經過東北各林中民族和少量東遷的蒙古、契丹等民族融合後,應該是後來的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了。
那明朝說的野人女真到底是誰呢?是唐朝的夜叉國嗎?來看下明朝和唐朝的記載。
1621年(天啟元年)成書的《東夷考略》載,女真「略有三種,自湯站東,抵開原,居海西者為海西女真,居建州、毛憐者為建州女真,極東為野人女真」。
唐朝歷史書《通典》記載,「流鬼國在北海之北,北至夜叉國,餘三面皆抵大海,南去莫設靺鞨船行十五日。孟蚌遣其子可也餘志,以唐貞觀十四年,三譯而來朝貢。初至靺鞨,不解乘馬,上即顛墜。其長老人傳,言其國北一月行有夜叉人,皆豕牙翹出,噉人。莫有涉其界,未嘗通聘。」
這裡就有一個疑問了,如果野人女真只是「極東者」,那其實流鬼國就是極東者了,因為流鬼國已經可以包含庫頁島和北海道的阿伊努人了。所以也有人稱野人女真為東海女真。問題是真正的亞洲大陸的極東點是俄羅斯的傑日涅夫角,在堪察加半島。
所以毒蛇大膽假設,明朝史書上說的極東者,是由於地理認知的差距造成的,現在我們都知道,真正的極東,不是庫頁島,而是堪察加半島,過去我們都是以中國為中心,如果以中原為中心的極東,就把範圍縮小在了東海以內的。事實上,明朝的史書記錄的極東,應該為極東北者,這樣所有的疑問全都會迎刃而解。
如果改成極東北者,那麼流鬼國是庫頁島,而夜叉國就是堪察加半島,符合唐史記載的「去靺鞨船行十五日」「三面皆抵海」的記載。而且這裡目前居住的是跟東北林中各民族幾乎相同的楚科奇人。曾被稱為北山野人女真,跟鄂倫春人極其相似,都屬於蒙古人種的北極類型。
而發現亞洲大陸的極東點的傑日涅夫在17 世紀40 年代的時候,在這裡進行考察,就注意到了楚科奇人的奇特打扮,他這樣記載道:「在海角的對面是兩個島嶼,其中之一住著楚科奇人,他們的口唇上鑲著一塊海象牙。」跟我國史書上記載的「皆豕牙翹出,噉人」也類同了。這地方盛產海象,擅長獵殺海象的楚科奇人時常把海象的象牙掛在自己身上,遠遠看去就好像是長著獠牙的夜叉。而且叉本就是漁獵民族的核心工具。中國的夜叉通常是女性,符合夜叉國母系氏族特徵。
而忽必烈曾經派兵進攻過一個叫狗國的國家,也正是這裡。直到俄國人用現代人的眼光走近這裡才發現,原始的楚科奇人分為遊牧楚科奇人和濱海楚科奇人兩支。遊牧的楚科奇人主要生活在北極圈以內的凍土地帶,活動範圍達最北到了北冰洋沿岸。
而濱海楚科奇人居住地主要是今天楚科奇半島東部的沿海地區,大部分地區位於北極圈以南。他們的生產活動是捕魚以及獵殺海象、海豹等海洋生物。由於定居的楚科奇人出遠門的時候,常常會乘坐狗拉的雪橇。而他們跨過窄窄的白令海峽,就是阿拉斯加,那裡有跟楚科奇人也非常接近的愛斯基摩人。
所以,毒蛇認為野人女真正是唐代的流鬼國和夜叉國所在的廣闊範圍的原住民族,流鬼國即今天最遠達庫頁島一帶的赫哲人、鄂倫春人、鄂溫克人、烏德蓋、阿伊努人,恰喀拉人等等,而夜叉國是楚科奇人和愛斯基摩人。他們全都跟今日之滿族同宗同源,文化、宗教、生活習俗都較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