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女子反覆高燒入院,遭遇超級細菌!醫生緊急提醒

2021-01-13 瀟湘晨報

2020年12月31日,26歲的年輕媽媽李女士,從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出院了,迎來了2021新年,「生命鍵」也得以重新啟動。

去年11月底,因為反覆感染入院治療的李女士,找到了近兩三年不斷發燒的病因——髓質海綿腎、雙腎結石。但此時,因為反覆輸注抗生素,李女士遭遇「超級細菌」——對絕大多數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隨之而來,是膿毒症導致全身多器官衰竭、一度心跳驟停。幸運的是,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泌尿外科、重症醫學科等學科組成的團隊全力搶救下,李女士終於被白衣天使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病情緩解的李女士和醫護人員合影

反覆發燒入院

治療發現遭遇「超級細菌」

2020年11月30日,李女士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就診。近兩三年,李女士反覆尿路感染、腎結石發作,導致經常性發燒,據李女士講述,之前在診所、醫院輸液,用上抗生素,症狀很快就能得到緩解,但這次發燒,就沒什麼效果了。

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泌尿外科,經科主任卓暉及團隊接診後,發現了李女士近年來反覆發燒的問題所在——明確診斷為「髓質海綿腎、雙腎結石伴感染」。

同時,入院後所做的尿培養發現為「多重耐藥大腸埃希菌」,這意味著,李女士遭遇了「超級細菌」。

什麼是「超級細菌」?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二病區副主任潘傳亮解釋說,就是一種細菌對多類(3類及以上)原本對它有效的抗生素產生耐藥,「患者一旦感染多重耐藥菌,住院時間、醫療費用、病死率等都將明顯增加。」

李女士為什麼會遭遇「超級細菌」呢?問題就出在這次確診的「髓質海綿腎」上,這是一種先天性的腎髓質囊性病變,極易並發感染和形成尿路結石,但是卻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一般來說多為對症治療,比如在出現感染時,予以抗生素治療。

而每一類抗生素在治療細菌感染時,會使細菌發展出一種或多種對抗這類抗生素的「技能」。也就是說,使用過的抗生素種類越多,細菌的「反抗力」就可能越強。結合李女士近兩三年來的病史分析,反覆使用各種抗生素治療,便是多重耐藥菌感染的來源。

解除病灶「炸彈」

膿毒血症又找上門,一度心臟停跳

一方面,泌尿外科、重症醫學科等學科組成的團隊,在大多數抗生素對患者都無效的情況下,解決患者感染的問題,根據細菌藥敏試驗結果,找到敏感的抗生素加強抗感染治療;另一方面,即使感染問題得到暫時緩解,但導致感染的癥結——髓質海綿腎、雙腎結石依然存在,這需要手術治療,但「超級細菌」導致的耐藥和存在的感染,也讓患者隨時面對膿毒血症的威脅,讓手術變得十分棘手。

緊急搶救

2020年12月8日,泌尿外科團隊為李女士進行「左側輸尿管軟鏡碎石術」,以徹底清除她的感染病灶。同時,聯合重症醫學科團隊做好膿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等風險應對。

12月9日,術後第一天,李女士出現了高熱、寒顫、血壓下降,被迅速地轉入ICU,「轉入前,我們再做了一次血培養,結果和入院時的尿培養結果一致。」潘傳亮說。

膿毒血症,簡單歸納就是各種病原微生物感染導致的機體器官功能障礙,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感染致死的最主要的原因,其病死率高達30-50%。

因為膿毒血症導致的全身性炎症風暴,李女士術後第一天,出現了感染性休克 ,第二天,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綜合症、感染相關心肌抑制、急性心功能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等等接踵而至,甚至心臟驟停,「我們把她搶救回來了,但第三天,常規保守治療就很難維持生命體徵了。」潘傳亮說,患者的氧合指數甚至低到了60,已經是重度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綜合症。

12月11日,重症醫學科二病區當機立斷,為李女士實施了「體外膜肺氧合(ECMO)」治療,用「人工肺」的ECMO技術暫時部分替代心肺功能,以維持人體正常所需。「因為炎症風暴導致全身多個臟器的器官功能衰竭,我們主要的治療措施,就是讓臟器得到休息,把感染控制住之後,臟器的急性改變是可逆的。」潘傳亮說。

果然,在給器官們「放假」3天後,李女士的心肺功能逐步恢復至正常水平,並成功撤離ECMO。再在ICU觀察了3天後,李女士順利轉回普通病房,並於2020年12月31日出院。

考慮到李女士家庭經濟並不寬裕,醫護人員除了幫她發起了網絡籌款,重症醫學科二病區的所有醫護人員,還自發地為她捐款,「緩解了患者一部分經濟壓力。」潘傳亮說。

■醫生提醒

超級細菌多見於老年人 注意!抗生素別亂用

為什麼「超級細菌」如此來勢洶洶?

潘傳亮表示,「超級細菌」一般常見於老年人,發生在26歲的患者李女士身上,確實比較少見,還是與其髓質海綿腎導致反覆感染、頻繁使用抗生素有關。

「一般情況下,年輕人很少使用抗生素。」潘傳亮說,如果是病毒性感冒,自身也有自限性,一周左右能自愈,如果有頭痛發燒的症狀,對症使用止痛藥、退燒藥,多喝水、多休息,就可以了。加上年輕人免疫功能好,一般細菌感染也能清除掉,不會產生耐藥性。

但老年人恰好相反,尤其是患有長期慢性疾病、反覆住院的老年患者,加之年老體弱、免疫功能下降,更容易產生耐藥性。

而在市民中存在的「把抗生素當消炎藥吃」的最大用藥誤區,也讓「超級細菌」的發生率增加。「比如說,肚子痛,大家就認為是腸胃炎,要吃抗生素。」潘傳亮說,炎症確實會導致疼痛,但引發炎症的原因,除了感染性的,還有物理性的、化學性的,感染只是其中一個方面,而抗生素只對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才有用。

同時,患者錯誤的服藥方式,也容易產生耐藥性。「比如說不規律服藥,不按照劑量服藥,有的甚至把消炎藥當止疼藥,有症狀就吃,症狀緩解就不吃,這種情況下,最容易產生耐藥。」潘傳亮說。

來源:紅星新聞

編輯 吉倩倩

【來源:河南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6歲媽媽反覆高燒入院,超級細菌、膿毒血症接踵而至,幸被全力搶救...
    2020年12月31日,26歲的年輕媽媽李女士,從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出院了,迎來了2021新年,「生命鍵」也得以重新啟動。去年11月底,因為反覆感染入院治療的李女士,找到了近兩三年不斷發燒的病因——髓質海綿腎、雙腎結石。但此時,因為反覆輸注抗生素,李女士遭遇「超級細菌」——對絕大多數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隨之而來,是膿毒症導致全身多器官衰竭、一度心跳驟停。
  • 近三年來反覆高燒住院 26歲媽媽遭遇「超級細菌」
    什麼是「超級細菌」?醫生:與頻繁使用抗生素有關什麼是「超級細菌」?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二病區副主任潘傳亮解釋說,就是一種細菌對多類(3類及以上)原本對它有效的抗生素產生耐藥,「患者一旦感染多重耐藥菌,住院時間、醫療費用、病死率等都將明顯增加。」
  • 26歲女生一口牙拔掉11顆!只因一個疏忽…醫生緊急提醒
    廈門一個26歲年輕女生 一口牙竟被拔掉11顆!!! 重新種植10顆!!! 所有人警惕! 醫生發出緊急提醒!
  • 孕婦智齒發炎致細菌感染 專家提醒:口腔健康不容忽視
    紅網時刻7月7日訊(通訊員 程婷婷 嚴曉博)一位二孩媽媽在孕期智齒疼痛發炎,產後則反覆高燒,牙疼加重,口腔不斷流出大量黃綠色膿液,並伴有惡臭,甚至呼吸不暢,生命危在旦夕……如此怪異的症狀,緣何而來?拖到懷孕39周,牙痛越來越厲害,高燒達40℃,才緊急前往當地醫院做了剖宮產手術。術後仍反覆高燒、智齒疼痛持續加重,躺著時也開始出現口腔流膿,膿液呈綠色並伴有惡臭。產後一個多月間,曾女士的病情呈進行性加重,甚至需時時擦拭口腔流出的大量膿液,呼吸不暢,夜晚難以入眠,輾轉多家醫院治療未果。
  • 【警惕】26歲女生一口牙拔掉11顆!只因一個疏忽…醫生緊急提醒
    廈門一個26歲年輕女生一口牙竟被拔掉11顆!!!醫生發出緊急提醒!26歲的莉美(化名)很早就發現自己的牙齒越來越難看了,牙齒有些移位,牙縫一點點變大,但因為對咀嚼沒有太大影響,她沒有在意。因刷牙時突然一顆門牙脫落,28歲的小萌(化名)到杭州口腔醫院就診,當醫生告知上排牙已全部不能保留時,她如同遭遇晴天霹靂。
  • 26歲女子為美白,得酸尿症入院,醫生怒斥:維生素C吃不得
    女生為了美麗能有多拼呢,臨沂一名女子,為了可以白,硬生生把自己吃進了醫院裡,還得了尿酸症,這倒是怎麼一回事?26歲的小芳,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在她這個年紀的姑娘按理說早就結婚生孩子了,可小芳卻因為臉上有斑,皮膚也發黃,活脫脫像一個黃臉婆。以至於都26歲了都沒有人給小芳說媒。
  • 26歲女士反覆發燒兩三年卻不知原因 同時遭遇「超級細菌」和膿毒血症
    手術中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12日訊(記者 李丹)26歲的李女士,在過去的兩三年時間裡,因為髓質海綿腎、雙腎結石的問題,時常發燒。一發燒就輸抗生素,很快症狀就會緩解。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時,發現李女士已經遭遇了「超級細菌」的問題。在與病魔的抗爭中,又出現了膿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心臟驟停等病情的急驟變化。經過多學科的齊心奮力搶救,終於將她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得以重獲新生。  「你們不僅救我的命,還給我捐款,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感謝!」新年伊始,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二病區的醫務人員收到了來自市民李女士的誠摯感謝。
  • 醫生:這種「奪命」細菌近期高發
    一女子吃了海鮮 入院後不治身亡 原因是感染了這種「歹毒」的細菌 ▼
  • 湖南男子感染「超級細菌」去世;醫生呼籲:別再濫用抗生素
    【案例】中年男子 icu 搶救數十天仍去世,他感染了 " 排第一 " 的超級細菌長沙 15 歲高中生小陳(化名)因骨髓炎導致肺部膿腫入院治療,因在此前的治療中使用抗生素治療沒有達到效果,他出現了耐藥感染——出現高熱、呼吸衰竭等多種症狀,被送進長沙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 icu。
  • 女大學生感染超級細菌搶救21天 最初症狀像感冒
    20歲的小文(化名)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有這樣的遭遇。1月29日,她剛從浙江省中醫院下沙院區的ICU轉入普通病房。在此之前,她在ICU裡整整搶救了21天。高燒三天退不下來,1月9日,小文來到浙江省中醫院下沙院區就診,因為高熱不退,CT檢查提示肺部有小片狀炎症表現,這意味著肺部有明顯感染,接診的醫生立刻安排她住院治療。入院後不到半天,小文病情就迅速惡化,出現胸悶氣急的症狀,氧飽和度逐漸下降,出現了呼吸衰竭。醫生不斷為她增加吸氧量,但她還是覺得喘不上氣,胸口憋悶得快要窒息。後來經專家會診,立刻轉入ICU治療。
  • 26歲小夥拔牙後出血不止10天後腦出血死亡 醫生:血液裡全是細菌
    「醫生懷疑可能是細菌感染引起的高燒,血液裡面全是細菌,可他全身上下就只有拔牙一個傷口。」劉歡說,她聽劉國帆的朋友說,中諾口腔醫院的一名護士在劉國帆的理髮店理髮,推薦了中諾口腔醫院,劉國帆才去那裡拔牙。
  • 反覆高燒以為扁桃體發炎 罪魁禍首竟是這種病毒
    反覆高燒,咽拭子也是陽性,以為只是普通感冒了,誰會想到還是病毒感染呢?近日,年輕的大學生畢業生小樂(化名)高燒不退,並伴有咽痛、扁桃體腫大,本以為是簡單的化膿性扁挑體炎,卻沒想到是 EB 病毒惹的禍。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治療下,小樂順利退燒,康復出院。
  • 被蝦扎了一下手指,入院三天後身亡
    杭州一位60多歲的王大伯(化名)就因為手指被沼蝦刺傷,感染了殺傷力極強的「超級細菌」,最後搶救無效去世。 「超級細菌」蔓延全身經過醫生耐心詢問,他們才回憶起一個重要的線索——三天前王大伯在菜市場買了沼蝦,回家處理時好像刺了一下手指。 聽到這裡,醫生立即警覺了起來,他們腦海裡浮現出一個細菌的名字:「食肉菌」。
  • 專家稱南亞超級病菌不會大流行 萬古黴素能見效
    美媒分析稱,這種超級細菌雖恐怖,但控制它的傳播並非沒有辦法。國內專家也認為,超級病菌不會像甲流般兇猛,無需過度恐慌。  蔓延:  比利時首個死亡病例  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家醫院的醫生13日告訴當地媒體,一名曾在巴基斯坦出車禍並在那裡接受短暫治療的比利時男子於今年6月死亡。
  • 專家稱南亞超級病菌不會大流行 萬古黴素能見效[圖]
    美媒分析稱,這種超級細菌雖恐怖,但控制它的傳播並非沒有辦法。國內專家也認為,超級病菌不會像甲流般兇猛,無需過度恐慌。  蔓延:  比利時首個死亡病例  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家醫院的醫生13日告訴當地媒體,一名曾在巴基斯坦出車禍並在那裡接受短暫治療的比利時男子於今年6月死亡。
  • 45歲女子不沾菸酒,腦梗離世,醫生:一把年紀,這事怎能天天做
    就在昨晚十點多,一位中年婦女被緊急送到了醫院,送到醫院的時候,該女子已經失去了意識,主要因腦梗突發入院,儘管經過三個小時的緊急救治,該女子還是不幸離開了人世。 據了解,該女子姓王,今年45歲,腦梗突發的原因是由於跟丈夫吵架導致的。據了解,該女子與丈夫感情不好。這次張女士跟丈夫吵架,女方忽然暈倒,但沒想到送到醫院之後就再也沒醒過來。 醫生嘆息:和丈夫脫不了關係。
  • 女子體內一個指標超幾千倍,疾控緊急提醒
    :有人吃隔夜冰西瓜後險喪命近日深圳疾控發布提醒:一塊冰西瓜,差點要了命隔夜西瓜這麼放很危險這怎麼回事?醫生發現,劉女士到醫院時已經出現了休克血壓,體內的感染指標是正常值的幾千倍!這是嚴重的細菌感染。醫生表示,這是細菌從腸道進入了血液,引發了膿毒血症、感染性休克,隨時會有生命危險,需要儘快搶救。
  • 26歲小夥扭傷腰險「癱瘓」,入院當晚下肢失去知覺、大小便失禁
    26歲的小江是長沙某物流公司的員工,一個月前在搬運貨物時不慎將腰扭傷。「我當時沒有放在心上,想著只是閃了下腰而已,幾個小時後突然發現下肢有些麻了,就去附近醫院照了X光,後來兩條腿越來越麻,用手碰觸感覺都沒有知覺了。」小江回憶起當時的情況說,他立即趕到湖南省人民醫院馬王堆院區骨五科就診。
  • 常年使用抗生素給自己治病,爹爹感染超級細菌
    楚天都市報12月5日訊(記者李曼英 通訊員江維)常年使用抗生素給自己治病,武漢的劉爹爹久咳不愈,到醫院一查,竟感染了超級細菌。5日,武漢市第四醫院內,劉爹爹談及此事,仍心有餘悸。65歲的劉爹爹家住漢口,患有老慢支多年。他不喜歡去醫院看病,每次咳嗽不舒服,都是自己吃各種抗生素治療,且稍有好轉就停藥。
  • 40歲女子患間質性肺炎,需終生服藥!醫生:只因使用這種染髮劑
    上周,醫院呼吸科收治了一名特殊的患者,40歲女子廖某,因「反覆乾咳、氣促2周」來醫院診治,胸部CT檢查結果令醫生大吃一驚,結果顯示兩肺大面積間質性改變,入院診斷為間質性肺炎。更令醫生奇怪的是,廖某的抽血檢查顯示感染性指標和風溼免疫性疾病指標均為陰性,基本排除了感染和結締組織病引起的肺間質性改變,而且廖某也沒有家族史和病史,最後醫生通過再次詳細詢問廖某既往史得知,原來廖某平時喜歡染髮,從20歲開始就沒有間斷過,最多一次一個星期染髮4次,平均一個月也有8-10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