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來反覆高燒住院 26歲媽媽遭遇「超級細菌」

2021-01-13 金臺資訊

什麼是「超級細菌」?

醫生:與頻繁使用抗生素有關

什麼是「超級細菌」?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二病區副主任潘傳亮解釋說,就是一種細菌對多類(3類及以上)原本對它有效的抗生素產生耐藥,「患者一旦感染多重耐藥菌,住院時間、醫療費用、病死率等都將明顯增加。」

潘傳亮表示,「超級細菌」一般常見於老年人,發生在26歲的患者李女士身上,確實比較少見,還是與其髓質海綿腎導致反覆感染、頻繁使用抗生素有關。

「一般情況下,年輕人很少使用抗生素。」潘傳亮說,年輕人免疫功能好,如果是病毒性感冒,一周左右能自愈,如果有頭痛發燒的症狀,對症使用止痛藥、退燒藥,多喝水、多休息,就可以了。但老年人體弱,免疫功能下降,使用抗生素容易產生耐藥性,也讓「超級細菌」的發生率增加。

「比如說,肚子痛,大家就認為是腸胃炎,要吃抗生素。」潘傳亮說,炎症確實會導致疼痛,但引發炎症的原因,除了感染性的,還有物理性的、化學性的,感染只是其中一個方面,而抗生素只對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才有用。

去年11月底,因為反覆感染入院治療的李女士,找到了近三年來不斷發燒的病因——髓質海綿腎、雙腎結石。

但此時,因為反覆輸注抗生素,李女士遭遇「超級細菌」——對絕大多數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隨之而來,是膿毒症導致全身多器官衰竭、一度心跳驟停。幸運的是,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泌尿外科、重症醫學科等學科組成的團隊全力搶救下,李女士終於被白衣天使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反覆住院輸液

抗生素招來「超級細菌」

2020年11月30日,李女士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就診。近三年來,李女士反覆尿路感染、腎結石發作,導致經常性發燒,據李女士講述,之前在診所、醫院輸液,用上抗生素,症狀很快就能得到緩解,但這次發燒,輸液就沒什麼效果了。

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泌尿外科,經科主任卓暉及團隊接診後,發現了李女士近年來反覆發燒的問題所在——明確診斷為「髓質海綿腎、雙腎結石伴感染」。

同時,入院後所做的尿培養發現為「多重耐藥大腸埃希菌」,這意味著,李女士遭遇了「超級細菌」。

李女士為什麼會遭遇「超級細菌」呢?問題就出在這次確診的「髓質海綿腎」上,這是一種先天性的腎髓質囊性病變,極易並發感染和形成尿路結石,但是卻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一般來說多為對症治療,比如在出現感染時,予以抗生素治療。

而每一類抗生素在治療細菌感染時,會使細菌發展出一種或多種對抗這類抗生素的「技能」。也就是說,使用過的抗生素種類越多,細菌的「反抗力」就可能越強。結合李女士近兩三年來的病史分析,反覆使用各種抗生素治療,便是多重耐藥菌感染的來源。

解除病灶「炸彈」

膿毒血症又找上門

一方面,在大多數抗生素對患者都無效的情況下,解決患者感染的問題,需要加強抗感染治療;另一方面,即使感染問題得到暫時緩解,但導致感染的癥結——髓質海綿腎、雙腎結石依然存在,這需要手術治療,但「超級細菌」導致的耐藥和存在的感染,也讓患者隨時面對膿毒血症的威脅,讓手術變得十分棘手。

2020年12月8日,醫院泌尿外科團隊為李女士進行「左側輸尿管軟鏡碎石術」,以徹底清除她的感染病灶。同時,聯合重症醫學科團隊做好膿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等風險應對。術後第一天,李女士出現了高熱、寒顫、血壓下降,被迅速地轉入ICU。第二天,出現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綜合症、感染相關心肌抑制、急性心功能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等症狀,甚至心臟驟停。

12月11日,重症醫學科二病區當機立斷,為李女士實施了「體外膜肺氧合(ECMO)」治療。在給器官們「放假」3天後,李女士的心肺功能逐步恢復至正常水平,並成功撤離ECMO。經過後續治療,李女士終於順利出院。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實習生 楊雪姣

相關焦點

  • 26歲女子反覆高燒入院,遭遇超級細菌!醫生緊急提醒
    2020年12月31日,26歲的年輕媽媽李女士,從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出院了,迎來了2021新年,「生命鍵」也得以重新啟動。去年11月底,因為反覆感染入院治療的李女士,找到了近兩三年不斷發燒的病因——髓質海綿腎、雙腎結石。但此時,因為反覆輸注抗生素,李女士遭遇「超級細菌」——對絕大多數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隨之而來,是膿毒症導致全身多器官衰竭、一度心跳驟停。
  • 26歲媽媽反覆高燒入院,超級細菌、膿毒血症接踵而至,幸被全力搶救...
    2020年12月31日,26歲的年輕媽媽李女士,從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出院了,迎來了2021新年,「生命鍵」也得以重新啟動。去年11月底,因為反覆感染入院治療的李女士,找到了近兩三年不斷發燒的病因——髓質海綿腎、雙腎結石。但此時,因為反覆輸注抗生素,李女士遭遇「超級細菌」——對絕大多數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隨之而來,是膿毒症導致全身多器官衰竭、一度心跳驟停。
  • 26歲女士反覆發燒兩三年卻不知原因 同時遭遇「超級細菌」和膿毒血症
    手術中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12日訊(記者 李丹)26歲的李女士,在過去的兩三年時間裡,因為髓質海綿腎、雙腎結石的問題,時常發燒。一發燒就輸抗生素,很快症狀就會緩解。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時,發現李女士已經遭遇了「超級細菌」的問題。在與病魔的抗爭中,又出現了膿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心臟驟停等病情的急驟變化。經過多學科的齊心奮力搶救,終於將她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得以重獲新生。  「你們不僅救我的命,還給我捐款,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感謝!」新年伊始,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二病區的醫務人員收到了來自市民李女士的誠摯感謝。
  • 細菌感染反覆高燒要幾天 飲食要注意這幾點
    那麼,細菌感染反覆高燒要幾天呢?應該怎麼辦才好?飲食上要注意什麼?下面就一起看看吧。細菌感染反覆高燒要幾天一般,細菌感染導致的發燒,持續的時間是無法確定的,細菌的量和致病力的不同,導致的病情輕重也是不同的。同樣是細菌感染導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三天就不發燒了,短的人也可能是一天,也有時間更長的。
  • 「超級細菌」到底有多可怕?(全文)
    法國則表示,要對所有曾在國外住院的病人進行「超級細菌」抗藥性檢測。「超級細菌」的影響甚至超越了公共健康領域。在中國,自從上周媒體報導出「超級細菌」的消息後,引爆了醫藥股上漲行情。「超級細菌」到底有多可怕?「威脅全球公共健康」、「十年內無藥可治」 在部分媒體的報導中,「超級細菌」似乎像災難電影裡的致命病菌一樣可怕。
  • 「超級細菌」的真正威脅是什麼?
    一種源於南亞的新型抗藥基因,能造就幾乎打敗所有抗生素的「超級細菌」,正在向全球蔓延。8月中旬,一位比利時男子在巴基斯坦感染了這種「超級細菌」後身亡。在經歷過「非典」肆虐和「甲流」恐慌之後,人類對任何能潛在導致大規模傳染的病菌都保持著高度警惕,因此「超級細菌」迅速成為熱門話題。那麼,「超級細菌」到底是什麼?
  • 超級細菌走「病從口入」老路 難治易防不必恐慌
    據報導,去年4月,位於日本櫪木縣的獨協醫大附屬醫院收治了一名50多歲的日本男性患者。這名患者因其他病情住院,5月中旬曾出現了發燒38℃等症狀,醫院在對患者進行血液檢查時,查出了幾乎對所有抗生藥物都有耐藥性的大腸菌。後來,這名患者自然痊癒,並於去年10月出院。北島敏光院長介紹,該院在去年發現這一病情時,曾向當地保健所做過匯報。
  • 女大學生感染超級細菌搶救21天 最初症狀像感冒
    20歲的小文(化名)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有這樣的遭遇。1月29日,她剛從浙江省中醫院下沙院區的ICU轉入普通病房。在此之前,她在ICU裡整整搶救了21天。高燒三天退不下來,1月9日,小文來到浙江省中醫院下沙院區就診,因為高熱不退,CT檢查提示肺部有小片狀炎症表現,這意味著肺部有明顯感染,接診的醫生立刻安排她住院治療。入院後不到半天,小文病情就迅速惡化,出現胸悶氣急的症狀,氧飽和度逐漸下降,出現了呼吸衰竭。醫生不斷為她增加吸氧量,但她還是覺得喘不上氣,胸口憋悶得快要窒息。後來經專家會診,立刻轉入ICU治療。
  • 被蟲咬了一口,崇陽男子反覆高燒險些丟了命!
    半個月前莫名反覆高燒病情危重險些丟掉性命6月2日,被病痛折磨了半個月的廖先生終於康復出院險些致命的罪魁禍首竟然是一隻小小的恙蟲01上山勞作後突發高燒5月6日,家住崇陽的廖先生到家附近的山上勞作。市中心醫院專家稱,近兩年夏秋季接診數例被恙蟎幼蟲叮咬的重症患者。近期天氣漸熱,野外鼠類活動平凡,寄生於鼠類身體的恙蟲開始活躍,因此要儘量遠離雜草叢生的地帶。專家稱,恙蟎的直徑只有約0.5毫米,它們太過微小以至用肉眼無法看到。恙蟎以皮膚細胞中的液體為食的。為了攝取細胞液,它們會附著在皮膚毛孔或毛囊中,注入一種裂解細胞的消化酶。
  • 孕婦智齒發炎致細菌感染 專家提醒:口腔健康不容忽視
    紅網時刻7月7日訊(通訊員 程婷婷 嚴曉博)一位二孩媽媽在孕期智齒疼痛發炎,產後則反覆高燒,牙疼加重,口腔不斷流出大量黃綠色膿液,並伴有惡臭,甚至呼吸不暢,生命危在旦夕……如此怪異的症狀,緣何而來?智齒發炎竟危急孕婦生命來自湖南汨羅的曾女士是一位二孩媽媽,儘管懷孕期間一顆智齒疼痛發炎,但出於對胎兒本能的保護,她一直忍著,沒有就醫用藥。拖到懷孕39周,牙痛越來越厲害,高燒達40℃,才緊急前往當地醫院做了剖宮產手術。術後仍反覆高燒、智齒疼痛持續加重,躺著時也開始出現口腔流膿,膿液呈綠色並伴有惡臭。
  • 超級細菌開始橫行 融化的冰可以釋放遠古病毒或是超級災難?
    超級細菌開始橫行 融化的冰可以釋放遠古病毒或是超級災難?時間:2018-01-16 12:42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超級細菌開始橫行 融化的冰可以釋放遠古病毒或是超級災難? 1999年,俄羅斯科學家從西伯利亞凍土中挖出一隻死亡很久的冰凍長毛象。
  • 26歲小夥拔牙後出血不止10天後腦出血死亡 醫生:血液裡全是細菌
    「醫生懷疑可能是細菌感染引起的高燒,血液裡面全是細菌,可他全身上下就只有拔牙一個傷口。」劉歡說,她聽劉國帆的朋友說,中諾口腔醫院的一名護士在劉國帆的理髮店理髮,推薦了中諾口腔醫院,劉國帆才去那裡拔牙。
  • 這3個超級細菌感染提醒我們,要慎用
    第一種「超級細菌」,擅自停藥,結核桿菌變異了這是一個23歲小夥子,父母離異多年,沒有人教育約束,技校畢業後迷戀上了網路遊戲,經常泡網吧,吃飯也隨便湊合,1米80的個子體重才100斤出頭。他沒有接受完整規範的治療,在結核病防治所住院幾天後症狀緩解,就偷偷跑了……結果造成了結核桿菌耐藥,1年半後走不動路了,重新回到醫院,發現他身體裡的結核桿菌變成了「超級細菌」,對藥物不再敏感,並且沿著血管播散到大腦,引起大腦多髮結核性膿腫,造成癱瘓。
  • 老太感染超級細菌病亡 CRE病菌是什麼?全耐藥性
    原標題:染「超級細菌」美老嫗身亡  對26種抗生素全部產生耐藥性  對所有抗生素無動於衷的「超級細菌」出現了,這不再只是醫生的擔憂,而成為了事實。  美媒報導稱,美國一位女患者感染的「超級細菌」對26種抗生素都毫無反應,最終不治身亡。
  • 便便打敗「超級細菌」!糞菌移植治療艱難梭菌,完勝抗生素
    英國一項新研究發現:與使用抗生素相比,用糞菌移植(FMT)來治療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CDI)是一種更有效、更經濟的治療方法。伯明罕大學教授Peter Hawkey團隊率先採用這種療法,利用腸道細菌和糞便中的其他成分來治療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CDI)。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CDI)是導致院內感染和死亡最常見的病因之一,通常影響最近住院治療、有潛在疾病和65歲以上的病人。艱難梭菌最早發現於1935年,是新生嬰兒腸道中正常菌群,在2歲以上兒童的腸道菌群中佔比約3%。
  • 什麼是超級細菌?浙江省科技館《超級細菌》展給你答案
    人類與細菌的戰鬥面臨著怎樣的挑戰?日前,由廣東科學中心聯合英國科學博物館集團研發的《超級細菌:為我們的生命而戰》中國巡展在浙江省科技館拉開帷幕。據悉,《超級細菌:為我們的生命而戰》內容分為三部分:微觀部分、人類部分和全球部分,共18個故事,探索了全社會正如何應對抗生素耐藥性帶來的巨大挑戰、展示了世界各地的科學研究和那些與超級細菌戰鬥的個人的故事。
  • 比細菌和病毒更可怕的,是超級細菌
    抗微生物藥物的耐藥性產生,為什麼要引起重視隨著新冠疫情的持續,醫學專家們除了對新冠病毒本身的愈發了解之外,也開始擔心起了另一種隱形殺手——超級細菌。「普通」和「超級」細菌 © TEDEd在重症住院患者中,繼發感染是一種非常易發的併發症。
  • 澳大利亞維州確認2人感染超級細菌死亡
    食品夥伴網訊     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維州健康機構今日證實,自2012年以來,致命超級細菌--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CRE)已造成維州18人死亡,近60例感染病例,衛生部門警告需對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採取防控措施。
  • 超級細菌MRSA有了剋星:來自鼻腔的抗生素
    (原標題:來自鼻腔的抗生素能殺超級細菌)
  • 反覆高燒以為扁桃體發炎 罪魁禍首竟是這種病毒
    反覆高燒,咽拭子也是陽性,以為只是普通感冒了,誰會想到還是病毒感染呢?近日,年輕的大學生畢業生小樂(化名)高燒不退,並伴有咽痛、扁桃體腫大,本以為是簡單的化膿性扁挑體炎,卻沒想到是 EB 病毒惹的禍。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治療下,小樂順利退燒,康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