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論文收錄數不得作高校導師招聘門檻

2021-01-10 網易

  

  今日熱詞打卡


  學術評價

  academic appraisals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

  Chinese education authority has required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o rectify the problem of overemphasizing the role of theses in academic appraisals.
教育管理部門要求高校糾正在學術評價中過度強調論文的問題。

  【單詞講解】

  這裡的theses是thesis一詞的複數形式。學位論文的用詞在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中截然不同:英式英語裡,本科和碩士論文都叫dissertation,博士論文叫thesis;而美式英語則完全反過來,本科和碩士論文叫thesis,博士論文叫dissertation。

  Appraisal是動詞appraise的名詞形式,表示「評估,估價」等意思,比如:real estate appraisals(房地產估價);damage appraisal(估損);I made a quick appraisal of the situation and decided to leave right away(我快速評估了一下形勢,然後決定馬上離開)。

  意見明確「十不得」:

  不得簡單以刊物、頭銜、榮譽、資歷等判斷論文質量(the quality of a thesis should not be judged simply by the journal on which it is published or the author's title, honor and credentials),防止「以刊評文」「以刊代評」「以人評文」。

  
不得過分依賴國際數據和期刊(avoid over-reliance on international data and journals),防止國際期刊論文至上。

  
不得為追求國際發表而刻意矮化醜化中國、損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anyone should not deliberately dwarf and vilify China or damage national sovereignty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interests in order to get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

  
不得將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number of theses included in the SSCI and CSSCI)、引用率和影響因子(citation rate and impact factor)等指標與資源分配、物質獎勵、績效工資(resource allocation, material incentives and performance-based salary)等簡單掛鈎,防止高額獎勵論文。

  【知識點】

  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即「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創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來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科學論文的數量進行統計分析的大型檢索工具。

  CSSCI(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即「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 由南京大學研製,是國家、教育部重點研究項目,用來檢索中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論文收錄和文獻被引用情況。

  不得將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導師崗位選聘、人才計劃申報評審的唯一指標(the only or compulsory criterion for selection of supervisors and appraisal of professors and researchers)。

  
不得把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教師招聘、職務(職稱)評聘、人才引進的前置條件和直接依據(the precondition and criterion for the recruitment, promo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talents)。

  
不得將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作為學位授予的唯一標準(the publishing of theses in academic journals should not be taken as the only criterion for awarding academic degrees)。

  
不得將學歷、職稱等作為在教育系統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限制性條件(diploma and academic titles should not serve as restrictive conditions for theses publishing in educational journals)。

  
不得多頭評價、重複評價(one thesis should not be submitted in multiple appraisal events),嚴格控制涉及論文的評價活動數量和頻次。

  
不得盲目採信、引用和宣傳各類機構發布的排行榜(universities should not blindly adopt, quote and promote rankings issued by institutions),不過度依賴以論文發表情況為主要衡量指標的排行性評價。

  Notes

  研究生教育 postgraduate education

  本科教育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考研 national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學分 academic credits

  輔修專業 academic minor

  主修專業 academic major

  學術評價體系 academic appraisal system

  學術不端 academic misconduct

  編輯:馬文英

  參考來源:新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教育部:不得把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教師招聘、職稱評聘的...
    【新民晚報·新民網】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提出了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其中包括不得把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教師招聘、職務(職稱)評聘、人才引進的前置條件和直接依據。
  • 教育部:不得簡單以刊物等判斷論文質量,防止國際期刊論文至上
    新京報快訊 據教育部官網消息,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
  • 教育部出招整治「唯論文」亂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5日電 拿學位要先發論文、招聘晉升評職稱要看論文數、學術高低評價要看SSCI收錄數……這樣的「唯論文」亂象你是否也遭遇過?
  • 教育部:導師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與研究生發生不正當關係
    教育部網站11月11日發布關於印發《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的通知。各地各校要落實學校黨委書記和校長師德建設第一責任人責任、院(系)行政主要負責人和黨組織主要負責人直接領導責任,按照準則要求,依法依規建立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違規責任認定和追究機制,強化監督問責。對確認違反準則的相關責任人和責任單位,要按照《教育部關於高校教師師德失範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教師〔2018〕17號)和本單位相關規章制度進行處理。
  • 教育部嚴查招生與畢業,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百萬研究生修改論文
    近期,教育部已經印發通知,對高校的研究生招生和培養管理工作,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著重將畢業論文的抽查環節列為重點工作之一。一時之間,本科生開始擔心考研的難度,而百萬研究生開始加緊修改論文。下一步,教育部將加強考研命題的審核和試卷全過程的監督檢查,明確研究生考試的主體責任,防止「試卷命題錯誤」和「試題內容洩露」的情況發生。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考研複試的環節,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對考研複試的全過程進行錄音錄像,而且複試小組成員必須要獨立進行評分,防止評分受到幹擾,保證擇優錄取。
  • 教育部規定研究生導師「十不得」 網民議論紛紛
    中國正義反腐網-《反腐廉政月刊》雜誌社北京訊: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於印發《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的通知,其中包括「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與研究生發生不正當關係」。此前中國發生多起研究生自殺事件,多與導師有關係。
  • 教育部:評價學術論文不以刊評文 淡化論文收錄數和引用率
    中新網11月3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近日印發《關於公布〈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擬啟動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工作方案》明確,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
  • 嚴查論文作假,教育部要求倒查五年博士、碩士學位論文
    上述幾所高校發布的通知均提到:近年來,學位論文抄襲、買賣、代寫等學術不端行為時有發生。教育部先後印發了一系列文件,督促各高校嚴肅查處學位論文作假行為,推動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教育部教育督導局8月26日下發《關於幾起高校學位論文作假行為查處情況的通報》,現予以轉發。
  • 教育部嚴查論文作假 要求倒查5年博士、碩士學位論文
    教育部先後印發了一系列文件,督促各高校嚴肅查處學位論文作假行為,推動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教育部教育督導局8月26日下發《關於幾起高校學位論文作假行為查處情況的通報》,現予以轉發。例如,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在通知中表示:根據通報的精神和要求,我校將啟動博士、碩士學位論文作假行為全面排查工作。
  • 2019年知網收錄的各高校碩士學位論文排行榜
    來源:學術志(ID:xueshuzhi001),數據來源:中國高校科研成果統計分析資料庫 編輯:學妹在知網所收錄的論文中,除了學術論文,還有為數眾多的碩士學位論文和博士學位論文,但並不是所有碩士學位論文都會被知網收錄。
  • 教育部發文:倒查5年博士、碩士學位論文作假行為!
    、加強導師和研究生管理方面,教育部出臺了多份重磅文件。上述幾所高校發布的通知均提到: 近年來,學位論文抄襲、買賣、代寫等學術不端行為時有發生。教育部先後印發了一系列文件,督促各高校嚴肅查處學位論文作假行為,推動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教育部教育督導局8月26日下發《關於幾起高校學位論文作假行為查處情況的通報》,現予以轉發。
  • 本科畢業也變難 多所高校嚴查本科生論文
    來源:人民日報前段時間,一些高校對部分研究生作出了退學處理,引發關注。近日,部分高校發通知,從嚴檢查本科生論文!高校動真格!5月5日,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官網發布了《歷史文化學院2015級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專項檢查及優秀畢業論文收錄工作規範》(以下簡稱《規範》)。《規範》提到,今年起,學校進一步完善本科生畢業論文收錄製度,收錄範圍為已通過畢業論文答辯,並獲得畢業資格的全部本科生畢業論文。
  • 教育部:不是否定SCI,更不是反對發表論文
    但在學術評價中,不能簡單以SCI論文相關指標來判斷創新水平;在各類評價活動中,要合理使用相關指標,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引導評價工作突出科學精神、創新質量、服務貢獻。」教育部科技司負責人說。學習、領會《意見》精神時,有關人士還需注意到文件中「不得」、「不宜」等表述之間的區別。
  • 教育部正研究制訂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規範:不得將研究生當作廉價...
    目前,全國有研究生導師46萬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1.5萬人。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後,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將成為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教育部正在研究制訂《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規範》(下稱《規範》),並已在一定範圍內徵求意見。
  • 教育部800萬專項抽檢論文經費,中山大學不怕,哪些高校會害怕?
    因此出臺規定,每年將專項撥款800萬元,用於抽查各大高校的研究生畢業論文情況。避免各大名校集中爆發學術醜聞,作為一直以來碩博研究生嚴重不足的中山大學,為了讓教育部害怕研究生名額擴招後帶來的畢業生質量下滑,因此中山大學直接在教育部立下了軍令狀,只要可以獲得研究生擴招名額,中山大學不怕教育部的論文抽查,而且主動把博士畢業論文抽查比例提升至50%,碩士畢業生論文抽查比例提升至20%。
  • 教育部:不得將全日製作為限制條件
    文/芝麻侃教育「本企業只招聘全日制應屆碩士畢業生」,我想很多學弟學妹在找工作時都看到過這樣的一句話。在畢業季招聘會上,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很「不受待見」。教育部再次發文,非全研究生的「春天」可能真的要來了!教育部:招聘中不得將全日製作為限制性條件事實上,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職研究生有著根本的區別。非全日制在一定意義上講並不是學歷類型,而是一種學習方式。
  • 94年出生,她們如今都是985高校博士生導師
    目前,她已入職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擔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根據教育部公布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評級為B。15年本科畢業之後,李晟曼順利直博,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師從吳燕慶教授。
  • 教育部要求招聘中不得將全日制和非全日製作為限制性條件!
    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份的第一天,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在京召開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會議指出,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預計達909萬人,面臨的就業形勢嚴峻複雜。各地各高校要做好謀篇布局、力量統籌、政策儲備、風險應對等各項工作,千方百計促進2021屆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這也是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900萬大關。
  • 教育部:這類導師,沒資格審論文!
    近日,教育部答覆了《關於優化研究生學位論文匿評及抽檢工作,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案》,明確指出為確保論文抽檢評審工作的順利開展,將組建高水平專家庫,建立專家退出機制,將不符合條件或評議存在明顯問題的專家及時調整出庫,完善專家遴選制度。
  • 論見| 不得將全日製作為招聘限制性條件,「非全」學生的「春天」來...
    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各省級教育部門要協調和配合有關部門,推動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在招聘公告和實際操作中不得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為限制性條件。  無論是從出臺時間,還是從一些指向明顯的關鍵詞來看,這則通知都頗具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