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乘坐飛機安全嗎?艙內洗手間可能是關鍵

2020-09-05 健康界國際

首爾順天鄉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日前稱,有證據表明一位女性有可能在飛機上的洗手間裡感染了新冠病毒

「三月份,米蘭新冠病毒傳播的高峰時期,有300位韓國人從義大利撤離,這位年僅28歲的女性就是其中一位。」研究人員在美國疾控中心下屬雜誌《新發傳染病》上如是寫道。

研究人員稱道:「從義大利米蘭飛至韓國的飛機上,這位女士除了在使用洗手間時一直都有佩戴著N95口罩。」

「洗手間由鄰近的乘客共用,其中就包括了一位無症狀感染者。這位女士坐在距離無症狀感染者有三排遠的位置。」研究人員補充道。

負責組織此次飛行的韓國政府官員已經採取了全面感染控制措施,並在各位乘客下機之前逐一進行了檢測。此外,所有的乘客和機組人員在抵達韓國之後還進行了隔離。有6位乘客在抵達韓國不久後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

這位年僅28歲的女士在回家8天後出現了症狀,併入院進行治療。



「假設這位女士沒有外出,在登機之前獨自在位於義大利的家中完成了為期3周的自我隔離,也沒有乘坐交通工具前往機場,那這位女士極有可能是通過在飛機上間接接觸了無症狀感染者而感染的。」研究人員表示。

儘管多家航空公司制定了相關政策,如加大乘客之間的間隔距離;增加機艙清潔的頻次;鼓勵乘客待在自己的位置上,不要在機艙內走動。但目前並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人類是否有可能會在飛機上感染新冠病毒。而已有證據表明機艙的通風系統可以快速、完全地淨化空氣。

研究人員認為,「該研究是最早評估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在機艙內傳播病毒的研究之一。早期針對其他呼吸道疾病(流感、嚴重畸形呼吸綜合症/非典)在飛行途中的傳播研究發現,坐在呼吸道傳染疾病患者附近是感染病毒的一個主要風險因素。這與我們的調查結果相似。」

研究人員還表示,負責組織此次飛行的政府官員採取了許多預防措施。

「當乘客抵達米蘭機場時,醫務人員於他們登機前在機場外為其進行體格檢查、問診,並測量體溫。11位有症狀的乘客被帶離。」

乘客均有N95口罩,且乘客在登機前還被分隔開來,相距6英尺(約2米)之遠。

「大多數乘客在飛行途中除了吃飯和使用洗手間之外都有佩戴N95口罩。在歷經11個小時的飛行之後,299位無症狀乘客抵達韓國,並立即被送往政府隔離設施處接受為期2周的隔離。乘客在隔離期間完全與其他人隔絕開來。醫務人員每日對其檢測兩次,查看體溫情況和其他新冠病毒感染症狀。」

德國研究人員在8月早期稱,兩位患者有可能在3月份從特拉維夫市飛至法蘭克福市期間或是前後就已經感染了新冠病毒。

他們的位置靠近機艙尾部,隔著過道坐著的乘客中有7位在隨後被證實感染了新冠病毒。

原文來源:CNN

原文標題:Woman may have caught coronavirus in airplane toilet, researchers say

相關焦點

  • 科普:疫情期間坐飛機還安全嗎?哪些疫情防控用品不能帶上飛機?
    科普:疫情期間坐飛機還安全嗎?哪些疫情防控用品不能帶上飛機?飛機通風系統主要使空氣上下流動,這種循環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病毒在飛機上擴散蔓延的可能。在公共運輸工具中,飛機被視為疫情期間相對更為安全的一種,這得益於飛機本身強大的空調再循環系統。飛行中,由於壓差,艙內每小時要主動換氣15~20次,即每隔3到4分鐘,整個客艙的空氣就會更換一次。
  • 疫情期間坐飛機可以不帶口罩嗎?
    疫情期間,各位坐飛機的乘客對機內的空氣品質特別懷疑,乘客之間靠的那麼近,會不會更容易傳染?會不會一個人感染之後傳染給其他所有人?接下來通過三個問題,希望能解答你對客艙內空氣品質的疑問。1、飛機客艙內的空氣從何而來?
  • @春節返工的你,疫情期間這樣坐飛機更安全!
    飛行中,由於壓差,艙內每小時要主動換氣15~20次,即每隔3到4分鐘,整個客艙的空氣就會更換一次。由於交換進客艙內的空氣是經過飛機發動機引氣系統引入的,且由超過200攝氏度的高溫氣流再冷卻而成,這個過程本身即完成了對空氣的高溫消毒。Q2:消毒劑能帶上飛機嗎?要點:一般不能隨身攜帶,有的可以託運!
  • 2020年疫情期間個人防護物品可以帶上飛機嗎?
    民航局提示:攜帶疫情防控物品乘機注意事項  當前,春節假期即將結束,大量人員乘坐飛機返回工作地點。疫情防控期間,廣大旅客在加強個人安全防護的同時,也要注意保障航空安全。關於旅客攜帶常見的疫情防控及相關物品,民航局有相關要求,請注意:  1.個人防護物品是不是都可以攜帶?  民航局運輸司相關負責人:個人防護用品的種類比較多,主要包括口罩、護目鏡、防護服、消毒劑等,部分旅客可能還會攜帶體溫計和藥品。對於一些不會造成安全隱患的物品,攜帶乘機是沒有限制的,比如醫用口罩、N95口罩、護目鏡、普通防護服等。
  • 疫情期間乘坐公共運輸工具,該如何防護?答案來了!
    四是乘客上車前先打開門一兩分鐘讓它有一個空氣交換的機會,也可以用消毒紙巾對可能碰到的位置做擦試消毒,最關鍵是乘客乘坐的時候也要全程戴口罩,乘坐結束後也要做手衛生。五是付費時提倡無接觸式的付費。除此之外,最關鍵的一點是要對全體教職員工及孩子們的健康狀況進行摸底,只有健康的才能入園;第二,開園後,如果疫情結束了,開園時可以按照正常教學秩序進行,如果還有病例就一定要採取相應預防措施,要做好應急預案;第三,當出現了疑似病例時,一定要按照應急預案進行處理。
  • 乘坐飛機,您必須懂得的航空安全知識
    今年6月是全國第「19」個安全生產月。安全一直是民航工作的核心,「三個敬畏」就表明了一切以安全為主。航空安全一直牽動著大家的心,一次小小的事故徵候可能就會引來關注,而一次空難更是牽動著無數人的心。飛安一直是民航人必修的課程,無論是飛行員,還是機務,抑或是空乘,航空安全意識都必須牢記在心。航空安全不僅需要民航人的努力與堅持,更需要旅客們的理解與支持。
  • 疫情期間,飛機上應該送熱餐嗎?
    >「疫情期間,你覺得航班上要送熱餐嗎?」旅客有沒有熱餐吃重要嗎?說真的,疫情後近半年在社交平臺上發現來自旅客對於航空餐食的訴求越來越少,這反映了一種大眾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理念的理性回歸以及對民航防控工作的支持理解,令我們十分欣慰。
  • 民航飛機上的空氣真的乾淨安全嗎?
    新冠肺炎似乎沒有任何停止的消息,每每看到「某某航班發現xx例確診患者」,「某某國家民航局停飛xx國航線」,「民航局發出第n份熔斷指令」這類消息,都讓人在當前環境下對乘坐飛機出行望而生畏。畢竟,與數百人一起在一個密封的客艙空間中共呼吸同命運,似乎為病毒傳播滋生提供了絕佳的環境。民航飛機上的空氣真的乾淨安全嗎?
  • 其實乘坐飛機不是那麼容易被傳染
    飛機落地後自己的鄰座還被點名提前叫出去測體溫,當時簡直有點崩潰啊,擔心自己被傳染呢。疫情期間很多人都擔心乘飛機會很容易被病毒攜帶者傳染,因為飛機是一個密閉的環境,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很近,所以這樣的擔心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條件反射。我更是如此了,很擔心鄰座的客人是不是攜帶了病毒,要不為什麼被提前叫去測體溫呢,簡直沒法形容當時的心情,很想知道在飛機上是不是很容易傳染病毒。
  • 潛水後乘坐飛機須知
    這是潛水遊世界divetheworld微信公號第358次分享,類別【潛水安全
  • 乘坐飛機安全小提示——呼市消防
    【乘坐飛機安全小提示】關於飛機的這些安全知識,大家一定要了解,在關鍵時刻贏取自救機會!
  • 回望包頭空難:乘坐支線飛機安全嗎?
    22日中午11時53分,75名「11·21」空難遇難者家屬乘坐上航FM9135航班,由上海飛往包頭。與他們同行的,還有東航第五批事故處置工作組。他們踏上的是一架波音737客機。根據原先的安排,這個航班應由與昨天墜毀的東航客機同型號的CRJ200執行。
  • 飛機上明令禁止吸菸,為何還要配菸灰缸?知情人稱:沒它不能起飛
    眾所周知,飛機上是明令禁止吸菸的,但有趣的是在飛機的洗手間或是座椅上卻能發現菸灰缸的身影。儘管上面貼有「禁止」標誌,但很多人還是忍不住好奇,不讓抽菸為何還要配置菸灰缸?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含義呢,還是聽聽知情人是如何表示的吧,據稱飛機上禁止吸菸這項規定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
  • 中國首例飛機主起落架艙內輪胎爆破試驗成功(組圖)
    20日上午,我國首例飛機主起落架艙內輪胎爆破試驗在曙光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獲得成功,對提高我國航空器飛行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新華社記者劉濟美攝   5月20日上午,我國首例按照國際適航標準進行的飛機主起落架艙內輪胎爆破試驗,在曙光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獲得成功,對提高我國航空器飛行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 許多人可能在乘坐飛機時經常都會做錯的9件事情
    現在人們如果出行,特別是去往比較遠的地方,都會選擇乘坐飛機,畢竟飛機的速度很快,省去了旅途中的大量時間,同時飛機也非常的安全,選擇這個交通工具更加的省心,不過,關於乘坐飛機時,我們乘客要自覺遵守的事情,還是不能忽略的,雖然這並不是什麼強制要求,但為了自己的安全,還是要牢牢記住的,今天我們來說說
  • "11·21"包頭空難後續:乘坐支線飛機安全嗎?
    22日中午11時53分,75名「11·21」空難遇難者家屬乘坐上航FM9135航班,由上海飛往包頭。與他們同行的,還有東航第五批事故處置工作組。他們踏上的是一架波音737客機。根據原先的安排,這個航班應由與昨天墜毀的東航客機同型號的CRJ200執行。根據民航總局的通知,從23日起,國內所有CRJ200客機都將停飛。
  • 疫情期間交通出行搭乘飛機或高鐵哪個更不容易被傳染?
    最近隨著復工復產,生活秩序的逐步恢復,小遊很多微信朋友群中都在討論出行交通工具的選擇,在疫情防控未能全部解除的情況下,出行的安全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有朋友在遊樂美後臺留言問,疫情在未能全面解除期間坐飛機安全嗎?
  • 疫情下坐飛機到底安不安全?
    疫情下坐飛機安全嗎?根據最近美國發布的兩項與航班有關的疫情報告顯示,如果未做安全防護措施,航班環境存在傳播風險,即使是間隔距離很大的商務艙,也不能倖免。美國CNN報導,美國疾控中心(CDC)最新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今年3月,在一架倫敦飛往越南的航班上,一名乘坐商務艙的27歲女乘客,在10小時的旅程中不知不覺讓另外15人感染了新冠病毒。這一報告讓人不禁擔心疫情下長途飛行的安全問題。
  • 疫情期間,請這樣乘坐公共運輸工具
    公交車、地鐵、計程車是人們常用的交通工具,疫情期間,乘坐這些交通工具可能存在著一定感染風險。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大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市民:乘坐公交車、地鐵出行,必須全程正確佩戴口罩。座位、扶手、車門、扶杆等公共設施,手觸摸後,不要直接接觸口、眼、鼻,避免接觸傳播。
  • 飛機最不安全的座位在哪兒?有趣的飛機冷知識
    這個小孔是調節機艙內氣壓不可或缺的。飛機的舷窗是由多層材料製成,這個小洞可以讓中間的一層免受飛行中的巨大壓強作用。下次你對於乘坐飛機有安全之慮時,大可放心這個舷窗上的小洞不是什麼問題。為什麼飛機上的座椅不總是和舷窗一排排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