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採訪中,甘凌還籤了一摞文件,都是與拆VIE有關。在他的計劃中,美術寶有可能於2017年初掛牌新三板。
幾天前,美術寶剛剛宣布完成6600萬人民幣的B輪融資,由禾林資本領投,國海創新、博雅資本跟投,而在一年前的A輪融資,數額是460萬美元,來自藍馳創投和順為資本。簡單的匯率換算可以發現,在成立大約一年左右的時間裡,美術寶已經完成了總共接近一億元人民幣的融資。
甘凌不時有些感慨,「近來這段時間融資是有些困難的。」大環境的影響不能忽略,但美術寶融資額能夠如此快速的完成「翻倍」,則從某種程度上展示了美術這個垂直細分市場所展示出的巨大增長潛力。在甘凌早期的故事裡,他曾估算,整個美術市場的規模大致有400-500億的規模。而更讓人感興趣的是,這麼大的市場怎麼一口一口吃下來。
美術寶是以「評畫」起家,學生上傳自己的作品,然後平臺認定的老師和用戶可以通過語音、文字進行點評。 這是個簡單明了的模式,但美術寶就是這樣撬開了這個市場的大門。或許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是甘凌之前在美術教育培訓行業的實踐,幫助他能夠更準確的找到痛點。
「複合型」恐怕是描述甘凌最準確的詞彙。畢業於北京服裝學院商學院,大學期間就開始創業,畢業後先後加入TOM、新浪的無線部門,期間還創辦了珠寶在線的網站。而甘凌開始進入美術行業是在2009年。在那之後,甘凌與合作夥伴陸續看辦過畫室,美術學校,招生規模從幾十人人逐漸增長到五百人,年收入超過4000萬。他們在此期間又開辦了51美術網,成為行業裡影響巨大的門戶網站。
創業經歷、網際網路經歷、行業經歷,從背景儲備上,甘凌已經做到相當完整。
「我當時就發現,大多數學生都開始照著手機畫畫,以前他們都是照書畫的。」那是在2014年,甘凌意識到,美術培訓行業裡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是真的來了。於是,他拉來了原來在TOM的同事,在2014年9月創辦了美術寶,10月份產品上線,當月即獲得五萬用戶、1萬日活,一個月後拿到A輪融資。起步的過程相當順利,甘凌說,他們當時是要把這款產品打造成美術生「神器」。現在,美術寶已經有100萬用戶,20萬峰值日活。
當然,除了評畫功能之外,美術寶還有信息諮詢服務、畫室推薦服務等。但這樣一些簡單的功能,就足以讓美術寶撬動行業市場麼?甘凌講了他對美術行業運行邏輯的理解。
首先,即便是在線下的美術培訓班,實際上大多數時間也是學生自己在畫,老師所起到的作用是更多也是點評。而且由於美術教學是以「班」為單位的團體進行,這對應用產品的「地推」非常有利;
第二,美術生在高考前需要參加各個學校的選拔考試,為了備考往往需要到各個美術院校周邊參加培訓班,這就形成了所謂的「美院經濟」,但究竟該參加哪些培訓班需要相關信息的諮詢和指導。實際上,這個需求相當強烈,美術寶現在有超過40人的團隊組成的呼叫中心,負責諮詢服務;
第三,由於近些年大量畫室、美術班的出現,美術培訓市場的競爭日益變得激烈,獲得更多數量的生源也成為這些培訓院校的最大痛點。顯然,美術寶的推薦以及老師的點評,都能給線下培訓機構帶來生源。
仔細分析下來,評畫是美術寶先期的核心功能,它運行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能否吸引美術生的應用。而關於點評師資的積累,甘凌的早期積累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美術寶的服務主要還都是向用戶免費提供,但在甘凌的計劃中,未來有很多可以構建商業模式的路徑。
比如在移動端向用戶提供可以購買進階服務,像一對一教學,甘凌說,這樣的服務不限於美術生,甚至城市白領都可以購買。再比如通過為線下機構導流的方式獲得收益。目前,美術寶平臺上的美術老師有兩萬多,培訓機構近一千五百家。由於之前有直接的線下實踐經驗,甘凌特別重視與線下機構的合作。他向36氪透露,本輪融資後的重要方向就是進一步獲取線下資源。
此外,美術寶還確定的一個主要方向是美術電商。「畫材當然也是剛需。」甘凌說,「而且我們打算自己做供銷體系,重點鋪的城市就是北京和杭州。」
美術培訓當然並不是甘凌計劃中的唯一選項。「我們是想做與美術相關的所有領域,從產生興趣到美術學習,甚至到為從業者實現商業變現,都可以成為我們服務的內容。我們還設立了一個文創類基金,投資這個領域比較好的項目。」甘凌說,「總之,我們就是把學美術的人在各個階段的需求都做全。」
當然這些都是遠景目標,B輪之後,甘凌的目標非常清晰:用戶和研發,確立絕對領先地位,培養和成就藝術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