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ure:內共生在細菌演化中所起作用
專題:Nature報導內共生(不同生命形式融合起來創造一個新的、更複雜的整體)被認為在複雜細胞的演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細胞的不同部分——細胞核、線粒體等——是曾經獨立的生物體的殘跡。但內共生是否在較簡單的生物如細菌的演化中也曾扮演一個角色?
-
Nature: 腦結構及其細胞複雜性新揭密
Allen and Jody Allen Patton共同投資興建的非盈利性質的醫療機構--腦科學Allen研究院,今天發布了一系列重要發現,這些發現對了解腦結構及其細胞的複雜性有很大的啟迪作用。這些結果發表在《自然》在線版(accessible via http://dx.doi.org, the DOI reference number is 10.1038/nature05453),而且將會在此刊的印刷版本上發表。
-
Nature:細胞分裂模型揭示細胞與其微環境作用的方式
生物谷報導:分裂是細胞的一個關鍵生命活動,涉及到許多分子之間的複雜作用。居裡研究所CNRS生物學家和Max Planck研究所理論物理學家合作,構建出一種預測細胞分裂的理論模型,這一成果刊登於5月24日Nature雜誌。 研究人員利用顯微技術研究環境變化時單個細胞的分裂。
-
Nature 中文摘要|24 September 2015
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解析了真核細胞中43S起始複合物中翻譯起始因子3(eIF3)的晶體結構;該結構的解析度得到進一步提高,可以觀察到蛋白亞基的二級結構以及eIF3與eIF2、DHX29的相互作用。現在,一個基於宇宙流體動力學的星系形成模型,在同時滿足各種物理觀察限制的情況下,已經成功模擬了亞毫米亮星系的形成過程。
-
Nature:小腸M細胞在免疫反應中的作用
專題:Nature報導資料圖片:M細胞包圍住大腸桿菌M細胞(Membranous / microfold cell)扁平細胞,是散布於腸道黏膜上皮細胞間的一種特化的抗原運轉細胞。病原菌等外來抗原性物質可通過對M細胞表面的毛刷狀微絨毛的吸附,或經M細胞表面蛋白酶作用後被攝取。黏膜免疫系統在保護黏膜表面不受病原體侵害、在促進與共生微生物群落共生中都起主要作用。要激發黏膜免疫反應,黏膜表面上的抗原必須首先穿過不可透過的上皮障礙,進入「派伊爾小結」這樣的淋巴結構。這一功能(被稱為「轉胞吞作用」)被認為主要由M細胞調控,它們是「派伊爾小結」中專門的上皮細胞。
-
Nature :簡化的細胞分裂周期
細胞分裂過程需要一系列有序的事件來確保遺傳信息的正確複製及其準確分布。這種複製周期的調控非常複雜,使得了解其關鍵原理很困難。為了研究真核細胞有絲分裂周期的核心引擎,Damien Coudreuse 和 Paul Nurse在裂殖酵母中生成了一個高度簡化的最小控制網絡。
-
Nature又放毒了,記憶T細胞居然起源於效應T細胞(2篇Nature重磅推出)
Akondy及其同事還檢查了T細胞中的DNA構型,以確定「閉合」狀態緊密包裝的基因組區域【5】。雖然RNA分析可以提供當前正在由細胞轉錄的基因的快照,但是作者採用的分析表觀遺傳變化的方法提供了對給定轉錄狀態達到的路徑的洞察。Youngblood及其同事利用全基因組DNA甲基化分析發現,由於幼稚的T細胞分化為效應細胞,其DNA甲基化譜發生改變。
-
Nature:幹細胞關鍵蛋白Nanog作用新解
University of Edinburgh生命科學學院,幹細胞研究院,劍橋大學威爾卡姆幹細胞研究信託中心(Wellcome Trust Centre for Stem Cell Research)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維持胚胎幹細胞多潛能(pluripotency)和促進分化的必要因子:Nanog蛋白實際上也許並沒有這麼重要,這一幹細胞調控因子的作用轉變給幹細胞研究領域提出了新的觀點
-
Nature:揭示蛋白支架在修復DNA斷裂中起關鍵作用
每天,體內的細胞分裂數百萬次,要保持它們的身份,就需要母細胞無誤地將完整的遺傳信息傳遞給子細胞。這不是一項小的任務,這是因為我們的DNA不斷受到環境和細胞自身代謝活動的攻擊。結果就是DNA鏈可以在每個細胞分裂周期中至少斷裂一次,並且這種頻率會因某些生活方式(比如吸菸)或先天性DNA修復缺陷而增加。
-
Nature 中文摘要 30 July 2015
通過使用延時雙光子顯微內窺鏡觀察活的小鼠的CA1海馬區,研究人員觀察到了錐體細胞基底樹突棘更新的動力學過程以及突觸後結構,其更新動力學過程被認為反映了興奮性的突觸連接。令人驚訝的是,CA1棘的更新動力學與以前研究的新皮質中的截然不同。數學建模結果提示,與這些數據最為吻合的是一組平均壽命為1-2周的樹突棘的動力學模型。
-
Nature 中文摘要 28 April 2016
對一個半球的感染因此會被來自另一個半球的信息所修復。胼胝體二分證明了運動前皮質雙邊的半球可以獨立維持籌備活動。正如我們在運動前皮層區觀察到的,選擇性耦合模塊之間的冗餘是強大控制系統的一個標誌。整合了這些原理的網絡模型展現了與數據一致的魯棒性。
-
Nature:鑑定出癌症免疫療法發揮作用所必需的基因
2017年8月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喬治城大學醫學院、紐約大學、紐約基因組中心、賓夕法尼亞大學、布羅德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鑑定出癌症免疫療法發揮作用所必需的基因,這解決了為何一些腫瘤不對免疫療法作出反應,或者初始時作出反應但隨著腫瘤細胞對免疫療法產生抵抗力後不再作出反應的問題。
-
Nature:細胞焦亡在腫瘤化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細胞焦亡作為一種新的促炎程序性細胞死亡方式,與細胞凋亡在細胞形態學改變和發生機制上都有明顯區別,並與阿爾茲海默症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相關。但目前有關細胞焦亡的具體分子機制及在腫瘤中的作用尚有很多空白。
-
揭示miR-133a的轉錄調控機制並闡明其在細胞分化中的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miR-133a表達的上調促進了線粒體生物發生和肌細胞分化,並進一步通過"定向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找到了調控miR-133a表達的上遊調控因子KAP1,從而加深了對miR-133a轉錄調控機制及重要功能的了解。microRNA(miRNA)在多種生理及病理生理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
-
細胞外基質及其生物學作用
細胞外基質的組分及組裝形式由所產生的細胞決定,並與組織的特殊功能需要相適應。例如,角膜的細胞外基質為透明柔軟的片層,肌腱的則堅韌如繩索。細胞外基質不僅靜態的發揮支持、連接、保水、保護等物理作用,而且動態的對細胞產生全方位影響。 圖10-1 細胞外基質的成分
-
Nature:線粒體在炎症反應中的作用
NLRP3炎性體是一種分子複合物,它通過「白介素-1beta」等「促炎性」細胞因子的成熟來觸發先天性免疫防衛,以響應如感染和代謝失調等危險信號。現在,Jürg Tschopp等人報告了線粒體在這個過程中所起的一個出乎意料的中心作用。NLRP3炎性體是被由受損線粒體分泌的活性氧激發的。這項工作表明,線粒體不僅是細胞凋亡所必需的,而且是炎症反應所必需的。
-
Nature 中文摘要 26 May 2016
我們的結果顯示,個體會根據它們的最有力的競爭對手的大小來調整它們的生長,在家養動物和靈長類等社會動物中也有這種根據競爭風險做出靈活相應的可能性。Cross & Joan Massagué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3/n7604/full/nature18268.html腦轉移是各種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來源,並對化療有高度耐藥性。這裡我們鑑定大腦中最多的一類細胞星形膠質細胞,在促腦轉移中的作用。
-
Nature:改寫教科書!揭示SNARE蛋白協助細胞間和細胞內溝通新機制
這意味著這些融合孔的結構和功能在生物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說,「有些人認為細胞是一袋原生質,但實際上它含有數百或數千個細胞器,每個細胞器都被膜包圍著。所有的這些細胞器含有或處理各種物質,並對無數的信號作出反應。為了排出或攝入物質,這些細胞器需要在膜上形成融合孔。」
-
Nature:炎症與細胞凋亡
專題:Nature報導美國託馬斯傑弗遜大學大學Kimmel癌症研究所細胞凋亡研究中心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的研究小組在細胞凋亡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的進展,相關成果公布在1月22日Nature雜誌上。
-
RIPK1剪切對抑制細胞凋亡和壞死起重要作用
RIPK1剪切對抑制細胞凋亡和壞死起重要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2 13:50:47 美國加州南舊金山基因技術公司Vishva M. Dixit和Kim Newton等研究人員近日合作取得一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