銻化物半導體:打開紅外晶片新技術大門的「金鑰匙」

2020-12-05 環球網

把「命門」掌握在自己手中

半導體製造業是人類科技文明的集大成者。發展銻化物半導體已成為我國第四代半導體核心技術發展的戰略性方向之一。

「銻化物半導體為突破傳統體系的技術封鎖,提供了自主掌握命門技術的鑰匙。」日前,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項目負責人牛智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前三代難以滿足新需求

半導體與原子能、計算機、雷射並稱為當代四大技術發明,是當代科技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沿方向和重大領域。

「半導體科學成為資訊時代的戰略性科技領域,首先得益於上世紀初量子理論在固態體系中的衍生發展與深入完善,同時又依賴於半導體製造技術的創新迭代與產業應用。」牛智川說。

迄今為止得到公認的半導體代際技術所對應的材料體系已經明確:基於Ⅳ族矽Si、鍺Ge元素的第一代半導體;基於Ⅲ-Ⅴ族砷化鎵、磷化銦的第二代半導體;基於Ⅲ-Ⅴ族氮化鎵、Ⅳ族碳化矽的第三代半導體等。

「伴隨當前量子信息、可再生能源、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的迅速湧現和發展,半導體新體系及其微電子、光電子、磁電子、熱電子等多功能器件技術持續催生。雖然前三代經典半導體技術持續發展,但已經呈現出難以滿足新需求的嚴重問題,特別是難以同時滿足高性能、低成本的苛刻要求。」牛智川說。

銻化物半導體獨受青睞

新一代的半導體技術在哪裡?

牛智川介紹,目前,具有重大發展潛力成為第四代半導體技術的主要體系有:窄帶隙的銻化鎵、銦化砷化合物半導體;超寬帶隙的氧化物材料;其他各類低維材料如碳基納米材料、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等。

新體系中的銻化物半導體當之無愧佔據了第四代半導體的核心地位。銻化物半導體作為經典Ⅲ-Ⅴ族體系在本世紀初重新得到廣泛重視。從2009年起國外將銻化物半導體相關的材料和器件列為出口封鎖和壟斷技術。

「銻化物半導體在開發下一代的小體積、輕重量、低功耗、低成本器件,及其要求極為苛刻的應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牛智川說。

事實上,銻化物半導體的重要性早被預言。

「77年前,著名物理學家、中國固體和半導體物理學奠基人之一的黃昆先生就提出半導體超晶格理論思想,在黃昆理論的指導下,我國與國際同步研發出銻化物超晶格等低維材料體系,成為繼第三代半導體後最具發展潛力的新一代半導體可塑體系。」牛智川說。

研究進入快車道

從2005年開始,我國銻化物半導體研究進入快車道。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率先突破了銻化鎵基砷化銦/銻化鎵超晶格焦平面技術,性能基本保持與國際同步的發展水平。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還研製出多種規格的銻化鎵基銦鎵砷銻量子阱雷射器。

「與國外相比,國內的紅外器件與集成組件長期存在技術代差,無法滿足相關裝備技術的換代發展。銻化物半導體光電器件具有優良的性能和低廉的價格,具備化解這個矛盾的關鍵優勢。」牛智川說,我國在銻化物半導體技術方面的研究成果為此提供了趕超途徑。

如今,國內的銻化物超晶格探測器、量子阱雷射器技術等正在步入產業化應用發展階段。比如,中科院半導體所研製的銻化鎵襯底實現了2—3英寸直徑襯底的量產,最大尺寸達到4英寸;同時,實現了2—3英寸直徑、500—1000片/年的銻化物多功能低維材料外延晶圓的開發,研發了4英寸分子束外延技術,突破了國外封鎖,保障了我國獨立研發銻化物半導體技術的可持續性。

無論是技術創新的前沿性還是重大應用的迫切性,開展第四代半導體銻化物器件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勢在必行。對此,牛智川說,他和團隊已經做好準備。

相關焦點

  • 紅外技術-半導體製冷器
    利用半導體P-N結的溫差電效應可以製造製冷器。用於紅外探測器的半導體製冷器可以獲得低達乾冰溫度195K(零下78℃)的製冷溫度。,所以實用的溫差電製冷器都是用碲化鉍(BiTe)等半導體材料製造的,以至於人們更多的使用半導體製冷器一詞。
  • 「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項目「高性能中遠紅外半導體雷射器與探測...
    2018年9月25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項目「高性能中遠紅外半導體雷射器與探測成像晶片及應用」和「多場耦合納米異質結構光電子器件的基礎研究」在北京聯合召開啟動實施會議。
  • 在銻化物納米線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納米砂磨機訊:在銻化物納米線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納米砂磨機訊:III-V族半導體納米線憑藉其獨特的準一維結構和物理特性在納米電晶體、納米傳感器和納米光電探測器等方面有著重要潛在應用,是當前國際研究的熱點。
  • 化學氣相沉積鍺銻碲化物相變存儲器的商業化取得重大進展
    ATMI公司(NASDAQ:ATMI)和Ovonyx公司今日宣布,雙方在採用化學氣相沉積(CVD)工藝商業化生產基於鍺銻碲化物的相變存儲器(PCM)
  • 矽光晶片:通往光腦的大門?
    近日,IBM宣布已成功研製出實用化的矽光學晶片,這項已有二十年發展歷史的技術讓人看到了應用的希望。據稱,他們已將一個矽光集成晶片塞到了與CPU相同的封裝尺寸中,這無疑將矽光子技術提升到了更高的層次,專家預計在半導體工藝達到物理極限,革命性的新計算機尚未出現之前,矽光學技術將負責填補空缺。
  • ...大學;物奇新一代7033系列藍牙音頻SoC亮相;思特威深耕CIS晶片設計
    物奇新一代7033系列藍牙音頻SoC亮相2、韋爾董事長虞仁榮捐資200多億元在寧波建設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學3、針對3-5納米節點,復旦學者實現圍柵多橋溝道電晶體技術4、【中國IC風雲榜年度獨角獸公司候選2】思特威電子:深耕CIS晶片設計 5、【中國IC風雲榜最具成長潛力公司候選11】西人馬:持續深耕MEMS傳感器領域 打造國際知名半導體企業
  • 雷射技術將打開電子產品使用堅硬材料的大門!
    雷射技術將為下一代電子產品打開使用堅硬材料的大門!此前就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超薄材料,其強度至少是鋼的100倍,是最著名的熱和電導體。這意味著石墨烯這種材料可以帶來比矽更快的電子器件。但要想真正發揮作用,石墨烯需要攜帶一種能夠開關的電流,就像計算機晶片上數十億電晶體的矽一樣。這種切換創建了由0和1組成的字符串,計算機用於處理信息。
  • 我國第四代半導體布局初現
    何為第四代半導體第四代半導體是指以氧化鎵(Ga2O3)和銻化物等為代表的半導體材料,相比其他半導體材料,第四代半導體材料擁有體積更小、能耗更低、功能更強等優勢,可以在苛刻的環境條件下能夠更好地運用在光電器件、電力電子器件中。其中,銻化物半導體在開發下一代的小體積、輕重量、低功耗、低成本器件,及其要求極為苛刻的應用方面就具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
  • 雷射技術能否打開電子產品使用堅硬材料的大門?
    雷射技術將為下一代電子產品打開使用堅硬材料的大門!此前就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超薄材料,其強度至少是鋼的100倍,是最著名的熱和電導體。這意味著石墨烯這種材料可以帶來比矽更快的電子器件。但要想真正發揮作用,石墨烯需要攜帶一種能夠開關的電流,就像計算機晶片上數十億電晶體的矽一樣。
  • 2020-2024年中國銻行業投資的分析預測
    2017-2019年中國銻產量數據分析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4年中國銻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對中國銻業產量數據分析如下:一、2017-2019年全國銻產量分析2019年1-12月,全國銻累計產量為24.06噸,同比增長了25.6%。
  • 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新機遇
    (一)碳基半導體是晶片技術發展的必然嘗試近年來,國際上關於摩爾定律即將失效的判斷越來越頻繁。為維持矽基半導體晶片性能高速提升的勢頭,半導體領域的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從結構、工藝和材料三個方面尋找破局之道,雖然推出電晶體3D結構、異構集成架構、應變矽技術、矽基光電集成技術等新成果,但矽基半導體晶片性能提升效果逐漸下滑,即將達到物理和技術的「天花板」已是業界共識,尋找和轉向新材料替代的呼聲越發高漲。碳基半導體展現的優異性能,為晶片技術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 大連化物所利用器官晶片技術構建糖尿病腎病模型
    特別是,該晶片系統首次實現了對原代腎小球組織超過2周的原位培養與功能維持,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傳統方法難以實現體外原代組織長期培養的技術瓶頸問題,為臨床開展少量腎組織分析鑑定以及轉化醫學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 3nm製程晶片卡住瓶頸,三星新技術奮起直追
    在今年這一特殊的年份,全球的半導體行業仿佛掀起了一片大波瀾,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伴隨著美國宣布的各種技術封鎖,半導體行業的技術以及製程問題浮現在水面,因此全球很多半導體企業都在不斷地對晶片處理器等進行工藝上的突破。
  • 光子晶片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光子晶片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半導體行業觀察 發表於 2020-11-23 15:41:24   以電子驅動的集成電路(晶片)產業已經發展了半個多世紀,自從它出現以後
  • 銻是一種金屬元素,關於它你不知道的知識,帶你了解銻
    但是轉化為液態後,五氟化銻形成聚合物,而五氯化銻依舊是單體。五氟化銻是很強的路易斯酸,可用於配製著名的超強酸氟銻酸(HSbF)。銻的滷氧化物比砷和磷更為常見。三氧化二銻溶於濃酸再稀釋可形成銻醯化合物,例如SbOCl和(SbO)SO。銻化物、氫化物與有機銻化合物:這類化合物通常被視作Sb的衍生物。
  • 美新半導體:三合一MEMS晶片實現更高性價比
    打開APP 美新半導體:三合一MEMS晶片實現更高性價比 發表於 2018-01-17 09:42:02 美新半導體在世界上首次將傳感器、模擬信號以及數位訊號處理三者整合在一塊晶片上,可以測量X,Y兩個獨立方向的加速度變化。
  • 碳化矽的前世今生:三安光電 斯達半導的第三代半導體技術
    學校的大門是能夠控制的,開、關有衛門控制。在晶片中,每一個小門有PN結構成,通過它的電流很小,不要求它能夠承擔大的電流。相當於每個班的小門。如果通過晶片來控制負荷,比如通過喇叭把說話的聲音放的很大,晶片內就要通過很大的電流,相當於學校的大門。這類晶片就叫功率半導體。
  • 晶片破壁者(十三):臺灣地區半導體的古史新證
    時不我與,以美國為中心的Fabless和以臺灣地區為主體的Foundry加速了生產設計的分離,臺灣地區作為專業晶圓代工承接了半導體產業的新一輪國際轉移。而在內部,臺積電始終堅持「技術領軍者」策略,在晶片製造商堅持高額的資本投入,以保持臺積電在製造技術上的領先優勢。
  • 深挖熱電技術應用需求 半導體致冷晶片切入應用藍海
    而在此領域已經發展20多年的廣東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富信」),更是把該項技術瞄準到通訊、醫療等更多應用領域。富信作為國內半導體熱電行業具有領先地位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其熱電致冷晶片(TEC)利用半導體材料的帕爾貼(Peltier)效應,實現固態致冷或加熱。
  • 「自我擦除」晶片 助力安全防偽技術升級
    ,當晶片暴露在光線下時,它會擦除上面列印的信息,清楚地表明有人打開了盒子,這將幫助阻止假冒電子產品,或者在敏感貨物被篡改時發出警報。具體來說,由於設備內部的晶片上印著一個自消條形碼,如果有人打開它,該設備用戶可能會得到提示。還可以通過製作一個條形碼放在集成電路晶片或電路板上,以證明它們在旅途中沒有被打開或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