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不大的「氮化鎵單晶」

2021-01-08 騰訊網

氮化鎵(GaN)作為第三代寬禁帶半導體核心材料之一,具有高擊穿場強、高飽和電子漂移速率、抗輻射能力強和良好的化學穩定性等優良特性,是製作寬波譜、高功率、高效率光電子、電力電子和微電子的理想材料。

氮化鎵過人之處很多,其中一個很經典的應用案例便是:以氮化鎵為襯底可以生長出高質量的氮化鎵外延片,其內部缺陷密度可以降到以藍寶石為襯底的外延片的千分之一,可以有效的降低LED的結溫,讓單位面積亮度提升10倍以上。

圖1:日本住友電工是全球最大GaN晶圓生產商,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

上圖為住友電氣工業株式會社的C面GaN基板產品

雖然氮化鎵很優秀,但很遺憾的是「GaN在常壓下無法熔化,高溫下分解為Ga和N2,在其熔點(2300℃)時的分解壓高達6GPa,當前的生長裝備很難在GaN熔點時承受如此高的壓力,因此傳統熔體法無法用於GaN單晶的生長。

相對於常規半導體材料,GaN單晶的生長進展緩慢,晶體尺寸小且成本高」----因此受制於氮化鎵單晶襯底的尺寸、產能及成本的影響,當前的GaN基器件主要基於異質襯底(矽、碳化矽、藍寶石等)的外延片製作而成,GaN單晶襯底的缺乏已成為制約GaN器件發展的瓶頸。目前這個長不大的氮化鎵的市場售價不菲,一片2英寸的氮化鎵晶片,在國際市場上的售價高達5000美元,而且一片難求。

由於目前大多數GaN器件通過異質襯底外延獲得,因此不可避免地會使器件的功能外延層存在由晶格和熱失配引起的應力和相應的缺陷,從而影響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基於高質量GaN單晶上的同質外延能夠有效解決以上關鍵問題,高質量GaN單晶的製備技術引起了學術及產業界的高度重視。

近年來,國內外在GaN單晶襯底製備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目前生長GaN體單晶襯底的主要方法有氫化物氣相外延法(HVPE)、氨熱法以及助熔劑法(NaFlux),其中最為主流的方法是氫化物氣沉積法,住友電工、三菱化學等企業均採用此法。此外,我國在GaN晶圓製造方面也有所突破,蘇州納維公司的2英寸襯底片已經量產。

下文來簡單了解一下氮化鎵單晶體的製備方法。

01

氫化物氣相外延法HVPE法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科學家開發出緩衝層技術實現高質量GaN薄膜生長後,氣相外延GaN得到了快速發展。HVPE生長技術由於具有常壓生長、生長速度快、易實現大尺寸生長等優點,是目前商業化生產GaN單晶襯底的主流方法。

HVPE反應器主要包括兩個反應區,第一是低溫區,該溫區溫度通常為850℃,主要發生金屬Ga與HCl的反應,將液相Ga金屬轉變成氣相的轉變成氣相的GaCl,從而通過載氣輸運到襯底襯底區域。第二是高溫區域,溫度為1040℃,GaCl與NH3反應在襯底上實現GaN單晶的生長(如圖2所示)。

圖2:HVPE設備示意圖

02

氨熱法

氨熱法是一種在高溫高壓(400~750℃,1000~6000個大氣壓)從過飽和臨界氨中培養晶體的方法,這種方法與水熱法生長水晶的技術類似:晶體的培養是在高壓釜中進行的。高壓釜由耐高溫高壓和耐酸鹼的特種鋼材製成。

高壓釜分為放有培養GaN原料的溶解區和懸掛GaN籽晶的結晶區,釜內填裝氨氣和輔助原料溶解的礦化劑。由於結晶區與溶解區之間有溫差而產生對流,將溶解區的飽和溶液帶至結晶區形成過飽和析出溶質使籽晶生長。溶解度降低並已析出了部分溶質的溶液又流向溶解區,溶解培養料,如此循環往復,使籽晶得以連續不斷地長大。

目前,國際上氨熱法生長GaN單晶主要使用的礦化劑分為兩類:鹼性礦化劑(KNH2,NaNH2等)和酸性礦化劑(NH4F,NH4Cl,NH4Br等)。

03

助熔劑法

利用Ga和N的直接反應,波蘭科學家開發了高壓溶液法(HPNS)生長GaN晶體,通過增加溫度(1600~2000K)和壓力(15~20kbar)提高N在Ga熔中的溶解度,實現了小尺寸氮化鎵晶體的生長和在HVPE籽晶上的外延生長。然鵝,受限於該技術路線極端的生長壓力和生長溫度要求,高壓溶液法實在難以實現GaN晶體的量產。

助熔劑法(貌似也有稱呼此法為鈉流法的)是一種通過向Ga熔體中加入Na來提高N的溶解度,從而可以在相對低的溫度(~800℃)和壓力(<5MPa)下實現GaN的生長的方法。

其基本生長過程為:一定生長溫度、壓力條件下,Ga-Na熔液中的Na在氣液界面處使氮氣發生離子化過程,形成N離子,雖然氮氣在Ga金屬與Na金屬中的溶解度非常低,但是離子化後的N3-使得熔液中氮的溶解度提高了近千倍,而且離子化的N3-可以在Ga-Na金屬離子體系內穩定存在。

在溫度梯度或濃度梯度的驅動下,N3-離子不斷地向下傳輸,當Ga-Na熔液中氮的溶解度超過氮化鎵結晶生長所需氮的臨界值時,則形成自發成核的氮化鎵,或N3-離子向下傳輸至籽晶處,在氮化鎵籽晶上進行液相外延(LPE)生長。通過對生長條件的精確控制,可獲得連續有效的晶體生長,進而獲得大尺寸、高質量的氮化鎵單晶。

文稿來源:粉體圈

圖片來源:拍信網

點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日開發氮化鎵單晶基板量產法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日本東北大學、日本制鋼所公司和三菱化學公司合作,開發出了可量產直徑2英寸以上的氮化鎵單晶基板的低壓酸性氨熱(LPAAT)法。通過實現低壓晶體生長,能以相對較小的晶體生長爐量產大型晶體。
  • 三代半導體——氮化鎵
    矽基氮化鎵是同面積的矽片的30多倍。所以說過於昂貴的原材料導致了氮化鎵晶片非常昂貴,最終傳到到終端產品就看到高出普通充電頭數倍的價格。氮化鎵材料為什麼如此昂貴?氮化鎵是自然界沒有的物質,完全要靠人工合成。氮化鎵沒有液態,因此不能使用單晶矽生產工藝的傳統直拉法拉出單晶,純靠氣體反應合成。
  • 氮化鎵(納米材料)了解一下
    20世紀末產生了一門新興的偉大的學科——納米科技(Nano.ST),它的產生極大 的影響了我們的生產、生活,它成為了20世紀乃至21世紀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對我們的生活起促進甚至推動的作用。經過近30多年的深入發展,納米科學已初具規模, 不過其技術水平還有待於更進一步的提高。納米科技包含兩個部分概念:納米科學與納米技術。
  • 小米帶火的氮化鎵 是風口還是炒作?
    氮化鎵充電器最主要的成本來自於氮化鎵MOS功率晶片,昂貴的原材料導致了消費級氮化鎵充電器價格高昂,但氮化鎵充電器是實現快充突破的關鍵,此次小米65W氮化鎵(GaN)充電器只要149元,創下業內新低,對性價比的突破,具有信號意義。未來全球氮化鎵快充市場必將飛速發展,迅速獲得廣大用戶群體的接受和認可。
  • 按「圖」索驥系列——從氮化鎵看第三代半導體的國產替代希望
    以氮化鎵和碳化矽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具備眾多的優良性能,突破第一、二代半導體材料的發展瓶頸,被市場看好的同時,隨著技術的發展有望全面取代第一、二代半導體材料。相比碳化矽,氮化鎵更為受寵,成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代表。
  • 氮化鎵「爆紅」 傳統電子巨頭康佳半導體轉型細節披露
    其中,第一個引發資本市場強烈反應的就是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氮化鎵概念。 從概念板塊上來看,在目前的A股市場中,大約有近20家企業與氮化鎵概念相關,且除少部分上遊代工企業外,大部分都還處在布局與研發階段,如小米此次發布的65W氮化鎵充電器這樣,在民用通信行業中成熟的器件產品,市場中還非常稀缺。 由氮化鎵概念帶來的投資情緒,也在資本市場中演化成為了一波強勁的股價拉動。
  • 鈣鈦礦單晶 柔性?
    當前研究較多是多晶材料,但與之相比,單晶雜化鈣鈦礦材料的缺陷和晶界更少,具有更優的光生載流子輸運能力和穩定性。因此,鈣鈦礦單晶薄膜的製備一直是材料研究的熱點話題。不過,在製備過程中控制單晶鈣鈦礦的形貌和組成非常困難,低成本、滿足現有工業標準的製備過程更是未見報導,這些都制約了單晶鈣鈦礦材料的進一步發展。
  • 第三代半導體概念大漲,哪些上市公司涉及氮化鎵?
    第三代半導體是以碳化矽(SiC)、氮化鎵(GaN)為主的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具有高擊穿電場、高飽和電子速度、高熱導率、高電子密度、高遷移率、可承受大功率等特點。5G時代下,第三代半導體優勢明顯。專業人士認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在新能源汽車、高速軌道交通、新一代移動通信、智能電網等眾多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未來將成為能源、交通、國防等產品的重要新材料。
  • 氮化鎵大規模商用加速 GaN產業鏈迎機遇
    來源:證券時報網近期,華為65W超級快充GaN(氮化鎵)充電器外觀、參數和包裝陸續曝光,預示開售日期臨近。華為9月發布的下半年旗艦Mate40系列預計也將支持65W超級快充。7月,聯想發布的拯救者電競手機將採用90W快充技術,再度刷新量產商用充電功率紀錄。
  • 友達領軍突破臺灣缺單晶的重圍 太陽能單晶長晶近期啟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市場傳出,友達旗下太陽能材料廠晶材近期將啟動其單晶太陽能長晶,市場預估其年產能約達200百萬瓦(MWp)將陸續投產運行,也將是全臺灣最大的單晶廠,首期單晶矽片以傳統P-Type為主,未來高效率的N-Type被視為是友達重點發展之一,友達成了領導臺系太陽能產業突破「缺單晶」重圍的先鋒,未來更被視為是臺灣單晶太陽能重要代表廠之一。
  • Nature:鈣鈦礦單晶,柔性?
    當前研究較多是多晶材料,但與之相比,單晶雜化鈣鈦礦材料的缺陷和晶界更少,具有更優的光生載流子輸運能力和穩定性。因此,鈣鈦礦單晶薄膜的製備一直是材料研究的熱點話題。不過,在製備過程中控制單晶鈣鈦礦的形貌和組成非常困難,低成本、滿足現有工業標準的製備過程更是未見報導,這些都制約了單晶鈣鈦礦材料的進一步發展。
  • 浙大杭州科創中心先進半導體研究院首個碳化矽單晶出爐
    碳化矽功率器件與傳統矽功率器件製作工藝不同,不能直接製作在碳化矽單晶材料上,必須在導通型單晶襯底上額外生長高質量的外延材料,並在外延層上製造各類器件。 近日,浙大杭州科創中心先進半導體研究院首爐碳化矽單晶成功「出爐」,這是研究院的半導體材料研究室在科創中心首席科學家楊德仁院士指導下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這標誌著經過前期緊鑼密鼓的準備,科創中心在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研究方面已經正式進入快車道。
  • 中科院物理所成功研製6英寸碳化矽單晶襯底—新聞—科學網
    ) 圖3、6英寸碳化矽單晶片的X射線搖擺曲線(半峰寬平均值僅27.2弧秒)   碳化矽(SiC)單晶是一種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具有禁帶寬度大,臨界擊穿場強大,熱導率高,飽和漂移速度高等諸多特點,被廣泛應用於製作高溫、高頻及大功率電子器件。
  • 小體積大功率 氮化鎵充電器成手機廠商追逐的新焦點
    7月25日,在聯想拯救者手機 Pro發布會上,官方公布了一款 90W 超級閃充充電器,同樣採用了氮化鎵材料。更早之前,華為、小米也都推出了各自的65W氮化鎵充電器。氮化鎵充電器之所以越來越受到手機廠商的推崇,主要因為其擁有小體積、大功率、高功率密度的優點,從目前的市場趨勢來看,氮化鎵充電器有望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配置。氮化鎵好在哪?
  • 大尺寸柔性單晶鈣鈦礦薄膜技術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撰稿 | 鮮輝 博士(中科院物構所)01導讀近日,加州大學徐升教授團隊開發了首個高效、精確地控制鈣鈦礦單晶器件生長和製造的方法——溶液光刻輔助外延生長和轉移策略
  • 浙大杭州科創中心先進半導體研究院首個碳化矽單晶誕生
    近日,浙大杭州科創中心先進半導體研究院首爐碳化矽單晶成功「出爐」,這是研究院的半導體材料研究室在科創中心首席科學家楊德仁院士指導下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這標誌著經過前期緊鑼密鼓的準備,科創中心在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研究方面已經正式進入快車道
  • 深度剖析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氮化鎵市場現狀
    具體來看,氮化鎵產業鏈與碳化矽產業鏈環節無較大差別,同樣分為襯底、外延片和器件環節。儘管碳化矽被更多地作為襯底材料,但國內仍有從事氮化鎵單晶生長的企業,主要有蘇州納維、東莞中鎵、上海鎵特和芯元基等;從事氮化鎵外延片的國內廠商主要有三安光電、賽微電子、海陸重工、晶湛半導體、江蘇能華、英諾賽科等;從事氮化鎵器件的廠商主要有三安光電、聞泰科技、賽微電子、聚燦光電、乾照光電等。
  • 金剛石單晶重大突破:從根本上改變金剛石的能帶結構
    打開APP 金剛石單晶重大突破:從根本上改變金剛石的能帶結構 問舟 發表於 2021-01-11 10:21:30 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韓傑才院士團隊
  • 氮化鎵快充概念股
    而自從iPhone 12上市後,晶片缺貨風波更是在消費類電源領域大肆擴散,充電器工廠交期也長達45-60天,並且愈演越烈。 可想而知,蘋果還只是iPhone12不標配充電器,未來還有iPhone13、iPad等設備也會加入到科技環保中來,屆時上遊晶片、代工廠供貨又將步入新一輪緊張局面。
  • 氮化鎵充電器是什麼_氮化鎵充電器的優缺點
    打開APP 氮化鎵充電器是什麼_氮化鎵充電器的優缺點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4-08 17:28:33   氮化鎵充電器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