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兩物體碰撞後一起下落的最大距離

2020-12-05 工禾文

計算兩物體碰撞後下落的最大距離,我們來看下面的問題:

如圖,質量M=2kg的物體B靜止於勁度係數k=100N/m的彈簧上端,質量m=1kg的物體A從B正上方h=1.8m處自由下落,兩物體碰撞後粘合在一起並繼續下落。計算兩物體碰撞後一起下落的最大距離(g=10m/s^2, √13=3.6)。

分析:設B靜止時,彈簧壓縮量為x,則有:Mg=F1=kx (1)

設A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獲得的速度為v,由機械能守恆定律:mgh=mv^/2,代入數值求得v=6m/s

以AB組成的系統為研究對象,設碰撞後AB共同速度為u,因碰撞中內力遠大於外力,系統動量近似守恆:mv=(m+M)u,代入數值求得u=2m/s

碰撞後AB組成的系統一起下落距離y時,彈簧彈力大小F=k(x+y)=kx+ky(2),由(1)(2)兩式可得F=ky+Mg (3)

由(3)式畫出F-y圖象,圖象與y軸圍成的面積表示:AB組成的系統一起下落距離y時,克服彈簧彈力所做的功W,W=(Mg+F)y/2 (4)

分析可知,AB組成的系統一起下落至最低點時,其速度為零。對AB組成的系統碰撞後一起下落到最低點的過程,列動能定理式:(M+m)gy-W=0-(M+m)u^2/2 (5)

聯立(3)(4)(5)三式,代入數值,求得y=(1+√13)/10=0.46m

結論:兩物體碰撞後一起下落的最大距離為0.46m

相關焦點

  • 高中物理競賽典型例題精講——小車碰撞後物體運動距離
    04-07-03_小車碰撞後物體運動距離本期高中物理競賽試題,我們共同來研究碰彈性碰撞下的相對運動問題,由於題目中涉及到了耗散力,也就是摩擦力的作用,對解題過程還是起到了非常大的簡化作用的,因為耗散力也就是摩擦力的作用,都是與相對運動距離有關的
  • Scratch教程-計算小球下落距離
    今天給大家介紹用scratch來解決一個經典的數學問題,小球下落的距離計算。題目一球從100米高度自由落下,每次落地後反跳回原高度的一半;再落下,求它在第10次落地時,共經過多少米?第10次反彈多高?第十次:落地反彈高度為第九次反彈高度的一半 落地經過:前九次經過的距離+第十次反彈高度*2根據規律計算出每次反彈的高度,將每次彈起、落地經過的距離存入列表(反彈高度*2,第一次除外)存入列表,最後把列表裡的的數據累加就是經過的總距離。程序清單實現效果老師想提醒一下,這裡使用到了之前提到過的鍊表哦,感興趣的小朋友可以自己實現哦。
  • 高中物理競賽典型例題精講——小球斜面彈性碰撞下落時間間隔
    04-07-12_小球斜面彈性碰撞下落時間間隔本期高中物理競賽試題,我們共同來研究一下斜面多次碰撞下落過程,本期題目的解題思路中,更多應用了相關的數學技巧來解決問題,對於物理知識的應用相對較少,在小編給出的解題方法和思路中,甚至於將有關的物理知識的運算過程相對忽略掉了
  • 彈性碰撞,計算難/不難
    學過動量守恆碰撞類的題目就變的多了起來,然後就開始懷疑物理和數學是否戀愛了。一個彈性碰撞,兩個公式,無限的計算······彈性碰撞我不是沒思路,而是列好了等式不會計算。如果把彈性碰撞的計算放在數學題目中,也不是個事,但放在物理中就變的那麼難,為什麼呢?物理講究的是思路、是模型、是分析過程······而不是計算。
  • 圖解物理(二)用頻閃照片研究物體運動
    頻閃攝影是藉助於電子閃光燈的周期性閃光(每隔相等時間閃光一次),在一個畫面上記錄物體連續運動的過程,頻閃的周期和頻率互為倒數。根據頻閃照片,可以研究物體速度、加速度等變化情況。根據需要選擇頻閃攝影所用頻率,若每秒閃光次數達到上百次時,畫面會出現重疊、畫面更具動感,物體連續運動的過程在一張圖片上展現出來。
  • 如何精確計算物體自由落體的速度
    最近選題有些隨心所欲,逮著一個問題學習後,覺得有意思就寫下來,真的把寫文章當作梳理思路的工具了。下面這個問題源於一位網友在百度知道上的提問。我試著做了一下,但沒有能力全部完成。假設在一個星球上,某物體從距離球心 L 的位置開始自由落體,不考慮任何阻力,不考慮落到星球地面和內部的情況,求物體在下落 t 秒時的速度。要求:求精確值。因為重力加速度與下落物體與球心的距離有關,所以物體下落過程中重力加速度是變化的。對本題的計算要求考慮這種變化。
  • 彈性碰撞後的速度公式
    ,碰撞前兩球相互靠近的相對速度v1-0等於碰撞後兩球相互分開的相對速度它們由地平面上高h處下落。假定大球在和小球碰撞之前,先和地面碰撞反彈再與正下落的小球碰撞,而且所有的碰撞均是彈性的,這兩個球的球心始終在一條豎直線上,則碰後上面m1球將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 從物體下落的速度和砸中人時的作用力方面,說說高空拋物的殺傷力
    用高中物理知識,儘量以大家看得懂的方式,從物體下落的速度和砸中人時的作用力方面,說說高空拋物的殺傷力。為了懲治高空拋物行為,最高法出臺意見,故意高空拋物可按故意殺人罪論處,由此可見,高空拋物所帶來的後果是嚴重的。
  • 高中物理競賽典型例題精講——非彈性碰撞的彈簧振子運動方程
    ,兩個物體發生碰撞以後,系統的質量已經變大了,因此對於變大了的彈簧振子,其振動的角頻率一定會發生變化的,同時由於在碰撞後,系統的速度也會發生變化,這個量雖然與彈簧振子的振動角頻率沒有關係,但是由於速度變化後,會進一步改變系統的動能,並且由於完全非彈性碰撞的過程中,有機械能的損失,因此雖然碰撞後機械能仍舊守恆,但是碰撞前後的總機械能並不相等,因此在彈簧振子振動過程中,其運動的最大彈簧勢能也就會生變化,
  • 一維完全非彈性碰撞
    一維完全非彈性碰撞作者:李建海質量為m1、初速度為v0的物體與質量為m2、初始靜止的物體碰撞後粘合在一起以速度v共運動
  • 為什麼引力會使某些物體繞軌道運動而某些物體自由下落?
    物體向側面移動得越快,它在空中停留的時間就越長。如果速度足夠快,那麼它根本不會下落。無論引力是將物體拉入軌道還是使其「掉落」取決於物體的運動方式。 基本上,每個物體都希望遵循某種特定的軌道路徑。如果隨手扔一個球,那麼球也會沿著軌道運動。 如果那條路恰好與地面相交,那麼我們說「物體掉落了」。
  • 完全非彈性碰撞能量損失最大的定量證明
    完全非彈性碰撞能量損失最大的定量證明文|賀豔偉物體之間狹義上的碰撞按照能量損失可以分為彈性碰撞
  • 高考物理:碰撞中位移的巧妙計算
    下面這道力學綜合題,重點考查位移的細節計算和運動狀態分析,位移計算確實複雜,我詳細講解,保證同學們看後有巨大收穫。物理力學碰撞,歷來是高考熱點。此類型題目,由於通常適用動量守恆定律和動能定理以及能量守恆定律,僅需考慮初末狀態,所以往往造成同學們對運動細節疏漏,特別感覺位移的計算很難纏。
  • 物理競賽典型例題精講——沿擺線下落物體的初速度
    03-02-10_擺線下落初速度本期高中物理競賽試題,我們共同來研究一下慣性參考系下的圓周運動解題方法和技巧,一提到圓周運動,很多同學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勻速圓周運動或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下的天體圓周運動兩種類型,其實這兩種類型的解題思路是差不多的,都必須要用到力提供向心力來列牛頓第二定律的運動方程
  • 彈性碰撞與非彈性碰撞
    我們知道,在兩個物體的碰撞時,由於碰撞時間極短,加上碰撞時內力遠大於外力,我們可以認為兩個物體碰撞時,兩個物體組成的系統是滿足動量守恆定律的
  • 彈性碰撞
    碰撞可分為兩個階段,從兩球接觸到形變最大的階段叫做壓縮階段,從最大壓縮量恢復到形變不再變化階段稱為恢復階段。但並非所有的碰撞都能夠恢復原狀,通常認為剛性小球發生碰撞後能夠完全恢復原樣;相反的極端情景就是兩物體碰後粘連在一起,就完全沒有恢復階段;兩種情景之間的其它碰撞,則是部分恢復。但是不論那種碰撞,若無外力作用,它們碰前的總動量與碰後的總動量總是相等的。
  • 動量守恆補充問題:常見的幾類碰撞模型
    點擊查看:【圖文版】使用本號方法說明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在很多情況下皆可當作碰撞處理.對相互作用中兩物體相距恰「最近」、「最遠」或恰上升到「最高點」等一類臨界問題,求解的臨界條件都是「速度相等」,相當於完全非彈性碰撞模型
  • 40億年後兩者或將碰撞!
    當時所觀察到的許多漩渦形狀的未知物體被記錄下來。包含仙女座星系那地球與仙女座星雲的距離是多少?1923年通過威爾遜山天文臺2.54米的巨型反射望遠鏡拍攝了一批高清晰度的漩渦星雲照片。哈勃對這批漩渦星雲的照片做了仔細的推敲,照片上仙女座大星雲M31的外圍已被分解為恆星。從這些恆星中他找到了第一顆造父變星。
  • 40億年後兩者或將碰撞
    當時所觀察到的許多漩渦形狀的未知物體被記錄下來。包含仙女座星系那地球與仙女座星雲的距離是多少?造父變星的綽號叫「量天尺」,利用「造父變星周光關係」可以推算出這些變星的距離,進一步就可以確定出它們所隸屬星雲的位置了。哈勃計算出M31的距離約為90萬光年,而當時已知銀河系的直徑為10萬光年。1924年底,哈勃對於旋渦星雲的研究結果公布後馬上得到了大家的公認。
  • 高中物理競賽典型例題精講——墊圈彈性碰撞後速度方向
    04-07-16_墊圈彈性碰撞後速度方向本期高中物理競賽試題,我們來看一下非對心正碰情況下的物體運動狀態,並且考慮在題目中給出的特殊情況下的物體運動狀態的控制方法,其實對於碰撞以後的物體的運動狀態的控制,很多情況下,同學們會優先考慮到控制發生碰撞物體的運動速度的大小或者是兩物體間的運動的相對位置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