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故宮小眾,河北這個曾上過央視的博物館,可看到奢華的金縷玉衣

2020-12-06 騰訊網

一直以來都沒有對石家莊有太多的旅行嚮往,總以為這裡並沒有太多的古蹟給我帶來驚喜,況且這裡的空氣挺糟糕的,以至於知道最近的一次轉機才有了一次短暫的石家莊之行。

河北博物院的北門廣場內停著非常多的鴿子

只有半天的時間,因此選擇個人覺得石家莊看點最大的河北博物院走走逛逛,畢竟比起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來說,這個博物館可以臨時預約,也就是隨到隨進。

作為有著館藏15萬件,334件一級文物的博物館來說,即便我花了2個小時也還是不能全部逛完所有的展廳。畢竟這其中我看了一些不太必要的文物,以至於到第三層最珍貴的文物的時候,都只能匆匆打卡。

那麼如果你是第一次來河北省博物院,且不想花費太多時間去逛的話,那麼可以重點關於下面幾個文物,相信對於你的旅行會有所幫助。

第1個值得關注的文物:北齊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畫

這是30多年前在邯鄲磁縣的高洋墓出土的壁畫,可以說這個墓地幾乎詮釋了北朝時期最精美的繪畫藝術,在河北省博物院中很好的復原了這個墓地。進入這個展廳後,可以看到地面上繪著蓮花圖案,兩個牆壁上繪畫了多達106人的儀仗隊伍,另外還有41尊瑞獸。

第2個值得關注的文物:白石彩繪散樂圖浮雕

和北朝壁畫同樣藏在一樓的還有另一個看點很大的文物,這就是出土於王處直墓的五代時期的白石彩繪散樂圖浮雕。這一組浮雕很好的反映了五代時期樂隊表演的場景,可謂是熱鬧紛呈。從中我們可以看出12名樂手,分成了兩排而立,手上拿著箜篌、箏、琵琶、拍板、座鼓、笙等12種不同的樂器,最右邊為一名身穿男性服裝的女子,整個浮雕形象逼真看著仿佛就像是真實的演唱會。

第3個值得關注的文物:青花開光鏤雕紅藍釉花卉大罐

雖然個人並不太喜歡瓷器,尤其是明清時期的。可是當我看到河北省博物院中元代青花開光鏤雕紅藍釉花卉大罐的時候,還是被其獨特的造型給吸引。為什麼說它獨特呢?因為這個罐體使用彩繪、鏤雕、堆貼等不少的技藝。尤其是腹部的圖案更是及其與眾不同。枝葉用青花渲染,花朵處理成了釉裡紅,不但可以看得出來技藝精湛,同樣這種搭配紅藍色的搭配同樣非常賞心悅目,這個大罐可謂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精品。

第4個值得關注的文物:金縷玉衣

這個西漢時期的金縷玉衣是中國第一次發現、規格最高、最完整的玉制葬衣。可以看得出來整個玉衣包括了頭罩、上衣、手套、褲筒和鞋。據說整件玉衣使用了2498片,金絲約1100克。如此昂貴的金縷玉衣自然是比南京博物院的銀縷玉衣更為奢華。

第5個值得關注的文物:戰國透雕龍鳳紋銅鋪首燕國宮門

這件文物出土於易縣燕下都遺址老姆臺,為戰國時期燕國都城宮殿大門的物件。可以看得出來整個文物通過浮雕、透雕和陰刻等多種工藝搭配打造。整體來說線條極其細膩,造型生動,可謂是戰國時期銅鋪首中的代表。

第6個值得關注的文物:「長信」宮燈

這個西漢時期的「長信」宮燈相信大家對它都不陌生,隨著出鏡於國家寶藏的節目,如今使得它成為了河北博物院最網紅的文物,也是河北最具代表的文物之一。整個宮燈包括了頭、身、右臂、燈座、燈盤、燈罩等部分,任何一個構件都可以拆卸進行清理。其他的不多做介紹,相信大家對於它一定不陌生。

除了上面提到的6個文物之外,其實在河北博物院的旅行中你還不能錯過像鐵足大銅鼎禮器、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座、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座、錯金博山爐薰香用具等這樣同樣非常有代表性的文物。

那麼你曾經來過河北博物院嗎?對於這裡的哪個文物最感興趣?(作者:馬且停,人生在於行走,旅途需要記錄!)

相關焦點

  • 「齊風魯韻行」(5)金縷玉衣引臺灣記者「尖叫」
    「齊風魯韻行」(5)金縷玉衣引臺灣記者「尖叫」今天上午,「齊風魯韻」兩岸網絡山東行採訪團來到泰安東平博物館「尋寶」。其中,一件出土於漢代的金縷玉衣引得臺灣記者驚嘆不已。今天上午,「齊風魯韻」兩岸網絡山東行採訪團來到泰安東平博物館「尋寶」。其中,一件出土於漢代的金縷玉衣引得臺灣記者驚嘆不已。73歲的臺灣老記者嶽中興感嘆:「2000多年前我們國家就有這樣的瑰寶,真是太震撼了!」
  • 新中國考古重大發現|滿城漢墓:點一盞長信宮燈,看不盡金縷玉衣
    遊客在河北博物院參觀竇綰金縷玉衣展 新華社記者高博攝偶然施工 驚醒沉睡兩千餘年的歷史1968年5月,解放軍工程兵某部官兵在河北省保定市滿城陵山施工時,偶然發現了沉睡兩千多年的古墓葬。時年41歲的盧兆蔭作為考古所的研究人員,第一次聽到滿城發現古代墓葬的消息,簡直是「破天荒」的驚喜。
  • 除了國家級省級博物館,這些隱藏在地市的小眾博物館也值得花時間逛...
    如果你不趕時間,不是為打卡式的旅行,我建議在大館的基礎上再加上一兩個小眾一點的博物館,這裡有更微觀的城市記憶,有更深刻的城市刻痕。沒有人群的擁擠,也許會有偶得的驚喜。如果你去南京、廣州和深圳,不妨考慮下以下三個博物館。
  • 骨灰鑽石、生命鑽石、百萬金縷玉衣齊現滄州殯葬展會
    2018年11月16日,中國(京津冀)國際陵園建設及殯葬用品展覽會在河北滄州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為期3天的殯葬產業展,吸引了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殯葬企業和殯葬從業人員。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科技的發展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便,當然也包括殯葬行業。……而念世情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 《上新了·故宮》:博物館教育的第二課堂
    與此同時,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在北京衛視熱播,不僅在尋找文化命脈的同時展現著故宮的「高光傳奇」,而且以不同主題,圍繞故宮館藏文物進行的創新表達,為中小學踐行「館教結合」「展教並重」提供了生動的教育教學案例,引發了各界對博物館教育的廣泛關注。
  • 文物收藏十大奇葩事出爐 比如地下的歸國家那天上的隕石呢
    寶不寶 笑一笑2017年3月25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了一張讓人一看就想樂的照片:一具「金縷玉衣」仰面朝天平躺在西安古玩市場的方磚地上,身下鋪著飼料袋,和同樣平躺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和河北博物館的那三套文物重寶
  • 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科學無法解釋的謎?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在世界上,科學無法解釋的謎多不勝數,其中我國就有很多,例如:雙魚玉佩事件,金縷玉衣之謎,營口墜龍事件,神農架野人之謎等等。營口墜龍事件是在1934年發生的事情,首次墜落是發生在1934年7月初,營口很多人說在田莊臺上遊發現一條活龍,並且通過目擊者的描述,說它與畫上的龍模樣一致,有四爪和鱗片,嘴上兩個長鬚,大眼睛凸出,身長大約10來米。
  • 瀋陽故宮精品文物在國博集中展示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瀋陽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的「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於2020年12月31日下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啟幕。展期3個月。「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通過「皇權與秩序」「生活與習俗」「陳設與清供」「藝術與信仰」「文治與武備」五個單元,集中展示瀋陽故宮博物院典藏的200餘件(套)清代宮廷藝術珍品,其中既有威嚴莊重、典雅靜穆的禮儀用器,帝後玉寶、玉冊,富麗華美、工巧藝絕的陳設佳器,紋飾精美、寓意吉祥的生活用器;又有富有文人意趣的君臣書畫,法相莊嚴、裝飾華美的金銅佛造像等。
  • 紀錄片《臺北故宮》帶你賞珍品 12日起央視開播
    臺北故宮裡收藏了哪些稀世珍品?文物大遷徙的漫漫路途中發生過什麼?隨文物去臺的人們對故土有著怎樣的情懷?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對現代臺灣地區年輕人還有沒有吸引力……1月12日起,12集大型紀錄片《臺北故宮》將在央視一套晚間連續播出,該片不僅展示了臺北故宮及其館藏珍寶的全貌,更娓娓講述了曲折的人的命運和深深的人文精神。
  • 央視《故宮》《故宮100》配音員是誰?歷史紀錄片怎麼配音?
    1、以故宮為主題的三大紀錄片2005年,央視以故宮為主題,播出了12集大型紀錄片《故宮》。《故宮》拍攝視角廣大,像一本百科全書,將故宮的肇建歷史、建築藝術、使用功能、館藏文物等向觀眾娓娓道來。2012年,央視再次以故宮為主題,從面到點,將拍攝視角縮小,攝製了每集6分鐘,共100集的大型歷史紀錄片《故宮100》。《故宮100》講述了故宮100個空間的故事,將「看得見」的空間和「看不見」的紫禁城實用價值和美學價值向觀眾細細道來。2016年,央視又以故宮為主題,出品了三集文物修復類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 河北喊話丁真,這裡的草原也很美,請「放馬過來」……
    河北西依太行,東臨渤海山河如畫,人傑地靈深沉厚重,源遠流長燕趙大地,歷久彌新帶你感受大美燕趙丁真,河北歡迎你>河北的草原也很美也能騎小馬@丁真如果你下次發視頻的時候眨眨眼就當你想來河北玩>來河北過大年吧請你滑雪呀!
  • 《上新了·故宮》:進故宮實地取景、深入未開放區域
    然而,這樣的開放也造成過不可逆的文物損壞,比如《譚嗣同》劇組就曾灼傷了故宮的一塊地毯。故宮的上一任院長鄭欣淼在2004年到2010年這七年間,主持了故宮藏品清理工作,將1807558這個準確的數字傳遞給單霽翔。單院長到任後,運營思維從「文物本位」轉到了「人本位」,他常常思考,什麼樣的博物館才是真正讓人喜歡的。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香港視角演繹故宮文化
    北有北京故宮博物院。雕梁畫棟,堆金彩畫,稀世珍寶,匠人工藝……紫禁城見證六百年歲月流轉,故宮博物院沉澱九十五載寒來暑往,故宮文化凝聚五千年華夏文明之美。 南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 山東博物館3件寶貝入選《國家寶藏》第二季!猜猜是啥
    山東博物館館長郭思克(右)從南京博物院龔良院長手中接過國寶印信 10月9日,歷經半年多探索磨礪,備受期待的《國家寶藏》第二季在故宮博物院啟動。
  • 國家博物館之古代中國基本陳列:秦時虎符人俑,漢時青銅玉畫
    在這個時代,秦王嬴政改號稱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中央集權實行三公九卿的制度,地方則推行郡縣制,這種統治體系對後世封建政治體制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秦朝統一了文字、貨幣和度量衡,並依據「五德始終說」即「五行學說」的理論,選擇尊崇代表水德的黑色為國色。黑色,是人類在蒙昧時期,從渾然一色到開始分辨色彩時最先領悟到的顏色之一。曾有人說,在色彩的世界中,人類最了解的便是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