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人體運動檢測的環保型多功能石墨烯真絲織物應變傳感器

2021-01-16 材料分析與應用

本文要點:

石墨烯-絲綢織物應變傳感器的低成本,環保且易於製造的過程可以簡單地擴展到其他紡織品上,以製備多功能且可穿戴的設備。

成果簡介

可穿戴設備正在廣泛的應用中進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在人體運動檢測領域。本文中,製造了石墨烯改性的絲織物應變傳感器,並報導了其令人滿意的性能,包括高靈敏度和對人體的舒適貼合性。氧化石墨烯通過真空過濾塗覆在絲織物上,並通過熱壓法進行還原,與化學還原相比,所獲得的絲織物應變傳感器具有良好的壓阻性並且對環境更加友好。同時,與其他應變傳感器相比,絲織物應變傳感器表現出線性且高電阻隨應變增加的變化率。此外,織物傳感器還具有其他出色的性能,包括循環穩定性,防紫外線,和疏水性。由於上述優點,改進的真絲織物傳感器可以與織物縫合在一起,並具有檢測人體運動的潛力。

圖文導讀

圖1、石墨烯改性紡織品的特徵。

圖2、RGOSF應變傳感器的性能。

表1. 當前不同角度下應變為10%的石墨烯-絲綢織物傳感器之間的傳感能力比較

圖3、石墨烯-絲織物應變傳感器的機電性能

圖4、RGOSF應變傳感器在檢測人體運動中的應用

圖5、RGOSF應變傳感器的SEM圖像。

圖6、石墨烯-絲織物應變傳感器的機理。

小結

在這項研究中,通過環保的熱壓方法製造石墨烯-絲綢織物應變傳感器。沉積在絲織物上的氧化石墨烯被轉化為石墨烯,從而賦予織物傳感器導電性。它是超敏感的,在10%的應變範圍內具有124的最大GF,並且顯示出良好的線性。結果發現,不同方向的真絲織物的力學性能和結構對RGO層中微裂紋的產生有很大影響,這有助於RGOSF應變傳感器在不同方向上的獨特傳感性能。此外,RGOSF應變傳感器還具有出色的穩定性和耐用性,因為即使清洗後也幾乎沒有性能下降。與此同時,我們的石墨烯-絲綢織物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多功能性,並具有防紫外線和疏水性。可以將多功能RGOSF應變傳感器與織物縫製在一起,以進行直接的人體運動檢測,從而作為人體運動檢測的可穿戴電子設備具有重要的潛在應用前景。

文獻: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and Multifunctional GrapheneSilk Fabric Strain Sensor for HumanMotion Detection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創造全新「智能織物」應變傳感器,兼具強度和靈敏度
    為了監測穿戴者的動作,智能織物通常會加入應變測量傳感器。而這樣的傳感器往往是不切實際的脆弱,但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卻創造了一種新的傳感器,它真的可以承受得住。原型設備的核心是一個導電碳纖維陣列,夾在兩片預應力的彈性聚合物之間。單根纖維以一種稱為蛇形蜿蜒的模式排列。
  • 東華大學合作研究:石墨烯讓織物能監測生理信號、收集能量
    導讀:本文使用還原氧化石墨烯裝飾的碳化纖維素織物(CCF@RGO)製成了堅固耐用的多功能設備,該設備在壓力傳感和能量收集方面表現出了卓越的性能。此外,這種導電織物還可用於單電極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以獲取生物力學能量。電子紡織品具有傳感、能量採集、無線傳輸等功能,近年來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 用於運動檢測的高度可拉伸且自修復的應變傳感器
    應變傳感器是可以將力,壓力,張力和重量轉換為電阻(即電容)變化的設備,然後可以進行測量。在過去的幾年中,這些傳感器已用於創建各種可以檢測周圍環境運動的設備,包括機器人,健康監測設備和智能人機界面。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了一種新型應變傳感器,該傳感器高度可拉伸,高效且對環境中與運動相關的變化敏感。
  • 新加坡國立大學歐陽建勇教授課題組:可粘附的可穿戴應變傳感器
    新加坡國立大學歐陽建勇教授課題組:可粘附的可穿戴應變傳感器近年來,柔性可穿戴應變傳感器在健康醫療監測、人體運動監控以及人機互動等領域得到了巨大的關注。雖然在文獻中報導的柔性應變傳感器一般可拉伸從而能監測人體的運動,但它們與皮膚的接觸會受到人體運動的影響而並不能總是與皮膚形成良好的共形接觸,因此會產生較為嚴重的噪音。
  • Interfaces綜述:紙基氣體、溼度、應變傳感器研究進展
    紙張作為一種柔性、低成本、輕薄、可裁剪、環境友好的材料,在柔性電子器件(如超級電容器、摩擦納米發電機、電晶體和各類傳感器)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用於監測人體和環境中氣體、溼度和應變的紙基傳感器受到了特別關注,並取得了諸多研究進展。
  • 青島大學《Nature Commun》一種高性能可穿戴應變傳感器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近日,青島大學孫彬副教授等研究人員報導了一種可拉伸應變傳感器,其具有優異的熱管理性能。人體運動監測表明其具有優良拉伸性、敏感性和長期使用穩定性性,熱塑性聚氨酯-氮化硼納米片複合材料有助於將熱量快速傳遞到環境中,從而導熱性得到了顯著增強,隔熱性能來源於多孔電紡纖維熱塑性聚氨酯膜,實時飽和溫度下降了32%。
  • 電子皮膚-對運動無幹擾的超親膚應變傳感器
    超舒適應變傳感器可以直接貼在人體皮膚上,用於可持續的人體活動監測。其在人機相互體系,運動監測,個人人體健康監測和治療學上都有著廣泛的應用。然而,在保證持續有效監測的前提下,如何避免皮膚傳感器對皮膚本身運動的限制則成了巨大的研究課題。
  • 利用透光率的可穿戴式應變傳感器可檢測身體細微動作
    利用透光率的可穿戴式應變傳感器可檢測身體細微動作這項技術顯示出潛在的潛力,可以檢測出人體的細微動作並實時監控醫療保健應用中的身體姿勢。但是由於壓電電容應變傳感器表現出有限的靈敏度和由周圍環境中的導電物體引起的強電磁幹擾這一事實,這些傳統的可拉伸應變傳感器仍然面臨著尚未解決的局限性。一個研究小組建議,光學型可拉伸應變傳感器可以解決常規壓阻和壓電容應變傳感器的局限性,因為它們具有較高的穩定性,並且受環境幹擾的影響較小。
  • 暨南大學:基於垂直碳納米片陣列的火焰合成碳泡沫的複合傳感器
    FCF @ poly 的應變敏感性研究了(二甲基矽氧烷)複合材料的動態電響應。碳泡沫的獨特的分層結構提高了複合傳感器的性能,該複合傳感器在基於碳泡沫的應變傳感器中表現出最高的應變敏感性之一。在30%的拉伸應變下,複合材料的電阻明顯增加了700%以上。此外,該傳感器在包括手指彎曲和手腕脈搏在內的各種生理檢測中均顯示出高而穩定的靈敏度。
  • JMCA:納米複合導電水凝膠基柔性應力應變傳感器研究進展
    這篇綜述主要探討了:(1) 基於納米複合水凝膠的應變和壓力傳感器的最新研究進展,包括碳納米管基、氧化石墨烯基、MXene基、聚合物基和其他納米填料基的五種納米填料的水凝膠傳感器的設計策略,製備方法和應用。(2) 詳細討論了一些代表性工作,並分別討論其製備優缺點。
  • 壓阻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用於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基於織物的傳感器可以適應地附著在複雜的表面上,也可以集成到織物中,顯示出對動態人體運動的連續瞬態檢測和區分能力。此外,成功地集成了一個紡織品傳感平臺,用於壓力和應變分布的空間映射,使其成為電子紡織品和可穿戴設備的一個很有前途的候選平臺。
  • 中原工學院: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在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通過將彈性壓阻型碳納米管(CNT)嵌入PU納米纖維包裹在可伸縮的纖維型芯電極上,成功地在纖維和紡織品基體上構建了精細的傳感微/納米結構和高效的導電網絡,實現了多模傳感能力。在傳感機理上,利用這種製備方法和先進的結構,製備的織物傳感器具有精細的層次結構,從一維宏觀紗線到亞微米彈性納米纖維,再到內部納米尺度的碳納米管滲流網絡。
  • 中原工學院: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基於織物的傳感器可以適應地附著在複雜的表面上,也可以集成到織物中,顯示出對動態人體運動的連續瞬態檢測和區分能力。此外,成功地集成了一個紡織品傳感平臺,用於壓力和應變分布的空間映射,使其成為電子紡織品和可穿戴設備的一個很有前途的候選平臺。
  • 北京化工大學《Adv. Funct. Mater》:可壓縮和快速響應的3D石墨烯...
    本文要點: 一種新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 1 成果簡介 基於石墨烯的氣凝膠作為壓阻傳感器具有高的孔隙率,良好的可壓縮性和導電性
  • 復旦大學呂銀祥教授《ACS AMI》:低成本高靈敏碳基層狀多功能傳感...
    針對這一問題,復旦大學呂銀祥教授利用高彈性的氨綸織物作為柔性基底,通過原位還原法和「浸漬-提拉」法製備了rGO/石墨/PVA複合層狀導電織物,實現了低成本和高靈敏的目標。該導電織物以莫代爾/氨綸混紡針織物作為柔性基底,先通過原位還原法沉積還原氧化石墨烯層,再利用簡單高效的「浸漬-提拉」法沉積自製「磚-砂-漿」結構導電納米碳基墨水與PVA的混合溶液,通過改變浸漬次數調節織物電導率,得到具有較高導電性和柔性的耐洗導電織物。圖1 多功能傳感織物的製備流程示意圖、微結構表徵及可靠性測試。
  • 寧波大學研究出用於印刷和染色石墨烯基電子紡織品
    穿戴式壓力傳感器對1.5 Pa的櫻桃花瓣和2.3 Pa的小雛菊花瓣立即做出響應,檢測限低。如圖3b所示,響應時間約為23 ms。石墨烯基電子紡織品具有31 ms的快速弛緩時間(圖3c),促進了對人體快速複雜運動的檢測。我們認為,織物較高的結構完整性支持了傳導通路的快速恢復。
  • 石墨烯與氧化石墨烯在紡織領域的應用
    認為:石墨烯與氧化石墨烯不僅可以賦予織物良好的防紫外、抗菌抑菌、耐熱、耐磨等性能,提高織物附加值,而且無毒無害、綠色環保,其複合材料可吸附降解印染廢水中殘留的染料,適應我國環保型社會發展趨勢。在紡織行業中,使用石墨烯及其氧化物可以賦予不同種類的纖維或織物優異的導電、耐磨、抗菌、防紫外線等性能,同時其本身無毒無害、綠色環保,適應我國環保型社會發展趨勢。目前越來越多的紡織學者將目光投向石墨烯及其氧化物,使得多功能化、高附加值的織物層出不窮,推動紡織服裝行業朝著環保節能的方向不斷發展。
  • 攻克柔性電子充電,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
    攻克柔性電子充電難,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科學與力學系程寰宇助理教授,與福建閩江學院王軍教授以及南京大學唐少龍教授等合作,實現了褶皺石墨烯力學傳感器的自供能設計,研究論文以《用於自供電可拉伸系統的高能全合一可拉伸微超級電容器陣列和基於三維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裝飾介孔ZnP納米片》(High-energy all-in-one
  • 石墨烯橡皮泥傳感器
    來自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材料科學研究中心(AMBER)的研究人員發現橡皮泥能夠同時表現出彈性固體和液體的特質,而且在結合石墨烯後,這種特性愈加明顯。於是,研究人員將兩種材料——石墨烯和橡皮泥(SillyPutty)混合,得到了一種優質導電性的高靈敏傳感器。
  • 中美科學家攻克柔性電子充電,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科學與力學系程寰宇助理教授,與福建閩江學院王軍教授以及南京大學唐少龍教授等合作,實現了褶皺石墨烯力學傳感器的自供能設計,研究論文以《用於自供電可拉伸系統的高能全合一可拉伸微超級電容器陣列和基於三維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裝飾介孔ZnP納米片》(High-energy all-in-one stretchable micro-supercapac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