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麓扶貧見聞:雞美蝦肥 特色種養讓百姓腰包鼓起來

2021-01-1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安徽六安4月27日電 (記者 張強)四月下旬,淮河地區的晌午已驕陽似火。在安徽省霍邱縣三流鄉的一家小龍蝦交易中心裡,一箱箱個大、新鮮的小龍蝦整齊劃一的堆放著,等待著員工打包、發貨。

霍邱縣一家養殖基地引進德國先進設備和管理經驗,一個人能養5萬隻雞。 張強 攝

  交易中心老闆李仿傳告訴記者,這些小龍蝦都是當日剛從農戶那收購的,中午發貨,晚上就能被端上江浙滬地區飯館的餐桌。

霍邱縣石店鎮村民郭正安在餵他養的麻黃雞。 張強 攝

  霍邱縣位於大別山北麓、淮河中遊南岸,是革命老區、沿淮行蓄洪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安徽省深度貧困縣。

  近年來,霍邱縣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稻蝦養殖等特色種養殖業,帶動老百姓實現了脫貧致富。目前,霍邱縣已累計脫貧16.8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建檔立卡時的12.5%降至0.26%。

  近日,安徽省扶貧開發工作辦公室對外公示該省2019年貧困縣退出名單,霍邱縣等9個縣(區)符合貧困縣退出標準,擬退出貧困縣序列。

  記者在霍邱縣三流鄉看到,集鎮上與小龍蝦有關的店鋪隨處可見;放眼田野,農田裡均養著小龍蝦,時近晌午,小龍蝦都浮在田埂邊曬太陽。

李仿傳小龍蝦店裡員工在打包小龍蝦。 張強 攝

  李仿傳從事小龍蝦買賣已有30餘年。他告訴記者,再過一個星期就到了產小龍蝦的旺季,屆時他一天能銷3萬斤左右。現在三流鄉基本上家家戶戶都在養小龍蝦。「我們一般從凌晨3點就開始從農戶那收購,然後打包、發貨,一直要忙到傍晚。」

  李仿傳的小龍蝦大多銷往上海、寧波、哈爾濱等省外地區。李仿傳說:「以前賣小龍蝦,都是自己出去跑客戶,後來政府幫忙宣傳、搭建平臺,現在外面的商販都主動找我下訂單,我們的小龍蝦不愁賣。」

  「沒養小龍蝦之前家裡就兩間平房還漏雨,經過這幾年養殖小龍蝦,收入明顯增加,現在住進樓房了。」家住三流鄉的史清松2014年被列為貧困戶,經過養小龍蝦,2016年他就主動申請脫貧了。

在霍邱縣三流鄉的集鎮上,與小龍蝦有關的店鋪隨處可見。 張強 攝

  史清松介紹,小龍蝦養殖一畝田一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他承包了五十畝田,一年單養小龍蝦收入就有十多萬元。等小龍蝦下市、水稻收完後,史清松還到外面打零工。「我們這稻蝦養殖,一點農藥都不能有,大米品質好。隨著我們霍邱蝦、大米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我們的收入肯定會越來越好。」

  如今,霍邱縣被譽為「中國生態稻蝦第一縣」,稻蝦綜合種養面積達51萬畝,先後註冊蝦田米商標29個、水產品商標8個。2018年,霍邱縣稻蝦產業綜合產值達18億元,稻漁綜合種養增加農民收入6億元。其中,1.2萬戶貧困戶通過稻蝦綜合種養實現穩定脫貧。

商販在收購小龍蝦。 張強 攝

  此外,霍邱縣種養模式也由原來單一的稻蝦輪作衍生出稻魚蝦結合、藕蝦結合、林蝦結合、茭白與龍蝦結合等多種種養模式,稻田養龍蝦的面積和產量均居安徽省第一。

  與稻蝦綜合種養一樣,麻黃雞養殖亦是霍邱縣脫貧致富的「殺手鐧」。僅2019年,霍邱縣有3.9萬戶貧困戶從事麻黃雞產業養殖,戶均增收3000元左右。

  霍邱縣石店鎮村民郭正安因患有慢性病,被列為貧困戶,後通過麻黃雞、稻蝦養殖於2017年實現脫貧。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給麻黃雞餵食。2019年,郭正安養了200多隻麻黃雞,每斤賣到25元左右。

李仿傳店裡員工在打包小龍蝦。 張強 攝

  在郭正安家的庭前屋後,不僅養了麻黃雞,還有鵝、鴨子、黃鱔等,什麼掙錢他就養什麼。郭正安介紹,「自從被列為貧困戶,上醫院看病自己基本不花錢。2017年,我大膽的向政府貸了5萬元免息貸款,承包了近40畝田,搞稻蝦養殖。」

  現在,郭正安是越幹越有勁,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他說,今年如果身體允許,他還會多養一些麻黃雞和鴨子。

龍蝦已被打包好,準備發寄出去。 張強 攝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隨著市場關閉、鄉村封閉式管理,霍邱縣5家帶貧龍頭企業滯銷70萬隻麻黃雞苗,貧困戶有購買雞苗的需求但沒有購買途徑。針對雞苗「買賣難」的現狀,霍邱縣通過政府搭臺,解決了企業和貧困戶之間的供需矛盾。為激勵貧困戶發展產業積極性,貧困戶在疫情期間購買的雞苗按每隻2元標準補助,每戶最高補助200元。

  安徽牧翔禽業有限公司在霍邱縣有4個養殖基地,帶動霍邱縣1萬多戶貧困戶養殖麻黃雞。該公司董事長馬國勇介紹,其中位於石店鎮的養殖基地於2018年底開始建設投產,為附近兩個村的集體經濟共帶來40多萬元的收益,並帶動附近兩個村300多戶貧困戶養殖麻黃雞。

目前,霍邱縣被譽為「中國生態稻蝦第一縣」,稻蝦綜合種養面積達51萬畝。 張強 攝

  馬國勇說,霍邱麻黃雞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富含胺基酸,麻黃雞雞蛋富含硒元素。石店鎮基地引進德國先進設備和管理經驗,一個人能養5萬隻雞。「麻黃雞是霍邱地方品種,所以下一步想打造、提升霍邱麻黃雞品牌,把它推向安徽全省、全國一二線城市。」(完)

相關焦點

  • 1.7米高的巨型稻+龍蝦+雞,綠色循環種養讓湘潭這位農婦大豐收!
    植株高約1.7米的水淹稻(巨型稻)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白楊「目前我市開闢種養結合特色產業基地的合作社10月24日,湘潭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來到湘潭縣射埠鎮昊天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站在植株高約1.7米的水淹稻(巨型稻)田裡,捧著沉甸甸的稻穗介紹,目測畝產量850公斤以上,加上生產基地現有龍蝦銷售收入,肯定能達到「稻+蝦」特色種養目標。湘潭縣昊天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燕,是射埠鎮百水村人。從10餘年前開始,她就在射埠鎮街上開了一家農資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撂荒水庫養活魚 雞肥鴨壯鼓腰包
    「我們曾想種蔬菜和一些特色瓜果,但是村裡一到雨天,雨水漫灌,瓜菜容易爛根。」 隨後,尹偉青與村「兩委」成員一起研究制定了蘭訓村發展思路:依託番園水庫優勢,因地制宜發展養殖鴨、魚等短平快產業,同時大力發展沉香種植、養殖本地黑山羊和烏雞等特色產業,幫助貧困戶實現增收,並積極拓寬銷售渠道,打開市場。  去年5月,儋州三園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蘭訓村成立。
  • 產業、思想「雙造血」:竹鼠讓橋坪村村民的腰包鼓起來
    竹鼠讓貧困戶的腰包鼓起來  11月20日下午,湖南省辰谿縣長田灣鄉巖橋坪村的村民,興奮的跳了起來。年初啟動的竹鼠養殖項目,第一批商品鼠要上市了。  懷化樂源特種養殖公司按照每斤52元的價格進行收購,每隻商品鼠重達3.5-4斤。「賣一隻就是將近200塊錢,那比養雞養鴨好多了」,現場的村民心裡樂開了花。
  • 犛牛產業發展活起來 藏區群眾腰包鼓起來
    紅原縣委書記廖敏說,圍繞犛牛全產業鏈培育,溫州支持紅原創新幫扶模式,助力犛牛企業和犛牛產業活起來,通過犛牛產業發展,有效帶動了全縣13個貧困村1354戶5157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增收。  紅原縣是川西北高原高寒純牧業縣,畜牧業是當地的主導產業和牧民群眾的主要收入來源。
  • 會打手槍的蝦 鼓蝦(槍蝦)
    認識鼓蝦鼓蝦又名槍蝦,在飲食領域叫做嘎巴蝦,顏色呈泥綠色,擁有一對一大一小的蝦螯,身長約5釐米,但巨螯的長卻達約2.5釐米。鼓蝦潛行於熱帶海洋的淺水區域,當鼓蝦獵食時會將它的巨螯快速合上,噴射出一道時速高達100公裡左右的水流,將獵物如小魚、小蟹震懾、擊昏,甚至殺死。這道高速水流會觸發空穴現象,成形一個極微小的低壓氣泡,當水壓回復正常,氣泡會崩裂並發出劈啪聲,鼓蝦因此得名。假若一群鼓蝦同時閉合它們的巨螯,所發出的聲量足以讓潛水艇避過聲納探測器的追蹤。
  • 小「草」迎風長 產業「牛」起來——產業扶貧系列觀察①
    尤其是特色種植養殖產業,已經成為我省不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好門路。紫花苜蓿被譽為「牧草之王」,發展苜蓿產業,對於我省調整種植業結構,推進優質草畜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省沿黃草業帶發展勢頭良好,逐漸形成了規模發展、種養一體的產業新模式,日益成為貧困農戶實現持續穩定增收的支柱產業。
  • 河北冀南新區林壇鎮壯大扶貧產業探訪:種養循環產業鏈 穩定脫貧...
    穩定脫貧「雙保險」——冀南新區林壇鎮壯大扶貧產業探訪楊窪村昊然種養合作社理事長、村黨支部書記楊從吉介紹,去年600萬元財政扶貧資金及時注入合作社,幫助他們擴大了大棚和冷庫規模,合作社發揮脫貧帶動龍頭作用,吸納全鎮133戶貧困戶按年度參與分紅,解決常年就業30多人。「脫貧產業,關鍵是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楊從吉說,經過多年摸索,合作社從單純養豬到以種帶養、以養促種,構建了種養結合的循環產業鏈,增強了抵抗市場風險和帶富能力。
  • 省屬高校精準扶貧二十大典型項目掃描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開展「玉鵝種養」生態農業模式產業扶貧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玉鵝種養」模式推廣團隊通過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北方寒區低成本生態鵝養殖技術集成與示範」的實施,開展了優質商品肉鵝在玉米地中的放養技術研究,即「玉鵝種養」模式配套技術的集成與示範。
  • 會打手槍的蝦——鼓蝦
    鼓蝦又名槍蝦,在餐飲領域叫嘎巴蝦、卡搭蝦、槍蝦、樂隊蝦、狗蝦、夾板蝦、嘎嘣蝦、共生蝦。鼓蝦體長一般為35—55毫米。,顏色呈綠色,擁有一對一大一小的蝦鰲,身長約5釐米,但巨鰲的長缺達到2.5釐米。鼓蝦屬動物的統稱。眼完全被頭胸甲覆蓋。第一對步足特別強大,鉗狀,左右不對稱,雄性較雌性強大。生活時體上多具明顯花紋,特別是鮮明鼓蝦,體色鮮豔美麗。鼓蝦的繁殖期在秋季,卵產出後抱於雌性腹肢間直到孵化。鼓蝦遇敵時開閉大鰲之指,發出響聲如小鼓,故稱鼓蝦。
  • 精準扶貧重在「民生」關鍵在「可持續」
    (3月17日,共產黨員網) 「精準扶貧」就是要求黨員領導幹部要深入一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第一書記要摸清貧困戶致貧原因,為群眾理清發展思路,找準發展方向,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讓百姓的腰包鼓起來,讓農村的每個村莊美起來,讓下一代農村孩子授教育程度升起來,從而提高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全面脫貧,同步小康。
  • 鼓蝦(Alpheidae) 手槍蝦介紹 Snapping shrimp
    鼓蝦是一個科(Alpheidae)的蝦的統稱,鼓蝦的特徵是具有不對稱的蝦螯,而造成它們這個特點的原因就是它們要用那隻大的蝦螯可以作為捕獵的手槍,通過產生聲波震死獵物,因此它們也被稱為手槍蝦(Pistol Shrimp)。
  • 會打手槍的蝦 鼓蝦(槍蝦)!
    認識鼓蝦鼓蝦又名槍蝦,在飲食領域叫做嘎巴蝦,顏色呈泥綠色,擁有一對一大一小的蝦螯,身長約5釐米,但巨螯的長卻達約2.5釐米
  • 正月十五鬧元宵瓊海樂城「賽肥雞」!
    作為2015「瓊海味道」嘉年華的正月大戲,今年博鰲樂城肥雞賽精彩多多,賽肥雞、鯉魚燈鬧春、城隍廟祈福、瓊劇表演等本地傳統節慶活動,將給當地百姓和中外遊客帶來一個不一樣的元宵佳節!「走起」吧!一起到瓊海樂城「賽肥雞」去!對樂城人來說,不管大年在哪過,元宵是一定要回家的,這是這裡一年中最熱鬧的傳統節日。
  • 鮮嫩肥美的越南黑虎蝦
    最近越南黑虎蝦賣得很火爆,吃貨們也曬出了各種做好的黑虎蝦美食圖。看得我口水直流,準備下單購買回來解饞。我有個習慣,在購買之前都會先調查研究一番,先弄清楚越南黑虎蝦到底是個啥東西之後再購買。雖然這種蝦叫越南黑虎蝦,但是並不是越南的特產。
  • 成都平原稻蝦綜合種養關鍵技術
    成都平原稻蝦綜合種養關鍵技術_陳健成都平原有豐富的稻蝦綜合種養資源,同時具有氣候資源優勢。四川省小龍蝦養殖以池塘養殖和稻蝦綜合種養兩種模式為主,稻蝦綜合種養面積佔七成左右,產量約佔六成;其中成都市養殖規模最大,約佔全省小龍蝦產量的20%。
  • 做活「一隻蝦」做香「一袋米」
    本報訊 全媒體記者鄒蘭報導:11月29日,在崇陽縣青山鎮華陂村澳紅種養合作社澳洲淡水小龍蝦養殖基地,基地負責人王紅剛正忙著對20餘畝養殖水域進行捕撈,養殖4個月收穫成蝦2000餘斤,收購價每斤60元,經濟效益十分喜人。  華陂村地域寬廣、氣溫適宜、水質優良、水生態環境良好,非常符合養殖條件。
  • 秦皇島的皮皮蝦肥美季到了,9種做法,本地人會幾種?
    清明節前後是秦皇島本地皮皮蝦最肥美的季節,這個時候的公蝦個大肉肥,母蝦籽粒飽滿,最讓人垂涎三尺,蒸煮出來的味道也是一年中最香的。下面還有專業大廚為你介紹皮皮蝦的9種吃法!皮皮蝦又叫蝦蛄,是渤海一帶營養豐富的特產。清明節前後是秦皇島本地皮皮蝦最肥美的季節,這個時候的公蝦個大肉肥,母蝦籽粒飽滿,最讓人垂涎三尺,蒸煮出來的味道也是一年中最香的。
  • 海南瓊海博鰲樂城別樣元宵習俗:賽肥雞
    中新網海南博鰲2月20日電 (記者 張茜翼)2月19日元宵節晚,海南瓊海市博鰲鎮樂城村上演獨特的民俗活動「賽肥雞」,村民們將宰殺好的家中最肥美的雞,送至村中老街「打擂臺」。由村裡鄉賢組成的評委會評選出奪魁肥雞。
  • 走進陽江,品嘗沿海城市陽江的特色美食小吃!閘坡海陵島都不放過
    秋風起,生蠔肥,秋冬時節生蠔十分肥美,陽江生蠔甚至能達到手掌大小,肉質嫩滑富有彈性,飽滿多汁,不管是生食還是炭烤都別有風味。傳統的鵝乸飯要選用一年以上的黃鬃母鵝製作,肉質更為肥美細嫩,去骨的鵝肉切成小粒加料後混入打散的米飯一同炒制,然後放入瓦煲繼續加熱,底部吃起來有種微焦的口感,非常美味。
  • 海底小縱隊與鼓蝦
    誰知,就在達西西給小魚拍照的時候,在她左邊的礁石縫裡,有一隻長著大鉗子的蝦準備發起攻擊,他的鉗子張開又猛地合上,發出了巨響,把達西西和小魚都震暈了。 皮醫生為了給剛剛暈倒的粉色小魚做檢查,摘下了耳罩,誰知道又遭遇了那隻蝦的攻擊被震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