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出生於名門望族,他的祖父是當時的蜀郡太守張堪。小時候的張衡就善於做文章,精通五經,通曉六藝。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不驕不躁,並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過人的才藝。相對於功名利祿,爭權奪利,他更喜歡過平靜、恬淡的生活。
雖然有過多次做官發財的機會,都被張衡婉言謝絕了。張衡最喜歡機械製作,尤其善於鑽研天文知識、陰陽之學和歷算。平時喜歡沉溺在揚雄的《太玄經》中。漢安帝向來聽說張衡對天文和陰陽很有研究,便由公車官署徵召,並授予張衡郎中官職,後來又晉升為太史令,專門研究日月星辰和天體運轉的規律。
他在天文這方面頗有造詣,以此來平定四時,研發創製了用來觀測和計算天體位置的渾天儀,並撰寫了天文學巨著《靈憲》和網羅天地計算的《算罔論》。漢順帝初年,張衡專心於自己的科研工作,不貪戀權貴,對於官僚之間的鈎心鬥角,爾虞我詐更是嗤之以鼻。他曾撰寫《應間》一文表明自己無心朝廷之事,以及不攀權貴的志向,請求辭去官職,一心搞科研,卻遭到順帝拒絕。
漢順帝陽嘉元年,張衡經過苦心鑽研,發明了測定風向和地震方位的侯風地動儀。這種儀器採用純銅鑄造而成,圓徑約一米,上面有隆起的圓蓋,看上去就像一個酒罈子,地動儀的外面刻著篆體文字和山、龜、鳥獸等圖形,儀體裡面立著一根很粗的銅擺柱,連結著朝向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的八根橫杆,附有機關樞紐,外部鑄著八條龍,分別朝著八個方向,每個龍頭都朝下,每條龍的嘴裡都銜著一個銅球,對應著每個龍頭下方鑄了八個蟾蜍,它們各自張著嘴做出準備承接銅球的樣子。
地動儀內部的每一個構件都非常巧妙地相互牽制著,起到了靈活傳動的作用,地動儀就好像一個酒罈子,這裡的每一個構件安裝得都十分隱蔽,蓋上外蓋以後,周圍緊密無縫。在地震發生時,地動儀內的銅擺柱會受到感應不斷地振動,觸擊任何一個方向的橫杆引動其他的構件的連鎖反應,觸動龍頭張開大嘴巴吐出銜著的銅球,落在下面蟾蜍的嘴裡,兩者相撞會發出巨響,聽到響聲,人們自然就知道發生地震了。
某個方位發生地震的話,會使指著相應方向的那一條龍的機械發動,但是其他七條龍都不動,從嘴裡吐出銅球的那一個龍頭所指示的方向,就可測知到底是哪一個方向發生地震了。事實也充分證明,實際地震的情況與地動儀上測得的地震情況幾乎沒有差距。當時國家政事日益敗壞,統治大權落在了外戚和宦官的手中。張衡向皇帝上奏,說成就大事之前必定會經歷一些磨難,皇上勤政愛民,受人敬仰。
今朝廷發生叛亂,天下人事對立的格局未得解決,再加上災禍不斷,神靈雖遙遠,但是暗地相合的警戒就在眼前。施仁政方可賜福,造淫亂也可降禍,以德治天下,就會結出美好的果,堅持過錯便會帶來禍患。通往天堂的道路雖遙不可及,但吉祥和兇惡是可以看見的。上天用災異來警示人們,先前已經發生數次了,但朝廷一直都沒做出什麼改變,所以災禍才反覆出現。
自然界不存在聖人,犯錯也是在所難免的。希望陛下可以再三考慮,不要給神靈留下把柄,禍及百姓。皇上的恩澤可以感動天地,如果事事都能依據禮制實行,禮節制度完善了,那奢侈越軌的事情就不會再發生了,事情做到合理相宜就不會再有什麼兇患過失了。然後神靈也會因為皇上對於天下的治理恰當,而災禍就不會再有了。」皇上欣然接受了張衡的建議,實行仁政,遵從勤政愛民的思想,果不其然,百姓安居樂業,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就連戰禍也少了許多。陽嘉元年,張衡任公車司馬令侍中,皇帝希望他可以到宮內任職,常伴自己左右,張衡接受了。
由於張衡與世無爭,對於政事也有自己的一番見解,他主張的是以仁治天下,經常用含蓄的語言討論政事,同時給予暗示及勸告。皇帝曾經問過張衡對天下萬物有沒有什麼特別憎恨的事情,張衡淡淡一笑,跪安退下了。那些暗藏歹心的宦官們,整天擔心張衡會在皇上面前說自己的壞話,索性一個個都在皇上面前說他的壞話。
張衡身處皇宮這個是非之地,自身安全不能保證,雖然認為吉和兇具有依賴轉換的關係,但是結果卻是難以預測。為了寄託自己的感情和志向,他撰寫了《思玄賦》。漢順帝劉保永和初年,張衡被調到諸侯國河間作相。任職三年期間,百姓生活安逸,對政事處理得也很到位,雖然多次上書請求退休,皇上都未曾允準,被徵召回宮授以尚書之職,協助皇上管理文書。
東漢永和四年張衡病逝,終年62歲。張衡一生撰寫巨著數十本,比如《周官訓詁》等,研究、解釋《周易》時作過《彖》、《象》,但遺憾的是最終未能將其完成。他還著有《靈憲》、《應間》、《七辯》、《巡誥》、《懸圖》等詩、賦、銘、七言共三十二篇。這些巨著都保存了下來,可供後人學習。張衡,一代名家,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值得後人敬仰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