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在天文這方面頗有造詣,發明地動儀,受後人敬仰和愛戴

2020-11-29 百家號

張衡,出生於名門望族,他的祖父是當時的蜀郡太守張堪。小時候的張衡就善於做文章,精通五經,通曉六藝。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不驕不躁,並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過人的才藝。相對於功名利祿,爭權奪利,他更喜歡過平靜、恬淡的生活。

雖然有過多次做官發財的機會,都被張衡婉言謝絕了。張衡最喜歡機械製作,尤其善於鑽研天文知識、陰陽之學和歷算。平時喜歡沉溺在揚雄的《太玄經》中。漢安帝向來聽說張衡對天文和陰陽很有研究,便由公車官署徵召,並授予張衡郎中官職,後來又晉升為太史令,專門研究日月星辰和天體運轉的規律。

他在天文這方面頗有造詣,以此來平定四時,研發創製了用來觀測和計算天體位置的渾天儀,並撰寫了天文學巨著《靈憲》和網羅天地計算的《算罔論》。漢順帝初年,張衡專心於自己的科研工作,不貪戀權貴,對於官僚之間的鈎心鬥角,爾虞我詐更是嗤之以鼻。他曾撰寫《應間》一文表明自己無心朝廷之事,以及不攀權貴的志向,請求辭去官職,一心搞科研,卻遭到順帝拒絕。

漢順帝陽嘉元年,張衡經過苦心鑽研,發明了測定風向和地震方位的侯風地動儀。這種儀器採用純銅鑄造而成,圓徑約一米,上面有隆起的圓蓋,看上去就像一個酒罈子,地動儀的外面刻著篆體文字和山、龜、鳥獸等圖形,儀體裡面立著一根很粗的銅擺柱,連結著朝向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的八根橫杆,附有機關樞紐,外部鑄著八條龍,分別朝著八個方向,每個龍頭都朝下,每條龍的嘴裡都銜著一個銅球,對應著每個龍頭下方鑄了八個蟾蜍,它們各自張著嘴做出準備承接銅球的樣子。

地動儀內部的每一個構件都非常巧妙地相互牽制著,起到了靈活傳動的作用,地動儀就好像一個酒罈子,這裡的每一個構件安裝得都十分隱蔽,蓋上外蓋以後,周圍緊密無縫。在地震發生時,地動儀內的銅擺柱會受到感應不斷地振動,觸擊任何一個方向的橫杆引動其他的構件的連鎖反應,觸動龍頭張開大嘴巴吐出銜著的銅球,落在下面蟾蜍的嘴裡,兩者相撞會發出巨響,聽到響聲,人們自然就知道發生地震了。

某個方位發生地震的話,會使指著相應方向的那一條龍的機械發動,但是其他七條龍都不動,從嘴裡吐出銅球的那一個龍頭所指示的方向,就可測知到底是哪一個方向發生地震了。事實也充分證明,實際地震的情況與地動儀上測得的地震情況幾乎沒有差距。當時國家政事日益敗壞,統治大權落在了外戚和宦官的手中。張衡向皇帝上奏,說成就大事之前必定會經歷一些磨難,皇上勤政愛民,受人敬仰。

今朝廷發生叛亂,天下人事對立的格局未得解決,再加上災禍不斷,神靈雖遙遠,但是暗地相合的警戒就在眼前。施仁政方可賜福,造淫亂也可降禍,以德治天下,就會結出美好的果,堅持過錯便會帶來禍患。通往天堂的道路雖遙不可及,但吉祥和兇惡是可以看見的。上天用災異來警示人們,先前已經發生數次了,但朝廷一直都沒做出什麼改變,所以災禍才反覆出現。

自然界不存在聖人,犯錯也是在所難免的。希望陛下可以再三考慮,不要給神靈留下把柄,禍及百姓。皇上的恩澤可以感動天地,如果事事都能依據禮制實行,禮節制度完善了,那奢侈越軌的事情就不會再發生了,事情做到合理相宜就不會再有什麼兇患過失了。然後神靈也會因為皇上對於天下的治理恰當,而災禍就不會再有了。」皇上欣然接受了張衡的建議,實行仁政,遵從勤政愛民的思想,果不其然,百姓安居樂業,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就連戰禍也少了許多。陽嘉元年,張衡任公車司馬令侍中,皇帝希望他可以到宮內任職,常伴自己左右,張衡接受了。

由於張衡與世無爭,對於政事也有自己的一番見解,他主張的是以仁治天下,經常用含蓄的語言討論政事,同時給予暗示及勸告。皇帝曾經問過張衡對天下萬物有沒有什麼特別憎恨的事情,張衡淡淡一笑,跪安退下了。那些暗藏歹心的宦官們,整天擔心張衡會在皇上面前說自己的壞話,索性一個個都在皇上面前說他的壞話。

張衡身處皇宮這個是非之地,自身安全不能保證,雖然認為吉和兇具有依賴轉換的關係,但是結果卻是難以預測。為了寄託自己的感情和志向,他撰寫了《思玄賦》。漢順帝劉保永和初年,張衡被調到諸侯國河間作相。任職三年期間,百姓生活安逸,對政事處理得也很到位,雖然多次上書請求退休,皇上都未曾允準,被徵召回宮授以尚書之職,協助皇上管理文書。

東漢永和四年張衡病逝,終年62歲。張衡一生撰寫巨著數十本,比如《周官訓詁》等,研究、解釋《周易》時作過《彖》、《象》,但遺憾的是最終未能將其完成。他還著有《靈憲》、《應間》、《七辯》、《巡誥》、《懸圖》等詩、賦、銘、七言共三十二篇。這些巨著都保存了下來,可供後人學習。張衡,一代名家,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值得後人敬仰和愛戴。

相關焦點

  • 發明地動儀的張衡,其實也是一位全能選手
    提到張衡,想必大家腦海中浮現的就是地動儀,「酒缸肚子大,八龍居八方,龍嘴含龍珠,蛤蟆張著嘴」。不過大家印象中的地動儀,其實是歷史學家王振鐸先生根據古籍記載於1951年復原的模型,張衡發明的原型早已失傳。復原的地動儀一直以來頗有爭議,考慮到科學性和可靠性,2017年的教材已對其做了編排調整,古代科學中刪除了張衡的這一趴。
  • 中科院馮銳:張衡地動儀「懸垂擺」復原模型是現代人對歷史的逼進
    馮教授等此次專程來南陽,除了參觀市張衡博物館,瞻仰中國東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張衡的豐功偉績之外,還特意為張衡博物館捐贈了他們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張衡地動儀「懸垂擺」復原模型。
  • 發明大王張衡,不只發明了地動儀,地動儀後他遇到了什麼大麻煩
    張衡,字平子,南陽人,眾所周知,他發明了地動儀,公元139年去世。除了地動儀之外,他還發明了很多東西。天文學上,張衡製造了渾天儀,這是一臺精密的天文儀器,主要用來演示星空的變化。他還寫了一本有關天文學的著作,叫做《靈憲》,當時他就指出宇宙是無限的,月亮本身不會發光,只是反射太陽光芒,日蝕其實就是地球遮住了太陽光。所以你看張衡在東漢那麼遠古的年代,就已經測到了天文的秘密。
  • 除了地動儀,張衡還有這些發明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科學家,他發明地動儀的事跡,不僅在史書中有記載,還被收錄到教材中,在我國幾乎人人耳熟能詳。而除了發明地動儀,張衡還有很多巧妙的構思與製作,為我國天文學、氣象學、數學、機械製作等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除了地動儀,張衡還發明了哪些好玩的東西
    東漢時期的張衡,堪稱一個全才。他在天文學、數學、地理學、文學等方面都有著很高的造詣。這個地動儀大體呈圓柱形,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都有一條口含銅珠的龍,每條龍下方都有剷除對應。哪個方位發生了地震,該方位的銅珠就會掉落,掉到與龍相對應的蟾蜍口中。使用地動儀預測地震,竟十分準確。
  • 被刪除的張衡和地動儀,是外國的質疑?還是對自我文化的不自信
    2100年前,中國出現了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就是張衡。曾經,張衡和他的地動儀是我們歷史課本上的必將知識,但是只因為一些所謂的外國學者的質疑,我們的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從此就消失在了我們的歷史課本上。張衡是東漢人,是南陽五聖之一,他學識廣博,天文地理、諸子百家,兼蓄包容,自成一家。
  • 張衡是如何發明地動儀的?
    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久佚。
  • 張衡地動儀是否只是擺設?中科院院士:房梁上掉塊肉更切合實際
    引言《後漢書》中是這樣描寫張衡的:「衡善機巧,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曆算。」從這一句中我們能夠得知,張衡在天文、數學等方面都有著非常深厚的造詣。生活在東漢時期的張衡,不僅是有名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還是個非常出色的地理學家、文學家和發明家。同時他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南陽五聖之一」和「漢賦四大家之一」。要說起張衡的成就,想必大家首先就會想到能夠檢測地震的地動儀。
  • 發明地動儀的張衡還有什麼貢獻?是文學家還是科學家?
    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
  • 張衡地動儀被撤出課本?專家發聲:仿製模型還不如房梁上吊的肉
    提起張衡,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會是地動儀。其實我們原來從課本上所看到的地動儀的圖片,只是後人仿製復原的,並不是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的原貌。最近有消息稱,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將被從小學課本裡面移除。正是因為這只是個模型,而非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本身。
  • 刪除「張衡地動儀」是對科學和歷史的尊重
    原標題:刪除「張衡地動儀」是對科學和歷史的尊重 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那個被印在教材上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由王振鐸復原、以「直立杆」為理論基礎製作的地動儀模型,開始淡出當代青少年的視野。
  • 發明地動儀的張衡:是個全能青年,卻仍逃不過現實的磋磨
    我國古代的很多名人走的都是文人的路子,但也有一些人,在「科研」方面有不小的成就,比如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張衡。張衡是漢朝時期的一個全能青年,他最大的成就是發明了地動儀等物,除此之外,張衡還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和地理學家。
  • 發明「地動儀」的張衡,如果活在現代,能否獲得諾貝爾獎?
    地震所帶來的傷痛大家都知道,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所帶來的傷痕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件被發明出來的寶貝是與地震有關的,這件寶貝就是「地動儀」。公元132年(東漢時期)的時候,經常發生地震。當時張衡絞盡腦汁發明了「地動儀」,它也被叫做「候風地動儀」。這既然是為了地震而發明的,那麼這件寶貝可以預測地震嗎?張衡發明的這件「地動儀」不能預測地震,它只能知道震後的方位。
  • 發明「地動儀」的張衡,如果活在現代,能否獲得諾貝爾獎?
    一、地動儀地震所帶來的傷痛大家都知道,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所帶來的傷痕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目前為止人們依然沒有有效的技術工具,在地震來臨之前就準確地預測到地震。在科技那麼發達的現代,人們都拿這些自然災害束手無策,而在通訊不便的古代,有的百姓死與地震都不會有人知曉。
  • 一個「急剎車」讓張衡發明了地動儀
    小編在前一篇文章中給大家介紹了渾天儀的誕生,我的這一篇文章給朋友們講講張衡發明地動儀的故事。張衡發明地動儀既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在必然性中,張衡的科學素養(長期研究觀察天象和地理),工作崗位(太史令),社會痛點(張衡生活的時代地震特別多)都是重要因素,但偶然性因素卻與一次「急剎車」有關——當然這個「車」是馬車。
  • 張衡的「地動儀」是幹嘛的?
    張衡是南陽人,從小離開家鄉,到長安、洛陽學習。當時的王公貴族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張衡對這些是看不慣的。特意寫了《西京賦》、《東京賦》來諷刺他們。除了寫詞之外他還特別喜歡數學和天文學,朝廷聽說張衡特別的有學問 ,就召進京來做官。後來擔任太史令,負責觀察天文學。
  • 地動儀被教材刪除,渾天儀印上韓國鈔票,張衡的發明怎麼差這麼大
    張衡是中國人婦孺皆知的古人,在遙遠的漢朝,科技落後的時代,從他手裡問世了眾多發明,利用機械原理的指南車、自動日曆、可以計算裡程的鼓車、模擬鳥類飛翔的木雕......當然最著名的當屬渾天儀和地動儀。這兩項與天文地理有密切相關的非凡科技儀器代表了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也因為這兩個儀器不同一般的歷史地位,張衡的紀念郵票上也出現了它們的名字。然而,在韓國新版1萬韓元的鈔票上赫然出現了中國古代天文儀器渾天儀!這不僅引來我國網友的極大憤慨,即使在韓國國內也出現抨擊聲音。難道韓國人想要竊取張衡的發明權?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後,引來一片質疑,難道張衡地動儀不存在
    提起張衡,大家都會想到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地動儀作為我國第一件探測地震的儀器,不僅是人類文明的象徵,更是古代科學技術的體現。眾所周知,張衡作為南陽五聖之一,又是東漢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地理學家。他對於東漢王朝的貢獻我們有目共睹,尤其是他發明的地動儀。
  • 《張衡》教學設計告訴你張衡發明地動儀的經過和意義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張衡發明地動儀的經過和意義,培養熱愛科學的思想情趣。2、會認「錄、銅」等生字,會寫「傑、吉」等生字,掌握「傑出、貢獻」等詞語。教學重點:了解張衡發明地動儀的經過和意義,培養熱愛科學的思想情趣。教學難點:教育學生大膽破除迷信、相信科學,養成多動腦、勤動手的習慣。教學準備:小黑板、生字詞卡片。
  • 張衡只發明了地動儀嗎?他還發明了這些不為人知的東西
    我們從小就從課本上學習張衡和他發明的地動儀。但張衡一生中不僅發明了地動儀這一偉大成就,而且還有許多發明,只有這臺地動儀是最著名的。畢竟古代有很多自然災害,沒有現代科學的方法來準確預測,所以只能建造一個相對簡單的地動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