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機場之管制員 工作壓力大常有失眠多夢

2020-12-06 人民網

原標題:你所不知道的機場之管制員 工作壓力大常有失眠多夢

  央廣網財經北京2月11日消息(記者張奧)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春運獨家帶來《你所不知道的機場之管制員》,他們指揮飛機起降,安全第一同時兼顧最高效率。幹著世界上壓力最大的工作,他們眼中的天空到底有多大?

  空管塔臺360度視角 目測很重要

  指揮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部門是民航華北空管局,空管部門既要監控天上也要觀察跑道,對視野有很高要求。首都國際機場西區的塔臺高99米,坐電梯到達頂層,還要往上爬一層樓,才能到塔臺——管制員們工作的地方。

  塔臺是360度的視角,整個機場盡收眼底,管制員帶著通話耳機盯著眼前的天空、跑道,還要不時的看著雷達顯示屏上的飛機,以及電腦上各種參數。他們做出判斷,然後向飛機下發指令。氣氛緊張到,我們絕對不敢打擾。

  塔臺管制室副主任郝雅琳介紹:

  郝雅琳:塔臺是一個360度,席位是圓形分布,針對跑道布局,指揮跑道的席位必須要對著跑道。相關指揮地面的席位要目視到大部分的地面範圍。管制員之間的協調,包括移交,一個飛機從滑出到起飛,包括降落,沿途要經過很多管制單位的指揮。這些管制單位之間相互銜接,工作密切配合。

  郝雅琳:塔臺管制員主要是目視觀察,看外面跑道上的活動,看自己發的指令,飛機是不是按照這個指令來執行。現在我們的這個塔臺也是安裝了監視雷達,他也要抽出一定的精力要去看這個監視雷達上的信號,通過這個信號來識別空中這些即將落地的航空器飛機到底是什麼航班,在通話中要跟這個飛機建立聯繫,識別它的航班號,位置速度高度有助於指揮這個飛機落地。

  最重要的崗位要求兩人負責

  塔臺上,不同管制席位配備的人手也不同,重要的崗位是兩個人盯著同一個屏幕,相互補位。

  郝雅琳:兩個人的一個崗位,就是塔臺管制崗位。那個崗位要求雙崗制,一個人是主管制員,拿話筒去指揮飛機,另一個是助理管制員,他負責監控、監聽,協調,主管制員在發現有問題的時候,有潛在風險的時候,做以提醒。

  有雷達和電腦幫忙,管制員還要判斷什麼呢?

  首都國際機場的跑道有起飛的、也有降落的,我們在停機坪上等待的時候,會覺得飛機之間的間隔很短,指揮飛機等待還是前進的,有什麼依據呢?塔臺管制室副主任郝雅琳說,影響飛機安全起降的是尾流間隔,這中間有大量的計算。

  郝雅琳:所謂尾流間隔就是重型機按照發動機的推力,起飛過程中或者在降落過程中,發動機產生的分流,再加上這個發動機翼間產生的渦流,共同形成這種尾流。後續在同樣的航跡下面,會對飛行的航空器產生致命的影響,所以說為了保證安全的間隔,我國對於有尾流影響有明文規定,跑道指揮的航空局監管,第一要看尾流間隔;第二是航務間隔。

  郝雅琳:管制員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為這些航空器之間配備規定安全的間隔,現在我們的跑道既有落地飛機,也有起飛飛機,在這種情況下,管制員指揮難度就加大了。要去計算,因為空中的飛機運動過程是一個動態,它的速度各方面都是有變化的,還要按照規定的間隔標準,去配備安全間隔,塔臺管制員每天承受的壓力主要來自於這個。

  管制員工作高度緊張 晚上會失眠做夢

  儘管雷達上能夠顯示飛機的位置,但很多時候還是要根據機型、速度、間隔、天氣等多種因素做出複雜的判斷。塔臺管制員是一個高度緊張的職業。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目前是國內唯一同時使用三條跑道,兩座指揮塔臺的機場,民航華北空管局的管制員們指揮著平均每天1600多架次的航班起降,尖峰時段平均每條跑道每一分鐘就起降一架次航班,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之一

  航空管制員的工作壓力非常大。郝主任也是從一線管制員幹起來的,他說最開始從事這一職業的時候,只是有點累,沒太多壓力,可隨著年齡增長,對工作和職責了解越來越深入,後怕多了、遺憾也多了。

  郝雅琳:空域的範圍是有限的,飛機的量增長,空間指揮難度加大了,標準嚴格要求,管制員心裡就想,我指揮這片空域,怎麼在這片空域裡飛機的間隔配備好,可天空就這麼大,而職責確實無限的。

  郝雅琳說,體會、探測到其中一些風險了,就會覺得後怕,「有時候飛機在對講機裡呼叫你,猛地一激靈,才發現飛機飛到這了,我怎麼把它忘記了。」

  到這個時候管制員開始做夢,做一些很可怕的夢,郝雅琳做過噩夢——突然天空裡飛機有很多,間隔特別緊,飛機就像空中風箏一樣,上下落著,這個在實際中是不可能的,然後就被夢驚醒。

  這樣的夢,很多管制員都會做,一段時間平復了,過一段時間又會出現,因為這份工作的職責太大了。空管局為管制員請心理諮詢師,進行專業的輔導和疏導,平時也給大家組織登山、打球、遊泳等體育活動,為他們解壓。

  不過由於工作壓力大、注意力高度集中,有時候還要黑白顛倒上班,很多管制員都會出現頭疼、神經衰弱、失眠這樣的情況,也有人申請暫時離崗。

  最怕的是飛機在起飛途中發生故障

  如果飛機臨時備降、油量緊張,這些情況,管制員往往能提前得到信息,可以事先安排,準備充分並不緊張。可怕的是一些突發情況,比如起飛時,飛機的發動機出現故障,那才真著急。

  郝雅琳:管制員首先要處理的就是指揮這個飛機按照有利飛行員的操作去指揮,協調後面的應急救援情況,問機組的意圖。還有其他一些程序,比如需要不需要耗油,還是緊急著陸,這些情況比較緊張。但是我們平時對這些特殊情況都是有訓練的、有預案的,所以我們有特勤檢查單,平時每年的管制員的復訓,這些特勤的科目都是在復訓的要求裡,每年有特定的復訓要求。

  空管塔臺知多少?

  1、塔臺有4個班組的員工,上兩天班、休息兩天(白夜休休),要交接班、開會布置今天的飛行活動、還要報告身體狀況,上班前8小時內不許飲酒。

  2、空管員都是從專業院校畢業,經過相關培訓(模擬機等),在工作中經過2年半的崗位培訓後,28歲至30歲能夠成為一個成熟的管制員。

  3、首都機場航空管制員中,女性比例佔到25%。

  4、飛機放行有飛機流量系統,空管員會根據它的排序,給飛機放行,依據空中間隔各地的流控、影響等,能夠達到空中整體效率的提升。

  5、天氣是否符合起飛、降落標準,由駕駛員決定,管制員提供情報服務、做安全建議,比如大雨、霧霾時候,會建議備降、復飛,不過最終還是由機組決定。 如果機組在下降到30米時,依舊看不到跑道指示燈,就要復飛。

相關焦點

  • 新知| 機場塔臺管制員如何工作?
    原標題:新知 | 機場塔臺管制員如何工作?新知 | 機場塔臺管制員如何工作?文 沈寧塔臺管制員的班組一般由7人構成,一名領班主任,跑道、機場地面、航空器放行席位各配主副兩名管制員。如果是獨立運行的雙跑道機場,跑道和機場地面席位人數需要翻倍。2016年10月12日凌晨3點,上海虹橋機場塔臺下坐著幾個人,他們是我同事。
  • 機場集團開展管制員復訓工作
    為了落實民航局《關於加強中小機場管制員培訓的通知》要求,航務信息部配合民航新疆管理局空管處制定了《新疆機場 集團公司所轄管制員培訓方案》。按照培訓計劃,2011年3至4月份航務信息部將組織機場集團持照管制員分三批前往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參加管制員復訓。
  • 失眠多夢氣色差?用這2個方法,讓你睡得自然醒,「告別」失眠
    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目前我國的失眠人口的比例高達43.5%,其中女性佔了57%,男性佔了43%。從年齡上來說失眠人群中有著51%都是年紀在50歲以下的人。在發達的一線城市,失眠的比例能夠高達35%。不僅如此,失眠的危害也是人們所知道的,科學表明人只能最多堅持5天不睡覺,7天不喝水以及20他不吃飯。
  • 塔臺管制員「睡崗」,安全責任心下崗
    資料圖    7月8日,東航MU2528(三亞—武漢),在武漢進近階段聯繫塔臺時,因塔臺管制員在崗位上睡著,多次呼叫無人應答,未能與塔臺建立聯繫,後在進近管制員指揮下復飛,經進近指揮向塔臺電話聯繫後,此過程復飛12分鐘之久安全落地。
  • 呼和浩特機場機坪管制室再添4名放單管制員
    近日,呼和浩特機場機坪管制室結束了第二批見習管制員的放單考試。內蒙古空管分局塔臺管制室副主任曹勃作為考官,對5名符合放單考試標準的見習管制員進行了考核,其中4名管制員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考核,為這個剛成立半年多的科室注入新鮮力量。參加本次考核的見習管制員是在機坪管制室12月18日成立後,才開始各自的管制生涯,是真正意義上在機坪塔臺上培養出的第一批呼和機坪管制員。
  • 北京首都機場機坪管制員彭莉鮮:永不停歇是一種青春的姿態
    一站上機坪塔臺,首都機場機坪管制員彭莉鮮仿佛有著用不完的工作幹勁兒想去的空管專業入學時不招女生,但是能轉專業進去」。知道空管專業對英語的要求很高,彭莉鮮大一就通過了英語六級考試,大二時順利地轉入了空管專業。但是3年後當她畢業的時候,成為一名管制員卻在她的就業選項中被划去了。   「1起重傷、死亡事故的背後,有著29起輕傷或故障,以及300起隱患或違章。這是『海因裡希法則』,也就是說每一條關於安全的規章規定背後,都是血的教訓」。
  • 失眠危害大!負離子讓你擁有無夢好安眠
    每15個中國成年人中,就有一位表示:晚上入睡困難,半夜驚醒好幾次,睡眠質量差,白天工作效率低下,這種失眠的生活讓自己痛不欲生。 工作學習壓力大,很多原因可引起失眠,比如壓力、焦慮、睡眠不規律、睡眠環境差等。如果是長期失眠,那麼所帶來的危害是不容小覷的。
  • 虹橋塔臺「10·11」事件,管制員這麼看
    就拿這次事件來說:如果管制員沒有因過度睏乏而遺忘起飛的飛機(那就沒事了);如果起飛的飛機沒有起飛動作異常的慢(誤發穿越指令的時候就已經離地了);如果起飛飛機聽到了管制員的錯誤指令和穿越飛機的復誦(告訴管制員他在起飛,也就可以不執行穿越);如果穿越的飛機仔細觀察跑道裡的動態(有起飛佔用跑道還穿越什麼);如果虹橋機場不是進距平行跑道(那就沒有穿越這回事了)……然而現實很「骨感」,沒有那麼多「如果」, 最壞的結果總會在同一時間出現
  • 遇見|海口機場機坪管制員:從機坪小白到帶班
    清晨六點,隨著第一縷陽光照進海口美蘭國際機場機坪管制中心(以下簡稱:美蘭機場),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我叫郝瑞芬,是美蘭機場的一名機坪管制員。這幾天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幫帶3名新入職員工。看著青澀的他們,我就像看到了當初剛剛入職的自己。
  • 培訓|2020年度湖南機場集團管制員模擬機復訓順利開班
    湖南機場管制模擬機培訓中心位於張家界荷花國際機場,擁有先進的管制復訓設備和符合民航資質要求的管制教員,具備對中小機場管制員進行程序管制復訓的能力。張家界機場已連續9年承擔集團內部管制員復訓工作,2019年度,完成了全國26個中小機場和170多名管制員的管制復訓任務。
  • 2種水是失眠的「禍首」,喝得越多,失眠越重,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導語:因為生活壓力的增大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被失眠所困擾。失眠不僅會為我們埋下很多健康隱疾,更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和心態,讓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都產生諸多問題,影響周圍人際關係,嚴重時還可引發抑鬱心理,產生自卑、脫離社會等不良的情緒狀況。
  • 武漢機場塔臺管制員睡著致航班復飛 呼叫無回應
    報告稱,導致此次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塔臺值班管制員違反《塔臺夜間值班規定》在席位睡著;進近管制員的安全意識薄弱,違反相關要求,在沒有完成與塔臺管制員移交的情況下,指揮飛機聯繫塔臺並繼續進近。  在電報文件中,把這次事件定性為一起人為責任的不安全事件。
  • 虹橋機場飛機衝突系塔臺管制員指揮失誤導致
    記者獲悉,民航局調查組連夜對10月11日發生在上海虹橋機場的兩架飛機衝突事件進行了調查,初步判斷,該事件是一起因塔臺管制員指揮失誤造成跑道侵入的不安全事件。目前,調查工作還在進行中。  管制員指揮失誤指什麼?  據了解,11日,東航A320/B-2337號機執行MU5643(上海虹橋-天津)航班,12時03分塔臺指揮飛機進跑道,機組在執行完起飛前檢查之後進入跑道,並按照指令稍後開始起飛。
  • 塔臺之外—不見天日的FAA管制員
    圖片來源: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  管制員是幹什麼的?你們都在機場有玻璃窗的高塔裡上班嗎?一名9年「不見天日」的美國管制員終於忍不住了,近日在nycaviation網上一吐管制員的秘辛。  幾乎無一例外地,每次我回答人家「你是做什麼的」這個問題後,人家都會問「哦,所以你是在塔臺工作的嗎?」
  • 新疆空管局順利完成首次新疆機場集團管制員復訓
    8月2日下午18:30,第四期新疆機場管制員復訓順利結束,同時標誌著新疆空管局培訓中心首次為新疆機場集團管制員定製的為期四周的管制復訓班圓滿結束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民航局空管局關於支持中小機場空管發展的指導意見,落實新疆空管局與新疆機場集團戰略框架協議,新疆空管局相關單位與新疆機場集團在5月專門召開了新疆空管局支援新疆支線機場空管業務培訓調研會,根據會議紀要的內容,新疆空管局培訓中心於6月初就開始積極與新疆機場集團空管業務部溝通,經協商確定了對方最急需解決的管制員復訓項目,同時迅速落實了復訓人數、時間、復訓內容、考核標準等大量細節
  • 天津空管塔臺管制室開展管制員模擬機復訓工作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張友傑 報導:近日,天津空管分局管制運行部塔臺管制室為落實「三基」培訓工作要求,於本月初開始為期兩個月的管制員模擬機復訓工作。此次模擬機復訓是年度模擬機復訓的一部分,同時也是為本年度3至6月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西跑道大修後的東跑道單獨運行做準備。
  • 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公司2020年第一期管制員模擬機復訓班正式開班
    本次培訓按照《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培訓管理規則》中管制員模擬機復訓要求,針對本場常規交通流量、交通大流量、特殊情況下傳統飛行程序和PBN飛行程序的管制指揮以及塔臺特情應急處置情況的模擬訓練。培訓採取模擬機上機訓練的方式進行,訓練中使用管制員所在機場的飛行程序和練習計劃,重點練習本機場各類調配方式,鍛鍊管制員大流量管制指揮能力,練習特情處置程序。
  • 塔臺管制員睡崗怎能「此件不公開」?
    ,多次呼叫無人應答,後在進近管制員指揮下復飛12分鐘之久落地。  不可否認,塔臺管制員的工作的確辛苦,大晚上值通宵夜班就更辛苦;但是,既然還在崗位上工作,就應該對乘客的生命安全負責。當然,如果只是就事論事突出個人因素,可能並不公允。出現這種事情說明機場管理是存在嚴重漏洞的,比如,是否只有一個管制員在上崗,他睡著了就整個機場癱瘓?是否存在員工超強度上崗工作的問題?員工睡崗僅是個人特殊原因,還是體力透支的普遍現象?
  • 機場空管塔臺管制員瞿磊:每刻都伴隨無法形容的責任
    不到一百平方米的圓形區域,各種工作席位沿著窗戶一字排開,管制員們戴著耳麥,緊盯著眼前的設備,雖然不時要與航班機組通話,聲音也並不大。這是2017年的最後一個晚上,32歲的瞿磊和他「熱力金鷹組」的同事們,將在塔臺這離地88米、四面玻璃包裹的圓屋子裡,迎來2018年。有些出人意料的是,他們都很年輕,最小的出生於1990年,瞿磊已經是其中最年長的了。
  • 首都機場機坪管制員:「戰」在塔臺迎「春」回大地
    除夕,正是萬家團圓時,而對於這一天依然堅守在首都機場塔臺的機坪管制員來說,不能回家團圓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守護旅客安全回家路這份沉甸甸的責任。頻道裡的一聲聲問候,都承載著守衛旅客安全的指令。  而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春節的祥和與喜慶。